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继承了傅衣凌社会史学派的传统,尝试借助“人类学式的历史学”方法,将风水习俗视为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种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进而较系统地思考风水文化事象与近世乡土社会的认同、分类意识,以及社会文化秩序整合的关联问题,并“再现”风水的知识与观念在长时段乡土变迁中所创造的文化图像和生活场景。作者亦将有关风水知识、观念和信仰的叙述置于中国思想史的大背景之中,反思神秘的风水文化与中国“连续性文明 ”的内在联系,以呈现近世以来乡土社会的宇宙观念、信仰和思想世界的实态相。除绪论和余论外,各章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从福建地区移民的开发进程的社会大背景中,宏观考察风水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历史发展的密切关系。在中国东南地区,风水观念、信仰具有鲜明的地域底色,与移居汉人聚居的习惯和注重神灵祭祀的传统具有亲缘关系。在走向“土著化”过程中,移居汉人借助风水观念、信仰,有效地改变了当地土著“尚巫机鬼”的原声音频,完成了“因土成俗”的意义转换,确立了在地意识或诸野意识。随着聚居形态的发展和人地矛盾的加剧,乡族意识也得以在乡土社会中滋生、勃兴,从而加剧了有限的风水象征资本的争夺,并深刻地影响着地域的民间信仰形态。 第二章:描述两大风水流派在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的地域扩展进程中相抗而又兼容的总体态势,从中呈现风水在区域信仰情态中的文化意义。该部分结合社会史和数术史,尝试对两大流派的观念系谱特质及人文意义进行现象学式的描述,反思两大流派如何在“信仰化”的实践中达成“在地化”的文化表述,从而构成一般意义上的风水知识和风水认知。本章也尝试“换位研究”,让民间风水专家与研究者进行“对话”,以把握风水专家在社会变迁中总体的文化态度和价值判断。风水流派意识在民间走向模糊化的趋势,也意味着中国的神灵与祭祀传统具有顽强的渗透力。 第三、四章:从构成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文化网络之环的通书、灵签、安镇符咒、竖造及丧葬仪式、乩示文本等人手,细部地探寻普遍意义上的风水知识、观念的乡土社会记忆是何以可能的,即分析风水知识、观念如何借助相关的巫术一宗教仪式,逐步“深耕化”为一种民俗信仰,从而成为民众 “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各类与风水相关的仪式行为,是乡土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聚态反映。风水知识、观念为乡土社会所承认、接受并转变为民俗信仰的过程,乃是一种价值转换及意义再生的过程。在传统礼教或祭祀观念“ 以家达乡”过程中,风水先生、择日师、礼生等充分扮演着“文化媒人”角色,甚至是第一媒介者。 第五章:分析了风水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士绅阶层的文化空间构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考察士绅之有意识的风水实践和风水表述,藉以省思风水知识、观念何以成为一种沟通精英与俗民、王朝(国家)与社会的文化桥梁,进而影响地方社会和经济变迁的方式。士绅阶层是一个积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文化群体,他们在将风水知识、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信仰之际,也将之意识形态化,以使区域的公共或私人场域充盈着自身所赋予的意义与价值。“义”(理)字只是一种带有表演成分的集体表像,“利”(欲)字才真实地书写着士绅的灵魂。 第六章:借助契约文书及典型的家族个案,细部地剖析风水观念、信仰与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的秩序整合和家族发展的关联问题。近世以来的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模式部分地受到了风水观念图式的制约和安排,从而在“破坏/整合”的向力之中维持其动态的平衡。风水观念、信仰为家族或房派及乡族势力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一套圆融自足的文化解释机制。祖墓、祠堂风水的象征营造与“房/家族”的系谱模式和功能形态有着内在的关系。风水术本身的房分差别理论以及家族与房之间天然存在着的“凝聚/分裂”张力,参与塑造了祖墓或祠堂的风水崇拜的“箭垛化”效应。
陈进国,男,1970年12月19日生,福建永春人。1989年9月至2002年9月,在厦门大学学习和工作,分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道教闾山派研究》。
影视人类学理论探究 本书特色 在李光庆编著的《影视人类学理论探究》中,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支,用影视的方法记录和描述人文世界,用影视来书写、传播人类学知识与...
郑堂读书记 内容简介 《郑堂读书记》为清代著名学者周中孚(号郑堂)撰述的一部大型书目著述,体例模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经、史、子、集四部相分,以类从部,以属...
舍曼,原创文学作家,擅长内心描摹,文字集细腻的古典美与浪漫主义一体。本书写于作者游历欧洲的途中。她始终认为,最好的爱情,一定是势均力敌。
思想之声 本书特色 《思想之声》是一部启发思考、拓宽视野、以史为鉴、深化思想的佳作。思想之声 内容简介 《思想之声》是叶·普里马科夫*新*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他多...
被劫持的私生活-性、婚姻与爱情的历史 本书特色 男人的欲望,女人的诡计,鬼神对我们性生活的看法,道德:别人对你性生活的看法,三位一体的婚姻、爱情和性,很多人想出...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 本书特色 大众传播学鼻祖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典传世之作,新闻传播学必读教材著名翻译家何道宽经典译本全新修订麦克卢汉专家特伦斯?戈登...
《证券法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全新的证券法律体系为主要依据,结合境外立法例与我国证券市场实践,对证券法基本制度与理论作了全
殷海光文集-共四卷-修订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殷海光是20世纪50、60年代台湾岛上*负盛名的抗暴能手、民主斗士,他不仅给予了黑夜...
宋代家庭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史学的方法为基础,借鉴相关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宋代家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深入剖析了中国的分家方式,对于...
中国学术(第五辑) 内容简介 本书论文一栏,先以两篇探讨新理论的文章来除旧布新。两位作者都不想脱开中国事实,所以都像北大行将召开的“多元之美”会议那样,要来处理...
陇上学人文存:刘家生卷 本书特色 刘家声,湖南浏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出版著作主要有《政治经济学》(上、下)、《社...
郑大华,男土家族人,湖南永顺人。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尤其是民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后出版《梁漱溟与现代...
王锺翰学术论著自选集 目录 上编民族史研究1.满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2.满族在努尔哈齐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3.皇太极时代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4.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第二版 内容简介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第2版)》通过生动的案例,培养人们通过个人自身经验来理解、分析和反思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建构过程,与**版相...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特色 在这篇应第戎学院征文而作的论文中,卢俊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像,回顾了人类自然状态向社会状...
中国人的时间图像 本书特色 埃里希·蒂斯著的《中国人的时间图像》从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人对时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时间的不同方式,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哲学和诗歌中的...
《“图解”产品:产品经理业务设计与UML建模》内容简介:《“图解”产品》就是用“图”来“解构”产品经理的相关知识,并解决业务设
四十再当妈? 本书特色 全面放开二胎,“生还是不生”对于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家庭都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本书以“爱”的名义,回应“全面放开二胎”...
论传统 内容简介 作者希尔斯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这部倾其25年心血的著作,成为整个西方世界**部全面、系统地探讨传统的力作。作者从社会学角度着重探究了传统的含...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邂逅秦汉文明★ 通过近160件秦汉时期的文物珍品图片★ 诠释秦汉灿烂文明的形成过程与多元表现【内容简介】秦汉两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