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家?道家与道教是一回事吗?老子的身世如何?老子和孔子的关系怎样?曹雪芹撰写《红楼梦》受到道家哪些思想影响?《老子》“有生于无”对后人的管理方法有什么启示?……本书为“传统文化面面观丛书”之一,以专题问答的形式写成,详细介绍了道家文化的基础知识和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事迹,阐释了道家核心概念及道家文化经典,寓论于史,史论结合,文笔生动,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知识性的通俗读物。
人们期盼的21世纪,终于到来了。从时间的流动来说,本没有什么世纪的划分,也没有必要期盼什么新世纪。但是,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时间,才真正显示出它的特殊意义。从19世纪中叶起,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大力推行殖民主义的狂潮中,足足百年,中华民族蒙受了一系列奇耻大辱。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为契机,中国人民在艰难的自立自强中奋起,在洗雪民族耻辱的悲怆中前进。这150年的艰苦历程,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极其沉重的。深重的民族危难之所以没有压垮中国人民,在于中国人总是对灿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也在于中国人总是不忘历史,从辉煌的过去唤醒民族的自尊和豪情。这样就使得炎黄子孙把眼前的厄运视如一片头上的乌云,不管它多么险恶,终将过去。对他们具有永恒意义的就是那辉煌的过去和灿烂的未来。这正是中华民族永不沉沦的内在原因。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推出这套深入浅出地阐释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丛书的原由。身为中国人,身为中国的年轻一代,要在2l世纪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民主、繁荣、富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在精神上丰富自己,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先进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也要用社会科学和历史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这样才会使自己成为具有大科学素养与多维视野、洞察未来而又谙熟历史的新型建设者。在中国,当诸子百家涌现的时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形成处于轴心时代,原发性的文化形态对以后文化的发展具有奠基和领航的作用。因此,不了解中国的诸子百家,就难以进入中华文明的堂奥。这一套《传统文化面面观丛书》,从高品位的要求着眼,以普及的形式着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诸子的思想精华,并且分解为上百十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连贯地向读者提出,如果你说不出其中的所以然来,那你就要自动地查阅一番,从而使你增长知识、提高慧悟。如果你能细细读完这套丛书,了解每个问题,那你不仅有了一套关于中国精神的学问,也一定会接过中国人的自尊。中华文化之所以成为人类历史上从古及今惟一没有中断的既古老、又常新的文明,就是因为历代中华儿女都有把珍重历史同创造未来统一起来的品质。希望这套丛书,对读者成长这种品质大有裨益。
序 刘蔚华
1.什么是道家?
2.先秦道家有哪些流派?其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哪些?
3.道家在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4.道家与道教是一回事吗?
5.道家与儒家是对立的吗?
6.道家主张什么样的道德观?
7.道家养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道家主干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道家典籍主要有哪几部?
10.老子的身世如何?他一生有哪些主要事迹?
11.“李耳”是小老虎吗?
12.常枞是用什么方式向老子授“道”的?
13.《老子》是一部兵书吗?
14.《老子》著于春秋末期,还是战国时代?
15.《老子》书中“道”的含义是什么?
16.“道”是如何创生万物的?
17.什么是“反者道之动”?
18.“弱者道之用”说明了什么?
19.《老子》中“道”与“德”是什么关系?
20.为什么说“自然无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命题?
21.老子认识论的核心是什么?
22.老子提出“和其光,同其尘”是要说明什么?
23.道家的“游心于物之初”是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24.为什么说“勇于不敢则活”?
25.老子的“身重于物”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理想?
26.为什么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27.“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是什么意思?
28.为什么说“其未兆易谋”?
29.老子是如何批评三皇五帝的?
30.“善结,无绳约不可解”是什么意思?
31.为什么说“能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32.什么是老子的“三宝”?
3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老子名言说明了什么?
34.老子为什么称自己为“牛”、为“马”?
3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说明了什么道理?
36.“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意义何在?
37.为什么说“不知而知,病矣”?
38.老子为什么主张“上善若水”?
39.为什么说“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40.小国寡民的社会图景展现了什么?
41.为什么说“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42.南荣趑是如何向老子求教养生之道的?
43.孔子为什么要南下拜见老子?
44.老子是如何向孔子讲解“道”的要义的?
45.老子为什么反对孔子藏书于周室?
46.老子和孔子的关系怎样?
47.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48.老子提出了哪些用人思想?
49.《老子》“有生于无”对后人的管理方法有什么启示?
50.庚桑楚真的能耳视目听吗?庄子为什么称他为老子*好的学生?
51.庄子为什么宁愿游戏于污渎之中?
52.庄子是如何对赵王说剑的?
53.庄子从螳螂捕蝉中得到什么启示?
54.庄子是怎样评价臧丈人辅政的?
55.庄子怎样看待“有用”和“无用”?
56.庄子如何看待生与死?
57.道、儒两家对待生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58.《庄子》是天下**奇书吗?
59.《庄子》内、外篇的先后问题学术界有什么争论?《庄子》的体裁有几种?
60.“逍遥游”反映了道家追求的何种境界?
61.《庄子》“齐物论”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2.《庄子》“人间世”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3.“德充符”是什么意思?
64.何谓“大宗师”?
65.《庄子》中“道”的涵义是什么?
66.《庄子》中“真”的涵义是什么?
67.《庄子》中“游”的涵义是什么?
68.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9.庄子与惠施在认识论上有什么分歧?
70.庄子是怎样阐述他的教育思想的?
71.为什么说壶子是庄子理想中的“应帝王”形象?
72.庄子在妻子亡故时为何“鼓盆而歌”?
73.为什么说庄子之言犹如解除心病的良药?
74.庄子之哀与屈原之哀有什么不同?
75.《庄子》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76.老子和庄子有何异同?
77.老子和庄子的“道”论有何异同?
78.庄子的悲情主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79.为什么说兀者王骀的行为是道家理想人格的完美体现?
80.申徒嘉是如何驳斥子产以貌取人的?
81.叔山无趾对孔子的批评反映出儒道价值观的差异何在?
82.山野之人徐无鬼是怎样慰劳魏武侯的?
83.庄子笔下栎树的命运折射出道家什么样的处世态度?
84.种菜的老农为何拒绝用机械浇灌菜园?
85.牧童教给黄帝哪些治理天下的方法?
86.何谓“真人”?
87.渔父为什么要指责孔子?
88.戴晋人是如何劝说魏惠王打消愚蠢念头的?
89.神龟失算说明了什么?
90.知是如何寻觅至道的?
9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是什么意思?
92.何谓三籁?
93.肩吾、连叔、接舆有哪些言行?
94.齐桓公在野泽中遇到了什么鬼?
95.道家主张以仁治政还是以道治政?
96.为什么说“道在屎溺”?
97.“缘督以为经”说明了什么?“庖丁解牛”有何寓意?
98.华封眼中的圣人是怎样的?
99.至德之世是什么样的?
100.骷髅为什么不愿重返人间?
101.柏矩为什么哭尸?
102.“山木”、“杀雁”说明了什么道理?
103.“关尹贵清”是什么意思?
104.杨朱是个怎样的人?
105.杨朱是怎样论名实的?
106.“歧路亡羊”的喻义是什么?
107.列子真的能乘风飞行吗?
108.《列子》是伪书吗?
109.《列子》中主仆异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1lO.列子是如何向老师学习的?
111.列子是如何评价杞人忧天的?
112.道家如何看待“智”?
113.商丘子为什么不怕水火?
114.“力”、“命”是什么关系?
115.公孙朝、公孙穆是怎样议论政治的?
116.华子逐儒生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17.什么是黄老学派?
118.黄老连称的由来是什么?
119.《黄老帛书》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120.慎到是如何发展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
121.荀子是如何用道家的天道自然观改造儒家天命观的?
122.《管子》四篇对老子思想有哪些发展?
123.韩非的《解老篇》和《喻老篇》是如何“解”、“喻”老子的?
124.韩非子是怎样解释老子“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观点的?
125.吕不韦是什么人?《吕氏春秋》是部怎样的书?
126.为什么说《吕氏春秋》的思想渊源于老子?
127.庄子对《吕氏春秋》有什么影响?
128.汉初黄老之学为什么兴盛?
129.陆贾在《新语》中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130.汉初帝后将相是如何用黄老之术治国的?
131.黄老政治与文景盛世的关系如何?
132.淮南王刘安是道家人物吗?
133.《淮南子》是道家著作吗?
134.《淮南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老子“无为”思想的?
135.司马谈怎样评论道家?
136.儒、道两家对司马迁有哪些影响?
137.司马迁道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138.《老子指归》是如何推崇“无为之为”的?
139.严君平提出了几种宇宙生成图式?
140.《老子河上公章句》的“道”论有哪些特点?它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141.为什么说《老子河上公章句》是道家向道教转型的中间环节?
142.《老子想尔注》的作者是谁?
143.老庄与魏晋玄学有哪些相承关系?
144.李唐王朝为什么要推崇老子?
145.苏轼是怎样“逍遥齐物追庄周”的?
146.曹雪芹撰写《红楼梦》受道家思想哪些影响?
147.道家对中国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48.道家对西方科学家有什么影响?
149.老子在现代西方国家的地位如何?
1 什么是道家? 道家*初是指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广义地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历史上凡是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的人都可以称为道家。 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道家出自古代的史官。所谓史官实际卜也就是王室内负责记载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人。古代学在官府,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事为王室所垄断,一般的人是无缘于此的。可以说史官在当时是*有学问的人中的一类。被称为道家奠基人的老子在周王室中当过柱下史,也就是负责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就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来说,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春秋初年,周王朝开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随之而来的是以前由官府所垄断的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人流落到民间,出现了学下私人的现象,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由老子及其思想卜的追随者所形成的道家即是其中之一。他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社会政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奠定了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基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可以说不管道家内部各个学者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差距有多大,他们都是围绕“道”这一核心范畴来展开的,而且合于道是所有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道”到底是指什么呢?从文字学的意义上来说,道即是我们所说的道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名著《说文解字》中说:“道,所行道也。”即是指人走的路。而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道”,显然不是这种文字学上的意义所能解释的。一般说来,道家的“道”具有下列几方面的意义:(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二)道自然而无为。(三)道无形而实存。(四)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以道为核心,把合于道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的道家学派,实际上在其内部是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差异的。道家是一个从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展开的动态的思想流派,但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展开的动态的思想流派之所以总名之道家,显然在他们之间体现出了某些基本的特征,即是说,他们始终没有离开之所以称之为道家的*基本的东西。关于道家的基本特征.古代的学者多所概括。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之《论六家要指》说:“道家无为,又日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汉书·艺文志》则说道家:“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总起来说。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县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一)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二)以道作为该学派的思想核心和*高范畴。 (三)在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的架构中展开自身的思想体系。(四)以幽深微妙的言语,以高蹈隐逸之士的心态关怀世情。与其他各家相比,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体认更冷静、更清醒,也更为深刻。(五)具有独任清虚、超迈脱俗、绝礼去仁、追求返璞归真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道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凸现其各自的个性差异,但只叟足道家巾的一员,他就小能不具备以上的一些基本特征。 道家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思想文化流派。P1-2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汉语中的词汇化现象及其规律。所谓词汇化,是指原来非词的语言形式在历时发展中变为词的过程。词汇化与语...
文化遗产关键词(第二辑) 本书特色 ★ 我国文化遗产学相关知识谱系梳理方面的优秀著作★ 总结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体系★ 以关键词系列为名目,以中西方两线知...
本書為「三聯學術文庫」之一種。作者將國家理論與文化社會學相融匯,聚焦於上海大世界遊樂場於1949至1966年間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個案,論述了新中國國家建設與文化...
麥當諾(Patrick McDonnell)1956年出生於紐澤西,拿獎學金就讀紐約的視覺藝術學院,畢業之後即成為一名自由插畫家,在許多知名雜誌上負責專欄或連載...
语言学是什么 本书特色 著名院校、著名学者倾心撰写,让你轻松步入人文社科殿堂。《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弥...
《围棋对杀二选一从入门到精通(级位篇)》内容简介:围棋对杀二选一从入门到精通 是由少儿围棋教育专家、职业五段棋手赵守洵专为围
江西-找回中国人的信仰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华夏地理系列丛书”——国宝中国的一辑。《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通过对一些列文物实体的寻访、追述,用图文结...
马氏文通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氏文通”的专著,文中以归纳法穷尽性分析《文通》全文并辅以中、西方传统语言学的素材及相关史料,以系统论的视域和历史还原的...
《区块链开发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HyperledgerFabric和比特币这两个典型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核心技术、开发方法和相关的项目案例为核
作品目录1、南亚印度教与文化 2、俄罗斯东正教与文化 3、西亚伊斯兰教与文化 4、日本神道教与文化 5、欧洲天主教与文化 6、世界
理性德国-走世界 品文化 本书特色 这本《理性德国》由埃克哈德·伯恩斯坦著,武海霞和武银强译,主要讨论当代德国绚丽多姿的历史与文化。从二战废墟中站起的德...
文化研究-第14辑(2013年.春) 本书特色 《文化研究(第14辑2013年·春)》以“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和“城市文化”专题,集中展现致力于此领域的...
梁启超-国学要籍研读法四种 本书特色 本书为梁启超研究国学经典的心得与方法的总结之作,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国学典籍的历史,尤其注重哲学与经学...
文学翻译论 本书特色 “中译翻译文库”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对翻译类学术专著和兼具学术著作及教材性质的图书的总体规划,以中国原创翻译类学术著作为主,兼顾部分...
问吧2,再问中国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对广大现代人来说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随着传统文化的日趋升温,大众对一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话题产生...
佛门俗影(《西游记》与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之《佛门俗影》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与民俗文化》丛书致力于揭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
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丛书-人神之间 内容简介 现实存在的“人”和虚无缥缈的“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和神打...
Twentine,晋江文学网签约作者,拥有超高人气,收藏过10万,是读者心目中的业界良心,文笔犀利独特,于平淡生活中发现不平凡,扣人心弦。
苗族文化的变迁图像-广西融水雨卜村调查研究 本书特色 苗族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迁徙比较多的民族之一,本书以苗族典型村寨——广西融水雨卜村为代...
广西卷-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本书特色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编撰的一部大型丛书,以文为主,适当配图,是在大量可信资料的基础上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