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早创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刊物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历史研究》共发表文章约4000篇,集中代表和反映了新中国几代史学工作者的成果结晶,作者涵括从郭沫若等20世纪中叶即已名扬天下的史学巨匠,直至新世纪方始崭露头角的学界新秀,体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学研究发展的*高水平及演进路向。因此,从学术史发展与演变的意义来讲,《历史研究》的五十年,也即是新中国史学发展的缩影。为此,我们选编了这套丛书,以纪念《历史研究》创刊五十周年。
《历史研究》是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委员会”倡议创办的历史学专业刊物、1954年2月在北京创刊。毛泽东同志就创办《历史研究》首次提出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研究历史。郭沫若直接领导了编委会和编辑部的组建工作。**届编委会成员有郭沫若、尹达、白寿彝、向达、吕振羽、杜国痒、吴晗、季羡林、侯外庐、胡绳、范文澜、陈垣、陈寅恪、夏鼐、嵇文甫、汤用彤、刘大年、翦伯赞。历任主编有尹达、黎澍、庞朴、徐宗勉、田居俭、宋德金、李新达、张亦工等。
《历史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双月刊。主要栏目:专题研究、理论与方法、史家与史学、讨论与评议、书评、读史札记、学术述评、国外新书评介、读者来信等。
《历史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威历史专业期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部分论文由《中国社会科学》翻译介绍到国外。
学术书评是学术研究的成果,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术研究的规则和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书评,旨在繁荣学术,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1954年《历史研究》创刊号的“征稿简约”即将“国内外史学界重要论著的评论或介绍”作为五项主要“本刊内容”之一。五十年来,共发表各类书评340篇,占文章总数的8.5%。书评一直是这份刊物的重要内容之一。1953年8月,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册面世,引起史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召开座谈会,对范著的各个方面展开了讨论。讨论成果以座谈会记录形式发表于《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这可视为《历史研究》发表的**篇书评。该书评本着“开展学术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提高科学水平的必要条件”的精神,首先肯定了“范著修订本比起旧本有了很大的提高;旧本某些不符合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点已加改正;对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了新的估量;对社会历史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有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一些具体的分析”。然后笔锋一转,“但是,由于中国上古史存在的问题很多,且史料的复杂,本书的某些论证和征引,也还有可商榷的地方。”随即从“有关理论的一些问题”、“史料的运用和解释问题”、“体例及其他问题”三个方面,对范著提出了不同意见。尽管这篇书评不免时代印痕,如认为应将“美帝国主义学者所复原”的北京猿人模型的插图换成“苏联学者”的复原图片,但纵观全文,这是一篇具有相当水准的学术性书评,全文毫无溢美之词,在阐述不同见解时,论述平实。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篇书评中呼吸到那个时代健康正常的学术空气。遗憾的是,这种有利于学术发展的氛围未能长久延续,不断受到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政治正确”成为包括书评在内的一切学术论著的**原则,“文革”时期更发展到极致,学术成了政治的婢女;书评也成了无情打击和无聊吹捧的工具。1978年以后,中国历史学起死回生,但不良学风也潜滋暗长,庸俗化书评即是显例之一。学术含量低、采用八股程式、形同劣质广告的书评大行其道,助长了文化垃圾的泛滥,污染了学术空气。学界同仁一再呼吁史学杂志改进书评工作,希望由此人手,进而逐步恢复中国历史学的良好学风和优良传统。1996年春,在中国史学会东方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先生的倡议及支持下,在张亦工先生的主持下,《历史研究》等北京六家史学杂志,合作成立了史学图书评论联合工作小组,旨在通过相互沟通,相互观摩,共同促进史学杂志书评工作的学术化和规范化。在这种学术合作框架下,《历史研究》编辑部精心组织编发了具有较高学术品质的书评,其中一些严肃的批评性书评在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为净化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五十年来,《历史研究》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书评,限于篇幅,这套论文选收入的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创刊初期的书评,传递了那个时代学术水平、学术环境的综合信息,然其对很多学界青年朋友来说,可能已经有些陌生,我们有意多选编了一些,却也不得不无奈地有所割爱。1996年至1998年一些书评已经收入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史学新书评》,其中多数这次就不再收入了。回顾五十年《历史研究》书评工作的历史,有很多经验教训,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撰写书评需要很高的专业学术水准,绝非雕虫小技。学术含量高的书评,品质优秀的书评,信息准确的书评,权威的书评,一定只有专家才能撰写得出来。我们曾经发表过专家撰写的高水平书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专家撰写高质量书评;我们愿意秉持“百家争鸣”的方针,继续发表更多更好的专家撰写的优秀书评。
我们(白) 本书特色 《我们(附光盘1张)》:会有人记起我们,因为油菜花一年一度在春天里开放,几千年一直是这样!会有人忘却我们,就像我们站在高地寻找古人,我们看...
崇文集二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以文史论著的文章为主,兼收其他文献著述及录文史专著的重要章节或序跋。所选作品,按作者生年为序。所选著作。...
《中国舞蹈通史:明 清卷》内容简介:本套《中国舞蹈通史》以中国历史年代及其政权的改朝换代为历史脉络。本史的撰写基本沿用了《中
古典与唯美 内容简介 2008年3月7日至6月8日,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墨西哥西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古典与唯美——西蒙...
中国文学史话 内容简介 简介加拿大著名学者弗莱在《批语的解剖》中曾提出一种新的文学史观念,即强调文学史存在着自身发展演化规律,并提出了某种著名的文学“四季说”,...
继“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后,推出“阅历三部曲”《唯美主义者的舞蹈》《上海色
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1-4卷)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五个阶段系统梳理了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俄苏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把中国的俄苏文学研究划分为俄国文学与宗教研究、俄国...
这是一本关于往事和记忆的书。文字风格独特,寄情深沉温暖。深夜失眠,或者噩梦惊醒,以及被焦躁不安包围时,我们都会被记忆牵扯
林景熙集补注-(全二册) 内容简介 林景熙身后,留下了《白石稿》杂文十卷,《白石樵唱》诗六卷,当时即有文名。其诗文集历代多经传刻,有诸版本传世。这次校理,以鲍刻...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 本书特色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卷是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卷1992**版(以下简称**版)基础上,为满足读者需求,适应市场...
随园诗话(上下) 内容简介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
没有人能理解灵魂转体这种事,所以千万别暴露自己。再度回到演艺圈与旧识共事,几次险些漏了口风的周翔,不断这样告诫自己。原以
《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内容简介:2022年的市场依然持续动荡,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资管行业经历了近5年的转型升级,
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吴怀东编著的这本《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是时代学术坊丛书之一,收录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的研究三曹及魏晋文学的论文十九...
周密笔记词彙研究 本书特色 杨观所著的《周密笔记词汇研究》一书,涉及面很广,历史的跨度很大。对周密笔记中的名物词、俗语词分门别类细致考察,描写了周氏笔记中百科词...
Bestrememberedforhisunfinishedepic,the"Aeneid,"thepoetVergilwascelebratedinhisti...
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杜大夫化厉鸣冤词曰:道德三皇丑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
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 本书特色 尚必武所著的《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非常详尽、系统地梳理了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及叙事学研究大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当代西方...
结婚.离婚与家庭财产-法律帮助一点通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律帮助一点通》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问答方式列举出一些常见的纠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
赢在办公室-用历史名人的智慧学职场生存之道 本书特色 刘邦、汉武帝、曹操、诸葛亮、李世民、武则天的成功智慧,赵匡胤、朱元璋、康熙、曾国藩、胡雪岩、李鸿章的历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