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禅者铃木大拙阐释禅学第一书
高海阳博士首次对照日、英双语翻译
阅读东方禅之本质
回归思想的清凉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推荐】
1、世界著名学者铃木大拙,因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东方的禅学和文 化,闻名于西方的人文学界,被誉为“世界的禅者”。他关于禅学的著作具权威性与易读性,是读者理解日本文化、了解禅学的不二之选。
2、本书集结整理了铃木大拙面向欧洲世界弘扬禅学的讲稿,是铃木大拙的集大成之作之一,浅显易懂地解明了东方禅的概念与深厚内涵。
3、装帧精美别致,带有禅意的同时极富现代气息,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铃木大拙是国际著名学者,世界禅学权威。他将其一生都投入禅的研究,向西方弘扬禅宗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他基于自己实际开悟的经验,运用圆熟的欧美语言,将禅的思想嫁接其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本书集结了铃木大拙面向欧洲世界所撰写的英文讲稿,以“何为禅”为主线,精心编纂,浅显易懂地解明了东方禅的概念与深层内涵,是禅学入门之不朽名作。
铃木大拙
すずきだいせつ 1870—1966
出生于日本金泽。国际著名学者,世界禅学权威。
1891年游学东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哲学科选科学习,同时在镰仓圆觉寺,随今北洪川参禅。1897年赴美国芝加哥,从事相关学问研究十一年。1909年回日本后,着力于向全世界推介禅学,传扬大乘佛教的思想。他一生著述宏富,除日文著作外,还用英文写作了大量有关禅宗的著作,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荣格、海德格尔和汤因比等重要思想家的极大推崇,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以及“世界禅者”的美称。主要著书有《通往世界的禅》《东方的智慧》《禅与日本文化》等。
高海阳
广州市人。现居上海及旧金山两地。酷爱中日古典及现代文学,善作诗词歌赋,译有《只余剩米慢慢煮:种田山头火俳句300》《心寂犹似远山火:斋藤茂吉短歌300》,出版个人诗集《孤鹰一旅山无数》。
如我们大多数人所经历的,人世间充满了苦难,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只要人生是某种形式的斗争,那么它除了苦痛,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所谓斗争,不就是互为对手,想打赢对方的两股力量的冲突吗?争斗中输掉的一方必然死去,而死是这个世上最为恐怖的事。就算是把死打赢了,那他也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而孤独有时比争斗更令人难以忍耐。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却可以沉溺在感觉带来的片刻的快活当中。但是,意识不到,不等于可以改变人生是苦这一事实。盲人固执地否认太阳的存在,也不能使太阳消失。烈日当空无情地照着他们,如果真注意到他们,恐怕会把他们从地表上抹杀得一丝不剩。在“四圣谛”中,佛陀开篇就说:人生是苦。这真是全然正确。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哭声、抗拒着什么似的来到这个世上。从温暖柔软的母胎里,诞生在冰冷拒人的环境中,的确是一种痛苦。成长的过程也伴随着苦痛。出牙的过程多少带着痛苦。青春期一般来说从精神到身体都会产生悸动。而社会及组织的发展,也伴随着充满痛苦的大变动,目前在我们眼前展现的,也是这样一次变动的阵痛。冷静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改造通常意味着旧的组织的破坏,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痛苦的手术。经过这样冷冰冰的理性分析,丝毫也不减少我们的苦恼。我们精神上所负担的苦,无法免除,它铁面无情。人生不管怎么去论说,最后都是一场苦难的争斗。然而,这却是天意。为何?越是痛苦,你的人格越变得深厚,越是深厚,你越能读懂人生深刻的奥秘。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宗教家、社会改革家们,无不出现于惨烈无比的斗争中。他们勇敢投入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历尽了血泪的洗礼。不吃苦中苦,便难以尝得人生的真味。天要使一人成为伟人,必先加其以各种试炼,他必须经历各种苦难的磨炼,直至意气高昂之境—孟子说的非常正确。
——引自章节:第三章 禅的意义 41
那么,佛陀是怎样得到“觉悟”的体验的呢?他如何成就了自己的正觉?与其他印度的圣人、哲人一样,佛陀最关心的,也是如何从生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如何从存在的枷锁中获得自由。只要存在是受限制的,我们就会被它拘束,而拘束造成某种紧张,我们生而为人总处于这种状态中。无论是谁,当他思考人在现世的存在状态时,内心里都会不停地感到要超越这个现实的触动。我们祈求不灭,祈求永生,祈求自由和解脱。关于这一点,佛陀以超越常人的敏锐,穷尽所有的方法,就是为了祈求,从存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的祈求,或愿望,或冲动,符合人性。就是说,我们从观察自己的姿态,来认识从内或从外包围我们的东西,并产生了一种愿望,要有能力把自己从今生脱离出来。这个愿望如翻译成形而上学的用语,那就是“探究存在的终极意义”。这样的求索,可从以下几种提问题的方式中表现出来:“人生有生存的价值吗?”“人生的意义何在?”“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在问这些问题的我究竟是什么?”“为满足我们的为所欲为,世界是由我们的意念驱动的吗?”等等的问题。一连串的问题,一见似乎五花八门,其实是同一个源头出来的问题。它们都是对生命的终极命运的审视,对存在意义的叩问。这一连串问题变成一个问题:“存在是什么?”哲学家以及关心宗教的人士对于这个问题各有其答案。佛教者,特别是禅学者,给出了他们独自的答案,该答案与哲学家及宗教人士的答案不同,后者通常是对呈现的问题,寻求客观的解决;遵循问题的原型,问题怎么提的,他们就怎么去回答。然而,佛教者则会到达提问的根源处,叩问为什么必须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对“存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他们不会原封不动地提问,反过来会尽力到达提问者本身。如此,这提问已不是个抽象的东西,而是提问者这个活生生的人的出场。此人身上有跃动的生命,他的提问也同样如此。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抽象的、脱离人性的问题,也不是超人性的问题,而是生动的、与提问...
——引自章节:第二章 关于觉悟 19
学术与传统-(全三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文化巨著,分上、中、下三卷,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计百万言★ 本书是刘...
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语文学科教师为指向,以新课程的研究实践为背景,着力将*新的课程理念用技能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抽象的教育思想用训练...
开心岛少儿启智阅读丛书--外国童话故事精华 本书特色 本套书是开心岛少儿启智阅读丛书,全六册,其中有外国童话故事精华、中华成语故事精华、中外幽默故事精华、中华对...
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前言 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
中国古代祭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中国古代祭祀》是对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综合性整理,内容涉及古代历史、考古、民族、...
《名著系列·幽默三国:诸葛亮关鸡以后》内容简介:鲁肃得知原委,叫苦道:“这魏国烟花也太不安全了,我会告诉亲友,再不要买魏国
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重要论文61篇,集中展示了他在语言学各领域的学术见解和学术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汉语发展的历史,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
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本书特色 赵霞所著的《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丛书》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是把语...
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一个关中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1930~2010 内容简介 《乡民行动的物质呈现:一个关中村落的时空结构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19...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本书特色 走进《圣经》中的神秘土地,踏着先知曾经的足迹,探索神秘的中东文明。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内容简介 神秘的中东文明走进会圣经分...
广东海丰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广东海丰方言研究》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海丰话概说、海丰话语句中的声调问题、海丰话文白异读研究、海丰话动词的态、海丰话形容词...
上海年轮:朱争平人文历史随感集 本书特色 为上海幽昧流动的旧时光定位、为正在经历的当下造影上海年轮:朱争平人文历史随感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历史文化随笔集。从20...
术篇-赢在论文 内容简介 医学论文是总结、记录和共享医学科研成果或临床经验的重要手段,是医学相关知识得以传播、医学科学技术得以繁荣、进步的重要平台。对于医学工作...
作品目录民國論叢總序推薦語自序導論 思想文化與政治權力的緊張與競逐──歷史符號與文化資本的五四論述第一節 台灣與五四的歷史
咬文嚼字-合订本2011 本书特色 《咬文嚼字》的*大特点,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在语言生活极其活跃的今天,《咬文嚼宇》有着路标的作用。——北京...
全书旨在对布迪厄的社会学诗学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批判性阐释和研究。除了序跋之外,全书共分七部分。导论“文化与权力”勾勒了布迪厄社会学诗学的主要特征,认为可分为文化...
陇上江南 本书特色 甘肃南部的天水、陇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处交通要道,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又是陇中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交接处,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书特色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的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
漫话中华妆容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中国古代彩妆的敷粉、擦胭脂、描眉染黛、点唇、帖画面饰、染甲几大步骤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妆品种类和妆型样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
古希腊生活-人类生活图卷 本书特色 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是理解西方社会的一把关键性钥匙,西方生活的基本模式以及情态演进,大都可以从古代希腊人那里找到源头性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