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之所以令人兴奋,正是因为它没有定式可循,你必须动用你所知的一切来思索。”
凯尔称电影为“我们拥有的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并以精确、机智和即兴挥洒的文风,在评论电影的同时,也论及与之相关的整个人类世界。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影评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电影时代》原书为《纽约书评》作者兼凯尔的多年好友桑福德·施瓦茨(Sanford Schwartz)所编,中文版在此基础上由知名书评人刘铮选篇集结,收录了凯尔最为风趣、畅快、见解独到的篇目,让我们得以与她展开一段充满启示与娱乐意义的对话。她带我们重温伟大艺术家的精髓——例如奥逊·威尔斯和罗伯特·奥特曼,也不吝于赞美垃圾商业片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同时也决不放过整个电影产业日渐堕落与自欺欺人的腐败事实。
凯尔的论点常常走在时代前面,对很多以后在电影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如《筋疲力尽》《雌雄大盗》《教父》《巴黎最后的探戈》《纳什维尔》等等,她在电影甫一问世时就写下了极为精彩的评论。今天重读这些文章,读者依然会觉得耳目一新。就像经典的电影永不过时,保利娜·凯尔充满观察与洞见的影评也值得一读再读。
***
【编辑推荐】
***
1、美国国家图书奖史上首位以影评写作获奖的作者,自成一体的电影评论写作美学。
——从1968年到1991年,保利娜·凯尔为《纽约客》撰写影评,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她的第四本文集《深入电影》(Deeper Into Movies,1973年)是唯一一部以影评写作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
2、犀利、风趣、深刻,电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大师级电影赏鉴教程。
——对于电影,无论是经典巨制还是商业快餐,保利娜·凯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对电影细节的欣赏与热爱仿佛与生俱来,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观影评论从不止步于经典,也着眼于垃圾商业片的点评与鉴赏。她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电影作为艺术的表现,还有电影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她最注重的是电影如何带给我们乐趣,无论是好电影还是烂电影。阅读她的影评,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对于时代、人性、文化的解读,更可从中学到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观赏电影的体系。
3、从导演、演员到普通观众,她的影评写作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昆汀·塔伦蒂诺称她为“我们这个电影时代的凯鲁亚克”,罗杰·伊伯特认为她“对美国电影的推动无人可以超越”,保罗·施拉德称她为“我的第二个母亲”。她为许多如《雌雄大盗》《筋疲力尽》《巴黎最后的探戈》等开创时代之先的电影写下精彩评论,永远反对陈腔滥调,不遗余力地推动人们对于电影创新的思考与,赞美那些给电影带来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她所评论的电影主题,如今早已耳熟能详,但她评论中的活力、幽默和强烈的个人风格,永远令人耳目一新。
保利娜·凯尔(Pauline Kael,1919-2001)
美国著名影评人,在1968到1991年期间为《纽约客》撰写影评。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影评人。她的特点是诙谐、尖锐、一针见血。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
1970年,凯尔因其在《纽约客》出色的评论工作获得乔治·伯克奖。她的第四本文集《深入电影》(Deeper Into Movies,1973年)是唯一一部以影评写作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
性爱不分阶级,而品味却能划清界限。如果有个男人看上去很可爱或者我对他稍微有点儿小感觉,可是当他开始谈论电影的时候,我就有种预感——此刻离话题终结不远了。他会说:“几年前我看过一个特别棒的电影,不知道你觉得这片子怎么样?”每当这时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尽快脱身。他所说的特别棒无外乎《该死的人》(HeWhoMustDie,1957)或是其他我很讨厌的电影——经常是斯坦利·克莱默(StanleyKramer)拍的那些揭露社会问题的影片。追逐名利的婊子总会一脸严肃地为自己立牌坊(这些精明人其实心里最瞧不上那些严肃的事儿)。就是这种体验把女人都送进了卡车司机的怀抱——也正是由于在美国,连卡车司机有时也会搞点身份认同的品味:他们都想知道你怎么看待《黑人奥菲尔》(BlackOrpheus,1959)和《痴汉娇娃》(NeveronSunday,1960)这样的电影,或者其他你不愿提起更不愿想起的片子。
——引自章节:《西区故事》
《西区故事》蒙混过关地在1961年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随后穆雷·舒马赫(MurraySchumach)在《纽约时报》上报道说它能获奖“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原因”,那就是“这部影片的编舞、音乐以及编导致力于探讨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这样严肃主题。”几个礼拜前,我和一位好莱坞的导演聊天,当我对他将一部历史小说改编成电影表示惊讶时,他解释说是收到了书中“理念”的鼓舞,因为那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听到这里我赶紧尴尬地把脸扭开,希望能控制住自己笑到扭曲的面部表情。“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不管多有意思的谈话一碰到这个题目就没法聊了。还有些人曾经向一些大制作提供了“严肃的”新主题:诸如女人之间的姊妹情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死亡不可逃避、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上帝是万能的”,等等。有时,我读着电影评论的时候心想,没有兄弟我也干得来。
——引自章节:《西区故事》
兰尼·埃布斯泰因,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教育委员会。著有多部经济史相关著作,包括《哈耶克传》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
木苏里,晋江文学城人气作家,作品内容天马行空,笔力成熟动人。喜爱幻想类作品,信奉文字是有温度的东西,致力于为读者带来充满阳光的作品。已签约出版《全球高考》、《某...
幼科推拿秘书 本书特色 骆如龙编著的《幼科推拿秘书》内容介绍: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两汉时期,中医就具备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这种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中医学...
张竞生(1888~1970)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省饶平县人,法国里昂大学哲学博士。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五四时代文艺复兴式的开先河...
2009-口腔医学(综合)-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中级)[附赠考试大纲] 本书特色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复习工作,特组织国内有关专家...
威廉·弗卢塞尔(Vilém Flusser),巴西籍哲学家、媒介理论家,1920年出生于布拉格的犹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经英国流亡巴西,1961年后以葡萄...
张国立,著名台湾出版人、小说家、专栏作家,曾任台湾《时报周刊》社社长。目前在大陆《ELLE》、《嘉人》等时尚杂志开设人气专栏。他是一个不安定的游子,可以四海为家...
张小娴,香港女作家。19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继亦舒之后,成为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善于描写都市的男欢女爱,深受年轻...
法院审理房地产案件观点集成-第二版 本书特色 典型案例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法院审理房地产案件观点集成》通过整理全国各级法院的已生效裁判,总结、归纳...
内容介绍这是一部从工作原理和工程实践两个维度深入剖析JVM的著作,是计算机领域公认的经典,繁体版在台湾也颇受欢迎。自2011年上市以来,前两个版本累计印刷36次...
英汉水利水电技术词典(第三版)内容简介 本词典选收了水利水电技术及相近、相关学科的英语词汇75000余条。这些词汇涵盖水文、水资源、防洪、河流泥沙、水利勘测、工...
《职场关系:经理人的5种沟通网络》中,多位国内著名职业咨询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共同会诊面对困惑的职场人士,就具体案例分析
扬之水,本名赵永晖、赵丽雅,浙江诸暨人。1986年至1996年担任《读书》杂志编辑。1996年起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师从孙机先生开始深入研究文物考...
“最后一公里”既是作者田野治学理念与方法的体现,同时也是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乡村治理现象。作者长期从事乡村文化和社会建设的
* 古代人是怎么吃喝的?古代的“饭局”是什么样的?读者在本书中能收获身临其境的答案。* 过往的食物研究大多集中在近代代的欧洲,本书则把时间往前拨至古代并将目光投...
《对话稻盛和夫:人的本质》是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与日本著名宗教学者、修行家本山博,合著的一本关于提升人类精神修养方面的书。书的内容,来源于两位作者的一次对话。...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1988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从1998年进入微软公司开始,李开复历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微...
本书是风靡全球的HTML和CSS入门教程的最新版,至第6版累积销量已超过100万册,被翻译为十多种语言,长期雄踞亚马逊书店计算机图书排行榜榜首。第8版秉承作者直...
斯蒂芬尼•祖菲(Stefano Zuffi),意大利著名艺术学家,对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认识,著有《西方美术家辞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