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运动领军人物西尔维娅·费代里奇代表作,畅销全球二十余国。继《凯列班与女巫》后再论猎巫问题,揭示猎巫历史与当代迫害女性的延续性。
☆以女性为中心讲述资本主义历史:“原始积累”从未结束,迫害女性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铺平道路。
☆展现女性力量 :作者没有将女性视作单纯的受害者,而是看到了她们抵抗资本主义秩序、联合团结社区、反抗社会不公的力量和能动性。
☆特邀复旦大学哲学院张寅副教授撰写长文导读,特别收录费代里奇成名作《以工资反对家务劳动》,完整呈现其思想与实践道路,全方位讨论女性在再生产环节中遭受的压迫。
【内容简介】
16—17世纪的欧洲及其殖民地,无数妇女被当作“女巫”杀害。
为什么猎巫运动主要针对女性?
女权运动发展至今,针对女性的暴力浪潮为何再度席卷全球?
她们对谁构成了威胁?她们如何抵抗?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针对女性身体与制度性暴力的新高潮,这种暴力的激增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扩张同时发生的。在这本书中,费代里奇研究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描述了其对女性与社区的影响。全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重回历史,指出圈地运动是产生猎巫的主要因素之一,猎巫是经济私有化的有效工具。第二部分回到当代全球语境,勾勒针对女性的新的暴力地图,解释这一暴力浪潮的根本动因是新的资本积累形式,其中包括土地剥夺、社区关系的破坏以及对女性身体和劳动的加剧剥削。
费代里奇让我们看到,原来“圈地运动”不曾终结,“猎巫”从未消失,对女性的迫害始终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必要条件。
【评论推荐】
费代里奇已经成为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理论家和新一代女权主义者的关键人物。
——《火星俱乐部》作者 蕾切尔·库什纳(Rachel Kushner)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能量,敦促我们为反对所有类型的剥削的斗争重新注入活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她的作品产生了一种共性:一种在斗争中创造共同体的共识。
——德国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社会学家 玛利亚·密斯(Maria Mies)
即使在全部思想史中,一种既跨越了历史考证与当下问题、又跨越了经济计算与革命暴力的思想也并不多见。费代里奇的《对女性的恐惧》(包括作为附录的《工资反对家务工作》)和《超越身体边界》虽然不长,却已经涵盖了这四个维度。因此,它们也完全可以为读者在这四个维度中的进一步阅读和探索提供参考。
——复旦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张寅
对于那些熟悉《凯列班与女巫》的人来说,本书重新审视并更新了对资本主义性别政治的见解。对于第一次接触费代里奇作品的人来说,本书是对《凯列班与女巫》关键论点的出色总结,通过当前世界不同地区的性别战争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对于所有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以其有说服力的、极具可读性的散文形式,延续了费代里奇早期学术研究的脚步。事实上,它不仅是学术研究,也是对以猎杀女巫的名义故意无视和轻视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一种抗议。
——《社会学评论》(The Sociological Review)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的新书对针对妇女及其社区的暴力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和有力的谴责。她重点关注了资本主义初期和当代全球化中被作为女巫定罪的妇女。费代里奇更新了她著名的《凯列班与女巫》一书中的材料,使人们注意到目前妇女及其社区正在通过斗争进行的抵抗和替代方案。
——东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马西莫·德·安吉利斯(Massimo De Angelis)
与西尔维娅·费代里奇一起思考是件好事,她清晰的分析和充满激情的观点在文章中体现出来,这些文章记录了现在和过去针对妇女的“圈地”和剥夺、猎巫及其他攻击。有了她的洞察力,行动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女权主义研究教授 艾琳·鲍里斯(Eileen Boris)
作者简介:西尔维娅·费代里奇(Silvia Federici,1942-),出生于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与学者,曾在尼日利亚哈特港大学、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等高校教书。1972年,她参与创立了国际女权主义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m inist Collective),发起了“家务劳动有偿化”(Wages for Housework Campaign)运动,80年代在非洲教书并建立学术自由委员会(Committee for Academic Freedom)。其研究涉及哲学、女权理论、妇女史、教育、文化等,主要著作包括《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从零开始的革命:家务劳动,再生产与女权主义斗争》《重赋世界魅力:女权主义和公地政治》《工资父权制》等。
译者简介:陈超颖,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巴黎社会科学高等...
(展开全部)
倘若女巫集会没有分析可能的暴力运动并投身其中,那么不论多么尖锐的言辞都只会变成所谓的阅读体验,变成找到“真我”的满足,或者变成对语义的享受,最终在当权者、“严肃”学者和如今的人工智能对社会的病理诊断中变成一则材料。
——引自章节:导读/张寅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一般阶级社会中的剥削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劳动者的产出总体上大于劳动者的收入,而后者总体上等于劳动者为了维持生活、提升技能、调节情绪和生养后代而发生的消费。如果把前者称作生产,把后者概括为劳动者个人和群体的再生产,那么剥削的必要条件就是生产总体上大于再生产。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再生产的花费主要是由工资支付的,而包括国家在内的福利机构也会承担一部分。如果在简化的模型中不考虑福利机构,就可以说现代工人要用工资来应付生活、培训、娱乐和生养。这当中立刻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对比:如果说在培训等许多再生产活动中,工人把一些工资支付给了相关服务的提供者,而把自己仅仅放在消费者的位置上,那么至少对于家务、性交、生养等再生产活动,工资的用途却一般只是购买相关的物品,仿佛没有发生任何人工费用。然而毫无疑问,倘若在家务、性交、生养等活动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仅仅处在消费者的位置上,而是有人——在现实中显然以顺性别的女性为主——处在劳动者的位置上或兼有两个职能,那么按照经济常识,后者是有权获得报酬的,尽管同样按照常识,这样的权利仿佛并不存在。简言之,再生产中的一部分人工费用没有被考虑到,没有被纳入会计(即双重意义上的“unaccountedfor”)。这也正是马克思本人所忽视的方面。
——引自章节:导读/张寅
域外检察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域外检察制度研究》是樊崇义教授主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基本原理”(项目号[GJ2006A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中国...
《运动处方指南(第3版)》内容简介:运动处方是由专业人员依据处方需求者的医学检查、运动风险筛查、体质测试结果等信息,以规定的
李劼人(1891—1962),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现代具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一生颇为传奇,写作、经商、从政均...
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内容简介:《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作者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
法显,东晋著名僧人,为我国历史记载中,第一位到达印度的僧人。
这是一个老人写给孩子们的信札。这个老人因为写了《纳尼亚传奇》的童话故事,吸引许许多多的孩子和家长,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因为爱、因为感动、因为困惑……雪片一样的书...
秦汉家族犯罪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四个方面对秦汉家族犯罪进行了剖析。一是以一百二十四个族刑案为基础对秦汉时期的族刑进行了考证。从法史角度对三族、五族、七族、九族...
果树修剪知识与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共12讲,从生产实际出发,以果农的角度, 详细介绍果树的枝条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果树修剪 基本原理、依据和技术方法;针对不同树...
《牛津通识读本:癌症(中文版)》内容简介:癌症是人类疾病史上至今尚未攻克的难关。全球每年罹患癌症的人群数以千万计,各国医疗
About the book:Vincent van Gogh s story is one of the most ironic in art history...
作品目录推荐序――为中文版《从哈勃看宇宙》序前言第一章 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宇宙一 光与天文学二 天文学:观测的科学三 哈勃太空
郎雀资料《郎雀》是一部原创长篇故事漫画,是表现典型中国人行为方式的幽默武侠故事。故事简介:在中国古代的动荡时期,由一位老和尚教养的小男孩郎雀走下他习武的孤山,凭...
麦克思·穆勒(Max Muller,l823—1900),德裔英国语言学家、比较宗教学家、东方学家,牛津大学教授。他主持编辑了五十卷本《东方圣典丛书》(The ...
旅行中最迷人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当地的农贸市场中穿梭。市场是一面反映当地文化和传统的镜子,人们在这里相遇、畅谈、议价、尝试新口味、分享新食谱……本书带领我们开启了一...
一個結過五次婚、有九個小孩的男人,在他個人事業最不順遂時,神來之筆,「寫」出了這本「驚世之作」。在這本書裡,神透過作者「直接的」和你一起討論你所有生命與生活中各...
Powerful Character Arcs Create Powerful Stories Have you written a story with an...
浮世绘是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出自民间画工的版画艺术,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它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员、春宫魅惑、民俗风景、花鸟虫鱼等...
脑瘫儿的疗育.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小儿脑瘫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对脑瘫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对脑瘫的现代治疗方法,如英国的Bobath疗法、德国的...
有奥斯维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莱维无论我在思考什么,总要思考奥斯维辛。感谢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们讲述一切的人,因为他们想听到、想知道发生在奥斯维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