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看点】
★“全球顶尖思想家”从道德角度解剖撕裂人类世界的三大鸿沟
本书深入解析了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地区、阶层和国家之间的三大鸿沟。这些鸿沟分化人的归属感,消除共同的道德观念和身份认同,弱化群体间的互惠义务关系,打破人与人的相互信任,日益加剧社会的撕裂程度。
★ 政治中间派的务实之作 从家庭、企业、国家和世界四个层面诊疗资本主义困境
摒弃意识形态之争,从作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不同成长轨迹、破败的老工业区,到日本丰田与美国通用汽车的商业竞争,以及近年的民粹主义浪潮等实例,分析资本主义乃至于世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 迥异于《21世纪资本论》等相关著作的思考传统 多角度探索治理资本主义的可能性
从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借鉴了富有洞见的思想,反思政府、企业和家庭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针对自私贪婪、破坏资本主义道德基础的“经济人”,提出了渴望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社会人”概念。
★ 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破解积重难返的社会难题
资本主义的弊病令普通人的生活举步维艰。教育体制僵化,出身寒门的年轻人缺乏实用的生存技能;企业只知为股东逐利,员工变成被压榨的社畜;传统大家庭瓦解,贫困的核心家庭在育儿与生活的重负下绝望地挣扎。科利尔主张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支持政策,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内容简介】
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焦虑之中。社会阶层固化,地区差距悬殊,企业唯利是图,家庭不堪重负。二战后带领全球走向繁荣的社会民主主义逐渐衰落,民粹主义乘势而起,不同身份认同、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对抗日趋激烈。人们不再愿意包容社会中的其他成员,政治选择沦为非此即彼的站队行为。无论选择哪一边,资本主义的未来仿佛都注定将以牺牲一部分人为代价。
那么,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在本书中,保罗·科利尔从近年来的世界政治局势和传统的资本主义思考出发,诊断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地区、阶层和国家之间的鸿沟造成了严重的撕裂。正是这些鸿沟分化了人们的归属感,弱化了共同的道德观念,打破了不同群体间的互惠义务关系,摧毁了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科利尔主张政府应当为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帮助它们承担道德责任,以包容性而非对抗性的叙事方式,重塑国民间的互惠义务关系。
.
【名家媒体推荐】
我是保罗·科利尔的超级粉丝。这是一本雄心勃勃、发人深省的著作。从根本上说,我同意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治理而不是打败资本主义。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
左派注重道德,右派注重现实,但是,在科利尔看来,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精英主义者,都把普通民众看作“无力照看自己”的儿童。然而,任何社会制度如果不能激活人的主体性,在伦理上都是失败的。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中,科利尔试图在左右之外找到“第三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普通民众不再是被动的“弱者”,而是社群中的积极行动者:他得到,同时给予,实践个人权利,同时相互承担责任,在这一“互惠”的过程中获得人之为人的尊严与友爱。
——刘瑜[清华大学副教授,《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作者]
杰出的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在这部大胆的跨界之作中闯入伦理学领域,探讨资本主义出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修复它。他认为,要弥合大都市精英与失落者之间的鸿沟,我们需要重塑归属、爱国主义和互惠的伦理。科利尔为当前的僵局提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展示出好的经济学与道德和政治哲学是密不可分的。
——迈克尔·桑德尔[哈佛大学教授,《公正》作者]
这个时代急需保罗·科利尔的洞见。《资本主义的未来》重新拾起了我们共有的道德观念,指出了它在家庭、组织和国家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是凯恩斯时代以来最具革命性,也有希望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社科著作。
——乔治·阿克尔洛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资本主义对赋予的都市人来说是天赐之福,对于其他人而言则并非好事。保罗·科利尔以实用主义的姿态调动卓越的经济学知识,充满激情地为众多被鸿沟撕裂的西方国家指出了另一条可选的道路。
——默文·金[经济学家,前英格兰银行行长]
科利尔是英国至为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在这部重量级著作中,他分析了当今资本主义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与其他民众之间、大都市与中小城市之间日益扩大的裂痕。为实现共同繁荣,他主张在国家政治、公司和家庭层面重建道德基础。他拒斥意识形态和民粹主义,提出了务实、大胆和富有洞见的方案。
——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2018年最佳经济类图书评语]
一些人认为,爱国主义有碍于推动一个更加公正和体面世界,包括那些最穷的人,走向繁荣。而保罗·科利尔却很看好爱国主义。他认为,抽象的世界主义经常被借以谋求愚昧的个人利益,相较而言,爱国主义可以为全球合作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科利尔要如何修复富裕民主国家的情感纽带呢?《资本主义的未来》提供了大量新颖的建议,在科利尔这个“务实的中间派”身上,你能找到许多干货。
——《纽约时报》
这本大师之作结合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对多种社会科学成果的卓越思考,分析了这个时代下归属感的分崩离析——家庭、工作场所和国家——以及它引发的挫折,正是这些挫折为民粹主义者意识形态鼓手提供了崛起的时机。面对众多国家业已失灵的资本主义制度,他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资本主义的务实政策,力图重建政治光谱中“饱受批评的中间派”,恢复当代生活的“社区伦理”。
——《科克斯书评》
保罗·科利尔(Paul Collier),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牛津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前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门主任,英国政府顾问,曾获莱昂内尔·吉尔伯奖、克林纳国际书卷奖、亚瑟·罗斯图书奖、埃斯托利尔全球事务杰出著作奖等。著有《最底层的10亿人》《战争、枪炮与选票》《难民》等。2010年和2011年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尖思想家”。
普外科医生的经验与教训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普外科疾病的诊治要点和136例病例的分析与经验教训。对于乳癌、胃癌、肝癌、胆石症、肠癌等予以重点阐述。每节中的辅助...
伤寒杂病论症状鉴别与治疗 本书特色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辩证施治的奠基之作,时至今日仍对中医临床实践有很高的指导价值,而领会和掌握其中的诊治经验历...
包识生医书合集 本书特色 《包识生医书合集》:包氏世代业医,于仲景之学颇有深研,以“仁者爱人”为宗旨,悬壶济世,声名日噪。识生一生,勤于学术研究,其《包氏医宗》...
落落,82年4月生,上海人,编辑,自由撰稿人。著有长篇小说《年华是无效信》(2005年),短篇小说集《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2005年),长篇小说《尘埃...
拉里·戴蒙德,美国当代政治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政治学与社会学教授,并任该校国家研究院民主、发展与法治中心民主项目协调员。其研究范围:民主发...
作品目录001莲花香炉和宝子 031香合 053两宋香炉源流 119印香与印香炉 127宋人的沉香 155龙涎真品与龙涎香品 165琉璃瓶与蔷薇水
作者简介阿特·霍布森(Art Hobson)于1934年生于费城。他家于1946年搬迁到堪萨斯州曼哈顿城,在那里他发展出对长号和爵士乐的热
Zdzislaw Beksinski1926年2月24日生于波兰的Sanok,他的童年是在二战中度过的。后来他来到了Cracow综合艺术院校并在那里学习建筑学。...
古龙,(1938-1985),原名熊耀华,出生于香港,幼时暂居汉口,后经香港赴台。古龙的小说创造性地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本书特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
Thisvolumeisanup-to-dateandcomprehensiveoverviewoftheengineeringoftheSquareKilom...
杨萃先职场参谋长,企业副总裁,CCTV出国教育栏目特约顾问,智联招聘面试栏目嘉宾,《非你莫属》Boss团成员,上海交大、长江商学院的特聘讲师。15年求职面试培训...
居住在冰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业余时间是个写书的家伙。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英国启蒙时代著名的女性政论家、哲学家、作家与思想家,更是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史上...
艾宁,原名梁爱宁,女,汉族,1958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母亲是中医,父亲任教于齐齐哈尔大学。7岁上小学;12岁随父下乡插队;17岁进工厂学徒,做铣工...
南方医话 本书特色 祖国南方历来名医荟萃,人物辈出。《南方医话》作者中,有饮誉杏林、蜚声南北的名老中医,也有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中、青年中医骨干。这些医话师法古人,...
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 本书特色 本书代表了凯瑟琳麦金农从女性的观点对政治、性以及法律的强有力分析。以对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讨论作为出发点,麦金农发展了个聚焦...
《春天的三种声音——雨、风、雷》内容简介:作品创作于1992年10月,曾获第一届全国“黑龙杯”管弦乐作品比赛优秀作品奖,1993年由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20世纪较具国际影响的几位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
RoryMacLeanisafourteen-year-oldboywholiveswithhismom,dad,andthreesistersonCai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