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 ,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境况》等。早年于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师从海德格尔,后师从海德堡大学的雅斯贝尔斯,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后流亡巴黎。1941年定居美国,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开办讲座,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教授。
J.V.斯考特,本书编者,东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J.C.斯塔克,本书编者,美国西顿•霍尔大学哲学教授。
译者王寅丽,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译著有《当代法国哲学》《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多元现代性:一个斯堪的纳维亚经验的故事》;译者池伟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 ,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境况》等。早年于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师从海德格尔,后师从海德堡大学的雅斯贝尔斯,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后流亡巴黎。1941年定居美国,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开办讲座,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教授。
J.V.斯考特,本书编者,东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J.C.斯塔克,本书编者,美国西顿•霍尔大学哲学教授。
译者王寅丽,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译著有《当代法国哲学》《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多元现代性:一个斯堪的纳维亚经验的故事》;译者池伟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
幸福发生在爱者与被爱者的距离消失之时,但问题是对对世界的爱,或贪爱能否达到幸福。既然爱者的最终目标是他自身的幸福,则在其所有欲望中,他实际上被一种追求他自身之善的欲望引导着,即被他自身之内的某种东西所引导。但在贪爱中,我寻求外在于我的(extrame)、我自身之外的东西(forisame),则这种寻求终究是徒劳的,哪怕寻求的是上帝。自爱(self-love)是所有欲望之源,不论是在圣爱还是贪爱中,是因为这样的爱瞄准的是“爱者之外的东西,他被驱向自身之外”。在贪爱中,人想要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世界,在对世界的占有中,他也渴望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但他起初并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他属于世界,就不会渴望它。准确的说,(他既不属于世界)也与上帝隔绝。从而,圣爱和贪爱都证明了人与令他幸福的东西处于一种根本的隔绝状态,也就是说,与他真正的自我相分离。正是在对外在于自我之物的追求中,贪爱令我失了真正的目标——我自己。
——引自章节:第一章作为欲求的爱:期待之未来
我们知道让爱(作为欲望的爱)难以忍受的,正是对丧失爱的对象的怕,因此,怕必然长久地伴随着爱。但良序之爱预设了爱者不再有丧失之虞、从而让他的欲望止息。他爱人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何特别,而是因为“我爱在强盗身上也具有的理性灵魂”。这种客观性标志了一个人对世界和他本人的漠不关心。爱等于欲望的奇特辩证法的后果之一就是自我遗忘变得无比真实,伪基督教的舍己在此达到了顶峰。对于“谁是我的邻舍?”(Proximusquis字面的意思是,“谁在我近旁?”)的问题,奥古斯丁的回答总是:“每个人”(Omnishomo)。这种模糊的回答,实际上意味着每个人都在我身旁我无权选择,无权评判,所有人都是我的弟兄。不过,它也可以意味着,人类每个成员都同样接近,就是说,不是每个人在其具体独特性上同样接近,而是每个人都同所有他人一样具有最抽象的品质:“我爱人,因为他们都是人”,而不是动物。进而奥古斯丁说:“遵循上帝旨意生活的人…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罪而恨他,也不会因为这个人而爱上那种罪,而是恨这种罪而爱这个人。”换言之,他怀着庄严的冷漠爱他的邻舍,而不顾他的邻舍是何人。但在每种情形下,邻人之爱都不可能由欲望和渴求来决定。然而,奥古斯丁必须在此概念背景下对邻人之爱作出解释,结果是他不得不宣称爱的派生性,并声称除了使用或享受的方式外,没有其他办法能与欲望对象连结。这显然导致一种对爱的贬低,从而跟爱在奥古斯丁思想中所占据的中心地位相盾。
——引自章节:第一章作为欲求的爱:期待之未来
Purchaseoneof1stWorldLibrarysClassicBooksandhelpsupportourfreeinternetlibraryofd...
《人类2.0:在硅谷探索科技未来》从在众多新技术中选择了他认为最有潜力塑造科技乃至人类未来的新技术进行详述,其中涉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纳米科技、虚拟现实...
作品目录《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 一》新序聊斋自志小傅各本序跋题辞卷一考城隍耳中人尸夔喷水瞪人语画壁山啦咬鬼捉狐莜中怪宅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3》中涉及大量恋爱中的真谛与领悟,这些必将对单身男女和正在恋爱中的情侣遇到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学习《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
亦舒,原名倪亦舒,生于上海。十五岁开始发表小说,十七岁开始替《明报》写稿,时为中学生。曾任职记者、编辑、香港政府新闻处任新闻官等,唯一不曾中断的是写作。早年留学...
托芙·扬松(Tove Jansson,1914—2001)是芬兰有名儿童文学作家、画家。她创作的姆明系列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真诚、善良和美的新奇世界,深受全...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阿尔希波夫(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Архипов,1977— ),俄罗斯剧作家、编剧、导演、《CTB》电影公...
2017年1月24日-28日,2018年7月22日-30日,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两次跟随阿来回到故乡阿坝嘉绒藏区,导演张同道与作家边走边谈,完成了一次对故...
管理学博士,知名战略与营销管理专家。现任北京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北京可思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自19...
盲源分离及其在混沌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本书特色 盲源分离是基于独立分量分析所构建的一类信号处理方法,国内外关于盲源分离技术的理论书籍均侧重于算法,而其应用研究和所...
高罗佩(Robert H.Van Gulik 1910-1967)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主要任职于远东各国。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
作品目录自序动乱时代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回来杂记文学的标准与尺度论严肃论通俗化论标语口号论气节论吃饭什么是
Whisperingsisajourneyofmagicallove.Alovethatdreamsaremadeofandfairytalesarewritt...
她相信承诺,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男人的诺言。她找寻幸福,然后发现,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遗憾,也是一种幸福。...
奥美的历史源自一个人的思想、才智和工作规范,进而演绎成一种公司文化、一种明确的行业政策和一种趋势的发展历程。一切始自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他以过人的才智和热诚写...
扶华,新生代玄幻言情代表作家,用奇想勾勒故事,用文字治愈读者。能写会画,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售后”一流。已出版作品:《献鱼》《四十年后的爱人》《末世第十年》
刘原,70年代生人,生于广西,现居长沙。著名专栏作家、前媒体人,曾在国内数十家报刊开设专栏多年,文字风格鲜明,拥趸众多。著有“流亡三部曲”《丧家犬也有乡愁》《领...
小鸡希望她的胡萝卜快快长高,也希望她的风筝快快飞起来,还希望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将它装进口袋……但她无论如何也没法实现这样的心愿。充满耐心和智慧的鸡婶婶帮助小鸡让...
王小波,1952年出生。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自1999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法国著名的作家、医生、学者、精神分析学家,被誉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之一,是“法国的弗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