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产阶级的家长都成了“虎爸虎妈”,作为“直升机式”教育方法的信徒,把孩子们照看得密不透风?
为什么这些中产阶级的孩子,虽能在学术履历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却在青春期时成为前所未见的脆弱一代,从焦虑到抑郁,这一代似乎毫无免疫力?
为什么生于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大学也失去了教育者的担当,把学生当作永远都对的消费者,迎合学生成为改革目标,一时间,几乎所有文明传统关于教育的智慧都被抛在脑后?
《娇惯的心灵》是一部“社会科学的侦探小说”,作者抽丝剥茧,回答了“钢铁”是怎么没能炼成的美国故事。对于任何一位关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互联网一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亚马逊网站4.7星好评 | 甘阳 童世骏 施一公 渠敬东 联袂推荐
《彭博商业周刊》2018年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100本书
--------------------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要受到父母的严格安排和设计。放学后,不再能自由玩耍,而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及其他有人组织并监管的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超过其他孩子。
生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却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他们往往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青少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例大幅激增,自杀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心理焦虑,已经成为大学生寻求心理治疗的首要问题。
与其为孩子铺好路,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走好路。有些善意的保护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这不能简单归咎于父母和教育管理者,更不能归咎于“娇惯”的孩子,全社会应共同反思和努力做出改变。
格雷格·卢金诺夫,美国个人教育权利基金会(FIRE)主席,兼任首席执行官。先后毕业于美利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关注大学言论自由以及高等教育环境中的第一修正案议题。著有《自由的忘却:校园审查与美国辩论的终结》。
乔纳森·海特,1992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现执教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托马斯·库利伦理领导力讲席教授。著有《正义之心》和《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TED大会演讲人。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雅理译丛”主编。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法学院。近期出版译著《我们的孩子》。目前正与几位年轻的朋友共同编辑“雅理读书”微信公众号(yalipub)。
苏心,清华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永远相信你的感觉”米索博乃思是这么说的,这一人生格言听起来似曾相识,饱含智慧。可以想见,从充斥市面的言情小说、流行心理学快餐读物那里,你听到过它的诸多版本。但是,作为我们在本章中所说的重大谬误,也就是关于情感推理的谬误,“永远相信你的感觉”,违逆了我们所知的古典智慧。在本章开篇,我们引用了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埃皮克提图的话,不费吹灰之力,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文明传统中找到所见略同的引语,比如佛陀(“境由心生”),或者莎士比亚(“世间本无善或恶,全凭个人怎样的想法而定”),或者弥尔顿(“心灵是个自主的地方念起,地狱天堂,一念灭,天堂地狱”)。许多文明传统中的圣贤,在这里都所见略同,他们洞察到,情绪总是难以抗拒的,但却往往不可靠。情绪一上来,经常会扭曲现实,蒙蔽心灵,毫无必要地破坏我们的关系。要活得幸福、成熟,即便只是不闭塞,也要求我们抛弃情感推论的谬误,学会挑战我们的感觉。感觉是真实的:有些时候们指引我们,洞察到理智不曾察觉的真相,但有些时候,跟着感觉走,就会误人歧途。
——引自章节:第2章 情感推理的谬误:永远相信你的感觉
这么多家长守在孩子身边,眼睛不眨地监督着他们,并不只是为了人身安全,还要确保孩子们做好功课,认真准备考试。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不计代价,让他们的孩子竭尽所能,在进阶课程中取得成功,这么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坚毅”(grit)。但是,人们常常会误解坚毅,把它当作无需热情的耐性,这是可悲的”,《坚毅》一书的作者安吉拉•达克沃思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却没有热情,这纯粹是在服苦役。”这位心理学教授期待年轻人“全身心投入,追求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内在满足的事业”。…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得出结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十来岁青少年的自杀率高出全国平均数据的4倍。“但正是这些富裕的、充满高度竞争的精英学区,给美国顶尖大学输送了最大部分的生源。“学生在学业上准备好了,但如何应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压根没有做好准备,”格雷如是说,“这种状况要归因于他们缺乏处理日常问题的机会。”一个悖论发生在美国中上阶层的生活之中:为了帮助子女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家长和学校必须去做一些事,而一旦孩子们开始读大学,这些事却反过来变成制约他们成长的因素。
——引自章节:第9章 玩耍的消失
一本關於宿命、流浪與愛的小說。慶山(安妮寶貝)經典首本作品,金馬獎雙影后,周冬雨X馬思純,電影《七月與安生》原著短篇小說集,隆重獻映。少年的友情就像一隻蝴蝶一樣...
土地纠纷(含林地纠纷)-中国法院2019年度案例-3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9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内容包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纠纷、承...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漫画版》来啦!一部让人充满勇气的暖心漫画,更是一个关于理想的传奇故事。“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保罗·柯艾略原著...
“世界预防医学领域天才中的天才”杨定一博士现象级著作《真原医》姊妹篇,揭示现代人饮食营养的科学奥秘。用断食让身心彻底净化、轻松逆生长!颠覆传统饮食认知,掌握个人...
这本书是对中国“世道”、“人心”的探索。“世道”与“人心”原是中国人惯用的词汇,世道指一般的社会生活或风尚,人心则指人们
千里医案 金氏门诊方案合集-中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珍藏版) 本书特色 张千里编著的《千里医案金氏门诊方案合集(珍藏版)》是医珍本文库影印点校之一。《千...
作品目录第1章 数学和物理学初探1.1 数学1.2 物理学1.3 总结第2章 状态驱动智能体设计2.1 什么是有限状态机2.2 有限状态
《看不见的影响力》内容简介: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提到在经济活动中,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供给与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Harry J. Gensler, S.J., is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作品目录引子 一面魔幻的镜子 第一部分 什么是冒名顶替综合征 第一章 我到底怎么了 冒名顶替的感觉 / 010 冒名顶替的困境 / 016
姜守诚,1975年生,山东烟台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道教史、道门文献、斋醮科仪、宗教考古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张海澜,女,1992年...
阎连科, 1958年生于河南洛阳嵩县,中国当代作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阎连科的文学作品享誉海内外,代表作有《受活》《生死晶黄》《日光流年》《炸裂志》等...
马振骋,1934年生于上海,法语文学翻译家,先后翻译了《人的大地》、《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人都是要死的》(波伏瓦),《贺拉斯》(高乃依),《被扼杀的是莫...
《一座书店一座城》内容简介:说起台湾的诚品书店,你首先想起的会是什么?这家堪称中国最具品牌力和影响力的书店,走过27个年头依
作者:橙乃ままれ棲息於東京墨東平民住宅區的神奇生物。大約從2000年開始,在網路一角堆放一些不像樣的文章,非常喜歡各式各樣的文章,是一種會吃掉文章並製造文章的全...
Tunuva Melim is a sister of the Priory. For fifty years, she has trained to slay...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经典税法案例评析 本书特色 《美国联邦*高法院经典税法案例评析》是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经典税法案例评析 目录 **章 公司资...
特里·范(Terry Fan)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接受了正式的美术教育。在学会说话之前,他就已经能在墙上涂画飞机之类的东西了。...
QBQ公司的创办人。该公司致力于推动个人责任成为公司与个人的一项核心价值。米勒通过写作、演讲、以及全美国的QBQ认证顾问师网络,将QBQ理念传达给许多机构,包括...
Scientific knowledge grows at a phenomenal pace-but few books have had as la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