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禅者铃木大拙阐释禅学第一书
高海阳博士首次对照日、英双语翻译
阅读东方禅之本质
回归思想的清凉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推荐】
1、世界著名学者铃木大拙,因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东方的禅学和文 化,闻名于西方的人文学界,被誉为“世界的禅者”。他关于禅学的著作具权威性与易读性,是读者理解日本文化、了解禅学的不二之选。
2、本书集结整理了铃木大拙面向欧洲世界弘扬禅学的讲稿,是铃木大拙的集大成之作之一,浅显易懂地解明了东方禅的概念与深厚内涵。
3、装帧精美别致,带有禅意的同时极富现代气息,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铃木大拙是国际著名学者,世界禅学权威。他将其一生都投入禅的研究,向西方弘扬禅宗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他基于自己实际开悟的经验,运用圆熟的欧美语言,将禅的思想嫁接其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本书集结了铃木大拙面向欧洲世界所撰写的英文讲稿,以“何为禅”为主线,精心编纂,浅显易懂地解明了东方禅的概念与深层内涵,是禅学入门之不朽名作。
铃木大拙
すずきだいせつ 1870—1966
出生于日本金泽。国际著名学者,世界禅学权威。
1891年游学东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哲学科选科学习,同时在镰仓圆觉寺,随今北洪川参禅。1897年赴美国芝加哥,从事相关学问研究十一年。1909年回日本后,着力于向全世界推介禅学,传扬大乘佛教的思想。他一生著述宏富,除日文著作外,还用英文写作了大量有关禅宗的著作,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荣格、海德格尔和汤因比等重要思想家的极大推崇,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以及“世界禅者”的美称。主要著书有《通往世界的禅》《东方的智慧》《禅与日本文化》等。
高海阳
广州市人。现居上海及旧金山两地。酷爱中日古典及现代文学,善作诗词歌赋,译有《只余剩米慢慢煮:种田山头火俳句300》《心寂犹似远山火:斋藤茂吉短歌300》,出版个人诗集《孤鹰一旅山无数》。
如我们大多数人所经历的,人世间充满了苦难,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只要人生是某种形式的斗争,那么它除了苦痛,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所谓斗争,不就是互为对手,想打赢对方的两股力量的冲突吗?争斗中输掉的一方必然死去,而死是这个世上最为恐怖的事。就算是把死打赢了,那他也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而孤独有时比争斗更令人难以忍耐。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却可以沉溺在感觉带来的片刻的快活当中。但是,意识不到,不等于可以改变人生是苦这一事实。盲人固执地否认太阳的存在,也不能使太阳消失。烈日当空无情地照着他们,如果真注意到他们,恐怕会把他们从地表上抹杀得一丝不剩。在“四圣谛”中,佛陀开篇就说:人生是苦。这真是全然正确。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哭声、抗拒着什么似的来到这个世上。从温暖柔软的母胎里,诞生在冰冷拒人的环境中,的确是一种痛苦。成长的过程也伴随着苦痛。出牙的过程多少带着痛苦。青春期一般来说从精神到身体都会产生悸动。而社会及组织的发展,也伴随着充满痛苦的大变动,目前在我们眼前展现的,也是这样一次变动的阵痛。冷静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改造通常意味着旧的组织的破坏,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痛苦的手术。经过这样冷冰冰的理性分析,丝毫也不减少我们的苦恼。我们精神上所负担的苦,无法免除,它铁面无情。人生不管怎么去论说,最后都是一场苦难的争斗。然而,这却是天意。为何?越是痛苦,你的人格越变得深厚,越是深厚,你越能读懂人生深刻的奥秘。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宗教家、社会改革家们,无不出现于惨烈无比的斗争中。他们勇敢投入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历尽了血泪的洗礼。不吃苦中苦,便难以尝得人生的真味。天要使一人成为伟人,必先加其以各种试炼,他必须经历各种苦难的磨炼,直至意气高昂之境—孟子说的非常正确。
——引自章节:第三章 禅的意义 41
那么,佛陀是怎样得到“觉悟”的体验的呢?他如何成就了自己的正觉?与其他印度的圣人、哲人一样,佛陀最关心的,也是如何从生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如何从存在的枷锁中获得自由。只要存在是受限制的,我们就会被它拘束,而拘束造成某种紧张,我们生而为人总处于这种状态中。无论是谁,当他思考人在现世的存在状态时,内心里都会不停地感到要超越这个现实的触动。我们祈求不灭,祈求永生,祈求自由和解脱。关于这一点,佛陀以超越常人的敏锐,穷尽所有的方法,就是为了祈求,从存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的祈求,或愿望,或冲动,符合人性。就是说,我们从观察自己的姿态,来认识从内或从外包围我们的东西,并产生了一种愿望,要有能力把自己从今生脱离出来。这个愿望如翻译成形而上学的用语,那就是“探究存在的终极意义”。这样的求索,可从以下几种提问题的方式中表现出来:“人生有生存的价值吗?”“人生的意义何在?”“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在问这些问题的我究竟是什么?”“为满足我们的为所欲为,世界是由我们的意念驱动的吗?”等等的问题。一连串的问题,一见似乎五花八门,其实是同一个源头出来的问题。它们都是对生命的终极命运的审视,对存在意义的叩问。这一连串问题变成一个问题:“存在是什么?”哲学家以及关心宗教的人士对于这个问题各有其答案。佛教者,特别是禅学者,给出了他们独自的答案,该答案与哲学家及宗教人士的答案不同,后者通常是对呈现的问题,寻求客观的解决;遵循问题的原型,问题怎么提的,他们就怎么去回答。然而,佛教者则会到达提问的根源处,叩问为什么必须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对“存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他们不会原封不动地提问,反过来会尽力到达提问者本身。如此,这提问已不是个抽象的东西,而是提问者这个活生生的人的出场。此人身上有跃动的生命,他的提问也同样如此。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抽象的、脱离人性的问题,也不是超人性的问题,而是生动的、与提问...
——引自章节:第二章 关于觉悟 19
语法六讲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所所做的六个演讲,并经作者修改和补充,都与汉语语法研究有关,包含2010年12月在日本大阪立命馆孔子学院...
秦汉文化风景(天下文丛) 本书特色 两汉入的生活节奏,汉武帝时代的民族精神,“造反”的词汇史研究,东汉的“学习型社会”,“处士”与“议士”,《汉书》下酒。秦汉文...
日和手帖-打包你的人生-3 本书特色 《日和手帖003:打包你的人生》是《日和手帖》mook的第3本特集。专访多位国内外旅行者、游牧摄影师、著名茶人、美食美器爱...
作品目录目录 前编 考古学的视角 考古学的思维模式 考古推理的秘密 物里面有什么? 长时段的魅力 上编 文化起源 史前史的启示
中国文化史论纲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史论纲》着重介绍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传统是怎样形成、裂变、重整的,重点不仅在于从整体上说明中国古代文化是什么样的、对文化传...
列国汉学史书系-瓦西里耶夫与中国 内容简介 瓦西里耶夫对中国文化的众多领域作了相对深刻而系统的研究,一生著述浩繁。本书以他的创作文本为**手文献,对其在中国历史...
從沙漠流浪到海島的真愛,化為感動的星光,燦亮到永恆!三毛在迦納利群島後期的生活點滴,以及失去摯愛荷西後的心情!愛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只要還能...
梁宗岱文踪 本书特色 本书是刘志侠、卢岚伉俪继《青年梁宗岱》后的*作品,收录了他们在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地苦寻梁宗岱早期著译作品,研究梁宗岱学术交游事迹的成果。...
源 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2008/11) 本书特色 “人类起源于非洲”是假说吗?耶稣跟颛顼是同一个人吗?苏美尔人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吗?埃及金字塔是海外黄帝势力...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0 本书特色 全国知名的《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咬文嚼字合订本(2000)(精)》是2000年度杂志合订...
幾米线圈笔记本(《启程》《穿越》两种随机发货)(特惠品) 本书特色 正版授权穿环笔记本《穿越》是以台湾知名绘本作家幾米的绘本作品《忘记亲一下》为蓝本设计制作的一...
《微信小程序运营》内容简介:本书从创意设计、渠道布局、用户运营、营销转化4个角度出发,用12章内容、161个知识点及几百张图片,
歷史學者戴安娜‧畢夏普在牛津大學的博德利圖書館翻閱到一本中了巫術的鍊金術手抄本,這是魔法對她刻意維護的平庸人生,所發動的一次不受歡迎的滋擾。出身古老女巫世家的戴...
崂山志校注 本书特色 《崂山志校注》以黄宗昌父子所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版《崂山志》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进行细致的校勘,纠正以往各本标点失误,并广泛参考各种...
中华经典名句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名著名作中的经典名句,有原文、出处和白话译文,编辑成册,所收名言警句都是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精华,具实...
现代语言学视角下的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思想 本书特色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本人及其创立的喀山学派 的成员对普通语言学有着卓越贡献。他提出了普通语...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余英时文集-(上)-第七卷 本书特色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是余英时文集的第七卷。本卷选收了余英时先生讨论文化和思想的一些评论性质...
阿诗玛 内容简介 《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被撒尼人民称为“我们民族的歌”,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民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田世虹,非常典型的水瓶座B型女生。多重身份。心理咨询师让她洞悉人的内心世界,用工笔的方式刻画人物情感。外交官的特殊经历使她对世界有更多沉淀与思考,因此耗时6年终...
桥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万物简史译丛”之一。以在人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现代桥梁的原型为例,解读了寄托在桥上的古人的思想,并追溯了桥所展示的传统技术的发展。读者放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