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作为欣赏之资料,作深入浅出的疏解,以求契合作者之初心;更汇集前贤之旧说,作为印证,并加以补充。《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的诗话、词话等,就是因为在吸纳前人前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见”。《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在语言风格上,是清通的“半文言”,简洁而优美,也足见傅先生对古典文学的浸淫之深。 傅庚生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而本书正是他多年治中国古典文学的心得总结。其编写体例是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作为欣赏之资料,作深入浅出的疏解,以求契合作者之初心;更汇集前贤之旧说,作为印证,并加以补充。本书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的诗话、词话等,就是因为在吸纳前人前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见”。本书在语言风格上,是清通的“半文言”,简洁而优美,也足见傅先生对古典文学的浸淫之深。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初版于1943年(开明书店),2008年北京出版社推出的“大家小书”系列曾收此书,颇受读者欢迎。因为陕西人民出版社及北京出版社的两种本子,都或多或少地作了一些不必要的改动,此次修订本仍以开明书店上海第六版为底本,加入注释和索引,并补上了傅先生的儿子傅光先生撰写的《版本叙录》,以及吴小如先生的精彩书评。
诚如傅先生自己在本书开篇的“书旨”中写道的,本书的编写体例,是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为欣赏之资料,试出浅见为之浚解,寻绎其情思之所寄,篇章之所蕴,美善之所存,与感人之所自;务能深入而浅出,求契作者之初心;既以明文学欣赏之例,随亦析文学创作之法。间更麋集前贤之说,藉为规范,或资印证,或稍补充。辞或抑扬,情无偏倚,章自班分,义乃一贯”。 文学欣赏本是人言言殊的事情,又有珠玉在前,但傅先生能够在前人前说的基础上,发一己之见。例如评李清照《声声慢·秋闺》词首的叠字,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前说的“隔靴搔痒”之感,对这看似简单的十四字,他的解读独具意趣。
题记 叶圣陶
序一 陆侃如
序二 文怀沙
版本叙录傅光
书旨与序目
一 精研与达诂
二 真情与兴会
三 深情与至诚
四 悲喜与同情
五 痴情与彻悟
六 情景与主从
七 联想与比拟
八 脉注与绮交
九 纵收与曲折
一〇 穿插与烘托
一一 警策与夸饰
一二 辞意与隐秀
一三 仙品与鬼才
一四 势度与韵昧
一五 渊雅与峻切
一六 自然与藻饰
一七 真色与丹青
一八 雅郑与淳漓
一九 善美与高格
二〇 剪裁与含蓄
二一 巧拙与刚柔
二二 练字与度句
二三 重言与音韵
二四 对偶与用事
二五 诗忌与谶语
二六 摹拟与熔成
索引
读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吴小如
鸣谢傅光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人类之思想,固与时俱进,向之所以为新奇者,旋已变为陈腐;而人类之感情则今古终无大异,枝节之处虽小有变迁,其大本大源,未见歧背也。文学既有诉诸感情之能力,又以感情之无间新旧,是以文学创作能历百世而长新也。论文之情,约有三端:其一日作者之情,其二日文中人物之情,其三日读者之情也。作者以其情寓于文中人物之情中,以激动读者之情;视此激动力量之大小,可执以评定作品之高下而无爽。是知唤起读者之同情,乃创作者之职志也。人生而有喜怒哀乐之情,时而值宠辱离合之事,载之以文字,或为喜剧,或为悲剧,既以自抒其情,更以感召他人之同情,抒情文学之作用,如斯而已。既发为文字,则作者之心力尽瘁于文字矣;尽瘁于文字,自能尽情而人理,益之以描写之技巧,要仍一本于诚愫;其在我之情既博大而深微,毫无缺陷,毫无泄漏,自可以吸取读者之同情;此众星拱北辰,万流汇东海之说也。虽然,尽情倾注,如火如荼,言悲则泪竭声嘶,心肠酷裂;言喜则淋漓尽致,有如癫痫。虽可以感人,而入之每每不深;虽可以得盛誉于一时,终不能系之于永久。故写悲剧不可以入惨局,写喜剧不可以成狂态,必委曲而有深致,借理智以控制其冲动,然后能感人深也。譬诸涧溪水本清浅,石见水上,激流成湍,声闻远谷;而长江大河,水深难测其底,万里奔流,转无声息;情之深犹水之深耳。复次,悲剧中若不羼杂之以较为轻松愉快之材料,则既见其木拙,又不足为衬托;喜剧中若不糅混之以较为沉重冷漠之文笔,则徒觉其浮嚣,亦愁见其单调。选择此种陪衬之辞句,稍有不当,或喧宾以夺主,或漫漶其堤防,求此得彼,莫衷一是;如此皆不足以得读者之同情。单复浅深之处,在作者固颇费平章也。盖文学作品必有其预期之目的,故事之开展必至其*高潮。成熟之作品,必人手即有攫住读者心灵之力量,挑之喜则喜,控之悲则悲,导而不迫,疏而不失;直至其*高潮,使读者涵泳沉酣,流连忘返,然后其文情复渐次轻减;至于结束,使读者掩卷惝恍,有无限迷惘依恋之思,此际读者之胸中已他无所有,唯有一片同情;是作品之成功。然此固非偶然可几之事,不待言矣。曰选择,曰技巧,一言以蔽之曰:真而已。作者既透出一片真情,则悲中非不见喜,虽喜犹悲;喜中非不见悲,虽悲犹喜,当无迷离扑朔之感。情真则自深,深则自不能浅露而浮激,虽无意求其动人,而人咸如影随形,如响应声矣。杜工部《北征》,写乱离后勉得归乡之苦楚。然写景处则有:……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叙事处则有:……那无囊中帛,救汝寒懔栗。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景则幽穆,事有谐趣,然而乱离之慨,非唯不见减挫,转更因以增剧。盖以身历国破家亡之苦,时时以沉痛之眼观物,物虽醒目而心弥伤;刻刻以郁结之心虑事,事虽娱目而心愈苦。读者虽见幽穆之景、谐趣之事,未尝稍移其对乱离之同情,反更加重其愁思也。陆次云作《费宫人传》,记明神宗殉国时,宫人托为长平公主刺杀李闯爱将罗某及另有魏宫人沉御河以身率节事,题材颇有戏剧性,文甚炼而辞亦哀。……
傅庚生(1910-1984),教授,号肖岩,辽宁沈阳人。曾执教于东北大学、华西大学、东北中正大学、辽东学院、西北大学等院校。先生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鉴赏家、杜甫研究家,著作有《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国文学欣赏发凡》《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文学赏鉴论丛》《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等。
骈散的对立与互融 内容简介 本书为我们揭示的先秦至五四时期文章发展演变与理论争论探究的过程。文章骈散对立与互融现象。本书的特点,一是叙述全面,结构宏大,从先秦到...
本次推出的五本,是幾米原於2003年至2006所出版的五本書,簡介如下:11又寂寞又美好本書是幾米生病後、成名前的創作集結。與之前
皮小子斯皮鲁8--忍住?忍住!(风靡欧洲的三大连环漫画之一) 本书特色 《忍住?忍住!》是风靡欧洲的三大连环漫画之一。 皮小子斯皮鲁8--忍住?忍住!(风靡欧洲...
本书收入了青年作家述平的电影文学剧本《有话好好说》以及他的五部中篇小说。《有话好好说》系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最新电影,改编自
從那一天之後,小樹忘了許多事:他忘了媽媽對他說過的話,忘記了幫爸爸的玫瑰花澆水,忘了陪伴在身邊的布丁狗是怎麼來的,忘了自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插图本 内容简介 文化无所不在,而且与时推衍,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不仅儒家与道教共生共存,本土和外来更是错杂虬蟠。本书追慕民族文化的开放眼...
刘尔炘楹联集 目录 五泉山楹联选注(135副)五泉山牌坊联乐到名山联韫玉门联怀珠门联孰乐台联(2副)泉韵台联谷音台联高山流水联上下关联仙凡界联浚源寺联(2副)流...
Nojudgementoftasteisinnocent.Inaword,weareallsnobs.PierreBourdieubrilliantlyillu...
2014-咬文嚼字合订本 本书特色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2014年度的杂志合订本(平装)。合订本保持了一...
《自由主义者与社群主义者(第2版)》是对政治理论中的一系列争论加以介绍,这些争论集结在有关自由主义的社群主义批评的标签下,1
美丽与衰愁:一个真实的周璇 本书特色 1934年上海各家电台联合举办歌星比赛,白虹、周璇、汪曼杰名列三甲。周璇被报刊评论为“新出现的小歌星,前程似锦”,电台评她...
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日本历史、日本政治、日本经济、日本教育、日本的宗教、日本的大众传播媒介、日本的工会组织、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本人的体育...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本书特色 胡适编著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收入了1920至1927年间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撰著的章回小说考证或序文,即关于《水浒传》、《水浒续集...
文艺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对文学人类学和各具体门类的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探讨,展示全貌,并自然形成对其异同的比照和区分。全书共分九章,...
《我的决胜21点》是一本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赌场小说。喜欢冒险的旅游作家安,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得州扑克选手杨丹,随即他
1949.7-1953.12-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一卷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1卷)(1949.7-1953.12)》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4...
郜宗远山水新作 内容简介 郜宗远,1942年出生辽宁沈阳,祖籍河北省昌黎。曾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美术部主任、美术编审,荣宝斋总经理,人民...
草原上的小木屋-畅销版 本书特色 《语文推荐读物:草原上的小木屋(畅销版)》:1999年美国老师和孩子们*喜欢的100《语文推荐读物:草原上的小木屋(畅销版)》...
中国市民文学史 内容简介 中国市民文学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中期,它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市民阶层兴起之后流行于都市的、通俗的、表现市民社会的文学。此著探讨了中国市民社会...
ThebestsellingauthorofTheBotanyofDesireexplorestheecologyofeatingtounveilwhyw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