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二十年,也许你会在超市看到两种肉。一种是动物身上割下的传统自然肉,另一种则是不必加收“生态税”、也不必背负道德包袱的细胞培养肉。它们味道一样,质量相当,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便宜,你会如何选择?
从概念提出、研发生产到品牌包装,全方位追寻人造肉的“生命历程”
道德、欲求、科技、自然,如科幻小说般映照人类社会的当下与未来
人造肉只是在用一种技术弥补另一种技术造成的损害吗?
口腹之欲的满足仅关乎生产供需吗,抑或与社会、政治有关?
在一切共享、有限的地球,人性化、可持续的生活模式可能实现吗?
肉类将焕然一新,我们亦然!
----------------------------------------------------------------------------------------------------------------
2013年,荷兰科学家波斯特公开了世界首个实验室制作的汉堡。自此以后,用精心培育的细胞组织生产肉类这一想法就在媒体上呈燎原之势传播开来。《肉食星球》一书对实验室生成的肉类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把人造肉当成未来的趋势,那这意味着什么?
作者本杰明·阿尔德斯·沃加夫特历经五年时间,遍访从事人造肉以及有关未来食物的各色初创公司、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以及从中看到利好的投资人等。他把人造肉当成一片田野,进行了带有人类学色彩的研究调查,也像是在进行“人造肉”的编年史写作(虽然人造肉的历史实在很短)。在本书中,他认为有关实验室培育肉类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有关食物的讨论,而延伸到对资本主义和人类日益增长的口腹之欲相互关系的讨论上。
一味满足我们人类对肉食的口腹之欲真的会导致我们自身的灭亡吗?我们只是在用一种技术来弥补另一种技术造成的损害吗?肉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生产的问题,它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而且需要我们审视正义,并思考在一个共享的和有限的世界中,什么样的生活模式是可取的。作者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将完全颠覆我们对人类与自然关系中诸多方面的思考方式。他告诉我们,即使“人造肉”不“成功”,它也会像科幻小说那样成为一面重要的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当下与未来的诸多问题。
本杰明·阿尔德斯·沃加夫特(Benjamin Aldes Wurgaft),作家、历史学者,目前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人类学访问学者,经常于《美食研究期刊》(Gastronomica)、《洛杉矶书评》(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刺猬评论》(Hedgehog Review)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关于食物及其他主题的文章。
肌纤维分为两种:白肌纤维,能令物疾速或猛然行动;红肌纤维,能令动物维持长时间活动。活动较敏捷的动物,如兔类动物(家兔、野兔和鼠免),往往有较多白肌纤维。而长时间持续运动的动物,如鲸鱼,其发力部位往往有较多的红肌细胞。白肌纤维由糖原(一种葡萄糖结构)供能,存储于纤维内部;而红肌纤维由脂肪供能,依靠一种把脂肪转化为能量的生化机制。该机制包含了构成肉类基本颜色的细胞色素(三种在细胞代谢与呼吸中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由血红素分子与蛋白质键合而成)和肌红蛋白(一种能结合铁与氧的蛋白质)。肌纤维不含脂肪,但脂肪细胞群通常分布在肌纤维及周围结缔组织之间。要注意的是,瘦肉中大约75%为水,20%为蛋白质,3%一5%为脂肪。脂肪对肉味的构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很多肉块切面上看到的银色“薄面”)有两大主要功能。首先,它支撑肌肉的结构;其次,它将肌肉连到骨头上。构成肌肉的细胞型对于肉的口感自然重要,但肌肉结构也很重要。
——引自章节:第二章肉
人造肉其实借鉴了再生医学领域的组织工程技术,该领域的科学家培养细胞是希望最终制成用于病人活体移植的功能性器官及其他组织。
——引自章节:第四章迷雾
小川一水,日本著名科幻作家,1975年出生于日本岐阜县。1993年,高中在读的小川一水凭借处女作《小星星》荣获集英社JUMP NOVEL小说奖的优秀作品奖,此后...
精彩摘录針對接口編程,而不是針對實現編程——引自第11页針對超類型編程——引自第11页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
作品目录引子第一章 堕落的假期第二章 晃晃悠悠的上学期第三章 迷茫中蜕变第四章 晚到的真正高三生活第五章 心归佛门,只读我的圣
*2021年度“中国好书”*2021年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榜榜首作品*一部呈现中国之美的散文精品-------------------------------...
博登海默法理学 本书特色 《博登海默法理学》是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于1940年出版的《法理学》*版,该书第三版曾以《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为名由姬敬武、邓正来先...
This new account of international modernism explores the complex motivations beh...
蒋廷黻(1896—1965),字清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知名专家。湖南邵东人,早年就读长沙明德学堂。1912年赴美,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5)——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张...
我只忠于法律-(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一场法庭审判,不仅仅是在唇枪舌剑与智慧的较量中展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一面,事实上,它更是对真理的求索。辩护律师的任务就是重新组...
作品目录第一编:关于精神和文风的思想第二编: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第三编:必须打赌第四编:信仰的手段第五编:正义和作用的原因
人类的终结拉开了序幕。“普罗米修斯号”前往LV-223之后便杳无音信,关于人类起源的秘密从此石沉大海。现在,一支新的探索队再次
良善慈爱的上帝为什么允许苦难伤痛存在?人生为什么会有苦难?是上帝预定了人类的苦难吗?是他命定了受虐待的童年,精心策划了一场场空难,驾着龙卷风横扫整个海岸吗?是他...
作品目录前言序导论一、在圣经里找福音二、神——公义的创造主三、有罪的人四、救主耶稣基督五、回应——相信和悔改六、神的国七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诗人、翻译家。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是首个將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
常用方维度分析与临床应用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以下内容:①概述,主要论述证之十二维度、方之十二维度、系统论与方剂等;②常用方的维度分析,对近百首经典方剂和部分自创...
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科研工作。著有《水浒源流新证》《中华文学五千年》《世界文学五千年》《元曲诵读》《食货金瓶梅:从吃饭穿衣看晚明人性》...
作品目录此书无目录。· · · · · ·精彩摘录最好他作为贵族公子,跟她尝试阿雷廷诺的三十八幅铜版画描绘的种种方法……——
萧红,原名张廼莹1911年6月1日出生于哈尔滨市呼兰河区1942年萧红病逝于香港浅水湾,年仅31岁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
孙郁,1957年出生于辽宁大连。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