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叶芝迄今为止*美诗集面世·科尔姆·托宾、约翰·班维尔等33位*大师众星捧月,以艺术解读叶芝*美诗句 ·引领读者从绘画等艺术角度聆听叶芝的灵感与想象作为从19世界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诗人,叶芝的诗歌需要有被印刷出来的价值,本书正是以叶芝诗歌和被他的诗歌点燃的艺术来表达了这种价值。 叶芝一直存在于仰慕者的想象力之中。他是爱尔兰凯尔特复兴运动的领袖,年轻英俊,天赋异禀,绽放出引人注目的光芒,成名于19世纪90年代,此后,他那无与伦比、充满疑问的声音就一直在全世界回荡。他的艺术个性魅力无穷,富于强大的感染力,远远超出了文字的界限。 叶芝也一直都是艺术家刻画的对象,叶芝的诗句或是激发艺术家的无限想象,或是发生了蜕变,或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主导意向。本书,正如诗人彼得·法伦所说:《寂然的狂喜》的“*促成者”是“用耳朵和心灵去聆听叶芝作品的人”。这些人既包含书中33位当代艺术家,也包括打开这本书的读者,因为他们打开了心灵和艺术的想象。 本书内容和装帧都紧紧扣住“回声”的本质。33幅以版画为主的艺术作品,架构起全书的骨骼,每一部作品之下都有艺术家对他们所选取叶芝诗歌的回应,在艺术作品之中,激发灵感的选诗以独立插页的形式出现,既能够使读者专注诵读,也引导读者欣赏以想象力和艺术的眼光去感受叶芝的诗歌。
《寂然的狂喜:叶芝的诗与回声》是一部以叶芝的诗歌为母本,33位艺术家各自选取激发他们艺术灵感的叶芝诗歌,进行以版画为主的现代艺术创作,而后将诗歌和被诗歌点燃的现代艺术高度结合的形式创作出的一部独特的艺术图书作品。
《寂然的狂喜:叶芝的诗与回声》被誉为关于叶芝诗歌*美的书,它让读诗几近成为一种奢侈。现代艺术家们把叶芝的诗做成了画,并向我们讲述这些诗歌如何促成他们在百年后用另一种艺术表达与叶芝对话。这回声促成了诗与画的相遇,让耳朵与心灵共同聆听这世上*美的声音。——新京报这本《寂然的狂喜》,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诗集,是关于诗意的文字与绘画的综合表现,而它们在一起又形成了关于一本书有可能达到的美学意境,换言之,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歌手李健 收到“*美的诗”。读叶芝已是早年的记忆,如今再找不回当年的感觉。吸引人的是这本书的形式感,诗意藏在每一个细节里,耐得反复端详。画与诗,诗与画,便“仿佛让一个房间有了片刻的黑暗,好让我们清晰看到一部在墙壁上播放的并不清晰的影片”。——扬之水印象里的好诗集都朴实而漂亮,这本“寂然的狂喜-叶芝的诗与回声”很接近,封面的质感让人拿在手上就舍不得放下,诗页和图都选了很合适的纸张。——王小妮一些心灵对一个伟大的原创心灵的理解和阅读,一种艺术形式对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再现和重造,这是真正寂然的狂喜。——杨庆祥我多想未来也有这样一本几近奢侈品的图书:一边,自己的诗;一边,艺术家的作品。而令人激动是这些作品并非图解,它正与诗共同渡河。——车前子从没见过这么美的诗集。读叶芝的有福了!——施战军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国宝级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
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
叶芝
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国宝级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叶芝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 诗画作者,33位来自爱尔兰、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当代画家和作家。代表人物如下: 科尔姆·托宾科尔姆·托宾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散文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和诗人。他生于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求学于都柏林大学。他于1975年毕业,后迁至巴塞罗那,根据这段经历,他写出了两本书《南方》和《向巴塞罗那致敬》。托宾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系担任教授。他的小说《黑水灯塔船》(1999年)、《大师》(2004年)和《玛利亚的自白》(2013年)都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托宾获得过爱尔兰笔奖(201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2004年),*图书奖(2004年)和柯思达小说奖(2009年)。理查德·戈尔曼理查德·戈尔曼(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被视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抽象派画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都柏林、伦敦、米兰和东京。他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几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近来,戈尔曼与爱马仕合作了几个项目。作为文学艺术院和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他多次获奖,包括1986年国际绘画节金调色板奖。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收藏,包括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市政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阿尔斯特博物馆。克林画廊推选他作为代表。 依婉·伯兰依婉·伯兰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44年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和美国缅因州布伦瑞克鲍登学院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英文终身教授和创意写作项目主任。伯兰的作品入围过前进奖和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奖(1994年)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她获得了雷南诗歌奖(1994年),并因创作的纪实文学而获得了笔奖(2012年)。 诺曼·阿克罗伊德诺曼·阿克罗伊德(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是英国*秀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于1938年生于利兹市,1961-1964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求学。1988年,他当选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员,2000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他因雕刻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二等勋位爵士。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温莎城堡的皇室藏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艺术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李昶 Lisa Chang Lee李昶1986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两地。李昶的作品涉猎媒介广泛,关注时间、图像、经验和记忆之间的交叠关系。李昶的作品在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多地展览,曾荣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奖(2013年),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处收藏。 叶芝诗作译者,傅浩,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国宝级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叶芝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 诗画作者,33位来自爱尔兰、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当代画家和作家。代表人物如下: 科尔姆·托宾科尔姆·托宾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散文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和诗人。他生于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求学于都柏林大学。他于1975年毕业,后迁至巴塞罗那,根据这段经历,他写出了两本书《南方》和《向巴塞罗那致敬》。托宾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系担任教授。他的小说《黑水灯塔船》(1999年)、《大师》(2004年)和《玛利亚的自白》(2013年)都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托宾获得过爱尔兰笔奖(201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2004年),*图书奖(2004年)和柯思达小说奖(2009年)。理查德·戈尔曼理查德·戈尔曼(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被视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抽象派画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都柏林、伦敦、米兰和东京。他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几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近来,戈尔曼与爱马仕合作了几个项目。作为文学艺术院和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他多次获奖,包括1986年国际绘画节金调色板奖。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收藏,包括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市政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阿尔斯特博物馆。克林画廊推选他作为代表。 依婉·伯兰依婉·伯兰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44年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和美国缅因州布伦瑞克鲍登学院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英文终身教授和创意写作项目主任。伯兰的作品入围过前进奖和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奖(1994年)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她获得了雷南诗歌奖(1994年),并因创作的纪实文学而获得了笔奖(2012年)。 诺曼·阿克罗伊德诺曼·阿克罗伊德(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是英国*秀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于1938年生于利兹市,1961-1964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求学。1988年,他当选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员,2000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他因雕刻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二等勋位爵士。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温莎城堡的皇室藏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艺术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李昶 Lisa Chang Lee李昶1986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两地。李昶的作品涉猎媒介广泛,关注时间、图像、经验和记忆之间的交叠关系。李昶的作品在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多地展览,曾荣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奖(2013年),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处收藏。 叶芝诗作译者,傅浩,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国宝级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叶芝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 诗画作者,33位来自爱尔兰、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当代画家和作家。代表人物如下: 科尔姆·托宾科尔姆·托宾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散文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和诗人。他生于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求学于都柏林大学。他于1975年毕业,后迁至巴塞罗那,根据这段经历,他写出了两本书《南方》和《向巴塞罗那致敬》。托宾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系担任教授。他的小说《黑水灯塔船》(1999年)、《大师》(2004年)和《玛利亚的自白》(2013年)都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托宾获得过爱尔兰笔奖(201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2004年),*图书奖(2004年)和柯思达小说奖(2009年)。理查德·戈尔曼理查德·戈尔曼(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被视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抽象派画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都柏林、伦敦、米兰和东京。他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几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近来,戈尔曼与爱马仕合作了几个项目。作为文学艺术院和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他多次获奖,包括1986年国际绘画节金调色板奖。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收藏,包括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市政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阿尔斯特博物馆。克林画廊推选他作为代表。 依婉·伯兰依婉·伯兰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44年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和美国缅因州布伦瑞克鲍登学院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英文终身教授和创意写作项目主任。伯兰的作品入围过前进奖和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奖(1994年)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她获得了雷南诗歌奖(1994年),并因创作的纪实文学而获得了笔奖(2012年)。 诺曼·阿克罗伊德诺曼·阿克罗伊德(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是英国*秀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于1938年生于利兹市,1961-1964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求学。1988年,他当选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员,2000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他因雕刻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二等勋位爵士。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温莎城堡的皇室藏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艺术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李昶 Lisa Chang Lee李昶1986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两地。李昶的作品涉猎媒介广泛,关注时间、图像、经验和记忆之间的交叠关系。李昶的作品在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多地展览,曾荣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奖(2013年),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处收藏。 叶芝诗作译者,傅浩,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国宝级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一生创作不辍,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他的剧作多以爱尔兰民间传说为题材,吸收日本古典能乐剧的表演方式,开创了现代西方戏剧中东方主义和原始主义风气。叶芝少年时兴趣广泛:曾在都柏林艺术专科学校学过绘画;很早就显露出诗歌创作的天赋;醉心于东方神秘主义,组织和参加过秘术研究社团;关心民族自治运动,一度加入爱尔兰共和兄弟会。1896-1904年与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和约翰·辛格等共同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发起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当选为参议员。叶芝1923年,“由于他那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永远富有灵感的诗”,叶芝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苇间风》(1899)、《碉楼》(1928)、《旋梯及其它》(1933),剧作《胡里汉的凯瑟林》(1902)、《库胡林之死》(1938),哲学散文《异象》(1925;1937),短篇小说集《隐秘的玫瑰》(1894)等。 诗画作者,33位来自爱尔兰、英国和中国等地的当代画家和作家。代表人物如下: 科尔姆·托宾科尔姆·托宾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散文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和诗人。他生于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求学于都柏林大学。他于1975年毕业,后迁至巴塞罗那,根据这段经历,他写出了两本书《南方》和《向巴塞罗那致敬》。托宾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系担任教授。他的小说《黑水灯塔船》(1999年)、《大师》(2004年)和《玛利亚的自白》(2013年)都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托宾获得过爱尔兰笔奖(201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2004年),*图书奖(2004年)和柯思达小说奖(2009年)。理查德·戈尔曼理查德·戈尔曼(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被视为爱尔兰最重要的抽象派画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曾在多地展出,包括都柏林、伦敦、米兰和东京。他在日本度过的时光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也因此在几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展。近来,戈尔曼与爱马仕合作了几个项目。作为文学艺术院和爱尔兰皇家学会成员,他多次获奖,包括1986年国际绘画节金调色板奖。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收藏,包括爱尔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都柏林市政办公室,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阿尔斯特博物馆。克林画廊推选他作为代表。 依婉·伯兰依婉·伯兰是一位爱尔兰诗人,1944年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都柏林大学和美国缅因州布伦瑞克鲍登学院任教,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英文终身教授和创意写作项目主任。伯兰的作品入围过前进奖和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奖(1994年)的最终候选人名单,她获得了雷南诗歌奖(1994年),并因创作的纪实文学而获得了笔奖(2012年)。 诺曼·阿克罗伊德诺曼·阿克罗伊德(英帝国二等勋位爵士,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员)是英国*秀的风景画家之一。他于1938年生于利兹市,1961-1964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求学。1988年,他当选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成员,2000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他因雕刻和版画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二等勋位爵士。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泰特美术馆、温莎城堡的皇室藏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艺术馆等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李昶 Lisa Chang Lee李昶1986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和伦敦两地。李昶的作品涉猎媒介广泛,关注时间、图像、经验和记忆之间的交叠关系。李昶的作品在英国、瑞典、奥地利和中国多地展览,曾荣获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绘画奖(2013年),也被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处收藏。 叶芝诗作译者,傅浩,北京大学英语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毕业。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驻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员,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尤金·奈达翻译奖、《文化译丛》译文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带电的肉体 本书特色 *具性感的电影随笔莫言热力推荐灵魂与肉体的和谐咏叹影像与生活的另类观察带电的肉体 内容简介 在这本独特的书中,王樽以现身说法的诚挚讲述了自...
朱自强学术文集2:1908-201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本书特色 集三十载研究之功建十卷本学术业绩——《朱自强学术文集》出版国内迄今规模*大,涉及研究领域...
轻声说再见 本书特色 《100个基本》作者松浦弥太郎初次坦露动人的私密情感1.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在新作《轻声说再见》中,《100个基本》...
译者的话名家诗选·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缪斯》是苏联《星火》杂志上由著名诗人叶夫图申科主编的一个栏目。1987年6月号《星火》杂志在
严平,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并创作小说、散文等,发表研究文章、人物专访、散文、小说等十余种。著有《燃烧的是灵魂——陈荒煤传》、《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等。近...
非常之洲:非洲见闻录 本书特色 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这十多年间,我所交往的非洲人,上至总统,下至庶民,无所不包。我既结识过富甲一方的商贾,也接触过几乎赤身裸体在荒...
只因相遇太美 本书特色1、丁立梅,被誉为“*暖人心散文作家”,《读者》《青年文摘》签约作者。 2、《只因相遇太美》是丁立梅2015年个人自选集,她用文字呈现相遇...
(精)詹锳全集(全6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中国文学史专家袁行霈先生题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集收入《文心雕龙义证》《<文心雕龙〉的风格学》《刘勰与...
我的内蒙兵团 目录 序寄语兵团战友——祝贺《我的内蒙兵团》出版(代序)守望乓团三记我所知道的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3师随军内蒙革命军人与艰苦奋斗永不分选择*...
秋-巴金选集-三 节选 《巴金选集(3):秋》内容简介:从一九二七年算起。我整整写了四十五年。并不是我算错。年浩劫中我就没有写过一篇文章。在这历史上少有的黑暗年...
爱尔兰人之歌(TheIrishman`sSong,1809)战争(War,1810)魔鬼出行(TheDevil`sWalk,1812)麦布女王(QueenMab...
忆往谈旧录 本书特色 钩玄决策,百年尽粹,以发扬儒学为已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冯友兰(梁先生)可敬之处不少。有悲天悯人之怀,有也。忠于理...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 1904—1991)美国犹太裔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于波兰,1935年移...
《故宫五十年》内容简介:故宫创院元老那志良作品,再现故宫博物院50年的诞生、成长和流离史!忠实呈现故宫文物清点造册、国宝疏散
《安静地生活:与自己相遇》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简单生活的书。安静地生活,其实很难。从都市中的喧嚣、浮躁、紧张中抽离出来,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 本书特色奉旨填词柳三变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在宋代词人中,柳永是*负盛名的一位。他创作的通俗歌词流传甚广,“流俗人尤喜道之”,以...
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2 目录 上篇 流行力学文青见识快感人人相似,快乐各个不同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文化足球向左,足协向右——闲论中国足球的意识形态影视里何以少有...
西路军-生死档案 本书特色 邓小平:赞成这个说明(《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同意全件存档……”陈云:“西路军过河是党中央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定的,...
汪曾祺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 本书特色 《汪曾祺精选集》:薛大娘身心都很健康她的性格没有被扭曲披压抑舒舒展展无拘无束这是一个彻底解放的自由的人孩子们的眼睛里有泪...
对联通 内容简介 对联同其他文艺一样,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文心雕龙·丽辞》“句句相衔”,“字字相丽丽”,《史通·叙事篇》所谓“编字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