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千年经典,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博物志。其中涉及植物130余种、动物100余种,其中有的耳熟能详,也有的陌生新奇,更有的销声匿迹。 本书是解读《诗经》名物的原创随笔集,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大主题,以文学角度深度解读它们的前世今生,同时配以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中的手绘插画,让读者了解《诗经》名物的习性、状态,并介绍了相关的人文趣事以及《毛传》《陆疏》《本草纲目》《品物图考》等典籍中的出处,既有知识性,又具文艺色彩和美感。 穿越数千年旖旎时光,领略来自上古的纯真意境和感动。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诗经》中涉及植物130余种、动物100余种!这些动植物清丽雅逸、唯美可爱,既有知识性,又具文艺色彩和美学价值。
▼本书是解读《诗经》名物解读的原创文学随笔集,全新解读这些动植物的“前世今生”,同时配以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中的手绘插画。
▼作者历史数年创作,以趣味故事等形式介绍了这些动植物相关人文趣事以及《毛传》《陆疏》《本草纲目》《品物图考》等典籍中的出处,名称、特性及用途。
▼诗无邪思三千载,物生尘缘世世情。万物有灵——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皆是生命*美的馈赠!
▼知名插画师操刀,内封裸脊锁线装帧,外封进口艺术纸。图文四色印刷,是值得珍藏的经典之作!
绿竹 《淇奥》是先秦时代卫地汉族的民歌,“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以绿竹起兴,赞美君子的高风亮节。据《毛诗序》记载,“《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武公即卫国的武和,是周平王的卿士,哪怕在九十多岁时,仍坚持廉洁从政,积极接纳劝谏,从而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淇奥》便由此而来。自古以来,在歌颂能臣良将之中,都承载着百姓对安居乐业的期盼。
关于“绿竹”,时过境迁,其实很难确定到底是以“绿,王刍也。竹,萹竹也”为准,还是以“绿竹为竹”为准。不过,在淇川地区出土的文物可以说明,这里曾经有过竹林。而且,在当时的官职设置上,也有专门管理竹林的官职,可见,竹林并非虚无的幻想,而是真实地存在,只不过后来消失了。
竹子,可分为毛竹、麻竹、箭竹等,是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其生长速度在世界植物范围内堪称**。挺拔,是大众对它的普遍印象,实际上,也有低矮如草的品种。它们的根茎成片生长,所以多见竹林。从古至今,竹子都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它挺拔修长,耐严寒酷暑,与梅、兰、菊同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同为“岁寒三友”。为它赋诗者数不胜数,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韧不屈,是竹子的风骨。唐朝刘禹锡诗云:“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如君子,在哪里都适宜生长。白居易诗云:“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
竹子并不稀有,但却很稀奇,明明与水稻是近亲,但生长速度却无人能敌,在短短一夜之间,就可以长高一米。在静默中拔节,完成生命的蜕变。有人会误以为竹子是树,其实它是草,判断的依据就是是否有年轮,有则是树,没有则是草,而竹子中空,所以并不是树。
还有人认为竹子不会开花,这其实是个误会。竹子也会开花结籽,只不过是以60年为一个周期,并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开花意味着新生,也代表着死亡。一片气势磅礴的竹林,或许只是同一株竹子,根茎在地下相连,地上则不断迸发新的竹子,“同龄竹”久而久之形成竹林,在60年的循环之下,花开花落,繁衍生息。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biàn)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瓠 瓠(hù),就是我们常见的葫芦,又叫壶卢、蒲卢、瓠、匏(páo)、壶、甘瓠,古时匏、瓠、壶名同物,是爬藤植物,喜欢温暖、避风的环境。
葫芦是世界上*古老的作物之一,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与“福禄”谐音,所以被中国人视为增寿、降瑞、除邪、保福、佑子孙的吉祥物。豪门望族都喜欢在中堂之上,供养几个葫芦,因为葫芦嘴小肚子大,古人认为能够化煞收邪、趋吉避凶。台湾就有“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的说法。
葫芦的品种繁多,所以名字也就五花八门。北宋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所以瓠(hù)、匏、壶是按照不同形状来区分的不同品种。李时珍则与陆佃相反,他认为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
《毛诗陆疏广要》认为,葫芦按甘苦来分,瓠是甜的,匏是苦的;《本草纲目》则按照用途来区分,比如“茶酒瓠”“药壶卢”。《说文解字》解释说,“瓠字从瓜”,孔子也提到过“匏瓜”。现代植物学把各种“葫芦”都归属于葫芦科。 古人对某物的喜欢,往往源于对子孙繁衍的渴望,葫芦能蔓延、多果实的特点,正符合古人的期望,所以延续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我国,有20多个民族崇拜葫芦。
女娲、伏羲被视作人类的始祖,而传说中,他们都是葫芦的化身。“开天辟地”盘古,他的名字更是与葫芦紧密相关,“‘盘’与‘奭(shì)瓠’之‘奭’古通用,‘古’与‘瓠’音近,‘盘古’即为‘奭瓠’,而‘奭瓠’就是葫芦”。得道成仙的神话人物,也总与葫芦有关系。
古时夫妻入洞房后,会饮一杯“合卺(jǐn)”酒,也就是交杯酒,彼此承诺永不分离。卺指的就是用葫芦做的瓢。
葫芦如同瓜果蔬菜,让古人吃出了许多花样,元代王祯《农书》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为佳蔬。”不管是嫩叶还是果实,都是食材,叶子可以凉拌,果实可以做馅。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麦麦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五谷的一种,分为小麦、大麦、燕麦和荞麦等种类。人们将麦子比作金黄色的希望,稻田之中自有一番安然的气息,这是因为麦子给了人们活着的底气。在闹饥荒的年代,小小的一根根麦穗,事关人们温饱,意义重大。南宋文学家姜夔“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诗句还在耳畔,中国是农业大国,麦子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之一。
一年四季中,一日三餐,一饭一蔬中,藏着中国人朴实的勤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是为了果腹,也是为了生活。
古人云“爰采麦矣?沬之北矣”,在麦田中,慢悠悠地采摘麦穗,也是一种乐趣。陆游云:“垦地播宿麦,饭牛临野池。未能贪佛日,正恐失农时。矻矻锄耰力,勤勤祝史辞。嘉平得三白,吾饱岂无期?”耕地、喂牛,每一个动作都生机涌动。
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麦子备受呵护,从*初的播种到*后的收割,中间还不忘浇水、施肥、除虫、除草,时刻牵挂着麦田。风调雨顺的年头,在精心照料下,从绿油油长到金黄色,麦子没有辜负人们的期许,准时献上一场丰收。
深秋初冬时,撒下种子,随后静待发芽。千辛万苦挣破泥土,又要忍耐凛冽的风、霜、雪,但是按照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来说,厚厚的雪是一种滋养和保护,正是在冰天雪地中,麦子一刻未停地生长。 冬去春来,麦子迎来了可以撒欢的时光,开出花、结出种子,每一粒都是沉甸甸的。麦子成熟后,田野间就会迎来一派忙碌的景象,割麦、打麦、扬场,老农黝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标准的北方人,但凡一顿饭没吃上面条、馒头之类的主食,就好像没吃饭一样。
《左传》用短短一句话记述了晋景公与麦子的一个故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当时,晋景公重病,巫师预言他吃不上新收的麦子就会去世,但晋景公不服,一直坚持秋收,终于等来了麦饭,突然想去厕所,谁料一不小心栽进厕所,就此丧命。*终,还是如巫师所言,没有吃上新麦。
在几十年前,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没有成熟的麦穗就成了救命的粮食,用火蒸了、烤了,搓去糠皮,碾碎配上野菜,就能充饥。宋代典籍《尔雅翼》称:“麦者,接绝续乏之谷。方夏之时,旧谷已绝,新谷未登,民于此时乏食,而麦*先熟,故以为重。”
这个味道对于丰衣足食的现代人而言,是遥远的,但也是熟悉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吃法,都是人间的烟火味儿,也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怀。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吴玲,作家,自由撰稿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个笃信人心敌得过岁月斑驳的女子。闲散的岁月中常执笔而立,蹙眉念心,笔端有温度,纸面有感情。著有《人间惆怅客此生不负卿:纳兰词传》《最美不过诗经》《永不退色的优雅:杨绛传》《一生最爱古诗词》等。
辽金元诗文史料述要 内容简介 辽、金、元诗文史料主要分为这样几大系列和类型:其当代人或后世人整理的这三朝别集、总集,记载作家行踪、文学活动、作品流传和文风变革等...
世有桃花 本书特色 ★古典诗词赏析**人安意如,品读古典诗词的*美意象★桃花大俗大雅,亦至柔至刚。桃花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含义非常复杂,可谓“将一朵桃花看开...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共九章,约二十五、六万字。第一、二两章具有导论性质,主要对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予以界定或作扼要论
青崎有吾,1991年生,作家。2012年,凭借《体育馆之谜》获得第22届鮎川哲也奖。2014年,《水族馆之谜》获得本格推理大奖第二名。以超缜密的思维方式被誉为“...
《中日远古非文字交流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为基本断代,以非文字证据为主要支撑。通过对日本绳
刘咸炘学术论集:子学编(上下) 本书特色 作者刘氏毕生学术在学界广受推崇,陈寅恪等明师硕儒誉扬备至。蒙文通甚至更誉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其学术地位...
《方舟与白鸽:普鲁斯特影像集》内容简介:本书由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曾侄孙女帕特里西亚·芒特—普鲁斯特编写,收录了与作家及其作
梦故乡 本书特色 ★汪曾祺逝世二十周年珍藏纪念版【布面软精装】★书名“梦故乡”由汪曾祺生前亲笔题字★特别收入数篇汪曾祺从未公开出版作品★...
《越地方志发展史》内容简介:本书为“越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越地方志发展的历史。从时间上讲,限于越地古代、近
唐诗三百首评注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经典很多,就存在一个轻重缓急和选择的问题。我们不赞成搞什么“百种必读”或“50种必读”,武断地制造一个封闭式系统。我们认为中国...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内容简介: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
作品目录动静交错意趣生何为“隽永”诗的含蓄美画意与诗情说“清空”谈谈诗歌的“理趣”什么样的诗算有“意境”语不惊人死不休—
树,不在了 本书特色 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全球化快速崛起,金融海啸接踵而至,青年一代如何躲过这场经济危机?"中国"成了*常跳出来的关键词,"贫富差距"、"竞争力"...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三国演义 目录 ** 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第二 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6)第三 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
可爱的洪水猛兽 本书特色 2008年是中国不折不扣的"大事年",在这样的时刻,韩寒独立、智慧的声音尤其显得卓尔不凡。本书汇集了他在2008大事年的博客文章,文章...
浮生六记 本书特色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共有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全8卷)》内容简介:西方汉学界公认的中国文学史经典读本(全新纪念版) 汇聚全球汉学大家,以国际化视野颠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 本书特色 在宋代词人中,柳永创作的通俗歌词流传甚广,“流俗人尤喜道之”,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林语堂-无所不谈 本书特色 本篇并不是讲浪漫文学,而只借此讲讲人品及文笔之潇洒。因为人品与文学同是一种道理。讲潇洒,就是讲骨气,讲性灵,讲才华。谨愿者以工,才高...
新世纪诗典-第四季 本书特色 “新世纪诗典”是诗人伊沙开设的微博(微信)诗歌荐评,每日推荐一首优秀原创诗歌,也因此每年集成一本《新世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