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作为欣赏之资料,作深入浅出的疏解,以求契合作者之初心;更汇集前贤之旧说,作为印证,并加以补充。《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的诗话、词话等,就是因为在吸纳前人前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见”。《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在语言风格上,是清通的“半文言”,简洁而优美,也足见傅先生对古典文学的浸淫之深。 傅庚生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而本书正是他多年治中国古典文学的心得总结。其编写体例是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作为欣赏之资料,作深入浅出的疏解,以求契合作者之初心;更汇集前贤之旧说,作为印证,并加以补充。本书之所以有别于传统的诗话、词话等,就是因为在吸纳前人前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一家之见”。本书在语言风格上,是清通的“半文言”,简洁而优美,也足见傅先生对古典文学的浸淫之深。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初版于1943年(开明书店),2008年北京出版社推出的“大家小书”系列曾收此书,颇受读者欢迎。因为陕西人民出版社及北京出版社的两种本子,都或多或少地作了一些不必要的改动,此次修订本仍以开明书店上海第六版为底本,加入注释和索引,并补上了傅先生的儿子傅光先生撰写的《版本叙录》,以及吴小如先生的精彩书评。
诚如傅先生自己在本书开篇的“书旨”中写道的,本书的编写体例,是于“每章之中,采录中国文学名著为欣赏之资料,试出浅见为之浚解,寻绎其情思之所寄,篇章之所蕴,美善之所存,与感人之所自;务能深入而浅出,求契作者之初心;既以明文学欣赏之例,随亦析文学创作之法。间更麋集前贤之说,藉为规范,或资印证,或稍补充。辞或抑扬,情无偏倚,章自班分,义乃一贯”。 文学欣赏本是人言言殊的事情,又有珠玉在前,但傅先生能够在前人前说的基础上,发一己之见。例如评李清照《声声慢·秋闺》词首的叠字,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前说的“隔靴搔痒”之感,对这看似简单的十四字,他的解读独具意趣。
题记 叶圣陶
序一 陆侃如
序二 文怀沙
版本叙录傅光
书旨与序目
一 精研与达诂
二 真情与兴会
三 深情与至诚
四 悲喜与同情
五 痴情与彻悟
六 情景与主从
七 联想与比拟
八 脉注与绮交
九 纵收与曲折
一〇 穿插与烘托
一一 警策与夸饰
一二 辞意与隐秀
一三 仙品与鬼才
一四 势度与韵昧
一五 渊雅与峻切
一六 自然与藻饰
一七 真色与丹青
一八 雅郑与淳漓
一九 善美与高格
二〇 剪裁与含蓄
二一 巧拙与刚柔
二二 练字与度句
二三 重言与音韵
二四 对偶与用事
二五 诗忌与谶语
二六 摹拟与熔成
索引
读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吴小如
鸣谢傅光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修订版)》:人类之思想,固与时俱进,向之所以为新奇者,旋已变为陈腐;而人类之感情则今古终无大异,枝节之处虽小有变迁,其大本大源,未见歧背也。文学既有诉诸感情之能力,又以感情之无间新旧,是以文学创作能历百世而长新也。论文之情,约有三端:其一日作者之情,其二日文中人物之情,其三日读者之情也。作者以其情寓于文中人物之情中,以激动读者之情;视此激动力量之大小,可执以评定作品之高下而无爽。是知唤起读者之同情,乃创作者之职志也。人生而有喜怒哀乐之情,时而值宠辱离合之事,载之以文字,或为喜剧,或为悲剧,既以自抒其情,更以感召他人之同情,抒情文学之作用,如斯而已。既发为文字,则作者之心力尽瘁于文字矣;尽瘁于文字,自能尽情而人理,益之以描写之技巧,要仍一本于诚愫;其在我之情既博大而深微,毫无缺陷,毫无泄漏,自可以吸取读者之同情;此众星拱北辰,万流汇东海之说也。虽然,尽情倾注,如火如荼,言悲则泪竭声嘶,心肠酷裂;言喜则淋漓尽致,有如癫痫。虽可以感人,而入之每每不深;虽可以得盛誉于一时,终不能系之于永久。故写悲剧不可以入惨局,写喜剧不可以成狂态,必委曲而有深致,借理智以控制其冲动,然后能感人深也。譬诸涧溪水本清浅,石见水上,激流成湍,声闻远谷;而长江大河,水深难测其底,万里奔流,转无声息;情之深犹水之深耳。复次,悲剧中若不羼杂之以较为轻松愉快之材料,则既见其木拙,又不足为衬托;喜剧中若不糅混之以较为沉重冷漠之文笔,则徒觉其浮嚣,亦愁见其单调。选择此种陪衬之辞句,稍有不当,或喧宾以夺主,或漫漶其堤防,求此得彼,莫衷一是;如此皆不足以得读者之同情。单复浅深之处,在作者固颇费平章也。盖文学作品必有其预期之目的,故事之开展必至其*高潮。成熟之作品,必人手即有攫住读者心灵之力量,挑之喜则喜,控之悲则悲,导而不迫,疏而不失;直至其*高潮,使读者涵泳沉酣,流连忘返,然后其文情复渐次轻减;至于结束,使读者掩卷惝恍,有无限迷惘依恋之思,此际读者之胸中已他无所有,唯有一片同情;是作品之成功。然此固非偶然可几之事,不待言矣。曰选择,曰技巧,一言以蔽之曰:真而已。作者既透出一片真情,则悲中非不见喜,虽喜犹悲;喜中非不见悲,虽悲犹喜,当无迷离扑朔之感。情真则自深,深则自不能浅露而浮激,虽无意求其动人,而人咸如影随形,如响应声矣。杜工部《北征》,写乱离后勉得归乡之苦楚。然写景处则有:……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叙事处则有:……那无囊中帛,救汝寒懔栗。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景则幽穆,事有谐趣,然而乱离之慨,非唯不见减挫,转更因以增剧。盖以身历国破家亡之苦,时时以沉痛之眼观物,物虽醒目而心弥伤;刻刻以郁结之心虑事,事虽娱目而心愈苦。读者虽见幽穆之景、谐趣之事,未尝稍移其对乱离之同情,反更加重其愁思也。陆次云作《费宫人传》,记明神宗殉国时,宫人托为长平公主刺杀李闯爱将罗某及另有魏宫人沉御河以身率节事,题材颇有戏剧性,文甚炼而辞亦哀。……
傅庚生(1910-1984),教授,号肖岩,辽宁沈阳人。曾执教于东北大学、华西大学、东北中正大学、辽东学院、西北大学等院校。先生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鉴赏家、杜甫研究家,著作有《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国文学欣赏发凡》《中国文学批评通论》《文学赏鉴论丛》《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等。
1个大学 1段历史 5个校区 6册书籍 120周年 不尽可数的师生和校友-本套《浙大六记》丛书中的5册将以校区为分册依据,
第三代诗歌研究 本书特色 刘波编写的《“第三代”诗歌研究》的长处就是能够紧扣“第三代”诗人生存时代热情奔放、充满理想主义的特质,将之置于具体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社会...
中国当代名言博览 本书特色 这本《中国当代名言博览》,所选作品的时间上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作者范围包括我国内地和台港奥以及海外华人,内容涉及中国文学、历史、哲学...
林跃是个二,用现代小资的话就是EQ存在明显缺陷。二十七岁的剩男,做着各种体力工作,悠然自得的过自己的小日子。而在一场小车祸
本书收入当代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代表作,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城北地带》,中篇小说《园艺》、《红粉》、《妻妾成群》、《驯子记》
给大.中学生讲对联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关于对联写作知识的通俗读物,以大、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也适合社会各界初习对联者自学。全面阐述了对联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
问津录-寻找优质语文教学资源 本书特色 本书针对语文教师常感困惑的教研论文写作和文本解读,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寻找优质语文教学资源的意义、途径、步骤与方法。&ldq...
国内已经出版了很多人物传记,有政治家的、科学家的、哲学家的、文学家的、企业家的,但还没有一套较为全面的介绍经济学家的传记
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从文化学视角切入探讨了清代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重点关注 了清初遗民诗群、清初扬州...
他不是以前那愤世嫉俗的师兄兰罄,他是归义县正义的捕快施小黑。百里七总想,也许兰罄忘了以前的一切也好。那样不堪的往事,是自
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续篇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国著名红学家郑庆山的第三本“红学”论文集,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勤》一书的续篇,以...
水墨画篇-少儿创意美术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本着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原则,结合东、西方教育文化的精华,提倡用综合材料绘画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综合智能,既有西方教育里开放...
现代汉语-修订版 内容简介 《现代汉语(修订版)》是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卫星电视教材《现代汉语》的修订版,我们主要对原书作了如下较大修订:一、全书框架重新...
从“文革”后的历史意识,到“先锋派”的形式主义实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九十年代的“晚生代”到“时尚前卫”,当代中
王国维;世纪苦魂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比较美学专著。它着重探索王国维美学与叔本华哲学的关系,揭示了王国维作为20世纪中西美学关系史的开山祖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
劳工血泪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日本侵华的罪行,内容有:海拉尔日伪地下工事见闻、虎林伪满劳工初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里的劳工、在铁岭修军用工程的劳工等。劳工血泪...
第一部全面解析巴黎历史文化景点的中文旅行指南一本书读懂法国王宫、巴黎博物馆和法式花园的前世今生300幅精美图片,深度解读50多
胡风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1979-1992年间学习、研讨胡风文艺思想理论的成果。内容包括胡风生平的简述、胡风文艺思想的发展、胡风悲剧的概述、胡风文艺理论的形...
《苍河白日梦》主要内容:是清末民初,江南小镇,曹家深宅大院内演绎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老爷曹如器的小屋里架着一口锅。这口
琼瑶全集10--一颗红豆 内容简介 本书精彩片段:凌晨。天色才只有些儿蒙蒙亮。可是,夏初蕾早就醒了。用手枕着头,她微扬着睫毛,半虚眯着眼睛,注视着那深红色的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