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斜阳,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应该是要从1793年乾隆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英使马戛尔尼开始的。仅仅由于觐见礼仪的争执,乾隆皇帝拒绝了马戛尔尼提出的谈判建交的请求,使大清帝国丧失了半个多世纪与西方国家进行接触、了解的大好机会,东西方两个大国就这样擦肩而过、失之交臂……1842年,大英帝国用炮舰与鸦片叩开了中国闭关自守、长期封闭的大门。此后,西方的列强们开始效仿英国,欧风美雨狂扫中华神州大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势力之下被暴力所打败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没有解决好与国际的接轨问题,赶上世界浩浩荡荡之潮流,这是清王朝这艘古老的航船*终在茫茫大海中触礁沉没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平安所著的这部《晚清殇史(大清王朝灭亡之谜)》,旨在展现清朝后期即晚清衰落败亡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倾覆的深层原因。所记的史事侧重于政治与军事,较少涉及经济与思想文化,不是一部完整的晚清史。文笔力求形象生动,简洁流畅,但史事的叙述则力求准确可靠,言之有据,融科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做到雅俗共赏。
故事就是历史-江湖的故事 本书特色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社会的缩影。帮会、乞丐、赌博、流氓、文人、农人、商贾、媒人,各种行业、各...
文明神迹-上古神话演义-第一卷 本书特色 本卷讲述帝喾、帝挚、帝尧三代历史,从少昊氏生于穷桑、帝喾辅佐颛顼述至帝尧师事尹寿、尹寿荐举许由等四贤。其中许多故事流传...
大国复兴-一本书读懂现代文明 本书特色 姜越编*的《大国复兴(一本书读懂现代文明)/ 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直...
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V 本书特色 《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是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目的是以地区史研究...
《人间宋词》内容简介:《人间宋词》,精选宋代16位名家的名词,读罢掩卷,堪称是“帝王般的享受”,里面有“一生混砸过多次,照旧
变化中的明清江南社会与文化-复旦史学集刊-第五辑 内容简介 《变化中的明清江南社会与文化》由20余篇关于明清江南社会的学术文章组成,作者为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内容简介:报告分为综合篇、区域篇和专题篇。其中,综合篇从总结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
吴国传奇 本书特色 吴国,一个与周天子伯叔相称,却被视为“蛮夷”之邦的姬姓王国,一个蛰伏了几百年,突然崛起于春秋末季,却又倏忽而去的东南霸主……本书通过细腻的笔...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大金国志样证(上下) 内容简介 大金国志四十卷, 是记载金朝始末**部较为系统的史书,旧题淮西归正人宇文懋昭撰。关于宇文氏的生平,除他在进书表中说(偷生...
特工生涯-232号战犯张文(张国栋)口述实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民党中央统计局(外延局)副局长,原中统大特务张国栋的口述记录,包括两个部分:参加中统的经过及亲身...
春秋大义 内容简介 ……我们已经大略看过了儒学于汉、唐两代在政治运作中的实用意义,看来儒家典籍既可以在审案的时候被援引为法律判例,更可以在国家大政上发挥纲领性的...
快易通高中历史大事年表专题史&编年史-高中本书特色 按照教材顺序,结合考纲要求,提炼核心知识分,考点条目化讲解。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及迅速提高自己的应...
《冬奥简史》内容简介:本书围绕冬季奥林匹克的历史脉络展开,对1924-2018年已举办过的23届冬奥会的办赛理念、组织模式、赛事概况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精装) 本书特色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念。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
《城乡中国(上)》内容简介: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
1937:万里猎影记 本书特色 由孙明经编著的《1937--万里猎影记(中国百年影像档案)》为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先驱孙明经先生1937年北上拍摄华北各地景物以及生...
《论商法的公法化》内容简介:本书首先对“城市”、“商”和“商法”等概念做了辨析和论证,认为城市是“商”的母体,同时也是“商
(精)近代中国人物论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陈旭麓先生有关中国近代人物研究论文23篇、书评书话8篇和人物研究方法论5篇,是其“知人论世”之功的集中体现。在“老境侵夺...
《中华经典通识:《西游记》通识》内容简介:《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名震寰宇的古典文学名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