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响著名作家张炜数十年创作、感人至深的自然主义“隐秘经典”,俄罗斯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通过实地考察,精心呈现100多年前乌苏里地区的特有风貌:壮美苍茫的原始丛林,险峻挺拔的山峰,纵横密布的河流,丰饶的动植物,暴风雨,暴风雪,生活其间的各民族的习俗、故事,以及探险队在旅途中的各种遭遇……处处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读到哪一部荒野之诗比《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更美,滋味更绵长、更丰富从容,也更激动人心。这部作品冷静而激越,实在难以超越。
——著名作家张炜
1.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20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梭罗《瓦尔登湖》相媲美的自然主义文学经典。其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今天,这个问题甚至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和突出。这也是阿尔谢尼耶夫的作品不断被一代又一代读者津津乐读的原因。
2.作品属于俄语经典著作,文笔质朴,描写生动优美,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原著影响较大,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本书对黑泽明导演的影迷及文学、人类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号召力。
3.本书不少篇幅描述了乌苏里地区的大量中国人居民点,他们在这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开采业等经营活动。可见最早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是中国人,他们是乌苏里地区的开拓者,对这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资料对我们研究乌苏里地区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于20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所写的地理考察报告,其报告既描写了美丽的乌苏里自然风景,也涉及了生活其间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中国东北的人文风情。在考察原始森林时,阿尔谢尼耶夫遇到了一位向导——赫哲族老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老猎人德尔苏对山林无比熟悉,能灵敏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是一部精彩的自然主义文学力作。
作者:[苏联]弗·克·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苏联远东考察家、地理学家、民族学家和作家。俄国地理学会会员、俄国东方学会会员,曾担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博物馆馆长。他开创了俄国文艺科普地方志流派的先河,曾发表六十余部作品,最为著名的即是堪与梭罗《瓦尔登湖》相媲美的自然主义文学经典《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译者:西蒙,原名郑建新,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曾供职于人民日报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自1989年长期旅居俄罗斯,从事翻译和文化交流。著有《俄罗斯证人——目击历史漩涡20年》《在历史祭坛上:戈尔巴乔夫的命运》《多面普京》等及译作《达·芬奇传》。
醒来以后,我看见德尔苏劈了很多木柴,弄来一些桦树皮,把它们全垛在窝棚里。我以为他想把窝棚烧掉,就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他没理我,反而向我要一撮盐和一把米。我很想知道,他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就叫人给他拿来。这个赫哲人用桦树皮把火柴仔细包好,把盐和米也分别用桦树皮包起来,并把这些东西挂在窝棚里。接着,又把窝棚外面盖的树皮修补好,这才准备动身。“你大概还打算回到这儿来吧?”我问他。他摇了摇头。我又问,米、盐和火柴是留给谁的。他回答说:“别的什么人来,窝棚找到,干柴找到,火柴找到,吃的找到——不会死!”我记得,这使我大为震动。我沉思起来......赫哲人竟这样关心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德尔苏永远不会见到那个人,而那个人也不会知道,是谁给他准备了干柴和食物。我想起,我手下的人离开宿营地的时候,总是把树皮扔在篝火里烧掉,他们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觉得有趣而已,我从来没有制止过他们。这个野蛮人远比我更讲仁爱。他多么关心路人呐!......为什么住在城市里的人,这种美好的感情,这种关心他人利益的精神反而泯灭了呢,这种感情从前肯定是有的。
——引自第14页
晚上,德尔苏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烤狍子肉。他在地里挖了一个坑,约有40立方厘米,在坑里生起旺火。当坑边都烤得相当热之后,把炭火从坑里取出来。然后,赫哲人拿起一块肉,用蜂斗叶包好,放进坑里。坑上面用石板盖上,在石板上又生起一大堆火,足足烧了一个半小时。用这种方法烤的肉格外香。大概任何一家一流的餐厅也不能烤得这么好:狍子肉的外面烤出一层红褐色的薄皮,里面嫩而多汁。从这以后,每次只要条件允许,就用这种方法烤肉。
——引自第83页
作品目录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新视点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作用过程一、资源、环境与经济是相互依赖的统一
《巴菲特选股10招》内容简介:巴菲特投资44年赢利3600多倍,成为拥有500多亿美元资产的世界第二大富翁,他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规模全球第一,是当代最成功...
赵子江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第7版)》在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发展趋势、美学基础、多媒体设计理念、制作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精彩摘录自写本书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原有的框和内容下,如何使本书让教初等数论的老师更好用,学初等数论的读
Thereisahouse,hiddenawayinasmallvalley,thatholdsadarkanddreadfulsecret.Thishouse...
保罗·威德(非化名),绰号“教练”,1957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早年在康特拉科斯塔县的克莱顿生活。因涉嫌管制物品交易,他于1979年被关入圣昆汀州立...
Nicholas C.Zakas,雅虎首页的主要开发者,雅虎用户界面库(YUI)代码贡献者,擅长利用JavaScript、HTML、CSS、XML、XSLT设计...
2000年首先以法文出版,成為揭露北韓集中營生活最知名的脫北者回憶錄南北韓分裂後,姜哲煥的祖父母放棄在日本豐衣足食的生活,義無反顧地遷回朝鮮報效祖國。九歲那年,...
《中国茶道》内容简介:本书详述了中国茶道的历史、文化内涵、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以及各类茶器具、六大茶类、茶礼等与茶相关的知
高丽杨,女,汉族,1979年生,河北秦皇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
Peter LubbersKaazing文档培训主管,旧金山HTML5用户组创建人。作为HTML5和WebSocket的狂热爱好者,Peter常常在国际大会上发...
沈念,隐遁京城,求存于闹市。着素衣觅锦色,唯愿灯下红袖添香,俯仰皆是文章,凭栏眺望,收获一心安宁。对民国女性人物兴趣颇浓,文字清丽,不乏严谨。已出版人物传记《原...
渡边淳一,日本当代著名作家。1933年10月24日生于日本北海道,1958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在母校担任整形外科讲师,授课行医多年。后弃医从文,开始...
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继承德国爱因斯坦的批判精神和康德的唯理主义思想...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江苏无锡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著有《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学术著作,小说《围城》、《人•兽•鬼》等文学...
集结北京电影学院等各技术领域专家合力编写一部兼具实例的百科全书式工具书从电影的科学、技术基础,到制作工艺流程提供中英词条、海量四色彩印的示例图表全方位掌握电影人...
Robert Spence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名誉退休教授,教授电子工程和人机交互方面的课程。他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快速系列视觉表示”这一新颖技...
《中国区域创新发展前沿热点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聚焦中国区域创新发展的前沿热点研究,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重点关
Historical accounts of democracy’s rise tend to focus on ancient Greece and pre-...
威尔·亨特《经济学人》《巴黎每日评论》《探索》《返祖》和《户外》等杂志的撰稿人、摄影师或有声讲述者。目前,他是纽约大学公共知识研究所的访问学者。《地下世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