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北韓及俄國史權威和田春樹
細數七十年來北韓的掙扎與失落,揭開其六○年代後的神祕面紗
第一本揭露金氏王朝自建國以來,無限膨脹權力背後的政治祕辛
唯一自建國增補至金正恩時代的詳實歷史,
完整剖析金氏三代如何從朝鮮人民的革命同志神化為民族的父親
北韓又如何從熱血抗暴的革命國度成為孤立詭譎的冷戰化石
拋開片面零碎的新聞,完整了解周旋於中國、美國、南韓、日本之間的神祕政權
披露金正恩統治下的權力鬥爭,了解北韓獨一無二的「先軍政治」
作者和田春樹自1932年金日成參與滿洲抗日武裝鬥爭開始,論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韓戰、戰後之復興及社會主義的影響、金日成的主體思想與游擊隊國家的成立,乃至金正日統治期間,如何面對經濟危機、控制軍隊、並與蘇聯及中國建交。最後再討論北韓與美國、日本及南韓反覆無常的外交關係,以及金正日死後的北韓局勢。
《北韓:從游擊革命的金日成到迷霧籠罩的金正恩》特別之處在於,目前解讀北韓歷史的書籍,多半集中在1960年代以前的抗日建國與韓戰。進入1960年代之後,蘇聯、東歐、中國、越南、古巴的大使們會齊聚一堂做意見交換,但是無人對北韓擁有更深入完整的情報。而作者依靠朝鮮勞動黨的內部資料、舊東德大使館所藏的文件檔案,以及脫北者的證詞,才能建構完善這個孤立排外國度的政治局勢。更重要的是,作者為台灣中文版增補了分析金正恩時期政治局勢的篇章,從金正恩順利完成權力交替繼承,到他發射人工衛星與第三次核試爆而引起全世界的注目,更論及他整肅自己的姑丈張成澤,以掌控軍權並完成軍方人事的世代交替,可說是在片段新聞及脫北者的口述記錄外,唯一以嚴肅政治、史實的深度及廣度討論北韓現況的著作。
台灣版前言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地圖
序章
第一章 金日成與滿洲抗日武裝鬥爭(一九三二─一九四五)
金日成的生長/吉林時代的金日成/滿洲抗日武裝鬥爭的開始/祖國光復會與普天堡戰役/東北抗日聯軍的危機/前田部隊全滅/越境入蘇/第八十八特別旅/朝鮮工作團決定/歸國
第二章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一九四五─一九四八)
從日本統治下解放/蘇聯軍的占領/蘇聯的占領方針/共產主義者/金日成的登場/北分局第三次擴大執行委員會/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土地改革/蘇聯式人事制度/勞動法令、男女平權法/朝鮮勞動黨的誕生/創軍的準備/北韓人民委員會成立/南方革命基地/經濟建設的成長/美蘇共同委員會決裂/朝鮮人民軍與憲法案/單獨選舉與分裂國家的誕生
第三章 韓戰(一九四八─一九五三)
國土完整與北伐統一/北韓的意欲與大國的壓制/展現邁向武力統一的意志/尋求開戰許可的北韓/史達林的go sign/金日成訪問蘇聯與中國/三階段的作戰計劃/開戰/聯軍統合司令部與仁川登陸作戰/中國決定出兵/美中戰爭開打/一進一退的攻防/推動停戰會談/停戰會談開始/戰爭的最後階段/與史達林再次會談/簽署停戰協定/大量犧牲/金日成的政治勝利
第四章 復興與社會主義化(一九五三─一九六一)
戰後復興與社會主義各國的援助/中國軍駐留/重建經濟/穀物收購危機/南日聲明的餘波/蘇聯派批判的開始/一九五五年十二月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另一個十二月會議/批判史達林的影響/金日成不在,反對派集結/八月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反對派的敗北/蘇聯、中國的介入/九月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蘇聯派、延安派的壓制與流放/社會主義體制的成立/中國軍撤退/來自日本的歸國船隻抵達/主體宣言/同時簽署兩個相互援助條約/勝利者大會
第五章 游擊隊國家的成立(一九六一─一九七二)
當初的前提/位於中蘇對立之間/日韓條約與韓國派兵越南/金日成推出主體思想/與中國的關係冷卻/採取南朝鮮革命路線/確立唯一思想體系/以抗日游擊隊員身分活下去吧/主體思想與游擊隊國家的成立/與越南的距離/派遣武裝游擊隊至南方/統一革命黨的組織與消滅/游擊隊作戰失敗/中朝關係改善/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七‧四共同聲明/一九七二年憲法修正
第六章 劇場國家的明與暗(一九七二─一九八二)
金正日的登場/被指定為繼承人/修正經濟政策與大量進口大型生產設備/從飛躍的失敗到危機/與經濟危機戰鬥的游擊隊國家/「用抗日游擊隊的方式」/「速度戰」的現實/韓國發生民主化運動/兩個綁架作戰/韓國的政變與自由光州/第六次黨大會與十大展望目標/巨大紀念碑的建築/家族國家論
第七章 危機與孤立之中(一九八三─一九九四)
仰光爆炸事件與三方會談的出現/訪問蘇聯與東德/調整中蘇關係、南北接近/合營法與合營企業/「社會性政治生命體」論/白頭山密營神話/主體農法的困境/蘇聯的經濟改革與漢城奧運/大韓航空班機爆炸事件/日本與北韓的交涉/盧泰愚的積極外交/北韓捲土重來/冷戰結束,韓蘇建交/化解危機的方法/金丸‧田邊代表團訪問朝鮮/日朝開始交涉/核子問題與「李恩惠」問題/非核化的共同聲明/蘇聯的終結/北韓的經濟水準/北韓經濟的崩潰/新特區的設立也無法實現/金正日繼承的準備/中韓建交/核子王牌與美朝交涉/傳統國家論/一九九四年的戰爭危機/戰爭危機與迴避
第八章 金正日的「先軍政治」(一九九四─一九九九)
金日成之死/繼承的困難/掌握軍隊/自然災害與糧食危機/苦難的行軍/飢荒與大量死亡/正規軍國家的成立/因憲法修正而生的國防委員會/南北經濟交流的開始/建立強盛大國目標/「先軍政治」的自我認識
第九章 激盪中的北韓(二○○○─二○一二)
與俄國關係正常化/南北首腦會談/美國與北韓接觸/提倡新經濟政策/探索改善日本與北韓關係的方法/經濟改革/日朝首腦會談與日朝平壤宣言/兩國關係因綁架問題觸礁/核子問題與六方會談/小泉首相再度訪問北韓/核子武裝的意圖/期待遭背叛/二○○五年九月六方會談聲明/核試爆與經濟制裁/日朝停止貿易往來/美、日與朝再次接觸/金正日生病/強化與中國的合作/發射人工衛星與憲法修正/核試爆與柯林頓訪朝/貨幣改革失敗與天安艦事件/第三次黨代表會議/金日成誕辰一百年/延坪島砲擊事件/強人領袖之死
補章 進入金正恩時代
完成權力繼承/遺訓統治與領導人的新風格/整肅李英鎬/發射人工衛星與第三次核試爆/軍方人事的世代交替/正常化與中國的協議/馬息嶺滑雪場開幕及新年文告/整肅張成澤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大事年表
纳博科夫小说-追逐人生的主题 本书特色 《纳博科夫小说:追逐人生的主题》: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项目成果纳博科夫小说-追逐人生的主题 内容简介 ...
天骄伟业-成吉思汗与蒙古汗国研究纪念文集(含光盘) 目录 成吉思汗生年问题成吉思汗生年考成吉思汗生年问题补正论成吉思汗关于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关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内容简介 黄焯先生受业于黄侃先生,将黄侃先生治学语录中的小学部分编订成为《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一书,并将清人说法及他本人的学术见解,也附列其中,...
砭石闻法与养生美容 目录 **章砭术的起源和发展/1一、砭术及其起源/1二、甲骨文中与砭有关的文字/7三、历代史籍砭术举要/10四、砭术在中医非药物疗法中的位置...
《玉台新咏》论稿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篇,围绕《玉台新咏》文本及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开展了专题研究,对《玉台新咏》的编辑理念进行了新的认识,揭示出《玉台新...
旗袍美在哪里?精致的面料、复古的花色、精巧的盘扣、优雅的立领、灵动的开衩……一针一线里尽是巧思与柔情,不管什么年纪,总有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1(教师用书)(附光盘 本书特色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1:教师用书》(引进改编版)适合大学英语本科高级听说课程,特别是基础英语后的高级选修课程...
英雄谱与英雄母题-《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研究 本书特色 该书是作者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内容涉及两部经典小说的作者、源流、思想、人物...
《女人养脾胃,年轻十几岁》内容简介:《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即:人之所以存在并健康地生活,都因为有气血在
《白门柳(共3册)》是著名作家刘斯奋历时16年潜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中的三大名妓柳如是、李十娘、
人体与服装 目录 **章人体和服装设计1.1服装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必要性1.1.1环境、人和服装1.1.2服装构成要素的两极性1.2服装的装饰性、功能...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初版于1983年,是伊格尔顿向英国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
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 本书特色本书是一部唐诗研究专著,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诗进行批评研究。全书借助语言学的知识,对唐诗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
方方,本名汪芳。1955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西省彭泽县。曾在武汉当过四年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上大学前
百年青春档案: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青春主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青春学”立场和视角出发来评论“青春主题”,从主题角度对20世纪中国小说进行研究,注重青春“题材...
文学创作手册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作家的书。其实创作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学习!文学创作手册 内容简介 文学创作并不神秘,写作也可以学习。本书中教你如何...
1个大学 1段历史 5个校区 6册书籍 120周年 不尽可数的师生和校友-关于浙江大学从一八九七至今的激荡风云。本套《浙
名家学术经典--中国小说史略 本书特色 《中国小说史略》为名家学术经典之一。 序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
中国文学:修订版(宋金元卷) 内容简介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四川大学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大学国家“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
呐喊与流言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论文、书评及讲稿共35篇,大部分是作者近年新作,也有一些十几前的旧文。以论题分类,大致可分“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重读文革”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