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家长都成了“虎爸虎妈”,作为“直升机式”教育方法的信徒,把孩子们照看得密不透风?
为什么这些中产阶级的孩子,虽能在学术履历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却在青春期时成为前所未见的脆弱一代,从焦虑到抑郁,这一代似乎毫无免疫力?
为什么生于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大学也失去了教育者的担当,把学生当作永远都对的消费者,迎合学生成为改革目标,一时间,几乎所有文明传统关于教育的智慧都被抛在脑后?
《娇惯的心灵》是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作者抽丝剥茧,回答了“钢铁”是怎么没能炼成的美国故事。对于任何一位关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互联网一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亚马逊网站4.7星好评 | 甘阳 童世骏 施一公 渠敬东 联袂推荐
《彭博商业周刊》2018年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100本书
--------------------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格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孩子。
生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他们往往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青少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杀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心理焦虑,已经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治疗的首要问题。
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娇惯”的孩子,全社会应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
格雷格·卢金诺夫,美国个人教育权利基金会(FIRE)主席,兼任首席执行官。先后毕业于美利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关注大学言论自由以及高等教育环境中的第一修正案议题。著有《自由的忘却:校园审查与美国辩论的终结》。
乔纳森·海特,1992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现执教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托马斯·库利伦理领导力讲席教授。著有《正义之心》和《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TED大会演讲人。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雅理译丛”主编。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近期出版译著《我们的孩子》。目前正与几位年轻的朋友共同编辑“雅理读书”微信公众号(yalipub)。
苏心,清华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永远相信你的感觉”米索博乃思是这么说的,这一人生格言听起来似曾相识,饱含智慧。可以想见,从充斥市面的言情小说、流行心理学快餐读物那里,你听到过它的诸多版本。但是,作为我们在本章中所说的重大谬误,也就是关于情感推理的谬误,“永远相信你的感觉”,违逆了我们所知的古典智慧。在本章开篇,我们引用了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埃皮克提图的话,不费吹灰之力,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文明传统中找到所见略同的引语,比如佛陀(“境由心生”),或者莎士比亚(“世间本无善或恶,全凭个人怎样的想法而定”),或者弥尔顿(“心灵是个自主的地方念起,地狱天堂,一念灭,天堂地狱”)。许多文明传统中的圣贤,在这里都所见略同,他们洞察到,情绪总是难以抗拒的,但却往往不可靠。情绪一上来,经常会扭曲现实,蒙蔽心灵,毫无必要地破坏我们的关系。要活得幸福、成熟,即便只是不闭塞,也要求我们抛弃情感推论的谬误,学会挑战我们的感觉。感觉是真实的:有些时候们指引我们,洞察到理智不曾察觉的真相,但有些时候,跟着感觉走,就会误人歧途。
——引自章节:第2章 情感推理的谬误:永远相信你的感觉
这么多家长守在孩子身边,眼睛不眨地监督着他们,并不只是为了人身安全,还要确保孩子们做好功课,认真准备考试。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不计代价,让他们的孩子竭尽所能,在进阶课程中取得成功,这么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坚毅”(grit)。但是,人们常常会误解坚毅,把它当作无需热情的耐性,这是可悲的”,《坚毅》一书的作者安吉拉•达克沃思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却没有热情,这纯粹是在服苦役。”这位心理学教授期待年轻人“全身心投入,追求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内在满足的事业”。…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得出结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十来岁青少年的自杀率高出全国平均数据的4倍。“但正是这些富裕的、充满高度竞争的精英学区,给美国顶尖大学输送了最大部分的生源。“学生在学业上准备好了,但如何应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压根没有做好准备,”格雷如是说,“这种状况要归因于他们缺乏处理日常问题的机会。”一个悖论发生在美国中上阶层的生活之中:为了帮助子女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家长和学校必须去做一些事,而一旦孩子们开始读大学,这些事却反过来变成制约他们成长的因素。
——引自章节:第9章 玩耍的消失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学 本书特色 先进的数字化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学为心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书正是一本全面...
刘望舒,资深开发工程师,Android进阶二部曲《Android进阶之光》《Android进阶解密》的作者,公众号“刘望舒”的作者,CSDN人气博主。他在博客中...
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调动的能量,堪比战争。李海鹏作序,陈嘉映 梁文道 罗新 严飞 班宇诚挚推荐————☆《好奇心日报》《小鸟文学》创始人,知名媒体人...
ConvexAnalysisisthecalculusofinequalitieswhileConvexOptimizationisitsapplication...
一、品读八十年前民国英文课本,感受联大通识教育独特魅力。1 《西南联大英文课》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是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大一学生的英文课本...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升级版)》内容简介:◎普利策奖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罕见的冷幽默之作 ◎好莱坞电影的套路烂梗“吐槽大会
国家药典成方实用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可谓是《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的姊妹篇,以*新的2005年版药典为依据,介绍药典中成方制剂的处方、制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我们生活在一个奔腾的年代,苹果重塑手机,谷歌战胜李世石,特斯拉重新定义汽车。科技不断重塑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和世界。一种全新的金融网络、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从底层蓬勃...
孙秀蕙,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大众传播学博士,现任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教授。2001到2002年曾赴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校区大众传播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有《...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有《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
钢结构学习指导 本书特色 本书的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为钢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内容部分,涵盖钢结构材料和设计方法,连接和基本构件设计,屋盖结构;第二层次为综合...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
本书是朱永嘉先生继《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之后又一部明史研究专著。本书从明代后期财政问题及社会演变讲起,叙述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经过,以及清初巩固统治、加强...
横山光辉(1934年6月18日—2004年4月15日)本名横山光照,日本著名漫画家,生于兵库县神户市须磨区。代表作有《三国志》《水浒传》《铁人28号》等。作为全...
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本书特色 《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仲师组方严密、用药精湛,若苟领其旨,则能法、方活用,左右适宜,一方多用,无不获效。...
Inthisaction-orientedbook,VincentWilliamsbringsacallto"personalawareness,"Theaut...
吉田兼好(1283-1350),日本南北朝时(1332-1392)的歌人。兼好法师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曾在朝廷为官,后出家做了僧人,其人精...
液晶电视维修专题问诊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18个部分,前7部分为液晶电视(led/lcd)共用知识专题,后续部分为液晶电视分类故障专题。本书对每一个专题均采用“问...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1962年生于江苏江阴,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1年成立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现任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