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诺贝尔奖”得主、伦敦千年穹顶、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总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毕生心血结晶之作
★理查德·罗杰斯回顾自己从一名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成为一位建筑师的心路历程
★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社会的书,一本关于公民的书
★阅读这本书仿佛与大师进行一次深度对谈,享受一次人文主义和自由精神的熏陶
★精装大开本,全彩四色印刷,收录数百幅手稿、图纸、照片,适合收藏
★我感兴趣的是未来和现在,而不是过去。——理查德·罗杰斯
--------------------------------------------------------------------------------------------------
理查德·罗杰斯是世界极富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到伦敦的劳埃德大厦,从马德里的巴拉哈斯机场到香港的汇丰银行,他留下了诸多名垂建筑史的经典之作。
《建筑的梦想》一书是罗杰斯对自己建筑生涯的总结,回顾了他身为一名患有阅读障碍、不擅绘图的青年,是如何成长为斩获“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大师的。
本书既介绍了罗杰斯众多建筑代表作的设计过程与理念,又分享了他与同时代诸多知名建筑师的交往逸事,还收录了数百幅他甄选的手稿、图纸、照片,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价值。
--------------------------------------------------------------------------------------------------
在他漫长而又充满创意的职业生涯中,罗杰斯向我们表明,一个建筑师的终生角色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世界公民。——普利兹克奖评委会
罗杰斯设计了一系列引人入胜、活力四射、令人惊艳的独特建筑,它们将永远被人铭记。——《独立报》
这位建筑大师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他对城市及其可能性的探索极富感染力。
——英国小说家,布克奖得主伊恩·麦克尤恩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1933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96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
他与合伙人一起设计并建造了20世纪诸多知名建筑,包括蓬皮杜中心、千年穹顶等。
于1991年受伊丽莎白女王封爵,亦曾获得普利兹克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等建筑界重要荣誉。
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
伦敦独立智库“伦敦中心”调查总监,曾在伦敦遗产开发公司担任策划总监。
为了完善我们的构思,伦佐和我在比赛开始时参观了巴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逛马菜区和雷阿尔街区。我们立刻被附近的公共空间吸引了。与其说蓬皮杜需要一个崇高的艺术官殿,不如说它更需要一个公共生活场所:它可供人们日常会面,为城市带来活力,供朋友和情人在这里约会,供举行自发的表演与游行,供父母带孩子前来嬉戏,供任何人坐在这里闲看城市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的设计是从外部公共空间开始的。在早期的草图中,我们把这栋建筑放在了中心位置,公共空间围绕着它。但这阻断了巴黎最长的街道之一,使这里缺乏足以成为大广场的空间,并令这栋建筑成为唯的焦点,一座过于传统守旧,甚至华而不实的“文化宫殿”。我们想带着对传统街道模式的蔑视一一在诸如勒・柯布西耶的“瓦赞计划”这样的乌托邦式规划中,常常体现出这种蔑视,我们想创造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它会与城市的复杂结构相适应,而不是试图改变这种结构。我们希望街道上的文化可以和建筑里的一样多我们将建筑的选址改到了另一边,这样它的另一个外立面就能延续里纳德街的街道线,场地的另一半被设计成了一个公共广场,该广场从建筑底下向外延伸,我们设计了自动扶梯和走廊一“空中街道”与展示着实时信息的动态信息屏幕交相辉映,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反战和革命的消息。建筑本身由底层架空柱(勒・柯布西耶风格的柱子)支撑,使它更轻,并与地面脱离。它将悬空在一个被商店和咖啡馆包围的低地广场之上,不仅与城市的公共生活相连,还与一个处于信息技术变革边缘的世界相连。由文化部起草的设计简报写得很好,可要求太过具体,明确规定了建筑内书架、座位、画廊和会议室的数量。要求中有一个短句给了我们信心去超越这些具体规定:虽然大楼不会被扩建,但“蓬皮杜中心的内部灵活性应该尽可能地高”。在这样一个灵活又复杂的有机体中,我们要特别考虑到需求的演变。这是我们越过既定的地面空间和部门的详细安排,越过那些策...
——引自章节:第四章乔治·蓬皮杜中心——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地方
我们把蓬皮杜看作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称它为“信息的动态中心,一个信息化、电脑化的时代广场和一个强调双向参与的大英博物馆的混合体”。它将是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地方,不论种族、信仰、贫富。它将是一个灵活的场所,固定但不确定,信息的流动、人们在空间内外的交汇令它焕发生机。正如伦佐所言,我们想要挑战这样一种观念,即文化必须由大理石建造而成。我们想要创造一个由可移动的部件构成的城市机器。没有一个构件会被隐藏,一切都会被表达出来。人们可以在每一个构件中看到制造和建造的过程,以及它在建筑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内部,无阻隔的开放式楼层(每一层的大小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将为图书馆、画廊和研究中心提供适应性很强的灵活空间,设计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空间重新组合,允许人们在里面自由穿梭,让自然光线布满整个建筑。这些楼层基本上都是开放空间,伦佐曾称之为“一片片地面”,这里可以承载任何事物博物馆、市场、政治会议。它不是冰封的文化殿堂,而是一个可以演变、有适应性的场所,就像ARAM模块,或是建造了我父母在温布尔登的房子的玻璃和钢混制管道,但规模要大得多。建筑物的结构和配套服务设施通风、供暖、供水、货物升降机通常比较占空间,都会被移到外部,面朝里纳德街展现色彩丰富质感丰富的外观,五层无阻隔的楼面可以俯瞰整个露天广场。蓬皮杜中心表达了这样的信念:限定的、封闭的建筑会限制其使用者和行人。建筑对使用者的限制越少,其性能越好,寿命也越长。我们的建议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一套组合构件,一个可以综合用户需求、意识形态和形式的框架结构。蓬皮杜文化中心是公共生活的舞台,将允许人们在其内外自由地表演,舞台可以延伸至建筑的外立面,以至于人们的活动也成为建筑表达的一部分。
——引自章节:第四章乔治·蓬皮杜中心——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地方
琳内·麦克塔格特(Lynne McTaggart),国际知名作家,美国记者,专门从事现象调查及报道,并创建了一个念力全球网(www.theintentionex...
編者簡介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埃及學博士(1984)。曾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
【内容简介】对死亡的恐惧可以击垮一个人,也可以重塑一个人格雷厄姆从没想过死亡会突然降临。直到一位躲在宾馆里的神秘杀手,深夜冲他连开三枪。侥幸逃脱后的他逐渐认识到...
比留间荣子96岁“最高龄在职药剂师”在东京一隅的希尔玛药店,有一位96岁的“最高龄在职药剂师”——比留间荣子。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她每天都坚守在药店...
乔治·R. R. 马丁:一九四八年出生于美国贝约恩市,27岁以小说《莱安娜之歌》摘下象征幻想小说最高成就的雨果奖。此后他不仅在文学上获奖连连,更曾在好莱坞担任编...
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1956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淋证专辑 内容简介 中医疗效是中医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临床疗效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之一。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
“粪便移植”有助于身体修复?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太尽责?母乳会根据婴儿的发育需求变化?看似无用的阑尾,是为微生物而存在?为什么每日摄入的卡路里,以肠道吸收为准?…...
《般若思想史》作者为当代日本学者,作者从文献学角度简要印度佛教一个重要内容--般若学的发展与特质。其内容有: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轮廓;佛陀及其觉证;佛教阿毗达磨的...
北京民居(中国民居建筑丛书) 内容简介 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因汇集了众多深厚的传统文化精华而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其中,北京传统民居文化极其丰富,有闻名...
Thisbookintroducesthereadertobothneurolinguisticsperseandtheneuropsychologicalas...
作品目录一 动物篇种类万千的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二 植物篇植物的观察植物怎样生活千姿百态的植物观
本书对早期Linux操作系统内核全部代友文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旨在让读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对Linux的工作机理获得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Linux...
★《人体的故事》作者丹尼尔·E.利伯曼推荐★《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重新发现新陈代谢的真相,重建能量与健康、肥胖、糖尿病的关系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努力运动却一...
"The first chapter is free (http://www.manning-source.com/books/alag/alag_meapch...
王炜,1975年生人,出生于贵阳。写有诗集《中亚的格列弗》《比希摩斯时刻》,三部诗剧《韩非与李斯》《罗曼·冯·恩琴》《毛泽东》,自2015年以来在不同城市演出。...
我们在时间的学校里学习告别,学着接受生离,学会适应死别,向一切告别。---★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 法国美第奇文学奖非虚构大奖 |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 |...
◆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获奖作品◆书写一代匈牙利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时代···【内容简介】匈牙利作家哲尔吉·康拉德几乎见证了20世纪东欧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1933年...
科尔姆•托宾,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镇。毕业于都柏林大学。自199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九部长篇小...
1996 年 10 月 1 日,一个名为“电影 101 工作室”的影迷社团在上海成立,最初社团成员仅有七人,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与电影相关的活动, 包括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