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有:江淮地区的徐舒文化与邗文化;宁镇皖南地区的吴文化;太湖钱塘江流域的越文化;长江下游青铜文化的衰亡等。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步酝酿的基础上,1998年12月,经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文化研究中心策划,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决定由湖北教育出版社组织实施,编辑出版《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季羡林先生欣然应允担任总主编,并亲自为《文库》撰写了“总序”;十多位著名学者应聘担任《文库》副总主编;海内外近两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文库》的撰写工作。这一工程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其研究成果对长江文化研究的深入展开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六年来,经过全体作者和编辑出版人员的努力,七大系列,五十余种,图文并茂,洋洋二千余万字的《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杀青付梓了。欣喜之余,我们也不无遗憾。《文库》原定六十多种,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十几种未能按计划推出。在《文库》出版之际,我们期待着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更期盼着长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出现新的繁荣。
一 缘起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这一点并不稀奇,世界文明古国颇有几个。但是,中华民族*爱历史,简直可以说有“历史癖”,我们有几千年之久的历史典籍,联绵不断。每一次朝代更换,下一个朝代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批要做的事情中往往就有为前代修史。这在世界上是没有的,真可以算得上稀奇了。
中国旧日把所有的典籍分为四大部分:经、史、子、集,名之日“四库”,史学典籍是其中之一。四库中有关文化的记载,比比皆是。再加上考古发掘,因此对研究中国文化史或文明史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在欧风东渐以及日本风西渐以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专门研究文化或文明的著作,如凤毛麟角。其原因何在呢?
根据我个人的看法,“文化”和“文明”两词,都是古已有之的,然而涵义却同我们今天使用的不无差异。今天的涵义,多少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味,有点受了西方或日本的影响。名词是旧名词,却增添了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瓶装新酒”。中国旧日学者往往不把文化或文明作为独立研究的对象,所以这一方面的专著就只好付诸阙如了。
我不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在这一方面读过一些书。但并没有真正下过工夫。根据我的推测,赋予“文化”或“文明”以新的涵义的时期,可能是在20世纪初叶,极有可能是受了外来的影响。其后间有以文化史或文明史名书名文者。在我上大学的时期,也就是30年代初至中叶,*著名的一部书是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此书原系大学讲义,后连载于《学衡》,*后成书,于1932年出版。此书总起来看,走的还是旧的路数,但是材料颇为丰富,间亦有新观点,而且规模颇大,不愧是筚路蓝缕之作。书中对黄河文化,也就是北方文化,和长江文化,也就是南方文化,都有所涉及,对于两方面的交流,也举了一些例证,可供我们今天参考。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第一节 点将台文化
一 点将台文化的发现与命名
点将台文化是宁镇皖南地区夏时期的青铜文化。点将台文化的发现和命名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
早在1955年发掘的南京北阴阳营遗址、1956年发掘的南京安怀村遗址和1960年发掘的南京太岗寺遗址中,就已发现了点将台文化遗存,但囿于当时的认识,皆将其归入了湖熟文化的范畴之中。直至1973年南京博物院发掘江宁县点将台遗址时,才第一次从地层上将其单独划分出来。发掘报告认为点将台遗址的下文化层中“黑陶比例的增加,薄胎磨光黑陶的出现,篮纹、方格纹的盛行,都属龙山文化的某些因素,但是,缺乏龙山文化所独有的鼎、鬻、罐等一群典型器物。至于良渚文化因素,只见划纹扁鼎足有接近的成分,但仅为孤例。此外,尚出与偃师二里头三足盘相仿佛的环足盘。因此,我们不能将下文化层笼统冠以龙山文化或良渚文化的名称,从文化内涵来看,只能说明它的时代早于湖熟文化,并且受到龙山、良渚等诸文化的因素影响”。报告还认为:“下文化层的发现,是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给寻找湖熟文化与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的缺环提供了新的线索”①。至于文化命名的问题,报告中未涉及,但其对文化内涵的分析则是独到的。邹衡先生在《江南地区诸印纹陶遗址与夏商文化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点将台的龙山文化层材料较少,大致和安徽巢湖地区的龙山文化相似,“点将台遗址中,湖熟文化与其下层的龙山文化特征接近,其在年代上似已不存在多大距离。因而宁镇地区的夏代遗址应该是包含在该地区的龙山文化之中的”①。邹衡先生在对点将台遗址下文化层的分析是精辟的,然而对于文化命名问题邹先生也未涉及,只是笼统地称之为宁镇地区的龙山文化。
在点将台遗址发掘之后,还曾发掘过江宁县昝庙遗址和句容县城头山遗址,两遗址中均有点将台文化遗存。1975年和1979年南京市博物馆两次发掘了咎庙遗址,遗址分三个文化层,中文化层相当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三层,属早期湖熟文化;下文化层即为点将台文化遗存。下文化层之下还发现了4座北阴阳营文化墓葬,墓葬的时代与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第三期相当或略晚。魏正瑾先生在《昝庙遗址内涵的初步分析》一文中指出,“遗址的下文化层,呈现出比较特殊的文化面貌”,“下层早于湖熟文化,时代当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魏正瑾先生在对咎庙遗址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时,将与点将台遗址下文化层相同的昝庙遗址下文化层及其下的4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合为一期,称之为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咎庙期②;而镇江博物馆在《江苏句容城头山遗址试掘简报》中,也认识到了这类“较薄的堆积表现出早期特征”,但最终将与点将台遗址下文化层时代相同的地层和灰坑分开,地层归入了湖熟文化,灰坑归入了宁镇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③。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中国服饰 本书特色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
《会馆史话》内容简介:会馆是明清以来流寓客地的同籍人以乡土为纽带而自发设置的一种社会组织,是对家族组织的超越和对社会变迁的
书院北京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无论是遨游于历史久远的国子监、顺天府学、金台书院、还是漫步在近代著名的清华园、北大燕园、师大辅仁校园,都会因观看到一页页掀开的历史...
中国古代陵墓 本书特色 本书开篇介绍了一些古代陵墓与丧葬的小知识。后面四章则按历史顺序叙述古代陵墓的发展及演变,更主要侧重于描述古代历代帝王的陵墓。王俊编著的《...
欧洲外交史:1494-1925 本书特色 欧洲文化源自“两希”文化,“两希”文化是指希腊罗马文化和源于希伯来人的基督教文化,这两种文化构成了现代欧洲文化的精神家...
今典释词 内容简介 本书循典章之制,拈出近代史上业已成型,然一般人习焉不察之词汇,勘验近现代历史文化之变迁。作者深忧现今行文漫不经心之陋习。期望通过对与时而来之...
幾米繪本作家。1998年開始創作,著有《地下鐵》《幸運兒》《微笑的魚》《向左走向右走》等三十種以上的作品,並已有美、法、德、希臘、韓、日、泰等國的譯本。多部作品...
论可爱 本书特色 《论可爱》,**本专门论述“可爱”的书!从“可爱”现象入手,分析了“可爱”的语源,对“可爱”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可爱”的重要属性。论可爱 ...
一起看大河剧吧!-知日-43 本书特色 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知日 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43弹《知日?一起看大河剧吧!》特集!日本的大河...
故宫秘境文丛-(全7册)-(附笔记本) 本书特色 ★ 48开精装,海豚出版社、故宫出版社联合出版★ 封面采用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图案,烫金、烫银工艺★ 丛书主要以...
字解日本-十二岁时 内容简介 了解日本,从“字”开始梦枕貘大师*信赖的中又代言人述说日本岁时节庆背后的文字物语日本迷和日剧狂不可错过的文化密码簿字解日本-十二岁...
大众讲坛 第一辑(2008/3) 内容简介 “大众讲坛”是山东省图书馆与《齐鲁晚报》联合创办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自2006年3月25日正式开讲以...
诸神的世界 本书特色本书为“何新文选”系列中,何新解密中国文化三部曲(《诸神的世界》《诸子的真相》《中国文明的密码》)之一。何新是中国著...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有人说,戏剧的演出永远缺少一次彩排的遗憾,否则可完美一些。我每写一本书,也会想到如能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问进行修改、补充,会比较...
钱基博:经学通志(典藏版) 本书特色 全书通《易》、《书》、《诗》、《礼》、《春秋》、《小学》诸志,以阐述经学古今之流变而考论其得失,翔实精审,实为研治中国经学...
《构成物质的元素从哪里来》内容简介:“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
代达洛斯和伊卡罗斯 内容简介 希腊神话对中国的青少年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宙斯”、“赫拉”、“阿波罗”的名字,他们不仅听说过,而且在网络游戏中也许还频频与之“交手...
中国谣谚民俗史 本书特色 《中国谣谚民俗史/圣贤堂书系》编著者王凯旋、李阳。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神话传说而出现的还有一种民间文学形式——谣谚。它源自民间大众的集...
梦与梦占 内容简介 《梦与梦占》是对梦引发和与梦相关的文化现象加以观察,分析“梦”字的演变、梦的分类,注意佛教、道教、医教、文学家对梦的认识,探讨了名家、名梦与...
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曲艺文化常识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曲艺文化常识》介绍了曲艺是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曲种有说有唱,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