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佛教“修行”观念影响小说创作这一角度,对有明一代近二十部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人物类型与情节结构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既将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过程作了动态的考察;又对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因素进行仔细分析,意图揭示论证宗教小说与“宣教”之间联系的原貌。对现当代中外有关学者的观点及其论述,本书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
全书分为四章,基本内容和要点如下:
作为佛教思想的核心因素,以“断尽烦恼,觉悟成佛”为主要内容的佛教“修行”观念,在佛经中有其文学化的表述形式,这就是宗教小说“修行”模式的*初原型——佛传故事。佛传故事以“神妙靡丽”、“好大不经”的文笔,描述了释迦牟尼出生、出家、苦修、悟道、度生、涅槃等“八相成道”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灵异的佛陀形象。这种以传记体式记录人物修行经历的方法,被中国的僧人所继承,依此编写了大量的高僧传记和禅宗灯录。经历了使佛教“修行”观念进一步世俗化、市民化和文学化的敦煌文学与宋元说经的演变,演绎“修行”观念的宗教小说逐渐成熟。到了明代,随着佛教“修行”观念的社会化,以《西游记》的创作和大量刊刻为契机,出现了宗教小说的繁荣期。宗教小说的创作和流传对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存世的第一部古典目录要籍,同时也是步入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重要阶梯。清代学者甚至断言:
洛克的自然法辩难-经典与解释-49 本书特色 本辑刊选译了西方学界研究洛克的五篇代表性文章,主要围绕洛克的《自然法问题》展开。学者莫里斯和霍维茨的论文对洛克的《...
《尚书正读》是读《尚书》的一部上选佳作,以“通训诂,审词气”为能事。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朴学功力,通解今文《尚书》二十八篇,
苏格拉底的申辩-修订版 本书特色 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传讯,说他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的精灵之事,败坏青年。苏格拉底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
三十六计(汉英双语版) 节选 三计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白话】 遇到可疑的情况,就要侦察核实清楚,准确掌握了情况之后再行动。《...
有马赖底禅文集-禅的对话 本书特色 日本当代佛教界领袖、禅宗先驱的幸福人生开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上海玉佛寺觉醒方丈亲笔题写书名并作序推荐中日当代佛教交流...
新尼采主义-生产(第四辑) 本书特色 存在各种各样的尼采形象,有海德格尔的尼采,施特劳斯的尼采,德勒兹和福柯的尼采。但是,还有一种尼采形象同样至关重要,这就是巴...
名家自选经典书系:乘物以游心 本书特色 实力派著名作家,阵容强大自选集奉献读者,佳作荟萃这是名家自选经典书系第三辑,且听王充闾先生如何“乘物以游心”,麦家先生妙...
侯外庐学术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侯外庐一生主要从事社会史、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并亲身执教,对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西北大学担任校长期间,对该校的教学、...
伦理学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关键词 节选 1976年,威廉斯出版了一本类似于工具书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语汇》。2005年,英...
从古典到现代:康德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这是一位当代学者充满时代感受和主体精神的崭新解读。这咱解读既不离开康德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同时又充满极具个性的当代美学精神...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 内容简介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部西...
《吕氏春秋》的内容主要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同时又汇集了墨、法、兵等学派的学说,成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的主要思
发生在18世纪初的“中国礼仪之争”,虽然在儒家文化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接触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当时中国方面的
《十三经》包括礼记、左传、公羊传、孝经、论语、孟子等。《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跨越千年的论战 今文经书与古文经学之争 内容简介 中国经学,从西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算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上下册) 作者简介 p>池田知久 1 94 2年出生于朝鲜.1 96 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历任东京大学副教授、教授。现...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曾真正地认识它。本书试图用明白的道理、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让读者领略中
墨子及其后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创说与活动、生产观和科技理论、节约观和非乐论、政治伦理观、战争观和军事学、军事游说活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墨子及其后学...
批评与回应-陈嘉映哲学三十年 本书特色 陈嘉映教授之成就为学界所共见,值陈嘉映教授出版《说理》之际,《哲学分析》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举办“陈嘉映先生哲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