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有德文、英文、日文等6译本⭐️
⭐️本书依据的英文版豆瓣评分9.6分⭐️
本书是丹·扎哈维对20世纪主导性哲学运动之一的现象学简明而有吸引力的介绍。本书作者丹·扎哈维是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他在这本书中生动明了地介绍了最基本、最核心的现象学概念,比如意识、意向性、空间性、具身性、时间性、交互主体性和社会性等。这些概念对于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伟大思想家至关重要。丹·扎哈维以一种清晰明白的方式研究并解释了一些核心问题,比如:
1. 什么是现象学分析?
2. 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
3. 现象学对身体和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有什么看法?
3. 现象学如何区别于哲学的其他领域并与之相关?
4. 经典现象学的观点与心理学和定性研究中正在进行的争论有什么关系?
本书作者丹·扎哈维是该领域的大家,在本书中聚焦于现象学里的核心概念和哲学论证,深入浅出,对于想了解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以及想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伟大思想家的读者来说,本书将会是一个理想的出发点。
⭐️学者好评⭐️
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世界最前沿的现象学家对现象学清晰而可信的介绍,包括现象学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应用。”
萨拉·海纳玛(Sara Heinämaa):“丹·扎哈维的《现象学入门》为现象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介绍。该书将系统的清晰性与跨学科的视角相结合,同时证明了现象学传统的丰富性。扎哈维的《现象学入门》将指导几代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意识、具身性、社群和规范性的研究。”
亚历山德罗·杜兰蒂(Alessandro Duranti):“鉴于现象学繁多的文献和关键概念的语义复杂性,要了解和熟悉现象学领域将是很艰巨的。丹·扎哈维是他那一代人中最多产和最有见地的现象学家之一,他在《现象学入门》中就提供了一个对现象学简明、清晰和具有智识启发的介绍。”
皮特·胡特(Piet Hut):“这本书是作者近二十五年以来对现象学工作的提炼。它充满了清晰的例子,直指现象学的核心内容,是该传统的任何学生的必读之作。”
⭐️英文版豆瓣好评⭐️
“the best guide to phenomenology ever”(by豆瓣读者 Blue on Pink)
“很棒!这是扎老师第一次在导论的意义上走出胡塞尔舒适区的尝试(即便丹麦文的原版已经出版很久了)读下来非常通畅 而且从问题性入手更好地把不同现象学家的论述串了起来,这对想了解整体现象学工程的读者帮助会很大。大多数的人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本书,而不是过于聚焦在现象学内部不同哲学家之间方法与论述的争辩(有些时候到了荒诞的地步),后者对想了解现象学的总体议程和方法也没有好处。有两个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1.扎老师的书一般都更关注现象学和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关系,但不够重视美学、伦理问题,尤其是现象学引发的价值论问题;2.毕竟是本极其简短的导论,估计也没有办法在哲学史的脉络中展开现象学介入的位置和意义,这点对从其他哲学传统来的读者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现象学在先验哲学与批判哲学运动中的定位。”(by 豆瓣读者 sirius_flower)
“学现象学不读扎哈维,就好像玩游戏不玩原神,注定只能度过相对失败的一生(迫真)。”(by 豆瓣读者 山涛)
“语言非常清晰,用词准确,思路也很贴读者——至少我在阅读中产生的一些基于文本和生存体验的疑问都会在下文得到处理。或许是受导论的体量限制,也或许是这门学问本身就有更为翩然轻盈的气质,这本书把现象学描绘得很透,很灵,甚至有点…芬芳馥郁?最后应用现象学部分体现出了现象学的时代性和生命力(有没有应用德国观念论?至少我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也可能是我过于悲观吧,我觉得,现象学与其他理论和经验研究天然的亲近,以及它们可以相对轻松地推出繁多新领域、新概念、新课题的潜能,可能未必全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by 豆瓣读者 考村湖怪)
“作为导论,介绍得简明而准确。扎老师在第一章澄清了多现象学基本原理的许多误解,例如对epoche的误解。第二章以具身性和主体间性为例介绍现象学是如何进行讨论的,而这两个主题是现象学较以往哲学之具独特风格之处。第三章介绍了应用现象学,包括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心理学、现象学精神病学以及自然化的现象学等内容,现象学社会学要点要清晰,现象学心理学等章看得倒是一头雾水。不过自然化的现象学也确实是现象学发展的新方向了。”(by 豆瓣读者 EIEN)
【作者简介】
丹·扎哈维(Dan Zahavi)是享誉英美和欧洲的现象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终身哲学教授,主体性研究中心主任,是当下最为活跃、最为前沿的现象学家。
扎哈维师从著名现象学家鲁道夫·贝奈特(Rudolf Bernet)和克劳斯·黑尔德(Klaus Held)。
扎哈维近年来活跃于现象学和心灵哲学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扎哈维曾多次到中国北京、广州、香港参加现象学相关会议,与中国学者有许多交流。
主要著作包括《现象学的心灵》《自身觉知与他异性》《自我与他人》《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遗产》《胡塞尔现象学》《主体性与自身性》《胡塞尔与超越论交互主体间性》等,其中多部著作被译为多种语言,在现象学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译者简介】
康维阳,1995年生于四川成都,2014至202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哲学博士...
(展开全部)
现象学关注的是对象的呈现方式,而非对象的内容。现象学并不关心某个对象有多重、多珍贵,或者说由哪些化学成分构成,它关心的是对象显示或展现自身的方式,也即:它是如何显现的。
——引自章节:第一章现象
现象学关注种种不同对象的显现方式,由此告诉我们的仅仅关乎现象,也即,仅仅关乎对象显见的性质,仅仅关乎对象显现出来的样子。而这显然和科学的目标截然不同,后者在于就对象真正所是的样子来把握它们。
——引自章节:第一章现象
张云亭,资深记者、编辑。曾任职于《surface china》、《商业周刊/中文版》、《新视线》等杂志,发起设计工作室旧好、DEMO,现供职于《第一财经周刊》。...
社会主义是贯穿于20世纪民主政治的一个活跃的理想。即使那些反对它的人也都意识到了它的潜力。但社会主义的涵义仍是晦暗不明的,而由政治哲学家提出的用以解释它的现有理...
柯鲁克(1910—2000)英国人、犹太人、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朋友。柯鲁克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曾参加西班牙内战国际纵队作战。“二战”后,柯鲁克夫妇由英国...
《金瓶梅詞話》是中國著名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也是最具爭論性的小說。梅節先生從八十年代中從事詞話的整理和校點,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可讀的、較少錯誤的、接近原著的本子...
根據數千數百年來流傳至今的童話故事,我們可以清楚了解一個永恆不滅,而且比相對論還有科學根據的公式,那就是:身為一位專業的騎士,在冗長的職業生涯裡,至少得出面拯救...
找工作是一项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关键问题。作者通过对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城市的282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所做的职业调查,发现了人际网络在劳动力流动中的关键性...
普鲁斯特有一个观点:“所谓真正的天堂是失去的天堂。”城市中的爱情包含太多的因素,有人因为寂寞相爱,有人因为未来相爱。你的爱,又是为了什么?抑或所做的一切都为了爱...
英国记者,其作品《禁卫军之树》2007年获得有“悬疑小说界的奥斯卡奖”美名的爱伦坡悬疑小说奖。本书《徒步金角湾》获得约翰•李维恩图书奖。
SomeofAmericasfunniestplacesarerightaroundthecorner.Thistreasurycollectsweird,wa...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小说家。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随后,他的优秀作品《1973...
古代汉语词典 (09新版) 内容简介 这部《古代汉语词典》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本词典收词的范围,是古代以正统书...
沈卫荣,1962年4月20日生于江苏无锡;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系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1],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铃木大拙(1870—1966),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别号也风流居士。日本佛教学者,日本现代著名的禅学思想家,曾师从临济宗圆觉寺派宗演学禅。他本人因介...
【人类为什么需要对外星生命的想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盛宴,外星主题集大成之作,太空美术界权威、雨果奖得主精彩梳理,解密科学/科幻/流行文化中的外星生命,400...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
作者简介林欣浩,自由撰稿人。喜欢读书,相信一切外表高深的知识都要遵守简单的逻辑,希望能用最浅白的话讲清楚最复杂的道理。作
郭敬明,青春文学领军人物,畅销作家,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辑;“中国青春文学第一刊”《最小说》主编。落落,校园女王,畅...
本书介绍了社交媒体(so media)的社会性是什么?社交媒体平台如脸书(Facebook,)、谷歌(Google)、YouTube视频(YouTube)、维基...
WhatToDoWhenPeopleGetOnYourNerves...isasimplistic,funtoreadmotivationalguide.Reg...
顾漫她说,这世上必有一个人,会和她不离不弃宠辱与共,如果现在还没有,那是她没有找到,不够幸运,而不是他不存在……她说,她喜欢晒太阳,喜欢到处乱爬,喜欢悠闲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