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世纪中叶血液输送推动下的人类遗传学发展史。变革世纪下,海量群体血型数据揭示人类身份,为人类群体间的关系指明和平方向。《柳叶刀》《伊西斯》权威期刊推荐。
☆☆☆☆☆
☆获《伊西斯》《柳叶刀-血液学》《选择》等国际权威期刊、杂志推荐,荣获2022年美国科学史学会颁发的苏珊娜·J. 莱文森奖。该奖项表彰自然史、生命科学史领域的杰出出版物。作者为遗传学学者和科学记者、大学讲师,以敏锐、广阔的目光书写20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围绕输血与人类遗传学的滚滚往事。
☆激荡年代下振奋人心的科学史,展现丰富广阔的社会景观。20年代中叶,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契机,英国科学界的血液学研究突飞猛进,也揭开了研究一个国家、一个种族和世界人口遗传信息的序幕。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数十万份血液信息被登记在册,随时等候征调;血液学与新兴的人类遗传学建立起成熟的学科架构,带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传媒业的兴起以及国际机构的建立让知识从学术界进入广阔的大众视野,向世界传递平等、包容与科学。
☆全书引用一手资料,反映鲜少提及的卓越科学工作者,记录他们曾这样为全社会奋斗。作者为资深科学记者,通过查阅书信、档案、台本以及对当事人采访,还原费希尔、穆兰特等英国专家为科学进步奔走、争取的场景。在没有计算机、算法和快递的时代,他们是那样收集、统计并快速协调材料与资源,保障民众生命的;借助遥远的人际往来,他们是那样收集到世界各地血液样本的。
☆一个科学领域的进步引发全社会众多领域的变革。输血技术的进步、血液学的研究突破,让输血从危险的外科手术变为常规即可检测又能高效挽救生命的必需:血型用于司法鉴定中解决了众多案件;报纸、电影等媒介一度将稀有血型作为热点议题;BBC推出专题谈话节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作科普手册;在大规模采血基础上建立并迭代的完善建档制度;封存的数万血样时至今日依然有无限的再利用潜力。
☆ 你未曾见过的世人瞩目:当人类血液成为社会热点。大批骑着自行车前往献血点的民众、为寻找匹配血型刊发的报纸头条、引发跨洋争论的“熊猫血”Rh血型的遗传机制与表述方法……当战争让血液输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神秘、危险又生死攸关”的血液一度成为全社会亟待探索、突破的热点领域。
☆海量血液推开人类遗传学的大门:来自群体、改变群体。全民征血正式开启人类遗传学的序章,不同地域民众血液中携带的信息差异让欧洲学界认知到群体身份的不同,它引发了一些人对种族、优生学的关注,也让一些人拿起科学的武器为种族平等奔走。我们的祖辈来自哪儿?我们的族群如何融合?大肆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否有科学支持……血液携带的遗传启示引发持久深刻的探讨。
☆☆☆☆☆
1939年7月,欧洲陷入战火。英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行政机构支援战时用血,血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体量流通在城市、民族与国家之间。采血、化验、运输和文件登记,庞大的数据让一些研究机构注意到血液中携带着众多亟待认知的遗传信息。短短几十年间,人类遗传学在遍布全球的血液研究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新,逐渐成为认知人类身份与健康的重要学科领域,血液揭示出的科学的人类世代与种族关系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本书聚焦20世纪中叶的英国,梳理血液输送推动下的人类遗传学发展史。从危险的外科手术转变为常规化验,对血型的认识使个体间的血液输送与用血安全成为可能;庞大的采血数据揭示人类遗传共性,为破除偏见、国际团结奠定了科学基础。回看一众功勋科学家的突破之余,本书也整理收录文员、媒体、献受血者、国际机构等多元视角,向读者全面、生动地重现由科学界主导构建理性、包容、完善社会的时代。
☆☆☆☆☆
本书对人类遗传学兴起的记述内容新颖、令人信服,处在科学史、医学和现代化的交汇点。本书的意义和影响重大,是该领域学者的必读之作;如果你是一名大众读者,对“血液如何及为何成为医学、社会和科学资源”这段扣人心弦的人类历史感兴趣,本书亦通俗易懂。
——M. 苏珊·林迪(M. Susan Lindee),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教授
科学史学者班厄姆是遗传学学者和科学记者出身,她精通专业科学知识,以敏锐目光审视历史,发掘出一系列引人瞩目故事,展现了输血这一拯救生命的医疗手段在英国作为人类遗传学研究熔炉的始末……种族主义带来的挑战变化多端,科学界若想更有针对性地加以应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的关系以及生物医学和其下属分支的关系都亟待革新。希望这部才思精妙的作品能对这项革新事业有所贡献。
——《伊西斯》(Isis)杂志
作者清晰揭示出20世纪初期和中期英国跨种族、跨国别的血液采集工作如何推动了战后人类遗传学的迅速发展。长久以来,医学史研究者视人类遗传学和血液研究为相互独立的领域,本书通过展现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之间构筑起一座桥梁。作者娴熟地将多种多样的历史现象交织成协调连贯的叙述,进一步凸显出实验室研究和科学外展服务以及媒体网络的相互联系,值得赞赏。
——《生物学史杂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y)
本书探索了血液学、遗传学和种族观点的交叉历史,作者精彩地阐述了血液科学与血液政治的故事……引人入胜。
——《柳叶刀-血液病学》(Lancet Haematology)
在目前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班厄姆这部出色的著作展现出惊人的时事相关度,这是作者写作时难以料想的。
——《医学社会史》(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杂志
珍妮·班厄姆(Jenny Bangham),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历史学院的惠康信托大学奖讲师,是期刊《自然综述-遗传学》《自然综述-癌症》和《发展》的编辑,其文章曾发表于《人文科学史》和《英国科学史杂志》上,著有《现代科学中的隐形劳动》。
译者简介
依然,美国哈弗福德学院历史系,曾为伦敦发展促进署(隶属伦敦市长办公室)、北京电视台等机构担当文字翻译。持有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笔译(英语)证书。
审校简介
刘翰卿,毕业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公共卫生专业,就职于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致力于研究临床诊疗数据中体现的社会经济差异,以及医疗卫生资源调配。希望在公共卫生的科学技术史中寻找到新的灵感。
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一八九○年九月十五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
作者简介康纳•奥克莱利(Conor O’Clery),曾为《爱尔兰时报》驻莫斯科、伦敦、北京、纽约、华盛顿通讯记者。因报道苏联解体和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
本书全3册,收录了阿瑟·克拉克104个璀璨夺目的经典短篇,从对科技极限的拷问、核能浩劫的警示到太空远征的畅想,饱蘸着他对宇宙和人类的爱。在阿瑟·克拉克的宇宙里,...
朱海燕,女,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主授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l 2017年“周刊文春推理小说Best10”10位;l 2018年“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4位;l 2018年“本格推理小说Best10”4位;l 2019年“...
喻凡1972年出生,国家二级心理师。较早探索网际心理咨询,佛学应用心理咨询专家,同时也是婚恋心理、青少年问题心理专家。30岁开始研习佛学经典,十余年来,一直将佛...
一个小国的大国梦学习与仿效、毁灭与重生背后的精神密码继《菊与刀》之后日本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从多学科角度深入剖析日本成功的原因▎编辑推荐◎ 历史脉络清晰:从石...
梁成八〇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供职于金融机构,有十余年从业经历。曾五进五出金融街,现居于京港两地,主要为上市公司提供资本市场服务。以专业背景,写作金融圈的幕后故事...
蒙田,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蒙田意大利之旅》。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滇越铁路与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法国对云南的侵略和渗透;滇越铁路与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转型;滇越铁路与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
Designed for a first course in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Introduction to Econom...
黄子平,1949年11月生于广东梅县。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和中文系讲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亚洲研究中...
郑珍好(韩国):从事IT工作12年的上班族,在SK Communications企业文化组负责打造有创意又幸福的企业文化。喜欢透过SNS分享、传播有价值的事物,...
陈独秀(1879—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主编《新青年》杂志,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倡导文学革命...
作品目录第1章 程序和精化1.1 传统观点1.2 一种新观点1.3 程序作为契约:精化1.4 抽象程序1.5 可执行程序1.6 混合程序1.
邓安庆,已出版《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天边一星子》《永隔一江水》《望花》等书,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西班...
图解服装缝制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日本著名教授中泽 愈先生的服装专业专著。他投身于服装事业40多年,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著作。这部著作总结了他毕生服装...
《孤独深处》收录了郝景芳在2010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一些科幻小说,从未出版过,此次是初次集结成册。《孤独深处》首次收录郝景芳的雨果奖提名作品《北京折叠》。书...
电煤特性标准与应用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煤质标准、煤质特性与电力生产、煤的采制化仪器设备及其应用三篇,结合我国电力生产实际,以现行煤质方面的国家标准为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