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亞馬遜讀者★★★★★推薦
你的細菌決定你愛吃的東西,你的直覺來自細菌的感覺
人類和細菌,誰才是身體的主人?
腸子裡的細菌會影響我們的個性?
皮膚上的細菌會影響我們挑選喜歡的對象?
天天用肥皂洗澡反而更容易產生體臭?
如果你覺得這些問題很不可思議,你該繼續看下去。
過敏、肥胖症、憂鬱症,全是因為免疫系統失調?
麩質過敏、乳醣不耐,是因為體內細菌群被破壞?
自閉症的起因,源自於腸道裡的細菌?
細菌和抗生素,誰才是害你生病的兇手?
你的全身上下,只有百分之十是人類。你的每十個細胞中,就有九個是搭便車的冒充者。我們的身體不僅是由肌肉和骨頭所構成,還有細菌及真菌。
要做一個健康的人,不能沒有這些細菌和微生物,它們會影響我們的體重、免疫系統、精神健康,甚至如何選擇伴侶。這也是一個了解現代疾病的新方法――肥胖症、自閉症、精神疾病、腸道功能失調、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是癌症。這些疾病的發生,是因為我們疏於珍惜我們最重要也最持久的一段友誼:我們的微生物老朋友。
作者以其演化生物學的專業為基礎,研究細菌與人類自古以來的共生關係。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就像一個看不見、被遺忘的器官,不僅能輔助消化,還會幫忙調教免疫系統,對維持人體機能的運作功不可沒。它們的基因也是我們的基因的一部分,只不過它們演化的速度比我們更快,足以順應人體的需求做出調整。然而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卻破壞了體內「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平衡,例如抗生素雖然可以救命,但也會殺死對我們有益的細菌;現代人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飲食習慣,讓體內的「肥胖」細菌和「纖瘦」細菌比例失衡,進而引發腸道疾病,增加身體組織發炎的機率;剖腹產和配方奶粉的盛行,剝奪了新生兒從母親身上接收益菌的機會,甚至提高了感染壞菌的風險。
好消息是,雖然我們不能改變身上的「人類基因」,卻可以培養、改善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書中所傳達的概念將會徹底改變我們對飲食、現代疾病及藥物的觀點。看完這本書,你會開始愛護住在你體內的微生物,那另外90%的你。
國內專業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張東君 科普作家
陳俊堯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清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潘彥宏 北一女生物老師
蘇上豪 心臟外科醫師、醫療科普書《暗黑醫療史》作者
國際好評推薦
「從迷人的角度去認識那些要和我們一起生活一輩子的細菌偷渡者⋯⋯推薦給所有讀者,尤其是那些想更了解自己的人,以及希望為孩子做出最好選擇的家長。」——美國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星級評鑑)
「令人興奮,引人入勝!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身體。看完書後,你會愛上你的細菌。」——新聞周刊Newsweek
「這是一本給初學者的人體細菌指南,在健康生活當道的現在,讓你從新思考什麼是真正健康的身體。」——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
「二十一世紀疾病和細菌有什麼關係?細菌和我們的健康又有什麼關係?作者將會告訴你,誰該對我們的健康負責⋯⋯」——Bustle女性生活情報網
「用簡單的方式向你敘述關於『提升健康,認識體內益生菌』的科學,告訴你最想知道但不敢問出口的事。」——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星級評鑑)
「作者令人信服地指出,當我們熱衷於殲滅身上的細菌,我們其實正在將自己推向自體免疫疾病、過敏、肥胖症的陷阱。」——紐西蘭聆聽者雜誌The Listener(2015年度百大選書)
「令人佩服。作者善用她演化生物學的背景,將縝密的細菌研究化為有趣的文字,讓讀者能由簡入深地了解免疫系統這項複雜的主題。」——腸道細菌世界研究組織GMWW
「不論是從醫學或生物學的層面,作者都提出了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讀這本書讓人停不下來,所有熱愛科學的讀者一定都會想要看更多。」——美國臨床腫瘤協會郵報ASCO
「我喜歡自己只有10%是人類的這個想法,它提醒了我,不論人類看似有多麼偉大,我們都是這個大環境、大自然、大世界的一分子。」——Actionable Books閱讀實踐網
讀者推薦
「我從來沒想過自閉症的成因,竟然與抗生素和腸胃裡的細菌有關係!書中解釋了許多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有趣知識,我不常給滿分的書評,但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讀。」——讀者John Schmelzle
「這本書真的改變了很多我對健康原有的看法和觀念,例如關於吃的部分,施打在雞、豬身上的抗生素,也會在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不知不覺跑進我們體內,進而影響到體內的細菌,甚至種蔬菜所使用的化肥也是。」——讀者Mbeth
「我有營養學和生物學的背景,但說真的我從沒深入思考過細菌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這本書對我的幫助不在於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因為那些我都很熟悉了),而是挑戰我舊有的想法,讓我意識到原來細菌是組成我們身體的基礎。」——讀者Edward Durney
「我常常懷疑一些科學家過分自信地斷言,解開基因的『藍圖』就可以了解關於人體的一切知識。這本書不僅證明了我的直覺,更向我展示了人體驚人的複雜性。我們體內有一個完整的微生物生態,它們與我們相依相生,然而我們平常做的一些自以為對健康有益的行為,例如使用抗生素治病、使用抗菌產品等等,反而擾亂了體內的細菌,讓自己更容易得到現代文明病。這本書簡單易讀又有趣,真是買對了。」——讀者Philip Whiteley
「沒什麼好說的,光是書名就讓我興致勃勃,讀完之後也沒讓我失望,而且作者的文筆幽默易讀,非常推薦!」——讀者Thomas Alex Jeffery
「真是一本奇妙的書,我很期待作者的下一本新作。」——讀者Victoria Judd
推薦序
自序:痊癒
引言:另外90%
第一章:二十一世紀的文明病
第二章: 所有疾病都源自於腸道
第三章:精神控制——腦袋與感覺也受腸道細菌控制?
第四章:自私的細菌——過敏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太盡責?
第五章:細菌大戰——抗生素的濫用
第六章:人如「其」食——細菌吃什麼,你就變成什麼
第七章:從呼吸第一口氣開始——來自母親的細菌
第八章:細菌重建——從益生菌到「糞便移植」
終曲:二十一世紀的健康
後記:100%人類
誌謝
參考文獻
健康的7大支柱 内容简介 按照本书的健康计划,只需50日,你就可以感受到更多的能量,让自己感觉更好、看起来更好,同时缓释压力,预防疾病,你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老倒霉?为什么的有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为什么99%的人,到了50岁还要为生活而奔波?工作了几十年
家庭用药手册-第14版.全新修订版-彩色插图本 本书特色 21世纪全球使用*广的家庭用药指南全新修订版?第14版,全球畅销1800万册*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药及...
《我最想要的手诊书》介绍了,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人手有374个穴位,是人体血液循环、微循环、神经传导功能的集聚点,而且
图解黄帝内经养生精华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看到漫画版的《黄帝内经》,不禁眼前一亮,令人望而生畏的经典一下子活跃起来,读经典变成了轻松的消遣...
心的栖止木 本书特色 栖止木是飞鸟暂时歇息的树枝,纷扰繁杂的社会,你是不是也想放慢脚步,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所,栖止木就是我们心的停泊之处。它让我们远离喧嚣...
《我们内心的冲突》较之于《我们时代的神经人格》,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发展,而且达到了早期著作中鲜有的哲学的高度。本书讨论
《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世界教育名著译丛中的一本,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
人性中的善与恶:恐惧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本书特色 如果人性本善,为什么有人会犯下*的暴行?如果天性为恶,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惜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究竟是什么促...
寻找斯宾诺莎(快乐、悲伤和感受着的脑) 本书特色 快乐、悲伤、嫉妒和敬畏——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体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素材。它们通常被认为是过于私密以至于科学不能...
中医小方法5分钟治痛-家庭应急术-5 本书特色 本书致力于用中医理疗方法快速祛痛,开篇叙述了关于疼痛的相关知识,介绍了快速镇痛的2 种中医理疗方法(按摩、刮痧)...
悉达多的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说不够 本书特色 有感于知识阶层的烦恼和现代社会中理性资源的匮乏,本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 对现代心理学这门科学,我们为什么不能预期...
好看的皮囊不如有趣的灵魂 本书特色 思想精致的女子,既能取悦自己又能愉悦他人,她们从内而外散发着智慧、自信、从容、优雅。她们的情商也高,在她们身上很难发现世俗气...
看到运动员或舞蹈家展现出劈腿、伸展等优美动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羡慕他们的柔美身姿。但是身体僵硬的人模仿他们的伸展动作,不
大肠疾病-正确治疗与生活调养-名医图解 本书特色 ☆ 第十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引进版科技类)获奖图书“《名医图解》系列”后续品种。● 来自日本主妇...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内容简介:我们常认为个人成功关键在于:努力、天赋和运气。而今天,亚当·格兰特在他划时代的著作
《铃蟾的叫声》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生于但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居德国的教授雷施克和波兰女镀金师亚力山德拉的故事。这对黄昏恋
催眠-世界上最神奇的觉醒之路 本书特色 《催眠:世界上的*神奇的觉醒之路》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详细阐述催眠的各种可行性操作方法、催眠与暗示的紧密关系、催眠带给我...
《Keras深度学习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全方面介绍了如何使用Keras解决深度学习中的各类问题。本书假设读者无任何
销售心理学 内容简介 《思维解码:销售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销售活动,涉及心理学和营销学两个学科的内容,以销售活动为主线,配合相关的心理学术语,系统而科学地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