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植根于乡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乡土
★了解了乡土,就读懂了中国
★一部读懂中国社会本质的经典著作
★费孝通后人张荣华先生亲自审阅指正
★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指定阅读书系
本书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由作者根据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结集而成。
在书中,作者深入研究了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其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发展寻找理论和现实道路。是一部了解并研究中国社会本质的经典著作。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本来,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须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男的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罢了。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
乡下*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28年入东吴大学,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82年被评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代表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等,晚年还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洋葱头历险记 本书特色 插图:提炼原作精彩场景,原创图画尽情展现;章节导读:提取章节点睛内容,故事精华尽在眼底;知识链接:追溯情节相关历史,阅读广度科学延展;趣...
爱的教育 目录 **章 十月始业日(十七日)我们的先生(十八日)灾难(二十一日)格拉勃利亚的小孩(二十二日)同窗朋友(二十五日)义侠的行为(二十六日)我的女先生...
高二上册(全面配合最新人教版英语教材)-词汇小灵通-开创英语 本书特色 本手册全面配合*新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涵盖高二年级教材全部词汇,并配有经典列句及语法精...
高中英语单词就该这样记-图像联想记忆法最有效 本书特色 全彩图解单词,图片精美生动记得快 记得准 记得牢 记得轻松全脑记忆运用右脑图像联想记忆 运用左脑分析思考...
高中组-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课堂教学的思路,以课堂教学实录的形式,对十多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
每日汉语:菲律宾语(全6册) 本书特色 《每日汉语:菲律宾语(套装全6册)》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每日汉语:菲律宾语(全6册) 目录 每日汉语-菲律宾语:0...
从明师到名师——北京市名师发展工程首师大基地语文学科第二批名师成果集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结合中学语文课程相关内容,从理论...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第四辑)》内容简介:本书是以华侨华人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化、学术性专题学刊,内容包括华侨华人文献研究论
本书分析了霸权,介绍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再生、经济再生,日常学校生活中的经济学与控制,课程历史与社会控制等,反映了在相当多的
《画说成语:小学版. 1~2年级》内容简介:每一个成语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成语的本源、熟知成语的含义、用法、典故,对小
税务会计-(第2版) 本书特色 梁文涛编著的《税务会计(第2版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以**税法和会计准则为依据,主要介绍企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各税种的计算、会...
最美的故事小学卷 本书特色 《*美的故事(小学卷)》:美丽的人生从*美的阅读开始有一种爱,抚平心灵的创伤,滋润枯泽的生命,照耀前进的方向,感谢那些为我们擦亮生命...
综合分册-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本书特色 《这才是中国*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书是**册。本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
一课都不能少-何捷老师的奇趣语文课 本书特色本书是“小学语文三剑客丛书”之一,是近年在小学语文届影响颇大的教学新秀何捷老师的阅读教学经验总结。作者结合具体教学案...
西尔维娅·娜萨,曾任《财富》杂志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记者,现任《纽约时报》经济记者,本书是她的处女作。1991-1999年任《纽约时报》经济记者,1999-...
雷奥奇·卡塞拉、罗杰L.贝耶编著的《统计推断(英文版原书第2版)》从概率论的基础开始,通过例子与习题的旁征博引,引进了大量近
新概念英语国际音标与语音语调教练1MP3 本书特色 轻松有效学音标从新概念开始!跟私人外教快速突破标准国际音标。 新概念英语国际音标与语音语调教练1MP3 内容...
俄汉新词词典 内容简介 商务印书馆曾于上世纪80年代出版过两辑《俄汉新词新义》(1982、1987),此次推出的《俄汉新词词典》收集了俄罗斯近15年来出版的有关...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双解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字母表(alphabet)排序方式,对每个词条进行标注音标、词性、英汉双解词义,列出常用短语搭配等。大学英语六级词汇...
中外谚语对照系列中英谚语对照手册漫画版 本书特色 谚语对照---中西方民间智慧引发共情,促进文化交流,有利语言学习;图释谚语---幽默漫画充满创意巧思,西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