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入历史眼成剑,读到生天女散花。本书选取十九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十九种不同的杀法,旨在由杀切入历史,剖视文化。本书取了个巧妙的副题,叫“古杀十九式”。每杀单篇成文,没有严密的逻辑顺序,读者可以任选一“杀”看去,如读《古诗十九首》,尽可在“行行重行行”中随兴漫吟一章。所述诸杀,或着眼于杀人的用材物料;或结合古代刑律与战争,梳理一些特殊的杀法;或借杀发挥,考察文化特性、社会心理与行为方式;或结合权谋策略、掌故逸闻与天灾人祸,将历史的长镜头深探到过去时空。除了努力提供有趣的读史新视角,本书也抢先发售钩沉并系统梳理了一些前人与时贤未专门讨论的“杀法”。本书缕述古杀诸式,虽首在钩沉史实,但猎奇说酷,亦非本书主旨。所列十九种,远未穷尽,不过开了个以杀说史、借杀观史的头。史之谓杀,未必全真,未可尽信;史所谓生,容或为杀,亦当存疑。进一步说,生杀枯荣,不仅是历目前与现实中不断上演的血火风华,也是古往今来人世之共相、生民所同忧。由此引发的情感与恨叹,同样是文学作品的不朽母题与永恒魅力。
结??语??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行行重行行。在“聊厚不为薄”的散淡书写与“斗酒相娱乐”的轻松阅读中,这本小书从花椒“杀”到巧技,该“回车驾言迈”,杀青了。
不少朋友奇怪我何以发现这么一个僻涩奇峭的话题并为之灌注心力?实话相告,这是拙著《提头来见:中国首级文化史》带出来的“副产品”。在首级史的专题研究中,中国古代层出不穷的“杀风景”,使我意夺神骇,更在心跳骨惊的电光石火中时时瞥见生杀倚伏的历史面相,渐而意识到这同样是一个既有史料价值与文化意义而又被忽视的珍贵题材,若不专加整理发明,既阙于求知尽疑,亦为愚谙疏懒。为此,我又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广泛梳爬抉剔相关史料,寻绎缕述,成十九篇。
请谁来杀青呢?我想还是正史。
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看出中国历史的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写满“吃人”二字。吃也杀之一种,但若说历史是个天生的杀人狂,说中国的历史嗜杀,历史能开口说话,也要喊冤。何哉?更为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历史若不奉旨杀人,人要杀史。聊举一例。
大约在淝水之战前不久,大概为了更体面地当未来一统大江南北的大帝,野心勃勃的前秦皇帝苻坚干了件坏规矩的事:强行收看本朝起居注。据《晋书》所言,苻大帝发现里头如实记录了他的寡母苟氏年轻时与将军李威私通之事,大怒,“乃焚其书而大检史官”,幸好负责记录的史官已去世,不然发生在北魏的导致数千人头落地的崔浩国史案,就该提前上演。
近二百年后,西魏正光(北魏孝明帝元诩年号)初年,有个叫赵逸的隐士现身于洛阳,自言为西晋武帝时人,算来寿近三百岁。人问其旧事,所言多验。赵逸说,西晋亡后北方先后建国称王的十六个政权的国都,他都游历过,各国的情形,也皆耳闻目睹。但“国灭之后,观其史书,皆非实录;莫不推过于人,引善自向”。*为颠倒黑白的,就是“归恶苻生”,他说:“苻生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煞。观其治典,未为凶暴;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苻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生恶。凡诸史官,皆是类也。”
此事见于杨衒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世无三百岁不死之人,赵逸诚妄人。但就时代而言,则前秦与北魏相去尤近,治绩史实未能尽掩。苻坚母亲那牛年马月的杂交记,不过给他一个发怒放火烧实录的借口,真正想销毁的,是记录着被他篡杀的前任皇帝苻生史实的原始档案,以便随之进行污名化、妖魔化地篡夺和伪造,达到“天下之恶皆归焉”的目的。此疑一发,后世继之者不绝。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通·曲笔》中就明确表示他同意赵逸之言:“昔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历来史家亦多怀疑苻坚“制造暴君”。
尽管破绽如此明显,质疑之声如此强烈,但在后来纳入二十四史的《晋书》所录《苻生载记》中,我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个残暴、失道、变态、血腥到了不可理喻的杀人恶魔形象。苻生之杀,可谓无己无人,无亲无疏,无畏惧,无逻辑,无规则,无好歹,无定法,无下限……原来这部《晋书》乃官修之史,由唐初房玄龄等人根据存世史料编纂撰定。而“唐修晋书成,而旧史十八家俱废”。此话叫黄巢来说,就是“我史成后百史杀”,或曰“官史修成私史杀”。不幸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历正好与苻坚颇为相似,都是通过变杀兄弟而夺位。唐朝官方的修史班子为唐太宗讳,不仅可能有意不辨真伪,甚至愈添其伪,进一步“成全”苻生之恶,来比附被李世民所杀的原太子李建成和另一个兄弟李元吉。类似之事,后世常发。梁启超曾感叹道:“史料有为旧史家故意湮灭或错乱其证据者……《宋神宗实录》有日录及朱墨本之两种,因廷臣争党见,各自任意窜改,致同记一事,两本或至相反。至清代而尤甚,清廷讳其开国时之秽德,数次自改实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只杀史,还算好,崔浩就是因为实录并公开了北魏前期鲜卑族野蛮的风俗和秽乱的历史,而被辱杀灭族并诛然甚广的。当日魏收据以编撰的《魏书》底本,早经过系统性的篡改伪造,被“杀”过一次。是当年平城的鲜卑武士直接撒到崔浩面上身上的尿,真可谓秽杀信史。相比而言,魏收得了好处卖个人情,在个别传主的出身经历上所做的小手脚,以及他为自己伪造的河阴漏杀履历,对历史这位习惯了任当权者摆布甚至生杀的布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古诗十九首》如是说。本书缕述古杀诸式,虽首在钩沉史实,但猎奇说酷,亦并非本书主旨。所列十九种,远未穷尽,不过开了个以杀说史、借杀观史的头。史之谓杀,未必全真,未可尽信;史所谓生,容或为杀,亦当存疑。
进一步说,生杀枯荣,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中上不断上演的血火风华,也是古往今来人世之共相、生民所同忧。由此引发的情感与恨叹,同样是文学作品的不朽母题与永恒魅力。《古
诗十九首》本由十九首不相属从的诗歌组成,各咏各事,各抒各情。如果一定要说它们有共同的感喟或者主题,传达了一致的时代气息,那就是对人生万物生生不息而又寂杀相继的无奈与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试图用岁月对远行不返的游子和思妇发出召唤:“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江上的芙蓉与兰泽的芳草虽然美好,正反衬了“忧伤以终老”。明月皎洁、促织交鸣的美好秋夜,反而把人的思绪引向忧伤:“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即使是“欢乐难具陈”的宴会,也无法使人释怀于“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青青陵上柏》不惜唐突,以陵墓上的松柏起兴;而《驱车上东门》更直接把人带到“白杨何萧萧”的城北墓地,去与黄泉之下“千载永不寤”和亡灵对话……凡此忧迫,首首皆有,处处可寻。以此言之,本书不仅从《古诗十九首》处借名,私心亦欲于中国文学中借得一种超脱于血火刀剑之上的难以漫灭的意绪,而使笨拙沉滞的历史书写获得“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的审美氛围。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生杀之机在焉。若能如是,大过所望。
笔名野马,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潮汕人。史家,作家,书画家,美食家。曾为《羊城晚报》撰写专栏,在《读书》《人民文学》《星星》《西部》《天涯》《北京文学》《作品》《词刊》《浙江诗人》《民族文汇》《伊犁河》等杂志发表作品多篇。著作有《提头来见:中国首级文化史》、《人中吕布:中国养子文化史》(即出)、《潮汕往事·潮汕浪话》(即出)等。2018年在杭州举办“猫民代表”个人书画展、2019 年在广州举办“过隙·有猫”个人书画展,擅写猫与百合。客游杭州十二年,现居北京,在景德镇开设“野马手作”陶艺工作室。有微信公众号:异史氏。
黄埔北伐 本书特色 “口述历史辑要丛书”是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搜集、编撰的120余种民国时期名流硕彦的访谈录中,精心筛选,按专题分册辑录而成。所辑图书均...
族谱所见文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 本书特色 张廷银所著的《族谱所见文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在内篇力图通过对具体资料的解读,来说明主流批评与民间批评之间的相融与...
《人间天真》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对故乡生活和童年时光的追忆,展现了海滨渔村瑰奇的人和事。本书整体上像是一部奇丽的小说,阅读
蓝衫国度-英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图文版 本书特色 西方看客眼中的中国影像 中国传统社会的真实写照本书作者在19世纪末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二十年,从北京、...
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 本书特色 学问者何?明道修德,洁身自好?奈何咱终究还是个中国的学者,骨子里总会有那么点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求知问学,经世致...
德国史 本书特色 以前国内学者所著的国别史,要么学术性强、部头太大,要么资料陈旧、观点过时,很难适应读者的需要。我社出版的这套国别史,读者定位在大学及大学文化程...
世界通史(小插盒) 本书特色 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越来越有关联。如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
《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绝不可忽略的一次农民运动。《天朝的狂欢:义和团运动兴衰史》通过依靠大量的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 内容简介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
西域春秋:翻开2000年的西域卷轴(西域春秋) 本书特色 西域春秋编委会编的《西域春秋(翻开2000年的西域卷轴)(精)》作者阵容强大,有着多名从事汉唐历史研究...
十七史商榷 目录 卷一史记一卷二史记二卷三史记三卷四史记四卷五史记五卷六史记六卷七漢書一卷八汉书二卷九汉书三卷十汉书四卷十一汉书五卷十二汉书六卷十三汉书七卷十四...
北宋篇-大宋在这里拐了个弯 本书特色 堂堂大宋为何被10万女真秒杀?大宋的命运为何在此出现转折?本书将以诙谐的语言、犀利的笔锋给你一个全面的解答!北宋篇-大宋在...
运筹帷幄——张良 本书特色 对于西汉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张良,有一句经典性的评价,即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句话简洁地概括了他为创立西...
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 目录 发现北海地宫变天堂——田义墓的石刻装饰艺术绝品宏伟的“黄肠题凑”“辟雍”之美甲天下泄漏天机的雍和宫*美的就在这儿登钟楼赏飞鸽漫步...
曾国藩发迹史-上 本书特色 ★《曾国藩发迹史》:剥开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本书讲述的是曾国藩仕途初期,九年内连升十级的谋略与细节。★由于这段历史的相关史料...
《思源·北美》内容简介:本书作为校史研究口述系列的第三辑,共收录26位不同年代留学、工作、定居于美洲的知名校友的口述回忆,以
《书法的传播形态》内容简介:书法的存世史也是书法的传播史,现代人无以忽略书法载体对书法多样化传播的作用。甲骨、简牍、碑刻等
品曹操 本书特色 全面,准确地描述曹操复杂而鲜明的思想,性格和作风以曹操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全景式地再现汉末三国时期那令人目不暇接,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政治事件和军事...
近代新疆史事述论 本书特色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人才,如中...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内容简介:《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是朱永新有关教育、阅读的随笔集,其中有对传统教育的思考、对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