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这张表上发现另外两个特点: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全球政治和军事实力的衰退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华投资的减少,并没有直接导致英国在华经济地位的下滑。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20世纪初,不列颠非正式帝国的经济势力已经与政治和军事因素脱钩;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表上发现,外国投资在1920年代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虽然说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日本这位“后起之秀”的巨额资本输出造成的,但我们同时可以注意到,英国投资与战前相比同样也翻了一番。英国对华投资的増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增资本的输入,二是英国洋行以部分利润进行的再投资,三是沪港两地的地价上涨。这三项因素的作用各占几成,我们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加以判定。20年代时,美国成为英国和日本之外的第三大对华经济扩张力量。这一点主要反映在贸易方面。30年代初,美国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从1913年的6%増长到近20%,并以此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几乎全部是为了给贸易扩张提供支持,比如说美孚公司的加油设备和专用油轮,也属于这些投资的一部分。表7所列数据,反映了1931年-从相对繁荣转向严峻危机的过渡之年一各大投资国对华投资的基本情况。美国59%的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和交通业,亦即轮船业)都是为对华贸易提供辅助。“城市公用事业”的幕后操手主要是美商上海电力公司以及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IntrnationalTelephoneTelegraphCo。,ITT)上海子公司,“银行业”背后是中国大外资银行之一的花旗银行,以及其他8家银行的分支机构。由美国投资的大型工业企业在中国找不出一家,因为早在一战之前,美国投资者便将目光投向了日本,而放弃将印度、土耳其和中国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作为投资对象。1929年,美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总计75.28亿美元,其中对华投资仅占2%。
——引自章节:None
费正清学派的视野是辽阔的,但在我看来却仍有拓宽的余地。这些美国学者中,有些人是从政治和军事层面去梳理中国的对外关系,还有些人是从经济学角度将清帝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作为研究课题,而第三类学者则把目光集中于文化影响和文化输入问题,并将西方传教士的活动作为重点。……当我在1980年代写作本书时,我的目标是要找到一个更开阔的框架,将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都一并纳入进来。因为在我看来,把这些视角区分得过于清楚,是一种人为和刻意的做法。同时,我还为本书增添了另一个视角:当时我正在为筹备中的另一部作品搜集资料,其主体是18世纪(即启蒙时期)欧洲学者对亚洲的看法。这本名为《亚洲的去魔化》的作品于1998年出版,其中文版也于不久前问世。……我选择了“世界社会”这个关键词作为本书的书名,这个词后来成为“系统理论”当中的重要概念。不过,在这套理论中,“世界社会”有着另外的含义,因此我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本书中的“世界社会”指的是什么。…………“世界社会”在本书中的含义是指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从宽泛的意义上讲,这个环境是由政治和经济两大支柱构成的。文化虽然也偶有涉及,但相对缺乏系统性,而且论述也不够详细和深入。在书中,我将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交互式关系,其影响往往是双向的。对这种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仅仅是正科,中外商人群体同样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书中,我并不是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和插曲的细节描写,使这种交互作用得以呈现,而是将秩序更迭作为大的背景。……回顾过去的三个世纪,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呢?历史教训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今人对过去所做出的解释。比如说,……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
1993-2002-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 本书特色 《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1993-2002)》:中国报...
《军事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4辑/总第12辑)》内容简介:《军事政治学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政治学研究中心创办,
传媒经济学教程 内容简介 《传媒经济学教程》是一部知识性和应用技巧性相结合的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传媒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分析了传媒和传媒生态的基础理论,阐述了传...
周飞舟,1968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央地方关系、地方政府行为与城镇化方面的研究,著有《制度变迁与农村工业化》、《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
思想之声 本书特色 《思想之声》是一部启发思考、拓宽视野、以史为鉴、深化思想的佳作。思想之声 内容简介 《思想之声》是叶·普里马科夫*新*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他多...
《职场书面沟通完全指南(图解版)》内容简介:开始制作PPT和Excel资料时感到毫无头绪,不知道该使用Word、PowerPoint还是Excel;终
近代中国社会史论 本书特色 收入本书的15篇文章,大体可以反映作者过去二十年的学术轨迹,主要包括对秘密社会、概念史、记忆与认同等围绕中国社会史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看国军的战斗力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中科院近史所金以林教授推荐台湾著名近代史学者张瑞德代表作《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编辑推荐:抗...
中国传统生活智慧一本通 本书特色 速览2000个传统生活智慧精华 积淀人文底蕴的*佳读本!中国传统生活智慧一本通 内容简介 *全面的古代文化常识本书从小到日常的...
知识分子的个性分析-陈明远文集-三 本书特色 从心理学看20世纪知识分子,梁启超、陈独秀、胡适、王国维……对他们进行个性人格的心理分析,呈现出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内...
媒体的真相-致年轻记者 内容简介 透视媒体运作的内幕,揭示金牌记者成功的秘诀。美国资深传媒人带你走上新闻业的成功之路!弗里德曼的这本书对当代新闻业的好、恶、丑的...
城居者的文明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规划的形态特征、城市居民管理与社会保障、民间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市场管理体制与变革、城市习俗的变迁...
1950-2010-南方生活-中英文对照 本书特色 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是由人们创造的,可我们又是否了解自己国家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呢?如果想更直观地了解共和国60年...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
红舞台上的永恒-天安门城楼八版毛主席画像的绘制 本书特色 《红舞台上的永恒:天安门城楼八版毛主席画像的绘制》是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红舞台上的永恒-天安门城楼...
《日本经济转型与治理变革论》内容简介:在战后七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日本政府和企业一直在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企业创新之路
杨耕自选集-学习理论文库 本书特色 《“学习”理论文库:杨耕自选集》选编了我在1990-2010年间所写的部分文稿,时间跨度整整20年。这20年间,世界处在剧烈...
南无袈裟理科佛,苗蛊热创造者,被网友昵称为“小佛”。以长文《苗疆蛊事》连载而在磨铁中文网享有盛名。其文被转载于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其网络点击率均在短短几个月内...
《混序小团队管理:带团队的三大原则和十项修炼》内容简介:30多年来,互联网和去中心化兴起,自上而下、中心化和封闭的组织和管理
字斟句酌-新闻文字节点差错探析 本书特色 “黑社会”在我国存在吗、究竟是“黑社会”还是“涉黑团伙”、工资到底是多少、物价下降96% 、政策解读不容相互抵牾、“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