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到处洋溢着“透明”的热情,而人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下对距离的热情。
距离和羞耻心无法被纳入资本、信息及交际的高速循环。因此,人们便以“透明”的名义消除了所有谨慎的回旋余地。它们被照得通亮,被剥夺殆尽。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耻、更加赤裸。
恰恰于信任不在时,人们对“透明”的呼求声才愈发响亮。在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中,人们是不会执意要求透明的。透明社会是一个不信任的、怀疑的社会,由于信任日渐消失,社会便开始依赖监控。对透明的大声呼求恰恰表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已然脆弱不堪,真诚、正直等道德价值越来越失去意义。
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命令,透明正在取代日渐式微的道德审查机构。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已出齐)
《精神政治学》(2019年3月)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2019年3月)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2019年3月)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2019年6月)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倦怠社会》(2019年6月)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2019年6月)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2019年10月)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2019年10月)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2019年10月)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资深翻译家,深圳大学
韩炳哲进一步揭示了数字时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痴迷于数字媒体从而被重新编程,然而对于后果如何却陷入了盲目和麻木。在群里,每个人都是个人,但每个人又都不是他自己。
——张志伟,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这位德国哲学训练、韩国文化浸润的思想性学者,激活了我们早已麻木的爱欲能力。
——林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中欧商业评论》杂志
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世界哲学》杂志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大哲学系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
如果你想入哲学之门,你就看这位韩裔德国籍大叔的作品,你可以在阅读中认识众多哲学家,然后选择你喜欢的逐个进一步了解,他将大咖们的哲学思想与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话题糅合在一起,让你明白,这个世界原来如此啊!
——关玉红,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我是凭借不为他人所知的那部分自己而活着。——PeterHandke
——引自第1页
人类的灵魂显然需要这样的空间,在那里没有他者的目光,它可以自在存在。它身上有一种不可穿透性。完全的照明会灼伤它,引起某种精神上的倦态。只有机器才是透明的。从根本上构成生命的是自发性、事件性和自由,它们不容许“透明”的存在。
——引自第1页
Biophysicalmodelshavebeenusedinbiologyfordecades,buttheyhavebeenlimitedinscopean...
阿宝八卦医学史-全2册-附赠精美贴纸 本书特色 1. 北大医学博士、积水潭医院副主任医师、畅销书作家、新浪微博红人@烧伤超人阿宝畅聊历史八卦,传扬健康理念,在八...
編者「DUSKIN樂清生活快適化研究所」從一般大眾「使用」的觀點出發,提供專家所研究出的最有效率之順序和方式,簡簡單單Step by Step照著進行,就能輕輕...
2000年首先以法文出版,成為揭露北韓集中營生活最知名的脫北者回憶錄南北韓分裂後,姜哲煥的祖父母放棄在日本豐衣足食的生活,義無反顧地遷回朝鮮報效祖國。九歲那年,...
★叶扬关注的是家庭的牵绊、束缚、伤害以及只能相互陪伴的无可奈何。无论是陪伴遭遇家暴的女儿渡过难关的父母,或者与前妻依然保持“合作”的中年男人,都展现了平凡生活里...
夏七夕天秤女,养两猫一狗,现居长沙。生活悲伤有时,快乐有时,忧愁亦有时。自写字起,便只因白驹过隙,不为取悦任何人。
《文化双融》内容简介:《明哲文选》收录了全球著名战略学者陈明哲教授过去30年来的代表性著作,内容涉及学术、企业实务以及教育等
《地头力•从结果出发解决问题》介绍:工作是由无数的问题组成的。身处职场,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为什么优秀的员工善于解决问题,为什么平庸的员工不仅不...
作品目录第一章 心智状态第二章 生命的开始第三章 婴儿期:涵容及遐想第四章 婴儿期:对抗痛苦的防卫机制第五章 孩童早期: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iezer_Yudkowskyhttps://www.fanfiction.net/u/22698...
中华董氏奇穴临床整理-赠送挂图 本书特色 王敏先生积多年所学,临床实践,以弘扬董针为目的再次出版《中华董氏奇穴临床整理》,以中医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子午...
国际知名理财专家、畅销书《简单致富》(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作者吉姆·柯林斯(J.L. Collins)资深财富管理师、财经畅销书...
Contents:TheNewBirth;MansRelationtoGodandtoHisFellowMen;AreasofConsciousness;Sel...
璟小时候奇胖,母亲常冷嘲她的丑陋。11岁,奶奶、父亲先后亡故,母亲曼改嫁开画廊的陆逸寒,住进桃李街3号。璟受到继父及其儿子小卓的关爱。然而因受精神刺激,罹患暴食...
编辑推荐:★幸福心理学关系教练、女性自爱力探索者周梵2019年重磅新作!只有爱上真实的自己,他才会好好来爱你!★周梵老师将自己十四年爱情、婚姻经历,再加上千个来...
《凝视深渊》内容简介:1978年9月中旬的一天,安·沃尔伯特·伯吉斯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此时的她已经是美国性暴力受害者心理创
圣严法师,1930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县。十三岁出家,曾于台湾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嗣后留学日本,1975年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法师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即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
三代女人生命孕育的惊世传奇七十年间天地翻覆的沧桑风雨一部长篇巨著,入木三分刻画女性坚强生命形态-1942—2008年,将近七十年的光阴,足以囊括一段厚重历史的风...
作品目录译者序序言理论篇第1章 客体关系理论:概论梅兰妮·克莱因费尔贝恩玛格丽特·马勒奥图·肯柏格海因兹·寇哈特捆绑的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