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之所以令人兴奋,正是因为它没有定式可循,你必须动用你所知的一切来思索。”
凯尔称电影为“我们拥有的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并以精确、机智和即兴挥洒的文风,在评论电影的同时,也论及与之相关的整个人类世界。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影评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电影时代》原书为《纽约书评》作者兼凯尔的多年好友桑福德·施瓦茨(Sanford Schwartz)所编,中文版在此基础上由知名书评人刘铮选篇集结,收录了凯尔最为风趣、畅快、见解独到的篇目,让我们得以与她展开一段充满启示与娱乐意义的对话。她带我们重温伟大艺术家的精髓——例如奥逊·威尔斯和罗伯特·奥特曼,也不吝于赞美垃圾商业片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同时也决不放过整个电影产业日渐堕落与自欺欺人的腐败事实。
凯尔的论点常常走在时代前面,对很多以后在电影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如《筋疲力尽》《雌雄大盗》《教父》《巴黎最后的探戈》《纳什维尔》等等,她在电影甫一问世时就写下了极为精彩的评论。今天重读这些文章,读者依然会觉得耳目一新。就像经典的电影永不过时,保利娜·凯尔充满观察与洞见的影评也值得一读再读。
***
【编辑推荐】
***
1、美国国家图书奖史上首位以影评写作获奖的作者,自成一体的电影评论写作美学。
——从1968年到1991年,保利娜·凯尔为《纽约客》撰写影评,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她的第四本文集《深入电影》(Deeper Into Movies,1973年)是唯一一部以影评写作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
2、犀利、风趣、深刻,电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大师级电影赏鉴教程。
——对于电影,无论是经典巨制还是商业快餐,保利娜·凯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对电影细节的欣赏与热爱仿佛与生俱来,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观影评论从不止步于经典,也着眼于垃圾商业片的点评与鉴赏。她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电影作为艺术的表现,还有电影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她最注重的是电影如何带给我们乐趣,无论是好电影还是烂电影。阅读她的影评,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对于时代、人性、文化的解读,更可从中学到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观赏电影的体系。
3、从导演、演员到普通观众,她的影评写作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昆汀·塔伦蒂诺称她为“我们这个电影时代的凯鲁亚克”,罗杰·伊伯特认为她“对美国电影的推动无人可以超越”,保罗·施拉德称她为“我的第二个母亲”。她为许多如《雌雄大盗》《筋疲力尽》《巴黎最后的探戈》等开创时代之先的电影写下精彩评论,永远反对陈腔滥调,不遗余力地推动人们对于电影创新的思考与,赞美那些给电影带来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她所评论的电影主题,如今早已耳熟能详,但她评论中的活力、幽默和强烈的个人风格,永远令人耳目一新。
保利娜·凯尔(Pauline Kael,1919-2001)
美国著名影评人,在1968到1991年期间为《纽约客》撰写影评。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影评人。她的特点是诙谐、尖锐、一针见血。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
1970年,凯尔因其在《纽约客》出色的评论工作获得乔治·伯克奖。她的第四本文集《深入电影》(Deeper Into Movies,1973年)是唯一一部以影评写作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
性爱不分阶级,而品味却能划清界限。如果有个男人看上去很可爱或者我对他稍微有点儿小感觉,可是当他开始谈论电影的时候,我就有种预感——此刻离话题终结不远了。他会说:“几年前我看过一个特别棒的电影,不知道你觉得这片子怎么样?”每当这时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尽快脱身。他所说的特别棒无外乎《该死的人》(HeWhoMustDie,1957)或是其他我很讨厌的电影——经常是斯坦利·克莱默(StanleyKramer)拍的那些揭露社会问题的影片。追逐名利的婊子总会一脸严肃地为自己立牌坊(这些精明人其实心里最瞧不上那些严肃的事儿)。就是这种体验把女人都送进了卡车司机的怀抱——也正是由于在美国,连卡车司机有时也会搞点身份认同的品味:他们都想知道你怎么看待《黑人奥菲尔》(BlackOrpheus,1959)和《痴汉娇娃》(NeveronSunday,1960)这样的电影,或者其他你不愿提起更不愿想起的片子。
——引自章节:《西区故事》
《西区故事》蒙混过关地在1961年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随后穆雷·舒马赫(MurraySchumach)在《纽约时报》上报道说它能获奖“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原因”,那就是“这部影片的编舞、音乐以及编导致力于探讨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这样严肃主题。”几个礼拜前,我和一位好莱坞的导演聊天,当我对他将一部历史小说改编成电影表示惊讶时,他解释说是收到了书中“理念”的鼓舞,因为那是一种“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听到这里我赶紧尴尬地把脸扭开,希望能控制住自己笑到扭曲的面部表情。“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不管多有意思的谈话一碰到这个题目就没法聊了。还有些人曾经向一些大制作提供了“严肃的”新主题:诸如女人之间的姊妹情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死亡不可逃避、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上帝是万能的”,等等。有时,我读着电影评论的时候心想,没有兄弟我也干得来。
——引自章节:《西区故事》
作品目录推荐序第一章 身体心灵的奥妙 相互依存的身心 情感储存在身体内第二章 身体心灵的互动关系 身体心灵的成因 身体心灵分裂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1903年生于印度,在英国成长。少年时入读著名的伊顿公学,毕业...
《域外闲读》是知名华裔双语作家朱小棣的第五部书话随笔集,包括“谁懂中国”“宝岛探幽”“文字百味”三辑。作者大胆地对鲁迅、
5G时代悄然到来,它不仅颠覆了4G时代,更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金融行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而这种冲击力是以往各种金融科技改革与创新无法...
《人像摄影进行时:提升内在》内容简介:《人像摄影进行时》丛书是为了帮助入门级的人像摄影师更成熟、成功地表现人像主题而打造的
漫步于历经冲突与和平的暗影之城,寻觅隐藏在文明外表之下的历史真相★2021年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图书奖★★2020年塔塔文学现场非虚构一流好书奖★关于书,关于死...
MIMO系统与空时编码——分集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MIMO系统与空时编码--分集的理论与实践》(作者邵朝)的定位是作为通信专业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
端虚草堂:古方临证化裁 本书特色王崇佑编*的《端虚草堂(古方临证化裁)》以中医药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作者的医疗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了39个大类,包括内外妇...
土壤学 本书特色 本书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土壤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的基本特征与物质组成及土壤学发展简史及面临的任务。全书共分十章,主要介绍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简书励志写作新偶像”怀左同学,2017年成长最快的原生作家没有特别幸运,请先特别努力。简书一哥彭小六说:怀左的文字里有不服输的倔强,有少说话就去干的热血,也有...
给所有对小精灵感到好奇,想要了解、拥有一只小精灵的你。一本关于小精灵的百科全书,一本小精灵驯养指南,带你走进小精灵的世界,了解关于小精灵的几乎全部真相。◎ 编辑...
谢里·阿尔戈(Sherry Argov)。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著名的电台主持人、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Chan-nel)撰稿人。文章经常发表在《时尚》...
梁思成谈建筑 本书特色 梁思成先生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主持并参加调查过2000多处古代建筑的实例,积累...
本書的主要目標是評估晚清至民國期間形塑近代中國宗教命運的重要轉變過程,透過下列三種變化形態的分析,將宗教置於理解中國近代史之核心:1. 地方民間信仰結構的轉型;...
李欣然,1986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史,侧重于思想与政治方面。
Literatureprovidesuswithotherwiseunavailableinsightsintothewaysemotionsareproduc...
中国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案例集 本书特色 本书对建筑高度5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中包括:武汉绿地中心、深圳平安金...
名老中医经验集(第二集) 内容简介 《名老中医经验集(第2集)》为庆祝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建院55周年而做。《名老中医经验集(第2集)》分三部分(名老中医、...
蔡帆,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内容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定位功能的移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定位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