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 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大学资源,获得生涯出彩机会。
自中国教育社会学重建与高校扩招以来,探究大学入学公平问题的研究在不断增长。郑雅君往前迈了一步,将重点从入学转到了学生经历大学生活与“探寻出路”的过程。她从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那里汲取了有力的概念工具,深入到中国的具体情境中去理解农村贫困学生的大学经历,探究了价值话语、机会结构与个人动力如何在家庭主义传统与市场经济交织着的社会转型期塑造他们的观念和决策。这本书是对中国教育社会学的重要贡献。
—Gerard A. Postiglione(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
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切入受教育者的分类,是书作者提供给学界的一个知识亮点;无论人们是否同意它的结论,它将给教育学和社会学提供更多有用的思考。
—周怡(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很多人把考上大学作为衡量教育公平的结果变量,雅君则打开了高等教育过程的黑箱,指出“上大学”是一种“技艺”,经过层层选拔而胜出的相对弱势家庭孩子,可能因为文化障碍而经受更深刻的困扰。这本书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大学中这些困难学生的迷茫与苦痛,更促使我们去反思大学教育,以寻求更加包容与公平的大学社区。
—余秀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当社会舆论还在争辩不同背景的青年如何才能公平地走向社会的时候,雅君的这份教育与文化社会学专著已经深化了这场争论,不仅打开了高等教育过程的“黑匣子”,而且呈现了其中的异质性。相信这本书的文化关怀和深刻意义,不仅适合学术工作者阅读,更适合广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一起思考。
—孙宇凡(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微信公众号“社会学理论大缸”创办人)
我在上大学之后,长久地困惑于两个问题:我与其他同学高考分数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是不是有某种东西是高考试卷分数所反映不出来的?直到我读完本书,我才恍然大悟—“‘上大学’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差别的传送带,而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又一重隐秘的筛选过程,一种与家庭背景紧密相连的、难以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艺”。本书直接洞穿了大学生所面临的窘境。所幸的是,雅君学姐提出了应对之法,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避免走弯路的金玉良言。
—陈建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
阅读完这本书,我之所以感到慰藉并受到鼓舞,是因为我终于明白,学生生活中出现文化障碍的现象是个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事实,我们每个人无论是经历过哪种文化障碍的状态,都不是孤单、羞耻的。我真诚地推荐和希望更多的人去阅读这本书。
—孙露(兰州大学公共管理系硕士生)
作者郑雅君,1990年生,甘肃张掖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09-2014)、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4-2017),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2017-)。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曾两度获得中国社会学会颁发的“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4、2015),首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优秀学位论文奖”(2017),北京大学“高校学生发展与就业”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 “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2014),“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等荣誉,博士论文获得香港田家炳教育基金资助(2017-2021)。
对学生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学校在多大程度上平等,而是他们离开学校时是否能不受自己社会出身的影响,在平等的原则下去迎接同辈的竞争……换句话说,学校只有使学生的前景尽可能免受其社会出身的制约,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引自章节:导论
所有这些振奋人心的事实,似乎足以令人确信: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家庭经济背景如何,只要靠勤奋学习考上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重点大学),他/她便可以挣脱原生家庭的限制、迈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光明未来。
——引自章节:导论
《瑙鲁(Nauru)》内容简介:瑙鲁位于南太平洋,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陆地面积21平方千米,划分为14个行政区。瑙鲁不设首都,行
林徽因原名徽音,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她是作家、诗人、中国第壹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著名建筑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戴笠那样神秘,留下如此多的不解之谜。他纵横于隐形战场,神出鬼没,每一次行动都在无声无息间改变历史的走向,令真相变得更加...
西尔万•泰松(1972- ),地缘政治专业出身,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欧洲探险行会的会长。19岁那年,泰松骑摩托车穿越冰岛中部,并参加了婆罗洲洞穴探险。后与好...
精彩摘录有许多事做出后纵然人不知道,却也会有愧良心,甚至负疚终生,譬如说拾巨金于旷野,遇艳妇于密室,闻仇人于垂危,这些都
对纳税通知单上的一句话进行修改,原来可以使政府获得亿万英镑的补缴纳款;超市以0.99元结尾对物品进行定价,原来可以使销量业绩爆速增长;成就型面试者原来敌不过潜质...
作品目录第一章 我被美丽当场打动1 对岸的女孩2 北方女孩3 初恋4 美丽的七星螺5 避雨的蝴蝶6 陪着你走7 你的来信8 小雨9 躲躲闪
针灸腧穴速记口袋书 本书特色 《针灸腧穴速记口袋书》:针灸腧穴速记歌诀考点明确重点突出易于理解便于记忆针灸腧穴速记口袋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经络与腧穴的快速...
机械系统设计 本书特色 由胡胜海主编的《机械系统设计》从整机的角度和系统的观点出发,以机、电、液、气相结合的机械系统为对象,重点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规律和特点;叙...
最新图解中医诊断-中医图解 本书特色 魏保生、郭美珍主编的这本《*新图解中医诊断》是《图解中医》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十一章来讲述:中医是如何诊断疾病的,“察言观色...
凤歌,生于夔州古城,游学天府之国,而今寄居江城武汉,编稿为生,常自恨才拙,笔耕五载,未敢疏懒,然仅得《昆仑》一部,《曼育王朝》半部,科幻短篇若干。负登天之志,乏...
1980、1990年代台灣民族主義在文化界傳播發展的高峰文化本土化或台灣化關鍵的二十年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蕭阿勤以《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一書做了深入...
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
原名马建国,诗人,散文作家,自然之子,自称是“为了这个星球的现在与未来自觉地尽可能减少消费”的人。1960年1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
台大人气教授欧丽娟,网上金牌公开课“红楼梦”,“大观红楼3”即为“正金钗卷”,随十二金钗走过有情世界,回眸人世间的悲欣交集。不哭,不笑,也不痛骂,而只是理解,这...
商业的形态越来越复杂,商业的成功已经越来越艰难,并越来越无法持久,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来自新技术的压力、新渠道的压力、消
《深度支付》讲述了近些年,我国支付体系的发展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一日千里来形容,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网络支付作为电子商务为重要的必要条件,使...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1972年在山东牟平插队,后做民办教师,1972-1973年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1974-1982年中国人...
这本《学佛者的信念》一书,是闽南佛学院济群法师受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净慧法师的邀请,於一九九六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法会期间,开设《普贤行愿品》讲座的录音整理。此次法...
作者介绍:Amber Case,人类学家、用户体验设计师,研究人与计算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变着文化思考、行动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同时她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