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轻松学格律,可读《千家诗》
七言千家诗上(七言绝句)
春日偶成
春日
春宵
城东早春
春夜
初春小雨
元日
上元侍宴
立春偶成
打球图
咏华清宫
清平调词
题邸问壁
绝句
海棠
清明
清明
社日
寒食
江南春
上高侍郎
绝句
游园不值
客中作
题屏
漫兴
庆全庵桃花
玄都观桃花
再游玄都观
滁州西涧
花影
北山
湖上
漫兴
春晴
春暮
落花
春暮游小园
莺梭
暮春即事
登山
蚕妇吟
晚春
伤春
送春
三月晦日送春
客中初夏
有约
初夏睡起
三衢道中
即景
初夏游张园
鄂州南楼书事
山亭夏日
田家
村居即事
题榴花
村晚
书湖阴先生壁
乌衣巷
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闻笛
题淮南寺
秋月
七夕
立秋
七夕
中秋月
江楼有感
题临安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人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夏日登车盖亭
直玉堂作
竹楼
直中书省
观书有感
泛舟
冷泉亭
赠刘景文
枫桥夜泊
寒夜
霜月
梅
早春
雪梅(其一)
雪梅(其二)
答钟弱翁
泊秦淮
归雁
题壁
七言千家诗下(七言律诗)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上元应制
依韵恭和御制上元观灯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戏答元珍
插花吟
寓意
寒食书事
清明
清明日对酒
郊行即事
秋千
曲江(其一)
曲江(其二)
黄鹤楼
春夕旅怀
寄李儋元锡
江村
夏日
积雨辋川庄作
东湖新竹
夏夜宿表兄话旧
偶成
游月陂
秋兴(其一)
秋兴(其三)
秋兴(其五)
秋兴(其七)
月夜舟中
长安秋望
新秋
中秋
九日蓝田崔氏庄
秋思
与朱山人
闻笛
冬景
小至
山园小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干戈
归隐
山中寡妇
送天师
送毛伯温
五言千家诗上(五言绝句)
春晓
访袁拾遗不遇
送郭司仓
洛阳道
独坐敬亭山
登鹳鹊楼
观永乐公主人蕃
春怨
左掖梨花
思君恩(宫词)
题袁氏别业
夜送赵纵
竹里馆
送朱大入秦
长干曲
咏史
罢相作
逢侠者
江行无题
答李浣
秋风引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秋日
秋日湖上
宫中题
寻隐者不遇
汾上惊秋
蜀道后期
静夜思
秋浦歌
赠乔侍御
答武陵太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婕好怨
题竹林寺
题三闾大夫庙
易水送别
别卢秦卿
答人
五言千家诗下(五言律诗)
幸蜀回至剑门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
春夜别友人
长宁公主东庄侍宴
恩赐丽正殿书院宴,应制得"林"字
送友人
送友人人蜀
次北固山下
苏氏别业
春宿左省
题玄武禅师屋壁
终南山
寄左省杜拾遗
登总持寺阁
登兖州城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崔融
扈从登封途中作
题义公禅房
醉后赠张九旭
玉台观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
旅夜抒怀
登岳阳楼
江南旅情
宿龙兴寺
破山寺后禅院
题松汀驿
圣果寺
野望
送别崔著作东征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宿云门寺阁
秋登宣城谢胱北楼
临洞庭上张丞相
过香积寺
送郑侍御谪闽中
秦州杂诗
禹庙
望秦川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渡扬子江
幽州夜饮
这里来介绍一下《千家诗》。
清代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种》中,收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全书共二十二卷,分为十四类,署作「后村先生编集」。「后村先生」即南宋时的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字潜夫,自称后村居士。但也有人认为诗集不是刘克庄编的,可能是坊间选家假其盛名,藉以阿世。后来坊间又出现了两种「千家诗」,即署作谢枋得选、王相注的七言《增补重订千家诗》,和署为王相选注的《新镌五言千家诗》,都是课蒙的读本,以后书坊又把五言诗和七言诗合刊在一起,总称《千家诗》,就是我们这次印行的这个本子。
明清以来,《千家诗》这本小书风行全国,“云淡风轻近午天”等诗句在民间广泛流传,就是因为这本诗选作为蒙学读物,掌握了全国*广大的读者群。它也确实具有便利初学的特点。从所选篇目看,全书二百二十四首诗,不少是唐宋两代著名诗人的名作,历来脍炙人口,传诵不衰。一编在手,儿童幼而习之,可以初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激发其读诗的兴趣;对广大诗歌爱好者则可鼎尝一脔,其味无穷。试想一部《全唐诗》,录诗达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一部《四朝诗》,仅宋诗部份就有七十八卷,而且精粗杂糅,一般人要全读,势不可能,有了这么一个经过初步筛选,篇目适中的本子,自然备受欢迎。从作者看,全书一百二十四位作者,从帝王将相到和尚、牧童、无名氏,不论名气大小、门第高低,但凭作品合符标准,这与王士祯的《古诗选》、姚鼐的《今体诗钞》,主要看作者的名气大小,作品虽好而名气不大者不入选,大异其趣。熟,至今还流传在民间口语和戏曲舞台上,全书中类似口语歌谣却又寓意深远、诗味无穷的名诗、名句,所在多有。
书中选了一些应制诗,也是时代使然,无足深怪。且不说以诗赋取士的唐代,即使是以八股文取士的明清两代,也有做诗的试题,内容虽然空洞死板,格律却要求很严,读书人既然要去应科举,蒙学诗歌读本当然也要选进这些东西。一九四九年后有些新刊本把《上元应制》等诗全部删去,实是以今律古,未必合适。我们这次全部保留,一首不删。还有一些反映人世无常、流露消极悲观情绪的诗,如赵鼎的《寒食书事》,黄庭坚的《清明》,高翥的《清明日对酒》,有的新刊本也予删去,我们亦不敢学步。因为赵诗「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反映了作者在经受贬官打击之后对功名富贵的轻视,也正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即如《清明日对酒》,虽然有的诗句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消极看法,却也讽刺了清明祭扫不过是表面文章。有的诗句如“日落狐狸眠冢上”,有人反其意而用之,藉以刻画某种政治势力的没落萧条,不也十分贴切吗?
总而言之,《千家诗》是一种影响广大深远的蒙学书,也是一种经受了长期历史考验的古典诗歌通俗选本,老残所见学堂里朗诵“三百千千”的时代是过去了,但是《千家诗》选过的不少诗仍保留在今天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里。这件事实也证明:真正有文化价值的书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晚 春①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②。
杨花榆荚无才思③,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①晚春:暮春。②斗芳菲:花草竞发,互争美艳芬芳。③榆荚...
微笑刻痕 本书特色 这是一封献给你自己的情书,层叠的书衣纸片犹如时光流转中所累积的一片片回忆,交织错落;书衣上的镂空,是雨滴也是泪滴,是人生过程中所悟所感的刻痕...
孩子.谢谢你带我认识温柔 本书特色 世上所有的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少有爸爸愿意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菜虫一个独特的孩子,跟任何一个独特的孩子一样,又骄傲又温和...
新书--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沈从文 乡土小说 本书特色 《沈从文乡土小说》选了《水手》《柏子》《丈夫》《萧萧》等短篇经典。笔调从容,情节舒缓,细节丰富,平和叙...
日本中国学文萃-白居易写讽谕诗的前前后后 本书特色 “日本中国学文萃”丛书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日本中国学的多个面孔,选择了一些篇幅不长、适于阅读的名篇名著、新人新作...
大地之门丛书-人在天涯 目录 自序敢问沧桑岁月,雪在何方我的母亲遥想艾青大江小川文怀沙先生别了,西部歌王黄河万里独行客维熙与山理由与海两座山两个人阆中人物盐亭的...
鲁迅作品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一九三六年、《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要骗人、《译文》复刊词、白莽作《孩儿塔》序、续记...
美第奇阴谋 本书特色 几乎所有顶级博物馆,都从美第奇手里购买过赃物,他是古董走私网络中心的毒蜘蛛。古董界腐烂的程度,比*恶毒的批评家设想的还要严重。它就是一个建...
我与《第二次握手》 本书特色 《第二次握手》确实“影响了一代人”,“感动过一代人”,“感动过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黑暗年代里,它确实打动过人心,发挥过“追求...
古典诗歌精华-历代名词千首(上下册) 内容简介 《历代名词千首》为套装全2册。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中国号称诗国,诗歌浩如烟海...
《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上海几个街道的调查,在分析四种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城市
多多诗选 本书特色 自七十年代初期至今,多多在诗艺上孤独而不倦的探索,一直激励着和影响着许多同时代的诗人。他通过对于痛苦的认知,对于个体生命的内省,展示了人类生...
居易室文史考索 本书特色 《居易室文史考索》是一本关于文史的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庄子《逍遥游》新探、庄子的批判精神、《哀江南赋》著作年代问题、徐庾文学平议、读谢...
清朝是词的一个复兴时代,因为它重新找回了词的美学标准。“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可是,人的一生,就是要在风雨忧患之中
陶渊明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停云;时运;荣木;赠长沙公;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劝农;命子;归鸟;形影神;九日闲居;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等。陶渊明集 目录...
碎月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冯玉奇卷 本书特色 中国文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系统整理民国小说家的著作。冯玉奇著的《碎月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
宋词鉴赏一本通-超值白金版 内容简介 宋词作为古代文学这一阆苑里的奇葩,一直为后世所欣赏、阅读和研究。本书把多彩多姿的宋词鉴赏常识呈现给您,让您感受词人浅...
害怕写作 本书特色 传说仓颉造字的那天,“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写作将会带来的灾祥有如此深刻的恐惧,我是在“写龄”渐长的今天才慢慢地体会到的。你可以说这是中国...
《蝶变:迈向数实共生的元宇宙》内容简介:抛开概念式论述,用“一二三”整体框架结构来解析“元宇宙”:本书跳脱出单纯解读“元宇
恒向线 本书特色 原帖拥有在天涯社区“天涯杂谈”六十多万、“猫眼看人”四十多万的点击率,备受网友关注!12年航海、20余万海里、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港口...
红楼艺术 本书特色 第十七章 两次饯花盛会读《红楼》的人,往往只知道有一次“葬花”,而不知实有两次。又往往只知道有一次“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