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家长都成了“虎爸虎妈”,作为“直升机式”教育方法的信徒,把孩子们照看得密不透风?
为什么这些中产阶级的孩子,虽能在学术履历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却在青春期时成为前所未见的脆弱一代,从焦虑到抑郁,这一代似乎毫无免疫力?
为什么生于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大学也失去了教育者的担当,把学生当作永远都对的消费者,迎合学生成为改革目标,一时间,几乎所有文明传统关于教育的智慧都被抛在脑后?
《娇惯的心灵》是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作者抽丝剥茧,回答了“钢铁”是怎么没能炼成的美国故事。对于任何一位关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互联网一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亚马逊网站4.7星好评 | 甘阳 童世骏 施一公 渠敬东 联袂推荐
《彭博商业周刊》2018年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100本书
--------------------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格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孩子。
生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他们往往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青少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杀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心理焦虑,已经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治疗的首要问题。
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娇惯”的孩子,全社会应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
格雷格·卢金诺夫,美国个人教育权利基金会(FIRE)主席,兼任首席执行官。先后毕业于美利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关注大学言论自由以及高等教育环境中的第一修正案议题。著有《自由的忘却:校园审查与美国辩论的终结》。
乔纳森·海特,1992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现执教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托马斯·库利伦理领导力讲席教授。著有《正义之心》和《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TED大会演讲人。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雅理译丛”主编。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近期出版译著《我们的孩子》。目前正与几位年轻的朋友共同编辑“雅理读书”微信公众号(yalipub)。
苏心,清华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永远相信你的感觉”米索博乃思是这么说的,这一人生格言听起来似曾相识,饱含智慧。可以想见,从充斥市面的言情小说、流行心理学快餐读物那里,你听到过它的诸多版本。但是,作为我们在本章中所说的重大谬误,也就是关于情感推理的谬误,“永远相信你的感觉”,违逆了我们所知的古典智慧。在本章开篇,我们引用了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埃皮克提图的话,不费吹灰之力,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文明传统中找到所见略同的引语,比如佛陀(“境由心生”),或者莎士比亚(“世间本无善或恶,全凭个人怎样的想法而定”),或者弥尔顿(“心灵是个自主的地方念起,地狱天堂,一念灭,天堂地狱”)。许多文明传统中的圣贤,在这里都所见略同,他们洞察到,情绪总是难以抗拒的,但却往往不可靠。情绪一上来,经常会扭曲现实,蒙蔽心灵,毫无必要地破坏我们的关系。要活得幸福、成熟,即便只是不闭塞,也要求我们抛弃情感推论的谬误,学会挑战我们的感觉。感觉是真实的:有些时候们指引我们,洞察到理智不曾察觉的真相,但有些时候,跟着感觉走,就会误人歧途。
——引自章节:第2章 情感推理的谬误:永远相信你的感觉
这么多家长守在孩子身边,眼睛不眨地监督着他们,并不只是为了人身安全,还要确保孩子们做好功课,认真准备考试。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不计代价,让他们的孩子竭尽所能,在进阶课程中取得成功,这么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坚毅”(grit)。但是,人们常常会误解坚毅,把它当作无需热情的耐性,这是可悲的”,《坚毅》一书的作者安吉拉•达克沃思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却没有热情,这纯粹是在服苦役。”这位心理学教授期待年轻人“全身心投入,追求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内在满足的事业”。…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得出结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十来岁青少年的自杀率高出全国平均数据的4倍。“但正是这些富裕的、充满高度竞争的精英学区,给美国顶尖大学输送了最大部分的生源。“学生在学业上准备好了,但如何应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压根没有做好准备,”格雷如是说,“这种状况要归因于他们缺乏处理日常问题的机会。”一个悖论发生在美国中上阶层的生活之中:为了帮助子女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家长和学校必须去做一些事,而一旦孩子们开始读大学,这些事却反过来变成制约他们成长的因素。
——引自章节:第9章 玩耍的消失
《牛津通识读本:隐私(中文版)》内容简介:本书从法律和道德层面讨论了隐私为何对我们如此重要,而什么又构成对隐私的侵犯。从某
《1956:百花时代》里所要评述的,是发生于1956年的中国的文学现象。这一年及1957年上半年,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出现了带有新异色彩的理论主张和创...
懒人植物 本书特色 本书引导你轻松地进入植物世界中,了解植物所需要五大要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介质),提纲挈领地协助你检索植物适用的活力激素,相信忙碌...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智慧》是一本关于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的经典之作。它对于发现我们的领导才能,提升领导群伦智慧,特别是
"AdvertisinginTourismandLeisure"bringstogetherthecurrentthinkinginthisarea,illus...
《运营攻略 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提升笔记》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家什么是运营,梳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运营方向的工作重点与工作方法,结合实例指出了每类运营方向的提升要点...
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1835)、《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1840年)、《旧制度与大革命〉...
杨照,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
Harry J. Gensler, S.J., is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编辑推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碧,历年法律随笔集,以女性视角解读女性相关热点案件◇买妻案、家庭中的冷暴力、弑母、性别暴力、生育权等女性权益屡受侵害,在法律中是否...
2018-真题卷-段波讲民法-厚大法考 本书特色 本书为厚大讲义民法真题卷,由作者精心撰写,收录了 2009~2017年司法考试真题。依据*法律文件全新解析历年...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祖籍河北丰润,1920年9月生于上海,1995年9月逝于美国洛杉矶。 张爱玲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又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从而形成中西兼备...
野象小姐:作家,旅游博主。不酷,但甜。“拥有愉快生活,比拥有D cup还难,但还是要储存十吨的热爱。”代表作:《午时风》《白夜森林》《家住南塘路》微博@野象小姐...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明星母女携手共同讲述艺术故事。本书是黄圣依母亲邓传理回顾自己人生所做的一次艺术总结。全书收录了她诸多书画作品,以四季喻人生,春...
粮食检验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为准则,针对目前粮食检验中存在诸多问题。如:(1)一些重要项目指标,包括质量指标、品质指标、贮存指标以及卫生指标等...
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第2版-全国规划教材配套用书 内容简介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生、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工作者队伍日益壮大,他们对医学相关书籍的需求也...
万墨林,杜月笙的门生,晚年在台湾度过。另著有《张宗昌下江南》等。
惊世判决 本书特色 2015年6月26日,美国*法院,以5:4的票数比例,就"奥伯格费尔诉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做出在美国全境确...
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法汉对照本 本书特色 “菲迪克(FIDI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法汉对照本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相信该书会对从事上述工作的业内人士在实际工作中...
护理学(师)考试通关必做2000题(第10版)/2022护考应急包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学会做善于考试的白衣天使”这一目标,按照近期新大纲和考试要求,参照历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