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山河相依的城市/读者丛书》为“读者丛书·人文甘肃读本”之一。《行走在山河相依的城市/读者丛书》主要围绕甘肃由“山河相依”的地理特征所形成的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内容,从各类图书、期刊、网站精选美文29篇汇编成册。所选文章多为名家名篇,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强,让读者在阅读美文中认识甘肃,理解甘肃,是一部宣传甘肃人文历史的通俗读本。
《读者》杂志始终以弘扬人类**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宗旨和“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一起来翻阅《读者丛书》吧!本书是其中一册,文章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很高,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部宣传甘肃人文历史的通俗读本。
《行走在山河相依的城市/读者丛书》:一团美玉似的敦煌阿来对我来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地方,那样反复阅读在心,又从未身临其境。不是没有机会,而总是觉得要再做准备,再做些准备。这次前去还是没有做好准备。好多地方,都是叫自己早些去,早些去吧。偏偏这个地方,总对自己说,还得知道再多一点,再多一点。这个地方,就是敦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沿线,好些地方都去过不止一次。只有今年,就去过吐鲁番,看高昌和交河。又入天山,去伊犁河谷。不久前,再去武威,为我向导的作家朋友叶舟已经做了从武威穿河西走廊直上敦煌的安排,但我还是取消行程,飞回了四川。这次却因为不能推辞的活动,不得不上路了。其实,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唯一的理由,似乎是这地方的文化遗存如此丰富。丰富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复杂。丰富或复杂,正是头绪繁多的深远历史决定的。总在纸上读历史。以前读过的不算,今年又重读唐代的边塞诗与凉州词,读斯坦因和伯希和的考古记录,读林则徐和谢彬的西行日记。其间敦煌这个地名,是*吸引我的字眼。当然,还有那些传法和求法路上中西僧人的行迹。这个地方,法显去过,鸠摩罗什来过,后来,唐玄奘去过,也来过。还有那么多不同民族的身影在这条曾经的国际大通道上出现过,那么多不同的语言在这个时空中响起过。他们彼此刀兵相向,用那些语言嘶喊;他们交易,用那些语言讨价还价;他们和亲通婚,用那些语言歌唱。这些人血缘驳杂而精神健旺。他们传播并接纳彼此的文化,用不同的语言讲述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讲述祆教、景教和佛教的教义;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彼此走近,用不同的语言彼此打探互为远方的消息:国家、人民、信仰,风习、工具、衣冠,以及物产。命名了丝绸之路的李希霍芬谈到张骞通西域这段历史时,不是只注意军事与政治的角力。他说:“张骞建立了关系,使得其后几年里能把栽培的植物传到中国来。”有记载说,张骞通西域发现中亚的汗血宝马时,注意到这种马嗜食的草料是中国没有的苜蓿。于是,他从大宛国带回了苜蓿种子。汉武帝命人在皇宫旁的空地上遍植此草。这样的历史细节,中国史书中也有记载。比如创作于6世纪的《述异记》还记有此草由来:“张骞苜蓿园在今洛中,苜蓿本胡中菜,骞始于西国得之。”后来,这种本是牧草的植物还进入了中国人的食谱。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记录:“长安中有苜蓿园,北人甚重之,江南不甚食之。”张骞从中亚带回的植物还有如今广泛种植的葡萄。这些植物已然改变了中国大地的面貌,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人是饮了葡萄酒的人,马是食了苜蓿草的马,何况还有琵琶!“凉州七里十万户,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就是敦煌石窟飞天女手里的那个琵琶。乐音响起时,苜蓿花已经在中国原野开放,葡萄藤正在中国田园的篱架上攀爬。这些植物都曾和携带他们的远行者一起,经过了敦煌。飞机下降,敦煌在望,在机翼前方。我从舷窗俯瞰,看见过去被称为南山的祁连,积雪的山峰,绵延的山脉。融雪水顺着清晰的沟岔流下。有些流进了绿洲,有些还未及滋润出一点绿色,一丛草,一根树,一个村庄,就在赭红色的荒漠中消失不见。……
康巴作家群评论集 本书特色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国内的一个文学现象,该评论集对许多康巴作家群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忻、评论,集中展示了康巴作家群的特点、气质,以...
《流行文化社会学(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唯 一从学术观点和方法对流行文化进行系统分析的著作,它对流行文化的性质及其实际运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读他...
人与世界的割裂 内容简介 双头鹰文库·俄罗斯思想家智慧随笔。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绚丽的明珠,尽管它历经磨难,仍不失其灿烂耀眼的光辉。本文库定名为“...
唐诗三百首:插图.赏析.注释.译意(最新版)(附光盘) 本书特色唐诗三百首:插图.赏析.注释.译意(最新版)(附光盘) 内容简介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
审判 内容简介 震惊国内外的沈阳“慕马大案”早已尘埃落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案将成为尘封的历史,尤其在办案人员的心头,它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丑...
诗词之美 本书特色 笔者幼年时即在外祖父刘永湘先生指导下学习写诗,长成后又向癯禅夏承焘先生学习填词。词是在格律诗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词又别名&ldqu...
纳妾死而不僵的陃习 内容简介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革浪潮中,许多传统的陋习受到了批判而“纳妾”却是*晚被抨击的,响应者也寥寥无几未能形成气候,只有些妇女团体在起劲...
占领华尔街 本书特色 看到美国月亮另一面地球村中,隐居美国乡间女艺术家,跟住中国的好友倾谈疑问:我举什么占领 学而优则工 梦移民潮 更慢更少地球人……《占领华尔...
《刺客信条:底层世界》内容简介:一个饱受耻辱的刺客。一位深藏不露的间谍。一段追求救赎的旅途。1862年,伦敦。在工业革命的影响
开拓者的足迹-卿希泰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 《开拓者的足迹:卿希泰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巴蜀书社出版。开拓者的足迹-卿希泰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 目录 ...
《张爱玲传》内容简介:她的轨迹并非只有香港的“传奇”、上海的“流言”,这些只是她漫长人生一个辉煌的起点,她还有无尽的美国岁月
鲁迅作品--孔乙己 本书特色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
作品目录·第一辑 文学史图景·002洪子诚 文学体制与文学生产(存目)002陈思和 我们的抽屉——试论当代文学史(1942—19
本书记录了1921年、1922年和1924年英国珠峰探险队队员马洛里尝试登顶的经过。马洛里最后一次被看见时,正矫健地往山顶攀登,之后便没有再回营地。七十五年后,...
《知行合一五千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套通俗中国史,共五册,讲述从神话时期到清末的五千年历史。本书为第一册,主要讲从盘古开天
朱自清自编文集:经典常谈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朱自清自编文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的介绍。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
文在兹 内容简介 《文在兹》中所描述的固然属于“过去时”、“现在时”,似乎无助于展望将来;但是,有一点却是无可怀疑的,即任何时候,作为“人学”的文学,总是根植于...
永恒的自语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大约是清代以前,诗与散文是高贵的文体,而小说还算不上。士大夫们不作小说。只是很久以后,小说作为一种吸纳力极强的文体,自身发生了...
最漫长的十四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实录与纪实 本书特色 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通俗、震撼、独具阅读性的文本之一!通过为数不多仍健在的幸存者的证言、大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