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研究》介绍了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第三代”诗歌运动(1984-1989)是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先锋诗潮。从1984至1989年,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型阶段,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思想文化上达到了“文革”之后一个自由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样一种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文化背景中,持续时间并不长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在诗学意义上有其重要的价值,在非诗学意义上也有一些值得阐释之处。因此,《“第三代”诗歌研究》就是从诗学和非诗学两个层面来重新审视“第三代”诗歌运动,并对运动结束后诗人们的生活与持续性创作进行追踪考查,以挖掘“第三代”诗歌的历史价值与当下意义。
刘波编写的《“第三代”诗歌研究》的长处就是能够紧扣“第三代”诗人生存时代热情奔放、充满理想主义的特质,将之置于具体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梳理他们的情感与创作心态,还原他们的生活与交往现场,使研究进入了文化批评范畴;尤其注意从多元视角切入“第三代”诗歌运动的现场,既在非诗学层面描述80年代先锋诗歌的文化形态与内在精神,又在诗学层面对这场诗歌运动的理论寻根溯源,从而彰显了“第三代”诗歌的文化价值。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第三代”诗歌运动(1984~1989)是继朦胧诗之后又一次影响广泛的先锋诗歌艺术革命,其在语言创新与精神开拓上*富活力、也*具独立性。这场诗歌运动有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独特的青年亚文化气质:崇尚反叛、渴望自由、张扬个性、追寻理想,既有批评意识,也富探索精神。这是年轻诗人们真实的内心诉求,也是他们冒犯主流和力图创新的动力。我们将“第三代”诗歌运动置放于这一大背景之下来进行观照,其无论在诗歌史,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第三代”诗歌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先锋文学诗潮运动,更是一次社会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推进运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
因此,在80年代特有的时代氛围中重新审视“第三代”诗歌运动,梳理和评价其诗学特点,并试图对其非诗学因素予以发生学意义上的初步清理,从而对“第三代”诗人的部分文本和与诗歌相关的行为作出新的阐释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二十余年后,从诗学和非诗学这两个角度来重新审视“第三代”诗歌运动,以及对“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后诗人的生活与创作进行追踪性考查,还有返观的意识,同时这也就成为了写作《第三代诗歌研究》的缘起。
这本书的长处就是能够紧扣“第三代”诗人生存时代热情奔放、充满理想主义的特质,将之置于具体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梳理他们的情感与创作心态,还原他们的生活与交往现场,使研究进入了文化批评范畴;尤其注意从多元视角切入”第三代”诗歌运动的现场,既在非诗学层面描述80年代先锋诗歌的文化形态与内在精神,又在诗学层面对这场诗歌运动的理论寻根溯源,从而彰显了“第三代”诗歌的文化价值。
——罗振亚(薯名诗歌评论家,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三代”诗歌是新时期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上承“朦胧诗”,下启20世纪90年代诗歌,具有关键和桥梁的作用。就目前情况看,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偏于文学文本,作者从文化角度切入,将论题放在文学史、生活史、传播史、心灵史上展示,从而动态地透视这场影响深远的诗歌运动。论文的概念辨析清楚,学术背景梳理系统具体,使用理论和价值观中正合理,所得结论令人信服。尤其是作者站在文学史、文化史和现代性的角度,给予“第三代”诗歌创新性的高度评价,值得称道。
——王兆胜(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
刘波:1978年生于湖北荆门,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曾任燕赵都市报社新闻记者、副刊编辑,出版公司图书编辑等职。于《南方文坛》、《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期刊发表各类评论文章四十余篇,著有《十作家批判书(二)》(与王朔等人合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于“诗生活”网开有评论家专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诗选刊》杂志“诗观察”栏目特约主持人,《中国新诗年鉴》编委,获得《诗选刊》杂志“2011中国年度诗歌评论奖”。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电影卷一 本书特色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电影卷1)》:对中国经验和江西记忆的思考与抒写,对江西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回望与审视...
魏晋南北朝文学 唐代文学---中国文学 第二卷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中国文学》主要内容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诗歌(上)、魏晋南北朝诗...
闲话幽默 目录 幽默与滑稽从滑稽到幽默从夸张到幽默从来源说起幽默是啥怎样学会幽默幽默从何而来幽默眼神幽默何以难解笑和幽默难忘的幽默俏皮话的幽默不像的幽默中国人的...
唐浩明-曾国藩·野焚 本书特色 1.《唐浩明-曾国藩·野焚》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
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 本书特色 本书系列入国家“八五”社科重点课题的*终研究成果。全书主要综述近400年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作者基于400年前即16世纪后期晚明...
读书指南 本书特色 梁启超先生一生横跨政治与学术两个领域,并且都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成就。他早年以一支健笔横扫专制统治,“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晚年从事教育...
花月痕 内容简介 书中韦痴珠、韩荷生两才子各恋一妓,其后韦落魂而亡,妓刘秋痕也殉情而死,韩却得志显达,妓杜采秋也封为一品夫人。作者通过两人的不同遭遇,抒发自己怀...
钱钟书是中国文学界一座高山。于华语世界,倘若无视他的成就则为炎黄子孙的痴妄;设若盲目崇拜他即为中华民族的无能!相较于“钱
儿童文学伴侣(畅销书)-头羊 本书特色 《头羊》讲述了老人尼玛常年住在草原深处,陪伴他的是一只老牧羊犬娜布其和一支羊群。大雪后,三条狼先后出现在泥房子周围...
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象 内容简介 采取个案研究方式,梳理和探讨了台湾文学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文学母题的角度研究两岸知识者的精神联系;由日据...
1911-1912:辛亥首义阳夏之战 内容简介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惊慌失措。10月12日,清政府命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陆军两镇迅速赴湖北“剿办”,14日,又将...
词学审美范畴研究 本书特色 词是一种“要眇宜修”的文体,经过温庭筠、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历代词家的不断开拓,形成了特有的文体风格,或清空、或雅正、或柔婉、或沉郁...
古典文学研究丛书-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内容简介 《三国定义源流研究(修订三版)》是一部其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力作,首次将《三国演义》的成书。文本与传播作为一个逻辑与...
《如彗星划过夜空》内容简介:《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如彗星划过夜空》首先通过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
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民间戏曲史著作。按中国民间文学的文体分类,民间戏曲被称为“小戏”。“小...
《沈从文家书》内容简介:沈从文是个奇迹般的存在,就像他那些不朽的作品。在他仿佛田园牧歌的背景中,他笔下的人物充满原始的激
这本书固然说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与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最终意义上,属于一个民族。这民族与我们西方人印
收有“午餐半小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第一人称”、“两个故事”等15篇史铁生的代表作。作者简介 史铁生
成长的烦恼图画书系列(套装共19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其中《这不是我的错》为童书委员会 / 国际少年儿童阅读联合会推荐书目★...
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十九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生活命运和思想状况的学术著作。作者拣取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如赫尔岑、巴枯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