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以同名传记电影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将百万字录音稿系统整编,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手稿信札,补充了因影片时长所限无法展现的更多内容,立体展现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对应叶先生在不同时期执教过的四所大学——台湾大学、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南开大学,各部分由“自述”与“众说”(朋友、学生、同事、邻居、医生等)两大板块组成。多元不同的视角,quan方位呈现叶先生在人格、学养、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大师风采。
四部分皆以叶先生的一句诗为题目。所选诗句或潜藏着她的自我认知,或代表了她的人生态度,或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或者就是她一生追求的缩影。
叶嘉莹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渡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掬水月在手》将叶先生的自述、诗作与他人的回忆、感发熔于一炉,以期让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因叶先生的存在而扎根于更多人心中。
行人文化
致力于以影像为媒介,涵盖人文、文化、艺术等多元面向发展,为社会带来独特的影像美学和价值观,并保存华人世界珍贵的文化资产。2020年推出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以古典文学诗词大师叶嘉莹一生的创作和教育理念为主轴,弘扬中国诗词深度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曾制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
活字文化
以优质图书为核心内容、以全媒体形式为载体的文化创意机构。图书及新媒体产品涵盖人文社科和通识教育领域,既致力于延续传统出版的经典含义,更努力开启激活文字新生命的文化意义。
行程中有件事情很有意思。叶赫古城的遗址是一片高出来的土堆,大家都想尽可能照顾好叶老师,让她少走路避免劳累,然后就有个热心人先跑上去探路,他看了看,回头说:“叶老师您不用上来了,什么都没有,就是片玉米地。”叶老师觉得,既然到了,还是要到这个旧城的土地上站一站。她还是继续往上走。朋友们都很体贴,脚步都放缓下来,让叶老师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秋天了,叶子都干了,成片红玉米挂在那里,紫红的穗子垂下来。那时候日已西斜,天色暗淡,玉米被风刮出阵阵响声。叶老师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转过头来对我说:“这不就是《诗经·黍离》中描绘的景象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我现在的心情和诗里说的一模一样。”那时候我就在想,幸好叶老师没有听从那位好心朋友的建议。她感谢别人的好意,可还是自己走了上去——她找到了三千年前特别为她写的这首诗。土地是有灵的。叶老师在她故乡的土地上,感受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她站在那里,跟三千年以前那个离乡背井、多少年之后重新再回到故土的生命叠合在了一起。原来,诗可以是这样的,不只是文字,更是生命。叶先生用她自己的生命,用她一生的坎坷,一生的坚持向我们证明,你可以在一座什么都没有了的平台上遇见三千年前的一首诗。
——引自章节:〇六五席慕蓉所谓诗教
从哈佛回到台湾的第二年,海陶玮先生又请我去美国,我答应了。那时候我两个女儿都在美国读书,我先生也在那边但没有工作,我一个人在台湾教三所大学的收入也供养不了他们。可是,因为我想把父亲一起接出去,没能拿到美国签证。海陶玮建议我换新护照先到加拿大,然后再到美国。我依言办理,可是温哥华的美国领事只能给我办理旅游签证,这样到了美国还是无法工作养活全家。于是,海陶玮先生就向他的朋友蒲立本教授介绍了我的情况。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接下了加拿大UBC的教职,留在了温哥华。我作为专任教师,不能只带两个研究生,必须还要用英语教大班的课。我的英文并不好,平生从来没有用英语上过课,但那时候已经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用英文讲中国诗词。于是我每天晚上抱着英文字典查到深夜,第二天早起去给学生上课。从那时起,我养成了每天夜里两三点钟睡觉的习惯,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我当时写了一首《鹏飞》来记录这种心情。“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想起在台湾讲课时,我就一支粉笔,从黑板的这一头写到那一头,再从那一头写到这一头。一边说一边写,像大鹏鸟一样海阔天空,尽情享受课上发挥的乐趣。可到了国外用英文怎么跑野马呢?我流离失所跑到这里,要用英文教书,好像趴在地上爬一样。讲中国的古诗词,一个字一个字地要怎么样去翻译它?“北海南溟俱往事”,北海是北平,南溟是台湾,我当年在北平教书就跑野马,我在台湾教书可以教三个大学!我不但是教了三个大学,我教出来的学生,考的分数还很高。大家都抢我去教书,抢我的学校说:“你到我这里来只讲课,你不需要改作文,我们找人改作文。”我想我天生是教书的,可是来到国外,为了生计,只能用英文讲诗词,野马跑不起来了。我就像《庄子》里的小鸟鹪鹩一样,在芦苇枝上做一个巢寄居在那里,“一枝聊此托余生”。虽然被逼得用英文教书,我当时觉得很苦,但经过努力学习,我不仅读了很多英文的文学作品,还读了...
——引自章节:叁变海为田夙愿休
十九世纪是货币繁荣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大城市,高速增长的货币成为商品与服务的唯一衡量方式。新的科技与基础设施使货币更好的储存与流通。纸币的发明和产生及其信用系统使...
《听余秋雨讲文化》作者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解网络互联技术原理和网络设备配置方法,内容包括网络基础、IPv4和IPv6、网络设备基本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文化传统精髓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蒙学几个方面人手,选取国学经典中*有代表《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
賽斯.高汀(Seth Godin)為《願者上鉤》(Permission Marketing)、《釋放點子病毒》(Unleashing the Ideavirus...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 本书特色 专业学者认为该书使“我们中国学者写的现代翻译理论系统专著终于跟这些洋著并肩而立了!”(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奇案神破记 本书特色 《中国*好看的故事丛书:奇案神破记》收录了房檐中的杀手、错中错、阳世阴审、苏无名识盗查赃、糊涂官断荒唐案、屠刀的主人是谁、一只绣花鞋等故事...
《北京饮食文化》内容简介:北京,不仅仅拥有千年的建城历史,更拥有由大江南北的民俗和文化演变过来的有北京特色的传统文化。北京
天津老戏园 内容简介 《天津老戏园》一书,是其多年研究的成果。该书以翔实的档案史料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图片,反映了天津戏曲、曲艺、电影及舞场等旧事逸闻,从一个侧面揭...
《乡村建设理论(新编增订本)》内容简介: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乡村建设理论》。《乡村建设理论》一名《中国民族之前途》,是
生於津門,現居武漢。喜歡平靜簡單的生活,愛讀書,愛幻想,相信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存在。文風輕鬆詼諧,能駕馭多種題材,願把充滿歡樂的故事與讀者共享,博君一笑。
罗马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什么罗马历史,而是指出在罗马伟大作家眼中罗马人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他们自己又表现出罗马人的哪些特质,让他们有别于其他古人。罗马塑造其民...
默默猴每个在华人世界长大的孩子,心中都有武侠梦。在那里,籍籍无名的少年仗剑驰马,自波澜壮阔的冒险中成长茁壮,得到一些、也失去一些,最後立下不世功勋,成为英雄;其...
《祖堂集》文献语言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文本整理、文献研究、内容及资料来源、偏旁改换、草书的楷化、偏旁易位等内容。《祖堂集》文献语言研究 目录 概述《祖...
读库0904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文学作品综合集,共收文章十一篇。包括文字平实,隐忍的叙述中间或有冷幽默的《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八》;和《耍猴人江湖行》一脉相承...
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2004/5) 内容简介 《语法的认识语义基础》研究的理论纲领是基于对认知功能语言学思想的借鉴、先贤成果的吸收、特别是作者自己过去研究经验的...
《地狱之行(1914-1949)》内容简介:20世纪初,欧洲歌舞升平。突然,拿破仑战争之后雄踞文明之巅近百年的欧洲落入野蛮的深渊。在文
中国古代剪纸-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本书特色 剪纸,作为一门我国历史古老的传统艺术,同样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史记》民俗学探索与发现 本书特色 司马迁《史记》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写作,并非仅用皇家图书馆的史料辑录而成,而是作者实地考察,...
大家文丛-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内容简介 跨文化研究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大师乐黛云人生感悟精粹,沟通中外,融汇东西,回味坎坷而充满诗意的生命旅程,诠释浪漫人生的文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