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以同名传记电影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将百万字录音稿系统整编,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手稿信札,补充了因影片时长所限无法展现的更多内容,立体展现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对应叶先生在不同时期执教过的四所大学——台湾大学、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南开大学,各部分由“自述”与“众说”(朋友、学生、同事、邻居、医生等)两大板块组成。多元不同的视角,quan方位呈现叶先生在人格、学养、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大师风采。
四部分皆以叶先生的一句诗为题目。所选诗句或潜藏着她的自我认知,或代表了她的人生态度,或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或者就是她一生追求的缩影。
叶嘉莹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渡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掬水月在手》将叶先生的自述、诗作与他人的回忆、感发熔于一炉,以期让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因叶先生的存在而扎根于更多人心中。
行人文化
致力于以影像为媒介,涵盖人文、文化、艺术等多元面向发展,为社会带来独特的影像美学和价值观,并保存华人世界珍贵的文化资产。2020年推出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以古典文学诗词大师叶嘉莹一生的创作和教育理念为主轴,弘扬中国诗词深度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曾制作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
活字文化
以优质图书为核心内容、以全媒体形式为载体的文化创意机构。图书及新媒体产品涵盖人文社科和通识教育领域,既致力于延续传统出版的经典含义,更努力开启激活文字新生命的文化意义。
行程中有件事情很有意思。叶赫古城的遗址是一片高出来的土堆,大家都想尽可能照顾好叶老师,让她少走路避免劳累,然后就有个热心人先跑上去探路,他看了看,回头说:“叶老师您不用上来了,什么都没有,就是片玉米地。”叶老师觉得,既然到了,还是要到这个旧城的土地上站一站。她还是继续往上走。朋友们都很体贴,脚步都放缓下来,让叶老师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秋天了,叶子都干了,成片红玉米挂在那里,紫红的穗子垂下来。那时候日已西斜,天色暗淡,玉米被风刮出阵阵响声。叶老师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转过头来对我说:“这不就是《诗经·黍离》中描绘的景象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我现在的心情和诗里说的一模一样。”那时候我就在想,幸好叶老师没有听从那位好心朋友的建议。她感谢别人的好意,可还是自己走了上去——她找到了三千年前特别为她写的这首诗。土地是有灵的。叶老师在她故乡的土地上,感受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她站在那里,跟三千年以前那个离乡背井、多少年之后重新再回到故土的生命叠合在了一起。原来,诗可以是这样的,不只是文字,更是生命。叶先生用她自己的生命,用她一生的坎坷,一生的坚持向我们证明,你可以在一座什么都没有了的平台上遇见三千年前的一首诗。
——引自章节:〇六五席慕蓉所谓诗教
从哈佛回到台湾的第二年,海陶玮先生又请我去美国,我答应了。那时候我两个女儿都在美国读书,我先生也在那边但没有工作,我一个人在台湾教三所大学的收入也供养不了他们。可是,因为我想把父亲一起接出去,没能拿到美国签证。海陶玮建议我换新护照先到加拿大,然后再到美国。我依言办理,可是温哥华的美国领事只能给我办理旅游签证,这样到了美国还是无法工作养活全家。于是,海陶玮先生就向他的朋友蒲立本教授介绍了我的情况。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接下了加拿大UBC的教职,留在了温哥华。我作为专任教师,不能只带两个研究生,必须还要用英语教大班的课。我的英文并不好,平生从来没有用英语上过课,但那时候已经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用英文讲中国诗词。于是我每天晚上抱着英文字典查到深夜,第二天早起去给学生上课。从那时起,我养成了每天夜里两三点钟睡觉的习惯,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我当时写了一首《鹏飞》来记录这种心情。“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想起在台湾讲课时,我就一支粉笔,从黑板的这一头写到那一头,再从那一头写到这一头。一边说一边写,像大鹏鸟一样海阔天空,尽情享受课上发挥的乐趣。可到了国外用英文怎么跑野马呢?我流离失所跑到这里,要用英文教书,好像趴在地上爬一样。讲中国的古诗词,一个字一个字地要怎么样去翻译它?“北海南溟俱往事”,北海是北平,南溟是台湾,我当年在北平教书就跑野马,我在台湾教书可以教三个大学!我不但是教了三个大学,我教出来的学生,考的分数还很高。大家都抢我去教书,抢我的学校说:“你到我这里来只讲课,你不需要改作文,我们找人改作文。”我想我天生是教书的,可是来到国外,为了生计,只能用英文讲诗词,野马跑不起来了。我就像《庄子》里的小鸟鹪鹩一样,在芦苇枝上做一个巢寄居在那里,“一枝聊此托余生”。虽然被逼得用英文教书,我当时觉得很苦,但经过努力学习,我不仅读了很多英文的文学作品,还读了...
——引自章节:叁变海为田夙愿休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常识 本书特色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
寂寞,是和自己重新作朋友。令「天才乙一」煩惱到想自殺的危險故事、靈感自然泉湧的美好故事,全都在這本書中!中文版讀者專屬乙一全新自序在歡聲中感受寂靜的美妙,在喧囂...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古今名联一多千首,分为名胜、题赠、喜庆、哀挽、行业、谐巧六个类别,对对联进行解释难点字词、解析典故等。本书排列方式,名胜类按...
为学术的一生:20世纪中国学人自述 本书特色 当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冲突中面临民族性的尴尬局面和生死绝境之际,全景芳、钟敬文、邓广铭、白寿彝、张岱年...
淺野敦子あさのあつこ出生於日本岡山縣。1997年以《野球少年》獲得第35屆野間兒童文藝賞,並榮獲『日本厚生省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推薦為優良讀物。2005年再以《...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任何从事与应用语言学有关的工作的人都十分需要,也应该十分欢迎的书。每个在中国教外语的老师都会欣赏本书的研究范围和学术思想...
人类神秘现象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内容简介 《人类神秘现象大全集》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精选了各领域中*有研究价值、*具探索意义和*为人们所关注的30...
老上海南京路 本书特色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人就有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不说寰宇之内,就是神州大地,一共有过多少大路、小路、老路、新路、洋路、土路,...
張愛玲(1920.9.30-1995.9.8)百年冥誕暨逝世25週年紀念絞盡腦汁、招數用盡,還請來一堆理論界的天兵天將,不是故作深奧,而是想讓她們與他們湊個八仙...
◎编辑推荐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
谁在恨美国? 本书特色 这不是一本关于9·11恐怖袭击事件的书籍,也不是关于如何采取行动的书。这是一本由那次可怕的事件引发并着力于理解该破坏行动袭击事件的书,是...
唐代婚丧 内容简介 婚丧是人生的两大礼仪。作者牛志平多年从事唐代婚姻、妇女和丧葬史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又对唐代婚姻和丧葬的状况进行了...
汉语语法散论及其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首都师范大学洪成玉教授汉语语法以及文字、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三十余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书中所收的《...
中国花木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对中国花木的起源、历史、演变等追根溯源,同时还梳理了花木相关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故事、花仙木神、节日习俗、民谣俚语等民间文化...
读书毁了我 本书特色 王强是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一位天使投资人。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嗜书瘾君子。他凭借阅读,从边城考进北大,又从北大到美国深造,供职于美国...
通往永恒的路--埃及神话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古埃及神话传说的书,讲述的是人们想像重的现实与来世两个世界发生的故事。该书书意在对世界神话及其历史根源进行有层次...
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内容简介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
84道家常菜與18篇專文展現的不只是廚藝實踐,更體現她多年來一本初心的夢想。莊祖宜,曾以《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將豐富人文學理的養份讓廚藝上有所滋長,掀起一波全新...
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 本书特色 总结归纳,梳理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历史脉络 条分缕析,探讨现代汉语词汇、语义、词典编纂等层面的理论问...
江山览胜-中华名胜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吴苑编著的这本《江山览胜--中华名胜文化大观》内容共分名胜遗产、名胜开发、名胜导游、名胜大观四篇,可谓荟萃全国奇景美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