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亚文化是一种冒犯的姿态。它是弱者发出的噪声,并试图从地下的暗处带回光明。”
【编辑推荐】
★从摇滚、朋克美学到垮掉一代,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
诅咒日常,反抗主流,高歌不被定义的自由!
在“亚”成为一种美学、一个形容词的时代,到底什么是“朋克”?什么又 是“亚文化”?
本书作者是这么回答的:“反抗与矛盾在亚文化中找到了出口,它不直接挑战霸权,而是通过风格隐晦地反抗,它将审美视为一种拒绝,将越轨升华为一种艺术。”
★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明星学者迪克•赫伯迪格,于28岁写就的天才著作,
对青年亚文化研究影响深远,并成为文化研究的必读书。
赫伯迪格师从当代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其写于28岁的这部专著,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成为文化研究理论的奠基作品。
他以充满激情的语言,结合经典的符号学与文化研究理论,凝视那从未进入过主流视线的边缘人群与反抗的激情,深入剖析亚文化的功能、来源、抵抗与收编及其对时代的意义,为异类发声,为风格正名,也反抗了西方神话本身。
★写于朋克风格滥觞的1970年代末,与青年亚文化风格最“近距离”的分析著作;
颠覆你的美学常识与对“文化”的理解,也塑造了后世的朋克文化接受史。
从别针、尖头鞋、马丁靴、摩托车,到雷鬼、朋克音乐、华丽摇滚……任何一种亚文化表征的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时刻”。
要理解亚文化,便要从它们的风格入手。赫伯迪格深入每一种风格与边缘族群,又与之保持距离,灵活运用文学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理论工具,纵横于历史、种族与阶层等议题,呈现出全新的亚文化研究模型,为后世相关研究提供了开创性的模板。
★新锐译者精译详注,补充大量知识背景,带领读者跨入文化研究之门
本书为经典新译。译者精心编注,为读者提供翔实的理论、时代背景知识,再度拉近了普通读者与文化研究间的距离。
【媒体推荐】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书是如此重要:它复杂而又惊人地清晰。它是第一本涉及到朋克又提供了相关知识的书。
—— 《滚石》杂志
赫伯迪格以令人羡慕的精确性和睿智,探讨了一个复杂的话题——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的时尚外表背后的意义。他以复杂的理论走近它们,将符号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结合,带来了一本刺激的小书。
——《Time Out》
本书试图将过去15年中英国的各种青年抗议运动纳入由罗兰·巴特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分析的范畴。我们全心将它推荐给所有想对摇滚时代最激动人心的音乐有全新了解的人。
——《纽约时报》
【内容简介】
亚文化的意义总在争议之中,而在对其风格的不同定义里,我们看到最为激情的碰撞。
本书是关于青年亚文化的奠基著作之一,也是第一本以朋克文化为主题的系统性研究著作。从安全别针、尖头鞋、摩托车的流行到朋克、雷鬼乐、华丽摇滚的兴起,作者以生动的历史叙事结合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符号分析等理论方法,深入剖析亚文化的功能、来源、抵抗与收编方式,探索青年亚文化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和对时代的意义。
【作者】
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
当代著名文化批评家、理论家,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师从斯图亚特·霍尔。目前,赫伯迪格担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电影研究与传媒艺术系教授,同时是该校跨学科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译者】
修丁
小猫芝麻的玩具人。
……我将多次重回热内的主旨:反抗的地位与意义——将风格视为一种拒绝,将犯罪升华为一种艺术(尽管在本书的案例中,所调“罪行”不过是指被打破的规范)。和热内样,首先,我们好奇亚文化群体的表达方式与习惯,这些群体包活泰迪男孩、摩登族(mod)、摇滚青年、光头党(skinhead)与朋克青年。他们相继被视为公共秩序的威胁或无害的跳梁小丑,人们或是贬低谴责他们,或是将他们捧上圣坛。其次,我们也被平平无奇的物件吸引。安全别针、尖头鞋、摩托车和热内的凡士林一样,都是符号。它们是圣痕,象征着自我放逐。最后,我们也必须想办法再现行为与文化反应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这一关系给这些物件赋予了意义。既然热内“反常”性行为与警察“合法”愤怒之间的矛盾可以灌注进一个单一物件里,那么亚文化的表面(即由具有双重意义的日常物件拼接而成的风格)同样可以折射主导群体与从属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亚文化物件一方面预先警告“正派”世界,这里有一种邪恶的存在,即差异的存在,它们故意博取暖昧的敌意、不安的嘲笑与“白人愚蠢的怒火”;另一方面,对那些将它们塑成圣像、把它们当语词或咒语使用的人而言,这些物件成为他们的价值来源和禁忌身份的象征。热内看着凡士林,回忆起警察的羞辱,反倒从中获得了安慰,它象征他“获胜”了一“我宁可流血,也要守护这个蠢东西”。亚文化的意义总处于争议之中,我们也总能在对风格的不同定义中看到最为激情的碰撞。因此,本书将花大量篇幅描述亚文化的“风格”物件被反复赋予意义的过程。……
——引自章节:导论:亚文化与风格
不过,在着手研究具体亚文化以前,首先要定义基本术语。“亚文化”一词充满神秘,它意味着秘密、共济会式的誓言和一个地下世界。但它同时还涉及更广义的“文化”概念,这个概念同样难以定义。那么,就让我们从“文化”概念切入吧。
——引自章节:导论:亚文化与风格
吴宓:理想的使者 内容简介 张弘,1945年2月生于浙江桐乡,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
台灣最會說故事的鬼才導演 盧建彰帶你進入文案的世界,教你寫出超級競爭力一句神文案,打造你的超能力用文案定義你的想法用文案管理你的組織用文案處理你的對手用文案創意...
风流与盛世——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化简史 本书特色 本套《中国文化简史》丛书,是一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级通俗读物。包括《百家争鸣与大一统—&mdas...
元代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将元代历史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先讲政治状况,然后再叙述该阶段各种文化现象,将政治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出政治变迁与文化发展...
世界语音 本书特色《世界语音》的语料范围全球化,语音数据来自近400种语言,其中大部分是作者**手调查所得。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相似音的比较分析,得到了所有可用于...
中外地理未解之谜-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地球是如此辽阔而丰饶,人类为何要"选中"非洲来开始生命的旅程呢?是钟情于奔流不息的尼罗河,还是追忆骷髅海岸曾经繁华如织?...
称虽异,但肯定是当今之世最独一无二的地方:因它既是良民裹足之地,却是刀头舐血之辈趋之若鹜的乐土;充满危险,也是机会处处;可以是英雄豪杰死无葬身之所,亦为悍不畏死...
一串只能被怨气撞响的风铃,一段永远看不到终点的旅途。★作者心目中“永远特殊,永远珍视”的作品。尾鱼为国内独树一帜的悬疑奇情作者。她用笔铺陈了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的...
四月,大地春回,處處新綠,花也陸續爭艷。在忙碌生活與有限空間下,坐擁一方綠,讓現代人得以回歸自然,撫慰疲茫的身心靈。然則,要如何才能擁有一方井然有序的花草空間─...
身体语言的魅力 本书特色 解读神秘的身体语言信号,开启无声世界的信号密码。一本身体语言的精粹,一把洞悉内心的钥匙。识人、观相、查心,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解读...
疏通知译史 本书特色 邹振环所著的《疏通知译史》收录的是关于16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翻译出版史的28篇论文,分为“译史通述”、“译局专论”、“译家译...
上海文化观察 内容简介 《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动,往往孕育着重大的文化演变;重大的文化演变,也往往预示着人类社会的重要变化。百多...
中国武侠小说的梳理及文化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李军辉编著的《中国武侠小说的梳理及文化思想研究》通过对中国武侠小说的梳理和历时性归纳,分析侠在不同时期的存在状态,探...
劝学篇 本书特色 《劝学篇》由福泽谕吉所著,本书所载论文,有的是随时适应急需而写的,有的是展望远景而作的。因系匆匆执笔,所以各篇中可能有的意义很浅近,有...
【内容简介】《论文化》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批评的领袖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写给大众读者的一本启迪之书。伊格尔顿用最资深文化学者的眼光,探寻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胡朴安:文字学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字学家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授文字学知识的讲义结集,分上、中、下篇。上篇从文字的起源讲到...
胡说老北京 本书特色 《“胡”说老北京》是老北京作者胡少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完成的自绘的插图和自书的40几篇文稿。书中的文字都是写的一些老北京民俗掌故,人们喜...
字与词之外:词典的两个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在改玄议策的社会里、英汉词典与传教士、近代中文词汇与日本的关系、两岸词典氛围的比较、一位语言学家的辛酸等...
百家姓-国学课堂-解读版 内容简介 佚名编著的《百家姓》约成书于宋朝初年,作者不详,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百家姓》...
中国人的注册商标 内容简介 中国人的特质在外形方面,严格来说中国人应属“蒙古种人”(Mongoloid),它是世界三个主要人种之一,其他两人种分别是“尼格罗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