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迦塔·基达拉出生于一个不可接触者(俗称”贱民”)家庭。虽然绝大多数不可接触者都是文盲,但她的祖父辈在20世纪30年代接受了加拿大传教士的教育,这使得基达拉具有了能进入精英学校学习并最终移居美国的条件。直到那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家族史是多么的不平凡——然而又多么的典型。 她决心揭开那段历史的真相,让那些改变了印度社会与政治的力量浮出水面。通过她母亲、舅舅和朋友们的口述,讲述这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努力活着的故事……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兄长成为印共领导人;二哥也参与了运动;小妹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仍囿于印度女性的宿命——一个最低种姓家庭对命运的抗争,激起现代印度政治与社会的狂澜,为每个读者打开认识当代印度的一扇门:无处不在的种姓歧视,无尽的苦难,与无穷的抗争。
出身、成长于天堑般的种姓隔离与歧视之中,仍怀抱平等而生的尊严与力量。
————————————————————————
编辑推荐
• “每六个印度人,就有一位是不可接触者。你的种姓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种姓。”
• 从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的挣扎与革命中,读懂现代印度。
• 2017《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7《华尔街日报》十大非虚构作品之一
• 《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等知名媒体,盛赞力荐!
• 一部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口述史,一部印度底层种姓的革命史诗。
• 出身于天堑般的种姓隔离与歧视之中,仍怀抱平等而生的尊严与力量。
————————————————————————
媒体推荐
• 本书的作者苏嘉达∙吉德拉出身在印度贱民家庭,作为一部家族史,本书高度个人化,但却毫不情绪化。
——WSJ
• 《象群中的蚂蚁》是一部引人入胜、影响深远并终会启发人的回忆录。这可能是目前最引人注目的印度非虚构作品,预示着一位令人敬畏的新作家的诞生。
——《经济学人》
• 苏迦塔·基达拉以平静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写作。她在书中讲述着自己的家庭故事,也书写着古老的偏见如何在当代的印度存续,以及这些偏见是如何受到反抗的。
——《纽约时报》
• 非同一般的家族史。在这本非虚构文学中,我们能读到真实的人是以怎样的勇气与尊严与真实的残酷做斗争的。
——《华尔街日报》
作者简介
苏迦塔·基达拉(Sujatha Gidla),生于印度东南部的安得拉邦一个具有革命色彩的不可接触者家庭——即印度种姓阶级的最底层,俗称“贱民”。曾于瓦朗加尔地区工程学院攻读物理学。苏迦塔现居纽约,是一名地铁随车服务员。
————————————————————————
译者简介
杨怡爽
生于西南边疆,印度文化与神话爱好者,有相关译著若干,目前在某高校从事南亚研究相关工作。
对他来说,贫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辈子他都穷。在斯特区,他家和其他马拉人之间的区别微乎其微。他们都是蚂蚁。一只蚂蚁个头比其他蚂蚁大些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这里,在安得拉基督教学院里,萨蒂耶姆却是象群里的蚂蚁。其他学生没有他这样的境况。饥饿让他痛苦,但孤独和羞耻造成的痛苦更甚。
——引自章节:025/第一章
在所有种姓里,职业最卑贱、最下层、最不人道的,是安得拉沿海地区一个叫作帕基人(Pakis)的种姓。他们被叫作「人工清道夫」,或者更委婉的说法,「夜香」的搬运者。直白地说,他们运人的大粪。他们清理印度至今还在广泛使用的旱厕,而且是用手来这样的活儿。他们除了一把小扫帚和一只盘子之外,就别无其他工具。用这些工具,他们把自己带来的棕篮子装满排泄物,然后将它顶在自己头上,走上五六公里到城镇外围允许处理粪便的地方去。有些现代化的地方将篮子换成了手推车(在印度,这被认为是进步),但是直到今天,用头顶着的方式依然遍及全国。差不多所有从事这样劳动的都是女性。她们不知道什么是手套,更别说拥有它们了。当她们的扫帚磨损了之后,她们就得把腰一低再低,以便清扫。当她们的篮子开始漏的时候,屎会滴到她们脸上。在雨季,这些脏物会流淌遍她们的全身,流到她们的头发上,她们的眼睛里,她们的鼻子上,她们的嘴巴里。结核病与其他传染病在她们中间非常流行。
——引自章节:085/第二章
渡辺雅敏1990年開始就職於東芝 EMI (現為日本環球音樂( UNIVERSAL MUSIC JAPAN 中的 EMI Record )),目前擔任新設立的 ...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
兰亦青年作者,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硕士。先后就职于宝洁、欧莱雅。任职字节跳动抖音电商大客户经理期间,为抖音直播行业输出方法论,单场直播点击过1000万,创下单场直...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1938年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图宾根大学历史学博士,...
田原,女,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药文化编辑中心主任。近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播事业,寻访著名中医药大家、挖掘优秀民问中医100多名。著作近20部,300余万字。创...
當代中國最受矚目的年輕小説家,多部作品授權影視改編首位獲得臺北文學獎的大陸作家首位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得主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第三屆單向街書店...
越简单、越富足,让人心生向往的小说家日常。我的作品来自日常生活,所以必须用心度过每一天。——《蜗牛食堂》《山茶文具店》日本疗愈作家小川糸晨起泡杯茶展开新的一天,...
仅仅是遇见你,便我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猫。从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旅程,与你度过的每一分钟,见过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从孩童时代开始,悟就习惯...
机电类特种设备实用技术 本书特色 针对我国在役特种设备事故中80%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因违章作业、操作不当和安全附件,或保护装置失灵导致事故高发、频发情况而编写,以...
列奥·施特劳斯,20世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政治哲人。主要作品有《城邦与人》《自然权利与历史》《古今自由主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等。黄俊...
食用菌的保健功能与食疗方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竹荪、猴头菇、松菇、鸡宗、灵芝、冬虫夏草、茯苓、天麻等食用菌的营养成...
[日] 冈田尊司1960年生于日本香川县,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他曾于东京大学哲学系退学,后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院。他曾在京都大学医学院高等脑科学讲...
作者:多多,原名栗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 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
In2003,withaRomani-Englishdictionaryinhand,JohanLundbergsetouttotheBalkanpeninsu...
Semiotics,MediaStudiesandCommunicationStudiesarethreecloselyinterlinkedfields.Br...
HANNAH ARENDT was born in Hanover, Germany, in 1906, fled to Paris in 1933, and ...
Thisneweditionisanintroductiontosystemicfunctionallinguisticswhichexploresthesoc...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祐,号梅轩,一号畴隐,江苏无锡人。21岁考入江阴南菁书院(江苏学政黄体芳、两江总督左宗棠1882年捐建),习经史词章,并习天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族暴力法-含草案说明 本书特色 有调查显示,24.7%的中国女性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为家暴而解体。家庭暴力和其他暴...
小麦+小葵=isolan=ison+solar (麦伟斌,于励),一对夫妻。生活漫画插画师,作品有《边走边画——泰国浪漫自由行》、《广州乐游游》等。现居广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