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1)
自序……………………………………………(1)
一、一个伟大摇篮的诞生……………………(1)
松嫩古大湖与松花江的诞生……………(1)
松花江水系长卷……………………………(9)
二、松花江文明的曙色…………………………(27)
一个操大弓的民族…………………………(27)
居住在嫩江右岸的东胡………………………(35)
松嫩两江地域的岁貊…………………………(42)
三、上古时代松嫩两江的部族…………………(47)
北松花江儿女挹娄的崛起………………………(47)
东胡·乌桓·鲜卑………………………………(53)
夫余的兴衰…………………………………………(62)
四、争霸、冲突与新的崛起……………………………(69)
啸起于嘎仙河畔的民族壮歌………………………(69)
心向中土的江与人…………………………………(78)
室韦人在嫩江的崛起………………………………(87)
五、文明演进中的海东盛国…………………(93)
独领风骚的海东盛国…………………………………(93)
文明演进中的开放与发展……………………………(106)
崇尚诗文的国度………………………………………(114)
渤海与东丹:消亡的背影……………………………(124)
六、鸭子河:辽代的民族冲突与融合…………(135)
后东丹时代松花江西南角……………………………(135)
鸭子河与春捺钵猎语…………………………………(143)
出河店之战…………………………………………(152)
混同江骄子和辽之余绪………………………………(161)
七、混同江文明:霸业与勃兴…………………(171)
金源霸业与五国城悲歌………………………………(171)
安出虎水梦华录………………………………………(181)
白山黑水:女真人的佑国神…………………………(190)
金世宗和他的上京情结………………………………(198)
八、动荡而沉闷的江流岁月……………………(209)
嫩西:铁蹄弓马金长城………………………………(209)
浯剌木连的兵燹之灾…………………………………(214)
屯田经济与流放遣戍…………………………………(218)
混同江地域的水陆交通………………………………(222)
九、向统一多民族共融演进…………………一(229)
明延安边与奴儿干都司………………………………(229)
松花江的驿路与经济…………………………………(235)
女真英姿与船厂序曲…………………………………(242)
后金——满洲的雄起…………………………………(249)
16~17世纪的战争风云……………………………(255)
十、清代北疆风景线…………………………(265)
大江土地的诱惑………………………………………(265)
流放者的土地与流放者………………………………(269)
西满流人与嫩江风情…………………………………(279)
康熙大帝:东巡与祭祀………………………………(287)
松花江——关东三件宝………………………………(294)
处女地上的犁镰梦……………………………………(301)
十一、迟暮与新朝交替时代的守望……………(307)
安边守土与江上采金…………………………………(307)
松花江垦殖的寓言……………………………………(314)
曙光照亮天穹…………………………………………(322)
十二、松花江的苦泪与战歌…………………(327)
松花江的抗战之歌……………………………………(327)
宁将碧血洒江山………………………………………(337)
十三、我们挚爱的母亲河……………………(351)
松花江257年沧桑水情………………………………(351)
松花江的堤防…………………………………………(361)
尼尔基:梦想与现实…………………………………(370)
十四、在母亲河的怀抱里……………………(375)
哈尔滨与城市明珠……………………………………(375)
松花江的城市珠串……………………………………(385)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393)
锡伯·赫哲·柯尔克孜…………………………………(401)
十五、创伤·忧思·祝愿……………………………(407)
绿色植被问题…………………………………………(407)
松嫩上游湿地及自然保护区…………………………(417)
松嫩中游湿地及自然保护区…………………………(428)
松嫩下游湿地及自然保护区………………………(439)
松花江的污染与对策…………………………………(454)
让美丽主宰未来……………………………………(463)
主要参考书目…………………………………(471)
后记………………………………………………………(480)
本书作者多次走进松花江,用优美的笔触叙写了松花江的历史变迁、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全方位地展示了母亲河的迷人风采。
大江土地的诱惑 清兵入关前,明朝已亡于大顺——李自成之手,所以这使清兵人关后省却了许多麻烦。清兵遇到的多是地方武装的反抗,明朝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和军事机器,已经死亡,加上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的投降,可以说清兵*后统一中国,比之蒙古人统一中国似乎顺利一些。 松花江流域作为清王朝的大后方,显得平静和空旷起来。在辽河流域,基本上是满、汉、蒙、朝等各民族混居,入关以后,许多人随着清八旗军进入中原;在松花江流域,随之入关的有原扈伦四部改编的八旗军,也有科尔沁等蒙古部改编的蒙古八旗军,因此,在清统一中国之时,松花江流域的人口,并无显著的增加。相反,作为清王室的后院,中原人如 果想逃避兵灾与荒灾奔往关外,在山海关处会受到阻拦。清王 室吸取辽、金、元三代王朝的兴衰经验,总想为自身保持一块 进可攻、退可守的皇天后土,因而出入关受到严格控制,没有官方的路牌,是无法通行的。 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域空间,继续荒寂着。 但这种荒寂很快便被从西而来的罗刹人打破。1644年,即顺治皇帝由沈阳迁入北京,第二次继皇帝位这一年,沙皇政府命令雅库次克行政长官:如不能用“文雅手段”将“新土地”居民置于俄国统治之下,就要用武力加以镇压,使其地变成废墟。于是,沙俄向东部的扩张进一步增大规模。随着清兵向南追击明代的残余势力的战火燃于全国各地,罗刹人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清廷的后院。初来的罗刹人,多是冒险者、投机商和野心家。他们同沙皇官方相勾结,在官方的资助下,或骑马,或乘船,越过贝加尔湖地区,到远东来实现他们入侵的美梦。他们打着经商和探险的幌子,一心要将沙皇的势力直达黑龙江口和鞑靼海峡。他们伐木造船,沿黑龙江向下游行驶,一路上侦察村庄的居民人口、清军的守戍,以及各支流沿岸的情况,随时向沙皇报告。这种起初由流民商人的零星抢掠,*后转化成沙俄官方的领土扩充,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多次御批加强北疆的边防。 罗刹的强盗之火已经燃至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会合处,清廷的后院不再平静。 清顺治八年(1651)初冬,俄商哈巴罗夫斯克窜至松花江与黑龙江会合处的朱舍里人的住地,打死许多居民,把妇女和小孩及牲畜掠为己有。随后,又去乌苏里江口进行抢劫。 第二年夏天,哈巴罗夫一伙在松花江口再度实施抢劫时,被清军击走。哈巴罗夫和另一队团伙相会合,又沿江上行,至精奇里江口一带继续进行烧杀抢掠。这里土地肥美,物产丰富,空旷的景色壮美如画,自西而来的罗刹人,对之早就垂涎三尺。不管当地人民如何反抗,他们怎样到处挨打,这伙强盗都死不回头。 顺治十年,清皇命镶蓝旗梅勒章京沙尔虎达为昂邦章京,任命海塔、尼哈礼为梅勒章京(章京是一种官名,使用极其广泛,但多用于军职,昂邦章京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令其继续镇守宁古塔,以管辖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及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流域,乃至库页岛与附近诸岛的一切事宜。宁古塔位于牡丹江中游,令其管辖东西南北数千里的广大地域,实在是力不从心。然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清廷一直是将松、黑两江流域当做自己的后院来看待的,对来自西方领土扩张的野心,估计不足,只求安邦守土,而不是拒敌于国门之外,因此总处于被动的防御。 就在沙尔虎达担任昂邦章京,坐阵宁古塔这一年,接替哈巴罗夫的斯捷潘诺夫率部窜入松花江口,在松花江口附近各地继续抢掠骚扰,甚至强征贡税,并造船筑屋,为扩大侵略作准备。斯捷潘诺夫此举立即得到沙皇嘉奖,并被任命为所谓的大阿穆尔——新达翰尔地方长官,俨然以占领者自居了。松、黑两江过去过着猎耕自给生活的沿江居民,由于受到侵略者的轮番洗劫,变得一贫如洗,无法安居,只得四下逃亡。许多人沿着松花江溯流而上,追寻当年野人女真南迁的行迹,向松花江的中游和牡丹江流域迁徙。富饶的黑龙江下游和松花江口一带,变得废墟累累。 第二年,斯捷潘诺夫在得到以卡申采夫为首的50名哥萨克的增援后,率370名武装匪徒,驾船驶入松花江口,逆水而行了三日,沿江实施侦察抢劫,抢劫的主要目标是貂皮,因为貂皮在彼得堡出售时价格昂贵,多为沙俄时代的贵妇人所喜欢。于是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率领600名清军官兵,和清廷不久前调来的100名朝鲜族人的鸟枪手,共同出击迎敌,在松花江口一带进剿以斯捷潘诺夫为首的这股匪徒。经过三天的激战,入侵者仓皇而逃,窜至黑龙江上游的呼玛尔河口,继续筑堡抢掠。 清军的出击鼓舞了沿江居民的士气。第二年,朱舍里人自己也组织起来,在松花江口截袭了一股300人的入侵者,击毙40人,余众因无食品可继,悉尽饿死。 顺治十五年夏天,清军1400人在松花江口与斯捷潘诺夫一伙的500人军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俄军不支,有180人驶出松花江口逃窜,其余的300多人弃船登岸,打死270多名,余皆逃脱,双手沾满松、黑两江居民鲜血的俄酋斯捷潘诺夫被击毙,这是在松花江下游和松花江口清兵取得抗俄斗争的一次重大的胜利。 在松花江口逃脱的180名俄军士兵,沿黑龙江上溯时,找到了沙俄督军帕什科夫派出的以波塔波夫为首的30名俄军,夺走其火药和粮食后,又向黑龙江下游驶去,并在那里越冬,抢掠了费雅喀人的18袋貂皮。第二年春天,清军侦知罗刹的行动,在松花江口下方至乌苏里江口一带设伏,终于在古法坛村斩杀罗刹之首60余级,淹死者不计其数,解救出妇女47人,并缴获火炮、盔甲、枪械等多种物资。 第二年夏天,宁古塔总管巴海再次于上述地区“治师东伐”,破罗刹之师于江上,此即“黑喇苏密”之战。自此以后,松花江口一带因清军的奋力进击而稍得安宁。 松花江口稍得喘息以后,俄军又从陆路进攻位于嫩江中游的齐齐哈尔。清康熙七年(1668),俄军头目切尔尼柯夫斯基派70名罗刹匪徒,由嫩江走廊深入到齐齐哈尔一带,实施抢劫、焚掠。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两次进行烧杀抢掠。被抢的疏报报到清廷,朝官中多有主张派兵征讨者,但清廷以“路远劳民而止”。年底,清廷派使臣沙拉岱等到尼布楚,向沙俄督军阿尔申斯基提出抗议,要求沙俄当局制止这类侵略行径。
男,1 941年生,河北平泉人。现任香港文汇报东北亚编辑部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曾任教师、技术员、出版社编辑。1 985年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作期间,以纪念徐霞客诞生400周年为契机.参与对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风土调查,并以执行编委的身份主持编辑出版了《富饶美丽的黑龙江》一书。1 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主要专著有《唐代应试诗注译》(合作)《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燕园风雨40年——严家炎评传》(合作)等十余部及论文、随笔等近百篇。
《唐宋词简释》内容简介:本书由近现代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编选简释,共精选唐宋词各种风格代表作品二百三十二首。每选一词,接以解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榜第一名揭开影响华盛顿政治圈的隐秘力量与规则一部鲜活地描述真实华盛顿、现实纸牌屋的佳作
《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内容简介:卢那察尔斯基一生著作门类繁多,范围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教育、科学、外交、宗教、建筑、文艺
生子当如孙仲谋 本书特色 南门太守编著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江表传》、《吴录》、《吴历》等史籍,集中...
《制度创新与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内容简介: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结构问题日渐凸显,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我
观察家精选.美洲五百年:一部西半球的历史 本书特色 我们可以把美洲的历史简要理解为这四个时代:本土文明时代、欧洲殖民时代、独立时代和“美国世纪”。500年前,欧...
老子英雄儿好汉? 本书特色 书中的历史活灵活现,引人入胜,韵味十足,犹如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翩翩走来国内**本有关“二代现象”的著作,根据作者在《湖湘讲堂》的讲...
全宋笔记-第二编 九 本书特色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全宋笔记》是中国宋代文史学界继《全宋诗》和《全宋文》后第三部大型总集,是一部系统整...
《堆芯熔毁》内容简介:“这是一系列蠢事的开端,他们早已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却未采取任何措施。”★走访相关人员近200人,透过层层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本书特色 吕思勉编著的《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上下)》是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之一,《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上下)》分上下两册,共百万余字,洋洋大观,以...
没落天国的一曲悲歌:石达开回师广西之役评述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为了适应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需要而编写的,也可供其他从事或有志从事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人士作为参考书。...
中国人文田野-第四辑 本书特色 《中国人文田野(第4辑)》共收录各类田野考察文章14篇,封面人物为于希贤教授,内文“田野学者风采”专栏专门介绍了于希贤教...
西洋镜第十二辑 一个英国风光摄影大师镜头下的中国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唐纳德·曼尼是著名风光摄影师,他善于采用逆光拍摄并且光影的层次与...
世界史纲(上下) 内容简介 《世界史纲》生动地描述了世界上人类社会的演变进化历史。她将带你从原始遗迹走到现代文明,她将让你拜见亚历山大大帝、波斯诸王、十字军战士...
角斗士-历史上最致命的游戏 本书特色 《角斗士历史上*致命的游戏》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角斗士-历史上最致命的游戏 目录 大事年表序言**章 角斗士游戏...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 内容简介 本刊内容包括:汉籍综合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日本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汉籍交流研究、稀见资料介绍和文献汇编等。域外汉...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
本书初版于1967年,历经多次修订而畅销不衰,是冷战史的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
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部分,**篇一个帝国的背影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讲述了圆明园的150年凄美的故事;第二篇一部影片的诞生记录了电影《圆明园...
光复初期台湾的社会与文化 闽台缘研究丛书 第一种 内容简介 这本集合大家学术成果的文集我们分成四个部分予以编排。**编收入7篇论文,都是从两岸的角度研究光复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