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入历史眼成剑,读到生天女散花。本书选取十九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十九种不同的杀法,旨在由杀切入历史,剖视文化。本书取了个巧妙的副题,叫“古杀十九式”。每杀单篇成文,没有严密的逻辑顺序,读者可以任选一“杀”看去,如读《古诗十九首》,尽可在“行行重行行”中随兴漫吟一章。所述诸杀,或着眼于杀人的用材物料;或结合古代刑律与战争,梳理一些特殊的杀法;或借杀发挥,考察文化特性、社会心理与行为方式;或结合权谋策略、掌故逸闻与天灾人祸,将历史的长镜头深探到过去时空。除了努力提供有趣的读史新视角,本书也抢先发售钩沉并系统梳理了一些前人与时贤未专门讨论的“杀法”。本书缕述古杀诸式,虽首在钩沉史实,但猎奇说酷,亦非本书主旨。所列十九种,远未穷尽,不过开了个以杀说史、借杀观史的头。史之谓杀,未必全真,未可尽信;史所谓生,容或为杀,亦当存疑。进一步说,生杀枯荣,不仅是历目前与现实中不断上演的血火风华,也是古往今来人世之共相、生民所同忧。由此引发的情感与恨叹,同样是文学作品的不朽母题与永恒魅力。
结??语??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行行重行行。在“聊厚不为薄”的散淡书写与“斗酒相娱乐”的轻松阅读中,这本小书从花椒“杀”到巧技,该“回车驾言迈”,杀青了。
不少朋友奇怪我何以发现这么一个僻涩奇峭的话题并为之灌注心力?实话相告,这是拙著《提头来见:中国首级文化史》带出来的“副产品”。在首级史的专题研究中,中国古代层出不穷的“杀风景”,使我意夺神骇,更在心跳骨惊的电光石火中时时瞥见生杀倚伏的历史面相,渐而意识到这同样是一个既有史料价值与文化意义而又被忽视的珍贵题材,若不专加整理发明,既阙于求知尽疑,亦为愚谙疏懒。为此,我又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广泛梳爬抉剔相关史料,寻绎缕述,成十九篇。
请谁来杀青呢?我想还是正史。
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看出中国历史的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写满“吃人”二字。吃也杀之一种,但若说历史是个天生的杀人狂,说中国的历史嗜杀,历史能开口说话,也要喊冤。何哉?更为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历史若不奉旨杀人,人要杀史。聊举一例。
大约在淝水之战前不久,大概为了更体面地当未来一统大江南北的大帝,野心勃勃的前秦皇帝苻坚干了件坏规矩的事:强行收看本朝起居注。据《晋书》所言,苻大帝发现里头如实记录了他的寡母苟氏年轻时与将军李威私通之事,大怒,“乃焚其书而大检史官”,幸好负责记录的史官已去世,不然发生在北魏的导致数千人头落地的崔浩国史案,就该提前上演。
近二百年后,西魏正光(北魏孝明帝元诩年号)初年,有个叫赵逸的隐士现身于洛阳,自言为西晋武帝时人,算来寿近三百岁。人问其旧事,所言多验。赵逸说,西晋亡后北方先后建国称王的十六个政权的国都,他都游历过,各国的情形,也皆耳闻目睹。但“国灭之后,观其史书,皆非实录;莫不推过于人,引善自向”。*为颠倒黑白的,就是“归恶苻生”,他说:“苻生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煞。观其治典,未为凶暴;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苻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生恶。凡诸史官,皆是类也。”
此事见于杨衒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世无三百岁不死之人,赵逸诚妄人。但就时代而言,则前秦与北魏相去尤近,治绩史实未能尽掩。苻坚母亲那牛年马月的杂交记,不过给他一个发怒放火烧实录的借口,真正想销毁的,是记录着被他篡杀的前任皇帝苻生史实的原始档案,以便随之进行污名化、妖魔化地篡夺和伪造,达到“天下之恶皆归焉”的目的。此疑一发,后世继之者不绝。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通·曲笔》中就明确表示他同意赵逸之言:“昔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历来史家亦多怀疑苻坚“制造暴君”。
尽管破绽如此明显,质疑之声如此强烈,但在后来纳入二十四史的《晋书》所录《苻生载记》中,我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个残暴、失道、变态、血腥到了不可理喻的杀人恶魔形象。苻生之杀,可谓无己无人,无亲无疏,无畏惧,无逻辑,无规则,无好歹,无定法,无下限……原来这部《晋书》乃官修之史,由唐初房玄龄等人根据存世史料编纂撰定。而“唐修晋书成,而旧史十八家俱废”。此话叫黄巢来说,就是“我史成后百史杀”,或曰“官史修成私史杀”。不幸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历正好与苻坚颇为相似,都是通过变杀兄弟而夺位。唐朝官方的修史班子为唐太宗讳,不仅可能有意不辨真伪,甚至愈添其伪,进一步“成全”苻生之恶,来比附被李世民所杀的原太子李建成和另一个兄弟李元吉。类似之事,后世常发。梁启超曾感叹道:“史料有为旧史家故意湮灭或错乱其证据者……《宋神宗实录》有日录及朱墨本之两种,因廷臣争党见,各自任意窜改,致同记一事,两本或至相反。至清代而尤甚,清廷讳其开国时之秽德,数次自改实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只杀史,还算好,崔浩就是因为实录并公开了北魏前期鲜卑族野蛮的风俗和秽乱的历史,而被辱杀灭族并诛然甚广的。当日魏收据以编撰的《魏书》底本,早经过系统性的篡改伪造,被“杀”过一次。是当年平城的鲜卑武士直接撒到崔浩面上身上的尿,真可谓秽杀信史。相比而言,魏收得了好处卖个人情,在个别传主的出身经历上所做的小手脚,以及他为自己伪造的河阴漏杀履历,对历史这位习惯了任当权者摆布甚至生杀的布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古诗十九首》如是说。本书缕述古杀诸式,虽首在钩沉史实,但猎奇说酷,亦并非本书主旨。所列十九种,远未穷尽,不过开了个以杀说史、借杀观史的头。史之谓杀,未必全真,未可尽信;史所谓生,容或为杀,亦当存疑。
进一步说,生杀枯荣,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中上不断上演的血火风华,也是古往今来人世之共相、生民所同忧。由此引发的情感与恨叹,同样是文学作品的不朽母题与永恒魅力。《古
诗十九首》本由十九首不相属从的诗歌组成,各咏各事,各抒各情。如果一定要说它们有共同的感喟或者主题,传达了一致的时代气息,那就是对人生万物生生不息而又寂杀相继的无奈与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试图用岁月对远行不返的游子和思妇发出召唤:“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江上的芙蓉与兰泽的芳草虽然美好,正反衬了“忧伤以终老”。明月皎洁、促织交鸣的美好秋夜,反而把人的思绪引向忧伤:“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即使是“欢乐难具陈”的宴会,也无法使人释怀于“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青青陵上柏》不惜唐突,以陵墓上的松柏起兴;而《驱车上东门》更直接把人带到“白杨何萧萧”的城北墓地,去与黄泉之下“千载永不寤”和亡灵对话……凡此忧迫,首首皆有,处处可寻。以此言之,本书不仅从《古诗十九首》处借名,私心亦欲于中国文学中借得一种超脱于血火刀剑之上的难以漫灭的意绪,而使笨拙沉滞的历史书写获得“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的审美氛围。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生杀之机在焉。若能如是,大过所望。
笔名野马,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潮汕人。史家,作家,书画家,美食家。曾为《羊城晚报》撰写专栏,在《读书》《人民文学》《星星》《西部》《天涯》《北京文学》《作品》《词刊》《浙江诗人》《民族文汇》《伊犁河》等杂志发表作品多篇。著作有《提头来见:中国首级文化史》、《人中吕布:中国养子文化史》(即出)、《潮汕往事·潮汕浪话》(即出)等。2018年在杭州举办“猫民代表”个人书画展、2019 年在广州举办“过隙·有猫”个人书画展,擅写猫与百合。客游杭州十二年,现居北京,在景德镇开设“野马手作”陶艺工作室。有微信公众号:异史氏。
《兵者不祥》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以和战争为主题的战争文化史。书名出自《道德经》“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意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内容简介:《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以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民族主义
民国大学-遥想大学当年 本书特色 他们当中有陈寅恪这样,以“不合作”为*高原则;有顾准这样,敢于反叛的;有储安平这样,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更多像钱锺书这样,...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本书特色 读完三国,要看两晋十六国——中国历史上*乱的年代。本书从公元265年西晋开国写起,到公元439年...
向达(1900-1966),字觉明,笔名方回、佛陀耶舍,湖南淑涌人,土家族,敦煌学家。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任商务印书
永乐大典考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十章,分别论述了永乐大典之纂定及纂修诸人考略,永乐大典...
中国通史(全十册) 本书特色 范文澜到延安后,开始撰写中国通史,当时拟定"略前详后,全用语体,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显示社会发展法则等几条"。作为准绳。《中国通史》...
春秋左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国现存*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它在历史散文的地位上是...
唐诗现场 本书特色 诗歌,向以文学作品出现。“诗史”之说,源于唐朝,民国大师陈寅恪首创“诗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短短数十字乃至十数字的一首...
《中信国学大典:围炉夜话》内容简介:《围炉夜话》是一本字数不多的小书,文字浅近、明白、容易理解是最大的特色。正因为这些特质
清代考据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清代考据学进行了鸟瞰式宏观研究。对清代考据学的名称、起源、与文字狱的关系、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学术宗旨、治学精神...
2008年初,作者在湖南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中,连续作了45集的“湘军传奇”讲座。本书就是在讲座的基础上精心裁剪、补充润色而
全书除了绪论、小结,分为十九章,凡64万字。第一章,回溯明末清初西学传播情况,及其对晚清的影响。第二章,述鸦片战争以前,西
现代史学家问丛: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是周一良先生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
器物学与艺术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本书为《民国学术的知识谱系》丛书第三册,收录了7篇历史学、器物学与艺术史方面的研究论文,作者均为史学界、考古学界、...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背景、阶级结构、基层政权和社会组织入手,从当时的衣冠服饰、...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8年卷(总第6卷) 本书特色 近30年来,中国历史研究的新气象,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引导下,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二是开拓了许多新的...
二十四史 本书特色 ★ 16开函套精装,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十四史》记叙的时间,从第壹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十七...
中国妇女史 本书特色 《中国妇女史》是在国内外妇女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尊重妇女史观的多元化,采用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的妇女史。其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制度与性别观念的变...
说天国-从石达开到陈玉成 本书特色 《说天国:从石达开到陈玉成》为陶短房力作《说天国》系列之**部,从历史的细节剖析太平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