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城市发展历史、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以及城市规划的描述,并配以手绘分析图的方式,让一般读者对城市规划这一项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理解这一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对未来城市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这本《图解城市规划》即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文字和图解,在普及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以及有助于理解城市规划师的职业工作方面,做了相当有益的工作,不失为一本开卷有益的书。这本著作,就是其积多年的思索和实践中的“酸甜苦辣、喜乐悲愁”总结的成果。特别是书中第五章第四节的“如何参与一项规划”,对于那些初入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年青规划师而言,一定会很有帮助和收益的。——马武定教授厦门大学
刘征,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本科、硕士,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毕业后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司等单位一直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曾经主持编制过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有丰富的城市规划项目经历。
詹宏志出生于1956年,南投人,台大经济系毕业。现职PCHome Online网络家庭董事长。詹先生也是计算机家庭出版集团与城邦出版集团的创办人。拥有超过30年...
画说中医经穴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周春才先生以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医经络的准确把握,将经络与腧穴中原本神奇和古奥的面纱,一一撩去,转而以深入浅出的语...
程一,荔枝FM收听破270,000,000次超人气男主播,因酥破天际的性感声线外加一流“撩妹”情话,获万千声控迷妹封“耳朵情人”。《我想送你一颗黑凤梨》,“黑凤...
蓴客《 書〈夢窗詞彙校牋釋集評〉後 》右《夢窗詞彙校牋釋集評》,宋四明吳文英君特著,吳蓓牋校。夢窗身丁季世,沈淪下僚,家國之憂,身世之感悉發于倚聲,前賢論之詳矣...
高木直子,1974年生于日本三重县,插画家、绘本作家。被绘本爱好者誉为日本的“绘本天后”,在中国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主要作品有《一个人的美食跑...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改变我们未来世界的5大核心力量——海量连接、生物融合、人类扩张、深度自动化,以及智能爆炸,阐述了这些核心力量给当前以及未来世界带来哪些重要的影响...
王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明清书画;约瑟夫·凯伯兹,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日本与中国文化;缪哲,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
司徒衛鏞專業商業設計及形象顧問、資深多媒體創作人;廣告片導演及監製,曾在海外各地攝製廣告,屢獲外國專業奬項;電影美術指導,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
近年来,医药卫生领域发生了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从传统观念上的强调治疗逐渐转向强调预防。此外,预防医学本身的概念也有所扩大,即从单纯地预防疾病发展到积极采取措施优...
ItisatapartythatRichardHedonfirsthearsaboutthemysteriousPaulClyro.Clyrohadbeenas...
《民国温度》内容简介:《民国温度:1912-1949书影流年》内容简介::民国上演的真实版“浮生六记”,赛金花戏里戏外的救国奇论;曾朴
刘克忠,1957年生于济南,山东天佳拍卖公司艺术品经历,山东收藏家联合会理事满世界收藏家联合会山东分会会长。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市场网总监,北京文宝斋...
一開始,你以為作者在打臉大眾品味,沒多久,你發現作者是在打臉菁英品味,最後明白,其實每個人都被婊了!一本在音樂圈、世界各地大學的英文及文化研究系所,還有部落格與...
Mu Xin (b. 1927) is one of the leading artist-intellectuals of the Chinese diasp...
《一本书看懂人性》内容简介:了解人性是人们成功和快乐的奠基石,卡耐基先生是位不朽的大家,他洞悉人性,对人性的弱点和优点知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学者尊称为船山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
一次偶然事故,苏理庭回到了康熙末年,成了雍正背后悲春伤秋的深闺妃子。她知道一切事情的发展走向,然而即使这样,她却从来没有试图参与历史,完完全全的任由自己漂浮其中...
《房产销售快速成交50招》内容包括:做好准备,引导客户看楼技巧;开场接待,打响销售第一枪;售楼跟进,升级客户购买欲望;产品
日本知名插画师,イラストレーター。モノクロドローイングを軸に広告、書籍、雑誌、ファッション、壁画など国内外で活動。デザインやディレクション、作家活動もおこない、...
台灣的著名作家──三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浙江省定海縣人。本名為陳懋平,1946年改名陳平。筆名『三毛』更不知出自何處,只在她的《鬧學記》一篇序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