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经济危机何以成为当今世界秩序的起源?
比尔•盖茨盛赞的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重磅新作
解密繁荣为何不可持续,美国因何不能“再次伟大”
◎ 编辑推荐
★ 本书以1973年为立足点,全景式复盘战后世界经济起落的50年。深度解析战后世界经济空前繁荣,及其未能持续和再现 的原因。对滞胀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政策的分析具有颠覆性。
★ 1973年是一个至关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时刻,那场危机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乃至社会情绪。自此,战后经济奇迹走向终结,经济缓慢增长成为新常态;凭借劳动致富愈发困难,贫富差距扩大;焦虑情绪全社会弥漫,政治走向极端。1973年可谓西方国家发展道路上的转折点,聚焦于此,战后的世界历史将被全面重估。
◎ 名人推荐
“据说,经济史是一门垂死的艺术。好吧,在马克•莱文森手里就不是了。这本关于1948—1973年的光辉时代如何陨落为平庸时代的书,内容全面,巨细靡遗,且极具艺术性和说服力。这是相当大的成就。”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联储前副主席、畅销书《当音乐停止之后》作者
艾伦•布林德
“马克•莱文森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困境以及决策者的反应做出了引人入胜的敏锐描述。在战后的繁荣终结于动荡,美国和其他国家极力应对滞胀和失业时,减税和放松管制成了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他们是如何找到出路的?这本恰逢其时的著作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困局。”
——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美联储经济学家、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
道格拉斯•欧文
◎获奖情况
◆《华盛顿邮报》年度*佳经济学书籍
“莱文森是经济学家,也是记者,他兼有这两种身份的优点——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大局的理解。”
——《华盛顿邮报》,2016年*佳经济学书籍
◆《战略与商业》年度图书
◎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世界见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然而就在1973年,喧嚣戛然而止,繁华惨淡落幕。西方各国经济大幅下滑,长期在“滞胀”的泥潭中挣扎,此后即便有所回暖,也是短暂和不稳定的。经济停滞不前、贫富差距扩大、工薪阶层陷入困境、社会普遍焦虑、政治极端主义盛行……我们眼前的世界,正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直接遗产。
在本书中,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以1973年为立足点,抽丝剥茧,全景式复盘战后西方经济起落的50年。经济奇迹由谁缔造又因何破灭?它为何不能持续也不可再现?1973年那场危机如何奠定了当今世界格局?学术和政治精英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经济现实?以事实为据,马克•莱文森将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马克•莱文森,普林斯顿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纽约市立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摩根大通经济学家、《经济学人》编辑、《新闻周刊》高级撰稿人、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商务高级研究员。著有畅销书《集装箱改变世界》。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说,20世纪的后5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却见证了遍及大半个地球的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奇迹。确保汇率稳定的一系列国际协议被制定出来,国际贸易限制得以放松,向贫穷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开辟了国际合作的新领域。经济爆炸式地增长,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水平在提高。新的住宅、汽车和消费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触手可及,一系列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计划和私人劳务合同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安全感。即便是亚拉巴马产棉区的佃农和意大利南部的皮革工也能在这场空前的大繁荣中找到前所未有的致富机会。第二阶段,从1973年开始到20世纪末,与上一阶段完全不同。在日本、北美、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拉丁美洲,热闹的繁荣景象被惨淡经营所取代。国际合作转向了无止境的贸易纠纷、汇率争端和境外投资冲突。各国的白领阶层开始忧心忡忡。蓝领阶层则坐上了经济下滑的过山车。从宾夕法尼亚州希拉河谷的钢城,到日本北部的煤矿区,再到马赛北部的高地,区域经济的崩溃导致了人口的大量流失。循环往复的经济危机侵袭着不同的国家,包括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养老金价值缩水,家庭的积蓄被迅速消耗,单位时间工资的购买能力大幅下降。劳动力短缺变成了失业率高居不下,年轻人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选择做临时的短工。这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很难激发起人们乐观面对的勇气。
——引自章节:引言
人类凭借自身的力量无法将世界经济恢复到其巅峰的状态,这一事实的后果是深远且持久的。人们的心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直至进入21世纪,对于政府的怀疑态度始终笼罩着政治生活。由此,福利国家的道路开始碰壁,国家机构开始萎缩,个人不得不在医疗、教育、养老方面承担更多的开支和风险。
——引自章节:引言
人际关系是包含许多实践活动的概念和广阔领域,本书中的大多数材料都能直接应用于你的生活中,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掌握
巫山知名作家,江苏省作协会员。已出版《时光与你,别来无恙》《百年春光》《呼叫空港》《暮色深处的你》等十余部作品。
《基因机器》内容简介:基因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黄金时代,在生育、疑难杂症诊断等方面,基因技术弥补了传统医疗手段的不足,为人类带
近代秘验方精编审查征集验方 本书特色 1因时代局限,印刷原因,原书文字错误、缺失较多,本次编辑在收罗流失在国内民间及日本的两个版本10种原书的基础上,对相关内...
阿城,作家,编剧,摄影师,文化项目策划者。1984年,开始发表文字,以小说《棋王》著名。其他陆续有剧本、杂文、评论等;1985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驻校...
1.现代社会科学主要奠基人——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与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涂尔干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种子库 本书特色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种子库》共分两大部分十五章:**部分为**章至第九章,综合阐述黄土高原的自然概况和历史成因,详细...
作品目录出版说明凡例论宋诗(代序)篇目表正文附录诗人年表宋诗书目名句索引诗人笔画索引篇目笔画索引· · · · · ·精彩摘
【编辑推荐】▼ 当人文思想的价值日益受到怀疑,身处合法性危机之中的文学研究,该如何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当我们进行批判时,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批判是一种如此...
●2007閃亮新星!《我是女王》精彩文章活動小官網為什麼每天有5000人等著要看200萬人氣超火紅部落客「女王」的文章?為什麼有人說這就是台版的「慾望城市」?直...
黄乔生,1964年生,河南南阳人,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秘书长。长期从事鲁迅...
George loves to go to the science museum. So, when he finds out that the museum ...
【编辑推荐】推荐1:台湾著名国学大师的经典佛学著作作者周绍贤为台湾著名学者,师从熊十力、梁漱溟,博通儒、释、道三家学说,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已在台湾出版相关著作几...
魏雅君医案 目录 **章 内科医案一、咳嗽二例1.肝郁化火、痰热阻肺之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痰热壅肺之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二、咳喘一例气阴两虚、痰湿蕴...
法医秦明80后副主任法医师,一线畅销悬疑作家。著有法医秦明系列、守夜者系列、科普书系列。入行较早,经验颇丰,绰号“老秦”。阅尸无数,明察秋毫。一双鬼手,只为沉冤...
获奖社会学家揭露过度工作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剖析资本家控制工作时间的全新技术手段,追溯“有意义的工作”思潮起源亚马逊拣货工、零工经济从业者、硅谷创业者……全...
本书是林有能多年辛勤考察、勘查和研究的结果。正如书题所标示的那样,本书以考察慧能一生求法、弘法的行迹和现存遗址为重点,除
刑法论丛-2014年第1卷 第37卷 本书特色 《刑法论丛》第37卷共载文22篇,秉承论丛业已惯承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
蒋韵,当代著名作家,1954年3月生于山西太原,河南开封人氏。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我的内陆》《隐秘盛开》《闪烁在你的枝头》...
姚玉光,1950年生,山西洪洞人,原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中国典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