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描述了1930年顿河地区农业集体化运动过程中的斗争。工人达维多夫肩负党的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使命,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来到格列米雅其村;原白军上尉波罗夫采夫也偷偷来到该村,与富农雅可夫?鲁基奇秘密勾结,成立了反革命组织“故乡顿河解放同盟”,企图伺机颠覆苏维埃政权。于是,围绕着农业集体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冲突和阶级斗争。在以达维多夫为代表的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终于克服了私有观念,走上了集体化道路;与此同时,他们粉碎了富农、白卫军反动分子的反革命阴谋,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本书是作为“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之一种,肖洛霍夫著,立波(周立波)翻译。根据生活书店1936年11月版加工整理。这部小说是苏联文学中反映农业集体化时代的z优秀的作品之一,曾于1960年荣获列宁文学奖金。
年轻的伊凡已经有十年不曾回家,也有十年不曾看到他的母亲。当初她曾经写信又报告消息给他,但后来就停止了。有时,他觉得好像她和上皮里沙喀村都不曾存在过一样。但是当那头鼠灰色的小小的马终于沿光滑的道路拖到了小山的顶上时,年轻的伊凡的心儿立即又开始兴奋到剧烈地跳动着。村落就在那里,就在前面,(可以看到)那有蓝漆的木头雕成的美丽的窗饰的灰白的木屋,望着围篱的**的马匹,卷缠着烟雾的茅屋顶。街上有围墙和花园,有一片片的红色葡萄果,被夜间的霜打着,被鸟儿啄着。街道的两旁到处都满种着葡萄果,眩得人们的眼目昏晕。好像这种临时的满眼的颜色,几乎是使人们生活在那里的唯一的原因,在那惨淡的天空下,在那种惨淡的乡村的景色里,在那空气里充满了一种松树的湿润、秋天的气息之间。
在村头,一个裹着一块包头帕,穿着一件不称身的男人的短衫的肥大的农妇用草梗填补着她的茅屋底隙缝。“停止吧!”年轻的伊凡叫道,“停止吧!母亲!”于是他跳出雪橇。这农妇转向路上,睁开她的眼睛,看见了后面系着一头母牛的雪橇、鼠灰色的小小的马、从镇上来的客人们,于是她向前走了两三步, 将她手中的一捆草梗落在地上了。从窗口露出了一个女人的惊慌的面孔,接着又不见了。接着又是这同一个面孔,不过此刻是裹着包头帕,闪过了另一个窗门,门儿砰然打开,一个穿着一双高高的毡靴的村俗的姑娘从墙门间里跑出来。这两个女人都伸出了手,扑在母牛身上。母牛是喘着气,站在雪橇后面,舐着菲立泼·斯蒂芬诺佛奇的外套的后摆。
“啊,这是我们的布里喀呀,”这肥大的妇人绝望地叫着,扯住了菲立泼·斯蒂菲诺佛奇的袖口,“告诉我,你从哪里找到了我们的野兽?那绕在她角上的绳还是从前的绳。它是这里的。全村可以证明绳是这里做的。上帝原谅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吧,你们和但尼罗有什么关系,你们这些窃贼们!”姑娘说,用包头布拭拭她的宽阔的面孔,在雪橇四周迅速地奔跑着,“自从他前天拿了这母牛到喀林诺夫去之后,他就不见了。我心里感到事情有点儿糟。说吧,你们和这农人有什么关系。”“你闹什么,母亲?难道你疯了吗?”年轻的伊凡终于说,这两个女人的叫喊真使他倒退转来了,“你不认识我吗?”现在这农妇向他惊视着,紧紧地揪住他,于是变得面色惨白又喘着气。 “你,伊凡,”她静静地说,画了一个十字,抓住了她的胸膛,“真的,伊凡。我们以为你已经死了。但这是如何能够呢?……唉,我的天……年轻的伊凡!”
于是,这妇人在欢笑和眼泪之间颤动着,将她的小小的伊凡拖到她的肥大的胸怀里。“年轻的伊凡,我的家兄(town brother) !”姑娘喊着,羞怯怯地将面孔去贴在他肩上去。于是关于母牛的一切事情都解释明白了。此刻他们为她买来的母牛,就是前天年轻的伊凡的母亲差一个务农朋友———但尼罗———她的女儿的爱人,去卖的那一头。所以菲立泼·斯芬蒂诺佛奇所预期的一种骚动和大家的愉快都没有实现,但也不是没有惊讶。
菲立泼·斯芬蒂诺佛奇在车夫的指示下,在路上停了好几回之后,已经被家酿酒灌得烂醉了,现在他举起帽子,恍惚地向各方面弯弯身子,从他的鼻头里哼出一种高傲的迁就的声音———好像是在“我很快活”与“坐得很快活”之间,于是立即开始用这般不可解的废话,谈论着关于考察这乡村、老塞贝金、撞骗的代表、残暴的沙皇尼古拉、伊赛贝莱和别的事情,使这两个女人由恐怖和尊敬变成十二分的瞠目结舌,而车夫则用一种酒醉的声音喊着“向右转”,还非常愉快地用两臂拍过他的胸膛。接着,将这两个受欢迎的客人引进茅屋里去了。亚里昂虚喀(从路上推度出来,这狡猾的车夫对他叫亚里昂虚喀才回答的)卸下马具,将
他的马安排好马房,然后也走进茅屋里来,然后假装着热诚,向神像祈祷完毕之后,坐在一张刚放在门内的长凳上———“The cobbler doesnt gobeyond his last”。妹妹葛露雪将母牛放在草棚里,然后怕羞地低着眼睛, 来坐在她的手织机上,拿丝线穿进木梳子里去。这位女主人在孀居了一个长时期之后,已经变成惯于被人视为一家之长的。她将两只肥大的手肘靠在桌上,而客人们是恭敬地坐在桌旁,于是她开始以实事求是的口气谈起话来,虽然她的谈话只是为了年轻的伊凡,但她好像向菲立泼·斯蒂芬诺佛奇说着,使他感觉到她对儿子的一种尊严和她是一个浸于权威和体面里的人。她这般泰然自若地谈着,有时她好像是一个脸上长着许多农民的胡髭的男人,而她的眼睛是在浓密的农民的眼毛下搜索着, 好像她很清楚她和一个什么人在谈天,他心里包藏着什么,以及他是否真和他的外表一样的。
当黄昏初上的时候,当年老的农妇在房间的那边看不见的地方忙碌着锅子和茶壶的时候,这孤孀徐徐地谈着她的生平,好像她在那里做一个非常详细的报告。土地的收入很少;而土地又不多。专靠卖东西是不够过活的,而家里又没有男人。葛露雪秋天要和但尼罗结婚,那个死了的农妇尼克福的儿子。他是一个安静的家伙,可是已不年轻。结婚典礼要举行,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必须要将母牛送到喀林诺夫市集去卖掉,否则她们一点儿事情也不能办。谢天谢地,母牛不要钱的送回来了,但她得要饲养,然而又没有东西可以饲养她。老祖母今天或明天或者会死去———她是很衰弱了。夏天测量师来过,测量土地。但是测量有什么用处呢?不管怎样测量都没有关系的;假使你没有一点儿土地,那就不能测量了。还有那黑心的磨坊师父———每磨四十磅,他就拿去六磅,别的地方你哪里还能够找出这样的人来?磨坊师父像一个布尔乔亚似的生活着,不说一句谎话,别的东西且不管,单是鹅他有十五只。那年亚麻长得颇茂盛。这是容易安排的。但家里没有一个男人事情就十分困难了。孤孀始终不懈地再说了一大套,从她的胡髭里忧伤地微笑着,而且当她微笑的时候,可以看到她的两颗门牙已经脱落,可见她那新近故世的丈夫不曾有一种非常仁慈的天性。她还是在那里笑这些不幸(的命运),或者以一笑来掩藏这些不幸(的命运),还是在那里诉苦,或者只不过谈谈话来娱乐客人们,这是很难知道的。
菲立泼·斯蒂芬诺佛奇用一个醉汉的注意力来倾听这孤孀的谈话,他的眉毛竖在他的膨胀的眼睛上,从他那胡髭里吹出了烟气,好像他想说:“啊!很好!太太,不要苦恼你自己吧!你可以信任我的。我会替你将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很好。” 年轻的伊凡急瞥着这茅屋,他诞生地的四周,看到了那些童年时代就记得很熟的物件———有钟摆的挂钟,覆着锡罩的灯儿,神像,图画, 退色的相片,一件挂在门旁的钉上的农民外套,木桶和薄铁勺罐,木头的手织机和它的踏脚板———于是他觉得好像从来不曾离开过这些东西,而是始终生活在它们中间,他是这般熟悉它们的。而且他的母亲的话语也和旧日一样,童年时代就非常熟悉这一套的———磨坊师父、测量师母牛、旅馆主人……它们在年轻的伊凡心中引起一种惨淡的情绪,而且还变成一种沉重的绝望。不,这是不可能的,这些曾经插进来过东西是不会永久逢到的。它们多少不是从前的东西了。
肖洛霍夫(1905—1984) 苏联作家。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曾任武装征粮员。卫国战争时期任军事记者。1924年,加入“拉普”,成为职业作家,并发表了短篇小说《胎记》。1926年,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色的原野》问世。1926年—1940年创作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1934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后来被推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苏共中央委员等。获得过列宁勋章、“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等荣誉称号。196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立波(1908—1979) 即周立波,著名作家。原名绍仪,湖南益阳人。1928年入上海劳动大学,并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4年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著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
(精)都市流浪集 本书特色 这部诗集可以说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一部诗化的小词典,它包容了当今行进着和发展着的都市动人景观,它从另一个层面提供了21世纪中国社会的一个...
《纳兰词典评》内容简介:在现代的钢筋水泥从林中,人们似乎渐渐丧失了对于古典精神的继承,直到重新阅读纳兰。我们几乎想象不出,
人生本该从容 本书特色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我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他的文章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读过不少,很欣赏他的文才,对他潜怀崇之情。—...
《圣经的文学世界》(The World of Biblical Literature)一书是享有盛誉的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奥尔特(Robert Alter)在该...
自然室诗稿-冯振全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自然室书稿》1989年已出版。本次为再版,书稿含冯振生前著作3种:《自然室诗稿》(三集)《山围精舍诗稿》《覆瓿集》与诗...
易书小语 本书特色 周易工作室易学系列。 吴秋文先生,台湾中华周易学会创办人兼理事长、专任教授、中国河南周易学院名誉院长,名列于《世界名人录》。 吴秋文先生一直...
轻描淡写 本书特色 “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张艾嘉 《轻描淡写》是张艾嘉的**本创作书,是她这些年来的一些随笔集结。每章一...
《曾国藩家风》内容简介:家风是什么?即一个家庭或家族从古沿袭下来的道德风尚和家教传统。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家风的建设,因为
菖蒲卷-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诗歌是一种承载,一面时光的镜子,我们透过它,不仅可以感知世界前行的步履,照彻人间万象,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深沉...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本书特色 《天涯社区闲闲书话十年文萃》全四卷,一百二十余万字,分别为《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快乐的行旅》《这些书您都读过吗》《我的闲...
塞尔努达的作品是对他自己的探索;骄傲而不失谦逊地坚信着自己从未妥协的与众不同他本人曾这样说道:“我只是像所有其他人一样,
北京磨铁唐诗可以这样读:欧丽娟的唐诗公开课 本书特色 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本书的目的并非对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
椿庐史地论稿 本书特色 学术大厦本来是一代人一代人累积起来的。我们这代人研究的内容、水平和一些观点、想法,不论其价值如何,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学术背景。因而留...
中国最美古诗词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令人陶醉的优美古诗词...
坐久落花多 本书特色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汇编,大体围绕写作、读书以及日常生活等题目展开。聊写作:不谈怎么写才好,单聊聊怎么写不好,从高头讲章到微博微信,有的放...
变形记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卡夫卡傲视天下的作品,现代派文学鼻祖,根据德文原始手稿翻译,新增8000字导言!生前默默无闻,死后被整个世界膜拜!★内外...
许地山文选 内容简介 简介许地山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名出色的作家,也是一名极有建树的学者。他的文章有的禅意浓厚、富于哲理,有的极具批判精神,饱满热情。他的文笔朴实...
戴望舒选集-中国文库·文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体裁、风格的主要作品。戴望舒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
狱中日记 本书特色 一个中国商人在美国监狱的抗争,我不是间谍,裸露狱中心路历程,激荡爱国赤子情怀。高墙铁窗关得住身体,关不住思想和希望。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