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最初“像猿”的阶段,一步一步演化成“像人”的样子。
六七百万年前,在最早期人类的阶段,我们的祖先刚刚跟黑猩猩的祖先分手时,长得有九分像猿,慢慢学会双足行走,但走得不是太好。
到了三四百万年前,在南猿属的时代,人双脚直立,走得比较好,省力,但样貌手脚等方面还是有七八分像猿。
一直要到约200万年前直立人的人属阶段,人才开始长得像人,有些“人样”了,双脚也走得几乎跟现代人一样好,终于跟猿划清了界限。
如此又经过了大约180万年的演化,到了30万—20万年前,像我们这种现代智人,才终于出现在地球上,并且在过去6万年间征服了整个世界,成了地表上最聪明、最有本领的物种。
这本书依据发表于《科学》《自然》等期刊的前沿成果而写,汇聚截至2022年的研究,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讲故事方式,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语言,讲述人类过去600万年的历史。
----------------
看点:
当代地球人都是20万年前的同一个女人的后代?
现代人都来自非洲?
北京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吗?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跟我们是同一个物种吗?
欧洲人的皮肤在6000年前才变成白色?
人类起初的颜色是粉红色?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不是使用工具,而是双足行走?
史上有名的古人类露西,更像猿还是更像人?
--------
原来,地球上存在过这么多种古人类!
乍得撒海尔人、土根原初人、族祖地猿、始祖地猿、南猿、能人、鲁道夫人、直立人、先驱人、海德堡人、纳莱迪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弗洛勒斯人、吕宋人、智人……
特别为中国读者撰写的人类演化史。
避免“欧美中心论”,第七章《中国人从哪里来》,专门为中国读者撰写。
依据《科学》《自然》等前沿成果而写。
汇聚截至2022年的《科学》《自然》等期刊科研成果,每一项结论都有科学文献依据。
作为历史学家的专业能力体现在文本中,一大特点就是有理有据。
一部人类演化小史,半天读完人类起源故事。
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说故事方式,用你我都能看得懂的语言,讲述人类过去600万-2万年前的历史。
一部《人类简史》之前的野蛮史。
《人类简史》讲述了2万年前至今的人类文明史,本书则是从 600万年开始,讲到约2万年前的人类野蛮史。
[马来西亚]赖瑞和,马来西亚著名唐史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
著有三本唐史研究专书——《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和《唐代高层文官》,以及三本通俗散文书——《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男人的育婴史》和《坐火车游中国》。
截至本书完稿日,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和其他地方找到大约25种人类物种的化石,并且为它们一一取学名,定它们的“属”和“种”(详见附录一)。这表示类在过去600万年曾经有过约25个物种,但他们都一一灭绝了。现在,地球上只剩下唯一物种一一我们这种智人。每当有一种新的人类化石出土,古人类学家往往喜欢宣称,他们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人类物种。媒体也趁机把它炒作成新的“缺失环节”(themissinglink),以至于人的物种好像越来越多了。实情是否如此呢?人类真的有那么多个物种吗?我们好奇的是:学者为某一出土化石取学名,定物种,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标准?答案是:用的是形态学(morphology)和解剖学的方法。他们往往根据化石的形态和解剖学特征来做判断,而不是用基因学方法或生物种概念。相比之下,生物学家现在要判断两种活的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时,常用基因学方法以及生物种的概念,不再以形态学上的相似度来做判断,因为样貌相似是极不可靠的。例如,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见图21),跟墨西哥、奥地利等国的国鸟金雕(见图22)长得像极了,但它们是不同的物种。这意味着,古人类学家所说的地猿、南猿和直立人等,并不是真正的生物种,而只是化石种(fossilspecies),纯以化石来做物种分类,用的是一种形态学的物种概念,跟迈尔的生物种概念相对。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除了我们这种智人外,早期的人类都已灭绝了,目前还无从得知他们的基因组是否相同,是否曾经互相交配过,是否有生殖隔离,只能用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老方法了。
——引自章节:二、人类的化石种
这三大人体演化,乍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联。但1995年,有两位学者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昂贵器官假说”(Expensivetissuehypothesis)),把这三大人体演化串联在一起。④这个假说指出,从南猿起,人类祖先的肉食就开始增加(见第四章)。到人属的时代,直立人更是大量吃肉。肉食是高质量且容易消化的食品。人类祖先的营养大增,体形增大,肠道也不需要被用于消化大量草本植物的粗纤维,以至于退化,逐渐变小。肠跟脑一样,是人体内的两大“昂贵器官”,需要消耗许多热量来运作。肠变小以后,节省下来的热量正好可以用来养更大的脑。有学者说,人类是因为社交圈子扩大,需要照顾到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才演化出比较大的脑。@但这恐怕是因果颠倒。事实上,人类是因为吃肉,肠变小,可以把剩余的热量用于大脑。有了越来越大的脑,自然也就能应付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认知能力也大大提高,可以更有能力去适应当时非洲干旱的天气,以及不断扩大的热带稀树草原环境。
——引自章节:二、肉食革命和昂贵器官假说
【内容简介】《肠子的小心思》是德国图书界的黑马,口嫌体正直的德国人,一面对粑粑说着“不要不要”,一面看得好污好欢乐。原来,德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马桶竟是痔疮的罪魁...
罗大伦CCTV《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专门从事舌诊研究多年,博士论文亦为...
【作者简介】歌德(1749—1832),全名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在文学领域,...
本书着重谈的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方面受到的民情的影响。正是出于选民的“偏见”,他们的选票才会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反竞争的特殊利益集团利用,进而对美国的经济造成损...
脉经白话精解 内容简介 《脉经》,我国古代的中医脉学著作,由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编撰,是我国现存早的脉学专著,也是我国现存部流铸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
作品目录8.5厘米口金包动物圈圈口金包可爱球球口金包小蚂蚁笔袋甜蜜橘手机包粉红格子口金包优雅麻口金包点点星光口金包灰色雅致
人体药库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周尔晋先生继《人体X形平衡法》问世后又一部关于保健养生方面的力作。该书明确提出“人体大药库”的思想,将传统中医理论的精髓系统化、具体...
《只是想和自己聊聊天:又是咬人画的》是咬人继《咬人画的》《还是咬人画的:温暖又幸福的生活》之后的第三本书。延续了咬人之前著作的风格,而这次,咬人将画笔投给时光,...
作品目录告读者第一章 中选者的选择第二章 严肃游戏与游戏严肃第三章 学徒还是小巫?结论附录1 法国的大学生附录2 几项调查结果
侯士庭(James Houston),北美著名灵修神学家,加拿大维真学院创办人,任该学院的校长和灵修神学教授多年,对福音派灵修神学及平信徒神学教育贡献卓著。著有...
【内容介绍】以儿童为出发点的设计主题,广泛丰富的体裁,举凡自然界的生物、水果、美食、人类生活上的日常用品、衣食住行,及各国文字字母,都可成为刺绣主题的内容,充份...
Thisbookoffersanincisiveandhighlyreadableintroductiontothekeyforceswhichshapeand...
精彩摘录10月26日近山率部仍在原地待机伏击敌人,便衣队在东石门村一带活动。17时接近山报告,伏击成功,计缴获骡马300余匹,满
《大数据时代》内容简介:人类是数据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中国已成为全球数据总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的国家之一,大数据也将代表和
欧洲十大新声音|韦塞尔奖|爱德华•斯坦福最佳旅行作家入围|挪威书商非虚构奖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
中医妇科家珍-王秀霞教授经验总结 本书特色 《中医妇科家珍:王秀霞教授经验总结》是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妇科家珍-王秀霞教授经验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秀...
审查判断证据 本书特色 《审查判断证据》:“诉讼法学文库”是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开放的大型专著丛书。自2001年面世以来,已出版发行了80余部以诉讼原理、诉...
病理学-(案例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倡导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为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加大教材建设与改革力度,提高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由科学出版...
历史卷.下-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本书特色 《中国针灸交流通鉴·历史卷(下)》是关于针灸在世界传播的历史轨迹,透过书中那些生动的故事和事件,勾勒出世界针灸的历史画卷...
《读者幽默》内容简介:被称为“世界幽默大师”的林语堂曾说过,“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