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佛教何时传人中国,至今尚无定论。但传人汉土可信的史实,当推鱼豢所撰《魏略·西戎传》所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卷三十,裴松之注)这是佛教正式传人中国的正史明载。在两干多年的漫长发展史上,佛教为了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适合广大民众的信佛需求,通过不断吸收和融合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褪去了在印度原有的色彩,而表现出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新面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些经典更是广为流传。《金刚经》《坛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相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由其弟子阿难诵读的。金刚,喻坚固不可摧毁;般若,即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达彼岸。此名意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金刚经》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对话的方式启迪修道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如此才能修得正果。《金刚经》对于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它伟大之处,是超出了一切的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的宗教性。它并不局限于佛教的范围。《金刚经》有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般若”,并不是指普通的智慧,而是指能够解道、悟道、修证从而了脱生死、超凡人圣的大智慧,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它需要身心两方面整个的投入求证。对于怎样修成大智慧,《金刚经》认为,首先,一个人必须要有修佛之心,要灭度一切众生,使其共成佛道。灭度众生时,却又必须没有灭度的心念,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众生需要灭度。而度完道之后,还要认识到,无一众生是自己灭度的。这样,他们才能守住自己的心念,远离诸相的干扰而降伏自己的心,才成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金刚经》认为,世上没有什么佛法能启发大智慧之心,“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是一切诸法都无法可得,自心即佛,即心即佛。《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它出现于公元八世纪唐朝后期,是禅宗主张心学一派具代表性的典籍。《坛经》是对六祖慧能大师得法经过及其教化的记载,由其弟子法海集录。慧能大师,是禅宗的第六代祖9币,从五祖弘忍大师受学,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明心见性,而得弘忍大师传与衣钵。又因与神秀大师的佛门正宗之争而遭神秀弟子追杀,隐遁于四会、怀集二县十余年。后因“风动、幡动”之辩,为众人所异。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人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集录的法语,成为后世通行的《法宝坛经》。
现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19世纪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为了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提出来的。1935年,王缁尘在世界书局出版了《国学讲话》一书,第3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日'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日'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日《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继则有识之士,以为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精粹也,于是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研究此项学术者称为'国故学'……”从“旧学”到“国故学”,再到“国学”,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褒贬的不同,反映出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近代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落的忧思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宏大志愿。从学术的角度看,国学的文献载体是经、史、子、集。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就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精选出来的。属于经部的,如《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大学》《中庸》《左传》;属于史部的,如《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属于子部的,如《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鬼谷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容斋随笔》《本草纲目》《阅微草堂笔记》;属于集部的,如《楚辞》《唐诗三百首》《豪放词》《婉约词》《宋词三百首》《干家诗》《元曲三百首》《随园诗话》。这套书内容丰富,而分量适中。一个希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读了这些书,一般说来,犯常识性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崇文书局之所以出版这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不只是为了普及国学常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国学教育中,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化”。“博物馆化”是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的一个术语。列文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博物馆化了。虽然中国传统的经典依然有人阅读,但这已不属于他们了。“不属于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没有生命力,在社会上没有起到提升我们生活品格的作用。很多人阅读古代经典,就像参观埃及文物一样。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和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叫作博物馆化。“博物馆化”的国学经典是没有现实生命力的。要让国学经典恢复生命力,有效的方法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崇文书局之所以强调普及,深意在此,期待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时,努力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内外生活,努力做一个有高尚的人格境界的人。国学经典的普及,既是当下国民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需要。章太炎曾指出,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答铁铮》)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维护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经常表彰“中国的脊梁”,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近代以前,“中国的脊梁”都是在传统的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读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读本,虽然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总是花大块的时间,更不必像备考那样一字一句锱铢必较,但保持一种敬重的心态是完全必要的。期待读者诸君喜欢这套书,期待读者诸君与这套书成为形影相随的朋友。
张卫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唐宋文献学研究。
《册府元龟》所录材料,先按部门,再依年代先后排列,共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史料学上的价值。《
性故注释 本书特色 《性故》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方以智集中论述心性问题的代表作,原文7000多字,分为25节。《性故》讨论的内容涉及心性、性理、性命、性情、有无、善...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 本书特色 本文共分为八章,皆以道教发展史为中心。因欲说明道教学术之本原,故首先简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学并不分家之要点。其次,略述周末学术分家,...
长短经(上下) 本书特色 如果说兵家谋略以《孙子兵法》为代表,主要侧重于军事领域;法家谋略以《韩非子》为代表,主要侧重于政治领域;纵横家谋略以《鬼谷子》为代表,...
中国伦理学史 本书特色 伦理界之通例,非先有学说以为实行道德之标准,实伦理之现象,早流行于社会,而后有学者观察之、研究之、组织之,以成为学说也,在我国唐虞三代间...
逻辑其实很好玩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快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魔法书,能帮助你活跃思维方式,突破思维瓶颈,克服思维盲点,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让你的人生更上一层...
《虚云老和尚法汇》凝聚其毕生佛学思想,内容丰富,虚云和尚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内容有:元旦上堂、元宵、立春
《学习辅导与习题集》具备所据教材权威、覆盖面广、试题成熟、重点突出、考点明晰的特点,能为广大考生梳理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节
细讲十善业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三合一,相辅相成。自古娅,儒、释、道三家在外表上有这个形式,内里面却完全不分因人,每一个人儒、释、道三家的东西统统...
老子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自秦以后形成“儒道互补”的格局。儒家传统与道家传统都源远流长,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而且继续影响着我们的...
朱光潜-美学拾穗集 内容简介 《美学拾穗集》是集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于一身的朱光潜先生八十岁以后有关美学的选集,收录长短不一的文章十一篇,大体...
图解后现代主义 本书特色 《图解后现代主义》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从哲学视角解读后现代主义的通俗读物。本书从界定后现代主义入手,逐次介绍了后现代各流派以及伊哈布?哈...
丹道养生道家西派集成-全三册 本书特色 丹道文明大系国学**才子龚鹏程重磅作序全球儿童读经教育推广**人王财贵鼎力题签历史上道家西派经典的首次重大结集!丹道养生...
论万事-阿奎纳著作集 本书特色 圣多玛斯·阿奎纳编著的这本《论万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权能至强的表现:何为权能至尊;万物生存的目的;权能的运用,特别是有关...
心: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兼具思辨性和艺术特色的散文作品,作者由浅入深,逐步讲述了对禅学智慧的感悟——如何才能没有烦恼,营造清净、悠然的氛围,不迷失自己,让身...
哲学的魅力:思想探索的快乐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包括:哲学的解放——给哲学犯错误的机会;哲学的“爱智”——关于哲学的哲学探索;哲学的根基——本体论探索等。哲学...
醒客悦读-自然沉思录 本书特色 《自然沉思:录爱默生自主自助集》介绍了:译者博凡先生曾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为《21世纪商业评论》的主编。他的翻译准确考究,简...
行走在审美与艺术之途 本书特色 本书系多由作者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
五花石 本书特色 《五花石》为回族生活风情类民间传说故事专辑。这些故事或幽默风趣,或浪漫奇幻,或凄婉深沉;故事主题单纯素朴,表述生动感人,体现人回族穆斯林群众对...
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 内容简介 西方政治哲学是西方的政治哲学大师们共同写成的政治认识论——对政治的论证、政治现象的认识、政治理想的构思。本书正是从这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