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到处洋溢着“透明”的热情,而人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下对距离的热情。
距离和羞耻心无法被纳入资本、信息及交际的高速循环。因此,人们便以“透明”的名义消除了所有谨慎的回旋余地。它们被照得通亮,被剥夺殆尽。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耻、更加赤裸。
恰恰于信任不在时,人们对“透明”的呼求声才愈发响亮。在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中,人们是不会执意要求透明的。透明社会是一个不信任的、怀疑的社会,由于信任日渐消失,社会便开始依赖监控。对透明的大声呼求恰恰表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已然脆弱不堪,真诚、正直等道德价值越来越失去意义。
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命令,透明正在取代日渐式微的道德审查机构。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已出齐)
《精神政治学》(2019年3月)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2019年3月)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2019年3月)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2019年6月)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倦怠社会》(2019年6月)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2019年6月)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2019年10月)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2019年10月)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2019年10月)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
韩炳哲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韩炳哲创造了一种他个人独有的思想传统。
——《周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
阅读韩炳哲的书,意味着不断地被鞭策、唤醒。……他的社会批判虽然不谙体恤之情,但是他仍然热情地拥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杂志》(Das Magazin)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资深翻译家,深圳大学
韩炳哲进一步揭示了数字时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痴迷于数字媒体从而被重新编程,然而对于后果如何却陷入了盲目和麻木。在群里,每个人都是个人,但每个人又都不是他自己。
——张志伟,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韩炳哲,这位德国哲学训练、韩国文化浸润的思想性学者,激活了我们早已麻木的爱欲能力。
——林光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中欧商业评论》杂志
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世界哲学》杂志
韩炳哲的哲思充满灵性,锋芒毕现。……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贾克防,西北师大哲学系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
如果你想入哲学之门,你就看这位韩裔德国籍大叔的作品,你可以在阅读中认识众多哲学家,然后选择你喜欢的逐个进一步了解,他将大咖们的哲学思想与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话题糅合在一起,让你明白,这个世界原来如此啊!
——关玉红,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我是凭借不为他人所知的那部分自己而活着。——PeterHandke
——引自第1页
人类的灵魂显然需要这样的空间,在那里没有他者的目光,它可以自在存在。它身上有一种不可穿透性。完全的照明会灼伤它,引起某种精神上的倦态。只有机器才是透明的。从根本上构成生命的是自发性、事件性和自由,它们不容许“透明”的存在。
——引自第1页
N4所有820單字×N4所有197文法×實戰光碟交叉學習!全新三合一學習法,霸氣登場!單字背起來就是鑽石與文法珍珠相串成鍊再用聽力
·可以平凡,但不必平庸·写给所有想要内外兼修、活得精彩的女性的人生进阶书·从身心语三方面,帮你打开人生所有向上生长的力量为数万名学员带来积极改变的气场教练,教你...
作品目录1|重逢2|不良开端3|窦寻4|冲突5|请家长6|暗潮7|群殴8|孽缘9|再一次请家长10|破冰11|别人家的孩子12|鸡飞狗跳13|决定14|
沈虹,生于1965年,籍贯江苏。英语专业本科,南开大学哲学硕士,现为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生在读。1992年作为文案创意进入广告行业,先后任职于盛世长城国际广告公司...
《鸣响雪松系列4:共同的创造》俄罗斯知名系列著作,在俄国销售超过1100万册,全球翻译成20多种语言。鸣响雪松系列书感动了千万人的心,唤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 “我的创作是从诗歌开始的”◍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 回归最初的诗集◑迄今为止收录诗歌作品最多的一部“阿来诗集”◍阿来的诗中永恒飘扬着嘉绒藏族村落的经幡,回荡着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最新修正版 本书特色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出修改:(一)将第三十...
李翁医记-医案医话医论-11 本书特色 《李翁医记》对于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队伍建设、建立古籍研究平台,提高古籍整理水平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弘扬我国优秀传...
Thisvolumebringstogether,forthefirsttime,avarietyoftextsfromCerteausbookandjourn...
ArtIsNotWhatYouThinkItIsutilizesoriginalresearchtopresentaseriesofcriticalincurs...
探究因果关系是科学工作的重要目的,现代经济学借助统计学中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催生了一场因果推断研究的革命。这本书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社会科学家得以确定因果关系的主要数...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科学与经济学院逻辑与哲学科学系杰出教授,斯坦福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哲学学会、科学哲学学会会长。
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民国名医著作精华 目录 唐《新修本草》古钞本残卷书后志谢绪言《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目次I一Ⅱ(顺笔画)1.一枝蒿2.十大功劳3.丁香4.人参...
对于任何一本由一个以上的作者合著的著作来说,一定有一个它是如何面世的故事。对于本书来说,有三个这样的故事。我们希望这三个故事,可以成功地融入到后面的章节之中去。...
莫拉格·巴雷特领导力开发领域的一名专家、演讲人、作家,致力于通过有效的领导力开发及人力资源管理帮助个人、团队及机构实现非凡的商业成果,已与全球20多个“富时10...
蝴蝶蓝:起点中文网著名作家,网络原创游戏类小说代表写手。他的作品幽默诙谐,人物性格鲜明,故拥有一群年轻的死忠读者,读者们也爱称他为“蝴蝶”或“虫爹”。他喜欢深夜...
阿德里安·纳塞利(Adrien Naselli)作家、独立记者;出生于格勒诺布尔,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法国新闻记者培训中心;曾就职于法国文化电台、《世界报》...
Overthecourseofthepast15years,therehasbeenavastseachangeinAmericanpsychoanalysis...
职场鄙视链底端、背锅侠的高光时刻一切龌龊勾当换来的职场晋升,必然有恶报到来的一刻996职场 可真是太难了!新生代“女子力”作家 肥肥安 职场励志新作爆燃逆商修炼...
康熙字典-(检索本) 内容简介 康熙字典是清朝政府召集许多学者集体编纂,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因此把书名呻康熙字典。两书错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