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温度》拿在手上是一本小书,但她同时也是一本凝结了“文明的力量”的“大部头”。说她厚重,一是因为她凝结了评论部作者近三年的结晶与心血,是作者个人思考与才华的绽放。二是因为这本小书可能一天就翻完了,但她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代公民道德永远不会有翻完的一天。书中的他们,是这样那样的普通人,身上或有爱国的献身精神,或有敬业的工匠精神,或有公正的执法精神,或有勤廉的公仆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写下对价值命题的回答,这些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焕发着文明的力量,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坚信当普通人的善举成为寻常之事,文明才有深深扎根的土壤,从而慢慢生长为整个社会的好看风尚。愿《文明的温度》一书使你有所收获,也愿你读完本书后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同路人,一起传递有温度的文明。
1、人民日报评论部历时3年精心打造属于我们时代的精神图谱,送给每一位平凡又伟大的中国人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要学习读本, “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3、排版设计以暖色调渐变为主,彩色印刷,内含多幅精美手绘插画 4、形式新颖,汇集网友评论,用榜样力量“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
*是善意暖人心
002 用温暖重新定义“路人”
005 亲手放飞和平鸽
008 洪水中,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011 “*后一课”,请珍视感恩
014 刹那选择,映射价值光芒
017 抗灾,没有“小人物”
020 声音是看得见的光
023 礼让,是互相成全的尊重
026 善待生命的人*美
029 背影是触得到的心安
032 于细微处看见光
035 汇聚善意成暖流
038 读懂选择里的“值得”
041 做善意闭环的起点
044 “当我离开,愿爱留下”
048 *是善意暖人心目
051 雪松根连根,人民心连心
054 敲开心门,打开富门
057 点燃生命的光
060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守护者
063 以奉献书写不凡的人生
066 有爱的旅途不孤独
069 十年一诺暖如歌
072 扶志有志易成事
075 凡人善行托举精神高地
078 等待,因善意而驻足
081 抗击疫情,侨胞给力
以敬畏心做挚爱事
086 绘就医患“和谐图”
089 劳动者*高贵
092 “跪地除冰”传递劳动温度
095 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
098 以定力守护文化生命
101 不忘初心,不悔始终
104 做一事,忠一事
107 激荡互信共情力
110 “跑腿书记”为何让人流泪
113 奉献海外 无悔坚守
116 始于强度,成于高度
119 在战位上书写忠诚
122 无畏起舞在刀尖
125 为人民幸福而战
127 “翻沟爬坡”与“咱没白活”
130 练就敬业精业的“金刚钻”
134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37 心系百姓天地宽
140 每一滴汗水都值得称颂
143 敬畏公平 理顺人心
146 生死无畏护平安
149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152 国家需要,就是使命
155 超级工程需要“超级态度”
158 没有翻不过的山峰
161 打开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164 “你退后,让我来”
167 打造丈量世界的“中国尺度”
170 “我们面前没困难”
173 把群众服务好,“宁愿为难自己多一点”
176 光辉,融进祖国星空
180 我们的目光在辽远星空
184 守好属于自己的“哨所”
187 保家卫国,不能后退半步
190 激发向前一步的众力
193 以敬畏心做挚爱事
196 毕生坚守有“书声”
199 每一步都是积淀
202 以勤奋书写人生价值
205 不忘初心,闪耀青春
209 酿得茶香飘万家
212 以生命书写赤诚警魂
215 皓首穷经为求真
218 想搞事业,别怕付出
221 必须更快,才能救治更多人
224 致敬“热血建设者”
227 平凡岗位上的英雄担当
230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233 赞“特别的使命感”
把有限人生活出精彩
238 有梦的日子,每天都闪光
241 可爱的人,可敬的事
244 每个梦想都可以开花
247 用体育打开生命的可能
250 文明的关键在“公”字
253 扬己之长天地宽
256 成为“梦想互助”共同体
259 人不亏艺,艺不亏人
262 为传统留扇时间的门
265 现实如铁 生命如诗
268 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271 让有梦想者有舞台
274 让梦想在生活舞台绽放
277 人生需要目标感
280 保持生活的从容
283 勇做生命的强者
286 唱响人生的“欢乐颂”
289 爱国,心动更要行动
292 有梦的日子会闪光
295 以善良的光照亮更多心灵
298 挣脱困顿,生命破茧
301 让战旗闪耀青春荣光
304 每个人都是环保行动者
307 有乐趣的日子会发光
310 有格局的人生有宽度
313 把有限生命活出精彩
316 精神航标永不沉没
319 从短聚站台奔向梦想远方
322 非凡人生贵在坚守
325 如胡杨般绽放绿意
328 好家风,柔且刚
330 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
《文明的温度》:用温暖重新定义“路人”魏寅【人物】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斑马救援队【故事】2016年,单县大雨,很多小轿车在路上熄火。江波和朋友一起,从积水中拉出来三四十辆车。当时的七八个人,成立了斑马救援队,免费救援车辆、寻找走失的孩子老人。一年下来,斑马救援队已发展到队员8000余人,北京、上海、郑州等城市也成立了几百人的支队,队员中不少是曾经被帮助的人。【点评】“每一个年长的咱也去帮助他。每一个小孩,每一个特别弱小的咱也去帮助他。”斑马救援队队员质朴的话语,映照暖意。“以我善举,换你笑容”,让本是陌生的路人从此产生了关联,传递出温馨的正能量。救援队短期内迅速壮大的过程也说明,哪怕是一点一滴的爱心与善意,只要共同呵护、热情播撒,就能不断生长、花开满园。路人,容易让人联想到陌生、旁观、冷漠等词汇。一句广为传播的网络流行语,就叫“从此是路人”;虽有戏谑的成分,但也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心态。现实中,也曾发生过交通事故后有人受伤倒地,多名路人经过却无人施以援手的事。尽管这类极端情况均属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风气,但一些路人冷漠的态度,的确值得每一位社会成员深思。斑马救援队坚持义务救助不动摇,但要求被救助的人承诺,以后像他们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特殊的救助原则,令人印象深刻。随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人际关系遇冷的问题,似乎难以回避。然而,冷漠的存在,并不是传递冰冷的理由。每当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之类的新闻,总有人拖长声调去感慨“人心不古”,而自己并没有起而行之、付诸改变。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本已“遇冷”的社会人际关系,更添几分寒意。其实,路人不是别人,正是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个人涵养反求诸己的道德自省、从我做起的道义自觉。2017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提到了合肥一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每到深夜,就有一些拾荒者、流浪者来到店里,他们不是来消费的,无法带来任何利润,然而,书店愿意给这些无家可归者提供栖身之所,“从来不驱赶任何人”。书店的良善之举,叉何尝不是在试图重新定义路人之间的关系呢?这样的爱心故事,蕴含着温暖人心的力量。不可否认,即便对于类似的暖新闻,也会有人摆出一张“冷漠脸”。在这个新闻不时反转、情感会被消费的时代,有的人否定一切感动,有的人为自己打造一副铠甲,有的人从易感变成看透一切的无感。封闭了内心,失去了感动的能力,只会让美好的情感、闪光的人性与自己“从此是路人”。试想,如果你与灾难不期而遇,你希望有怎样的路人经过?你或许会想到抗洪大堤上的“*美睡姿”,火灾现场中的“*美逆行”,长江浊流里的“*美潜游”。实际上,我们不能选择遇见什么样的路人,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路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少一些形同陌路的冰冷决绝、强势围观的看客心态、值不值得的精心算计,多一些以心换心的真情付出、守望相助的道义坚持、赠人玫瑰的慷慨无私,汩汩暖流,就会在路人之间传递;路人关系,也将被重新定义。亲手放飞和平鸽盛玉雷【人物】友好的南京市民【故事】当日本人在南京街头求助,路人会作何反应?近日,一则短视频记录下了南京市民的答案。画面中,一名在中国留学的日本女学生在街头随机问路,20余名南京本地市民均给出友好回应。视频甫一发布,就赢得很多网友点赞,甚至让不少日本人大呼“意外”。是南京人选择了遗忘过去,“一笑泯恩仇”吗?并不是。正如视频中的老人所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但是铭记历史,不等于永远仇恨”。【点评】一座城市,能有怎样的风貌和气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息息相关。就像南京,战争创伤、国仇家恨,是南京不可磨灭的历史;通过国家公祭让南京大屠杀上升为“人类记忆”,是南京人的心愿。但是,大多数普通的南京人都懂得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过往与当下。坚守历史正义,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对苦难理解有多深,对和平的渴望就有多强烈,维护和平的行动就会多有力。南京普通市民通过一言一行,向日本留学生传递着友好与善意,并通过他们传递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难道南京人心中没有痛吗?毕竟,城郊的“万人坑”还没有平整。难道南京人不懂得国仇家恨吗?毕竟,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浓缩着深重的苦难。惨痛的历史,他们都记在心里,但并不是要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而是要呼唤更多的人,包括能够直面历史的日本人在内,一起为和平而捍卫历史,一起为和平而延续友情。有网友留言,“不让历史重演,就是年轻人现在的责任”。其实,这也是每一个南京市民的使命。无论是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南京人当仁不让。而如果沿着世代友好的路而来,愿意以历史教训为镜,越是来自那个国家,越应该传递善意。和平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充满希望的年轻人,更属于世世代代的后人,在这个见证过“至暗时刻”的地方,亲手放飞那只和平鸽,体现的正是强起来的国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风貌。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同情心和同理心。南京市民用凡人善举表明,以包容之心珍视和平,同样是对于历史的铭记。把曾经的苦难化为前行的动力,从仇恨的循环变为交流的往来,更有利于凝聚起和平与发展的*大公约数,让和平永驻,让正义长存。……
人民日报评论部,是人民日报社的重要编采部门,主要负责《人民日报》社论、任仲平文章、评论员文章等的撰写,以及《人民日报》评论版的编辑工作。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持的“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专栏,多次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专栏文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2001.3-2002.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 本书特色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套装共3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1.3-20...
文化与民主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研究文化和民主党关系,分析民主法制的文化背景,探讨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东亚地区政治发展和民主转型的经验...
重返巴格达 本书特色 《重返巴格达》一书是唐师曾继《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海湾战争10周年之际重返伊拉克,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去...
战场决胜者002 金钱与荣誉:欧洲佣兵战争史(修订版) 本书特色 文艺复兴开始后,随着佣兵在欧洲大陆的称雄,欧洲掀起了步兵复兴、枪炮应用、防御工事创新、战术变革...
本书以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为起点,以1905年《朴茨茅斯条约》签订为结束,在10年历史中讲述了日俄战争从缘起到结束的全过程。书稿
古代斯巴达政制研究 本书特色 《古代斯巴达政治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立足古典文献对斯巴达政治制度做出较为全面的研究。**部分侧重研究斯巴达的中央权力机构...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作者立足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带来的影响这一特定社会实践境域,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历史...
Kenneth Minogue伦敦经济学院政治学荣誉退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所发表论文广泛涉及政治理论诸多领域,已出版著作包括《自由性...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目录 胡晓义社会保障一、绪论——社会保障一般二、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四、加快完善我国社会...
改革是最大政策 本书特色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向何处去,《决定》确定的改革方向,如何落实为具体的政策?本书中,吴敬琏、张维迎、陈志武、华生等17位著名学者和...
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汉日对照)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君主论--雅典娜·小小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闪烁着耀眼光芒的书,学渊博的人和一般读者都曾试图探究其中奥秘,但都无功而返。马基雅弗利想说什么?他在教导什么人?...
托洛茨基读本 节选 与展望(节选) 1919年在莫斯科出版的重印本序言 俄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是使俄国革命运动的各种思潮和政治团体形成派别的根本问题。甚至在社会民主...
中国救灾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种种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我国所发生灾害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我国救灾措施、制度在不 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我国救灾制度的演变...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大北营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东北的武装侵略。东北军的...
唯一的红军 本书特色 也许是我们这个地方过于人烟稀少了,方圆几十里只有一个红军。我们大家都认识他,闭着眼睛就能想起他的容貌来,以至于认为所有的红军都是这...
隋-中国历代战争史-第7册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战争史7:隋》编辑推荐:蒋介石亲自下令编撰并题写书名,蒋纬国主持修订,军中将校担任撰稿,史家负责指导审校,历21...
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 本书特色 理查德·内德·勒博所著《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明确地宣告了一种具有替代性的知识框架的出现,可称之为‘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勒博...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内容简介:因新技术而加速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去远”文化空间,由此产生的“切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清末民初旗民生存状态研究 内容简介 自旗民社会形成,旗民生计问题便伴随其始终。旗民生计问题是清代特有的民生问题,也是困扰有清一代的特殊难题。晚清以来,旗民生存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