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介绍了敦煌文献发现的经过,以及现存敦煌文献的类别、装帧形式、文本内容、语言文字、收藏情况等。敦煌文献,又称敦煌遗书、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总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目前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1910年入藏京师图书馆时,只余8000余件,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
适读人群 :大众一本书读懂“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敦煌文献
目录
**章敦煌文献的再现与流散
一、敦煌藏经洞的开启
二、敦煌文献的流散与今日收藏简况
三、“敦煌文献”释义
第二章敦煌文献的形制
一、敦煌写本的装帧形式
二、敦煌文献中的雕版印刷品
三、敦煌文献中的珍贵拓本
第三章敦煌宗教文献的内容与价值
一、量多质优的佛教文献
二、保存了大量逸经的道教文献
三、可填补空白的景教文献
四、犹如凤毛麟角的摩尼教文献
五、有关祆教的珍稀记录
第四章敦煌世俗文献的内容与价值
一、堪称字字珠玑的经部文献
二、改变史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史部文献
三、包罗万象的子部文献
四、异彩纷呈的集部文献
第五章敦煌学走过的百年历程
一、“敦煌学”释义
二、中国学界的敦煌学研究历程
三、其他国家的敦煌学研究状况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一、敦煌藏经洞的开启藏经洞的开启恰与八国联军攻打圆明园同时。清朝末年,湖北麻城人王圆箓(1849-1931年)从肃州(今甘肃酒泉)巡防营退役。他无衣无食,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本事,着实吃了不少苦。好在他精明顽强,对道教又挺有好感,便很快在酒泉出家当了道士,取法号为“道真”。王道士文化水平不高,道教知识也很有限,出家后依旧四处化缘漂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前后来到了佛门圣地莫高窟。面对这里生动感人的神佛塑像和金碧辉煌的宗教壁画,王道士突然生出虔诚的信敬心,认定此处是栖鹤伏龙之所,立志要在佛窟中光大道教。于是,王道士在位于莫高窟南区北段的,今敦煌研究院编号为第16窟的东侧建起了太清宫道观(即今下寺),开始认认真真地传道募化。那时敦煌民间佛道不分,常常混同信奉,王圆箓又能说会道,远比当地不精汉语的红教喇嘛更能接近世人。因而他到敦煌不久便聚集起了一大批信徒,香火很盛。王道士便开始用募化来的钱在莫高窟“广修功德”:雇人在窟内抄写道经,将某些佛像改塑为道教灵官,打通洞窟之间的隔墙,为登窟巡礼的善男信女修建通道,清理底层洞窟内的积沙,等等,干得十分起劲。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清晨,一个在第16窟干活的雇工杨某工间休息时,用芨芨草引火点燃了一支旱烟,然后随手将燃剩的草茎插进了16窟甬道北壁的裂缝,谁知这根长长的芨芨草却被轻而易举地全部插了进去。杨某急忙敲敲墙壁,回应的声音空洞沉闷,里面似乎是空的!他赶紧将这一意外发现报告给了王道士。王道士沉着老到,吩咐他不要声张,一直等到当晚夜深人静时,才带着杨某悄悄挖开墙壁,找到并开启了密室的封口。这个密室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今编第17窟藏经洞。倾颓泥墙扬起的灰尘尚未落定,王道士便急不可耐地将头探了进去。借着手中昏暗的灯光,发现洞中堆积秘藏的不过是些故纸残画,根本不是他期盼的可以用来达成他修“功德”夙愿的金银财宝。他有些失望了。可是他哪里知道,这些文书画幡的价值远不是金银能够衡量的,乃是千载难得的无价珍宝——这就是泽被学林的以文书为主体的敦煌藏经洞文物!藏经洞的窟门仅高1.8米,宽0.8-0.9米,洞窟内部东西长2.7米,南北宽2.8米,高2.5米,四壁向窟内略倾,容积不足20立方米。它原本是第16窟的一个耳室,开凿于晚唐,*初约为第16窟窟主,中晚唐时期的敦煌名僧洪辩坐禅修行的地方或寺庙的“廪室”(存放粮食的地方)。洪辩去世后便被改为他的影堂(纪念堂),并作了一番布置:在洞窟后部居中设立床座,座上端置洪辩塑像,并将其骨灰用纸和丝棉包好,置于塑像背部的一个小洞中,像后北壁则绘画枝叶相交的菩提双树及侍立树侧的比丘尼、近事女,窟室西壁还镶嵌有唐大中五年(851)洪辩告身碑等。关于藏经洞封闭的具体时间,学界已争论多年,迄今没有定论。由于可确认为第17窟藏经洞所出的文书上题署的*晚纪年为北宋咸平五年(1002),大家推测,藏经洞可能封闭于1002年之后不久的某个时间。关于藏经洞封闭的原因,学界也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有学者认为是当地僧人将无用字纸废弃封销,也有学者认为是当时敦煌人出于对下列某一历史事件的担忧而采取的防患于未然的应对措施:1006年于阗佛教王国灭于信奉伊斯兰教的黑韩王朝;1036年西夏占领敦煌;十一世纪末伊斯兰教东传,哈剌汗王朝大肆毁坏佛教艺术品,等等。总之,大约在11世纪时,出于某种政治原因,或基于某些民俗习惯,莫高窟的僧人把洪辩塑像移到了今编第362窟内,将第17窟改造成了一个图书文物贮藏室,在窟内堆积码放了数万件佛经、道经、社会文书、绢画、纸画、香炉、法铎等经籍文物,然后封严洞口,在封闭处沫上了一层泥,并请人将第16窟全窟,特别是甬道北壁重绘了一层壁画,从而把封堵17窟的痕迹巧妙地遮掩了起来。这样,至王道士发现藏经洞时,窟中文物安然保存了近900年,已经成为无价奇珍。可是,愚昧无知的王道士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浑然不知藏经洞文物文献的真正价值,终于给宝藏带来了厄运。
杨宝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文献、隋唐史及古籍版本。出版有《敦煌学目录初探》《敦煌史话》《敦煌沧桑》等书。
史记-中华大字经典 本书特色 《史记》:不用放大镜就可以读的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大字排列,疏良有致,为老年读者提供阅读方便。史记-中华大字经典 内容简介 ...
日本-图说天下 本书特色 《日本》一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了日本自神武天皇开国以来到“二战”结束后的几千年历史,书中选取在日本*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以时间为轴...
觸動人心、具文學感染力的一戰史書一百年前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國家形式的轉變、革命運動、女權興起與美國勢力崛起,深刻
中国方志文献汇编-全两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方志出版社出版★ 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
李国文说清 本书特色 这里的文字和故事 透过百千年历史的雾 和你酣畅说话 对酒当歌!大师李国文谈历史,长见闻宽视野。首次精装成套出版,配以精美藏书票,与众不同、...
不敢相信这是唐朝:618-907盛世的另一面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时拾史事》主页君,采用微博微信体,轻松幽默讲述4...
勤王记 本书特色大力金刚掌*的《勤王记》讲述了:大宁朝。慕宗皇帝终日沉溺雕琢木器而不理朝政。侠盗吕 天麟仗义而出夜探皇宫,盗取了皇帝亲自设计的龙辇 图纸。皇帝郁...
姚永朴讲中国文史/大师讲堂学术经典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疏通孔子学说,取群经诸子及四史为证,无证者则缺之。疏通的次序,大抵训解字义、说明文句者居前,发明学说者次之...
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 本书特色 《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出版。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关敦煌学...
在温斯顿·丘吉尔当上首相的同一天,德国军队入侵了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德国军队比盟军的战斗力更强,盟军很快便陷入混乱的撤
庙堂之上与江湖之间 内容简介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宋代若干议题的透视》是作者游彪近年来有关宋代研究的部分文稿汇编,分为上、中、下三篇进行专题式的论述...
《儿童编程:懂编程的孩子更聪明》内容简介:为家长解答什么是编程,为什么要学编程,儿童编程现状如何,年龄小的孩子如何学编程,
《金色的机遇》内容简介:利斯特戴尔勋爵的离奇失踪;一个恐惧丈夫的新婚女子;藏在樱桃篮里的珍贵项链;因谋杀罪被捕的推理作家;
金宝祥卷-陇上学人文存 本书特色 《陇上学人文存》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甘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的代表性著作,每人辑为一卷,或标时代之识,或...
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卷三)(精) 本书特色 与卷一、卷二相同,本卷也是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金银器皿定名,以此揭示不同类型的器物在社会生活史...
《造型艺术的历史语法(西方艺术史论经典)》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美术史专著。里格尔考察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史,以
纳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希特勒借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进一步煽动德国人的不满情绪,并将矛
人类的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幽默风趣的语言、俏皮睿智的文笔、独具匠心的构思,从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史前人类、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希腊域邦、罗马...
《盐铁论》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奇书。它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一本比较客观地记录了统治阶级内部当权派和非当权派关于国家的财政、经
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近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