1、让读者真实、全面、深刻地了解曾国藩的一套图书。本书不是小说,而是唐浩明对曾国藩一身经世致用的学问以及一生建立的丰功伟业的挖掘、研究、解析和评点。
2、搜集的史料非常详实,其中一些是首次公开。作者还走访了曾国藩的故居、他活动过的遗址以及曾氏的后人,获取了大量宝贵的*手信息。
3、名家评名臣。曾国藩是大清名相、中兴名臣。他的思想和智慧从晚清到近代、直到今天还对我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是为*和蒋介石共同推崇的近代伟人。唐浩明是著名作家、历史学者,也是当代中国写曾国藩、评曾国藩的*人。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表的百万字长篇小说《曾国藩》,掀起的“曾国藩热”至今不衰。被誉为*经典的历史小说之一,不但入选《亚洲周刊》百年中文小说百强榜,更被中纪委作为推荐干部阅读的图书,名列“*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第三位。近三十年来,他更苦心研究曾国藩的所有文章和事迹,可以说没人敢说比他更懂得曾国藩。
4、值得收藏并反复阅读的一套系列图书。本书大16开,装帧精美,既具有史料价值、思想价值,更具有实用价值。不管是政商名流,还是平头百姓;也不管是针对事业,还是生活,我们都能够从这一套皇皇巨著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营养。
梁启超因为倾慕曾国藩,特别搜录编辑了曾国藩在各个场合说过、写过的名言名篇十几万字。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以及个人的修养、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是曾国藩智慧的综合集成和*变现。唐浩明先生除对梁编曾言进行了白话翻译注解外,还对每一段嘉言都进行了精彩而详尽的分析、总结、评点,尽可能地将曾国藩平天下的抱负以及经世致用的学问完整展现给广大读者。
不求功利者才能成就功业
——读唐浩明谈曾国藩“修齐治平”之道有感
文/煮酒论剑
“曾国藩”这股热潮,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要说它的始作俑者是唐浩明,当无可争议。1990年,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曾国藩》横空出世,立时引发了整个图书业界的轰动,很快就破了百万套的销量。而它的作者,正是著名作家唐浩明先生。到今天快30年了,这部长篇小说已经出版了数十个版本,更获得了数不清的奖项和荣誉。不少读者因为这部小说,打破了对曾国藩这个近代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刻板印象,由此也引发了舆论广泛的讨论。而在此之后,对于曾国藩的学习热开始兴起,与之相关的各种书籍也得以大量出版。
但许多人对于曾国藩的学习,却未免过于功利化,甚至于还给他冠以所谓的“官圣”之名。某些出版的书籍取名更是庸俗不堪,什么“向曾国藩学做官”之类,似乎只要学会了他的权谋心机,读者朋友就可以在官场上、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
其实,这是对曾国藩*的误解。至少可以说,这样的学习,只是学了曾国藩的皮毛表相,入了下乘。
而唐浩明先生为了扭转这种风气,告诉大家一个真正的曾国藩,搜集了大量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通过近30年的不断研究,撰写并出版了这套“唐浩明谈曾国藩‘修齐治平’之道”系列图书。
书分四部,分别谈的是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书名上,唐浩明就想要强调,中国自古以来文人成就丰功伟业的真谛,不外乎这九个字。它出自于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中国儒家文人的信念或者说信仰,也可以说,这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路径。曾国藩正是这一必由路径的践行者。
而这,恰恰是跟功利化背道而驰的。
功利化,代表的是目光短浅、器局狭小、心术不正。如果曾国藩谋求的只是官位、争夺的只是私利,那么他跟晚清腐败官场上那些蝇营狗苟之徒又有何区别?又如何能够率领一群有识之士,将原本大厦将倾的清王朝挽救过来?
抛开政治的立场不说,曾国藩能够成为晚清一代名相、中兴名臣,他的功业不来自于他的功利思想,而在于他的孔孟信仰。事实上,他平灭太平天国,打出的旗号就是“捍卫孔孟之道”,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学说针锋相对,因此吸引了当时绝大多数的士人,也就是知识分子站到了他这一边。而这些人是有思想上的影响力的,是有话语权的,也是有经世济民之才的。当然,在清王朝正走向腐朽没落之际,新崛起的太平天国本身是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这是它的优势。可惜它后来没能用好这个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此不加赘述。
曾国藩的这一切,首先源于他的修身。唐浩明先生说,曾国藩是一个骂自己要比骂别人狠得多的人。他在自己写的日记和文章中,不断地与自己的不良思想、习惯作斗争。人吃五谷杂粮、身具七情六欲,谁也不是天生的圣人。如何去恶存善、去芜存菁,是人一生要修的功课。而在儒家思想里,这些又首先来自于致知格物,每日三省吾身。曾国藩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的。在他的日记和文章中,充斥着大量这方面的实践。如何读书、为文、省身、悟道、识人、识事,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他还写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十六字箴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甚至还改自己的号为“涤生”,取涤旧生新之意,作为对自己的鞭策。正是他的自律、自省精神,给他打下来了良好的道德和素质基础,才能上得朝廷属意,下得士民敬佩,从而有机会、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功业。
齐家亦是如此。春秋战国时代说的“家”,指的是大夫的采邑,就是他的私人地盘。到了后来没有了分封制,“家”也就成为了我们今天理解的定义,指个人所属的家族、家庭。湘乡曾氏是一个大家族,作为长子的曾国藩,又是家里首个通过科举到朝廷做官,而且官至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两江总督(还当过直隶总督)这样高位的子弟,他的一言一行,自然是整个家族的表率。他对这个家庭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能起到关键性的影响。曾氏家族人才辈出,直到今天,还有不少曾氏后裔在世界各地成为了自己从事领域的翘楚。而这一切,大部分要溯源于曾国藩所制定的家训、家规,所树立的家风,以及他作养教育下一代的方法。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而这样一个大家庭,要做到“家和”并不容易,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更需要像曾国藩那样高明的智慧和高超的手段。这些,都能从曾国藩遗留后世的家书、文章中看出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曾国藩在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后,不管是在军政还是民政上面都是有一套的。这也为他的事业步步上升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他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实现*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实在一百多年前,作为清王朝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也有他的“中国梦”。在当时列强环伺,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曾国藩也在殚精竭虑地寻找救国、治国的方法。相对于大多数腐朽保守的朝廷权贵们来说,曾国藩不但胸中有朝廷,有国家,眼中更有整个天下。他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首要发动者和重要推手,也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尽管这个运动*终没能阻止清王朝的覆灭,但它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资产,仍然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从没落的封建社会中转型过来积累了不少技术和人才。
曾国藩的思想理念、人生智慧、做事方法,散落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他本人遗留下来的日记、家书、文章、奏折、言论等之中。唐浩明先生近一二十年来,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搜集和整理这些珍贵的资料之上。不但是搜集和整理,他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实地的走访和调查。然后将自己调查研究后的心得感悟诉诸文字,对曾国藩一生的功业和人生智慧进行分析、点评、总结。就像沙里淘金一样,找出曾国藩智慧中的闪光点,并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今人的事业、家庭和个人生活结合起来。同时在唐浩明的字里行间,我们也能一窥当时清王朝的败局与变局,更能体会到曾国藩在那样一个时代和环境之下成就功业的不易。
笔者感佩于唐浩明先生所做的这个工作,这才是一个有使命感、有情怀的作家和学者应该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不管是政商名流,还是平头百姓;也不管是针对事业,还是生活,我们都能够从这一套皇皇巨著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营养。正如唐浩明所说,我们究竟要向曾国藩学什么?是学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学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学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的自我总结;更是学一个大人物胸中的沟壑、格局,以及心灵境界。
这样的学习,才是你成就圆满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唐浩明,著名作家,湖南人,原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书社高级编审。以《大清名相曾国藩》一书蜚声海内外,多次再版。后又陆续推出长篇小说《大清权臣张之洞》《大清智囊杨度》等,同样屡受好评。近年来致力于曾国藩的深度研究,今隆重推出“唐浩明谈曾国藩‘修齐治平’”系列作品。
《BBC苏格兰史》内容简介:BBC资深历史纪录片主持人,带你重新在世界中定位苏格兰 本书作者尼尔·奥利弗是BBC资深纪录片主持人,其
《一本书玩转互联网品牌营销》内容简介:传统品牌营销正遭遇滑铁卢,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强烈冲击,如何借力互联网的大势,借用
在这本论集中中,作者引导读者遨游于神话与政治之间。他描绘了一个积极介入社会的学者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反这本书看成一部思想
《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内容简介:★一个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真实再现了上世纪美国社会的生存现状; ★同名改编电影由奥斯卡获奖影
汉官六种 内容简介 秦、西汉时期,是封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奠基时期,官僚制度和礼仪制度均处于草创阶段,几经变易调整,始初具规模。凡诸制先后颁行的具体规定,皆随...
中国现代史丛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本书特色 薛庆超编著的《中国现代史论》的每一卷,有的是围绕某一主题全面展开,有的根据某一侧面反映全局。其中,有开有合,有...
石室賸言 本书特色 本书是辛德勇教授的一部有关中国古代碑刻文献和出土文献、器物铭文的学术论文集。“石室”表示以正史为核心的基本传世典籍,而“賸言”是指基本史籍弃...
《明清的戏曲:江南宗族社会的表象》内容简介:《明清的戏曲》是日本学士院院士、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田仲一成的代表作。在
隋唐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隋唐时期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隋唐史话 目录 开关语——略说隋朝...
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阳江市 总第20卷 第19册 本书特色 李忠杰主编的《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阳江市)(精)》对阳江市现存的各处革命遗址...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系列会议,第一次于2002年在哈佛大学召开。组织者决定第一次会议的重点应该放在受战争影响的中国的不同地区
《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研究》内容简介:宽容是行为主体对其不喜欢或不赞成的行为、信仰或生活方式有意向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内容简介: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幸福?如何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如何拥有不焦虑的人生? 日常生活中,我
《AutoCAD 2018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内容简介:本书以目前新版本AutoCAD 2018为平台,从基础操作到实际应用都做了详细、全面的讲
《追寻律师的传统》内容简介:民国肇始,律师登上历史舞台,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作为自身的职业伦理,维护人权,推动社会进步
《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统考真题及模拟题精解(GET 2017——2018)》内容简介:本书包括三个部分:(一)2017年至2018年北京地区研究生
本书借助对19世纪常州张氏一门“才女”的研究,从女性的视角审视战争、叛乱、外敌入侵、王朝衰落等大事件的阴影笼罩下的中国历史
盛唐的背影 本书特色 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755年底,唐朝爆发了空前未有的大动乱,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公开叛乱,率...
诗经的历史:彩图经典藏本 本书特色 诗经表达了诗经时代汉民族的精神风貌。诗经的温婉、朴质与淳一,是诗经时代的内心留存。而这样的内心却是那样普遍而易感,她搏动十那...
流光千年:公元395-1453 本书特色 作为昔日强大的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拜占庭帝国自分裂出来独立起,面临各种挑战和考验,她始终处于一种岌岌可危、令人担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