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文物科技保护与修复技术方面的专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五十多年来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的技术与经验。它既包含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所继承的传统修复工艺技术,并有所改进、发扬,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成果。内容上涉及古建筑木构、砖石、岩土、石窟、摩崖等方面的保护修缮技术;土遗址、岩画的保护;壁画、金属、纸质、纺织品、石质、竹、木、漆等文物及其环境的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的介绍;文物材质的成分和结构分析;文物保护实验室的构成;文物的年代测定技术;科学技术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等。并介绍了各种修复与保护的方法、材料,阐述了文物保护理念和原则。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 文物建筑及遗址保护技术研究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文物建筑及遗址修护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修复通则
第三节 类型与特征
第二章 古代木构建筑修缮技术
第一节 关于维修与保护的观念和原则问题
第二节 古代木构建筑维护与加固的相关规范
第三节 古代木构建筑的残损现状勘测
第四节 木材处理技术
第五节 古代木构建筑维修常用技术
第六节 明清官式古典建筑营造设计法
第三章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加固保护
第一节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和保护原则
第二节 砖石结构的材料性能要求
第三节 勘察与检测
第四节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主要病害分析
第五节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维修与加固
第六节 历史建筑外立面保护与防水
第七节 维修工程实例
第四章 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前期勘察技术
第一节 工程测绘
第二节 工程地质勘测
第三节 石质文物病害的调查
第四节 勘探与取样
第五节 原位测试
第六节 室内试验
第七节 勘察报告的编写
第五章 石窟寺、摩崖、岩画保护
第一节 岩体特征与地质病害
第二节 石窟寺、摩崖、岩画的保护与维修
第三节 锚杆加固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节 灌浆加固技术及其应用
第六章 土遗址保护
第一节 土遗址的类型
第二节 土遗址的建造工艺及结构
第三节 土遗址的主要病害
第四节 土遗址加固试验
第五节 土遗址加固工程
第六节 PS加固土遗址的机制研究
中篇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第七章 概论
第一节 文物保护科技的概念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基本原则
第四节 发展历程
第五节 学术成就与学术交流
第六节 前景展望
第八章 文物保存环境
第一节 我国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现状
第二节 文物保存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
第三节 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
第四节 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监测
第五节 文物保存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第九章 壁画保护
第一节 壁画的特点和制作技术
第二节 壁画保护原则和保护程序
第三节 壁画病害及其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第四节 壁画保护方法
第五节 壁画的维护与管理
第十章 金属文物保护
第一节 金属文物的特征
第二节 金属文物的腐蚀
第三节 金属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第四节 铁质文物的保护
第五节 铜质文物的保护
第六节 其他金属文物的保护
第十一章 纸质文物保护
第一节 纸质文物演变过程
第二节 纸质文物的构成材料
第三节 纸质文物损坏原因与机制
第四节 纸张的保护技术
第五节 纸张的脱酸方法
第六节 纸质文物的修复
第七节 纸浆修补法
第八节 纸质文物字迹的显示与保护
第九节 纸张理化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十二章 纺织品文物保护
第一节 古代纺织品的构成材料
第二节 出土纺织品的保护
第三节 纺织品文物的清洗
第四节 纺织品文物的加固
第五节 纺织品文物的科学保管
第十三章 石质文物保护
第一节 石质文物类型和保护原则
第二节 石质文物的特性
第三节 受损原因及诊断方法
第四节 石质文物的保护方法
第五节 保护效果的检测
第六节 应用实例
第十四章 漆木竹器保护
第一节 中国漆木竹器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漆木竹器的材料和性质
第三节 漆木竹器的物理影响
第四节 漆木竹器的化学影响
第五节 木竹材的生物影响
第六节 出土漆木竹器的前处理
第七节 饱水漆器的脱水定形
第八节 饱水木竹器的脱水定形
第九节 漆木竹器的修复
第十节 漆木竹器的保存方法
第十一节 漆木竹器的保存环境
第十五章 文物保护材料
第一节 文物保护材料的要求
第二节 文物保护的常用化学材料
第三节 清洗材料
第四节 文物保护涂层、黏结、加固材料
第五节 表面涂层、黏结、加固材料的要求
第六节 修复材料
第七节 金属缓蚀剂
第八节 紫外线吸收剂
第九节 生物防治材料
下篇 文物的分析检测及科技考古
第十六章 概论
第十七章 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现场保护
第一节 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现场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节 出土文物现场保护工作的准备及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出土文物现场保护的实施
第四节 出土文物的现场提取及包装与运输
第十八章 文物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分析方法
第一节 文物材料成分和结构分析方法的作用
第二节 文物材料成分和结构分析的原理
第三节 文物材料成分分析方法
第四节 文物材料结构分析方法
第五节 文物材料显微分析及表面分析方法
第六节 文物材料的热分析方法
第十九章 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
第一节 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的任务
第二节 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的设置及装备
第三节 国内外著名文物保护实验室简介
第二十章 文物年代测定技术
第一节 14C测年
第二节 释光测年
第三节 其他测年方法
第二十一章 同位素分析技术和生物学方法在文物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文物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生物技术在文物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附录 明清官式古典建筑营造设计法
后记
湖南美术出版社宋徽宗瘦金体秾芳诗题画三品千字文/中国书法传世碑帖精品 本书特色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北宋第八位皇帝,神宗子,哲宗弟,初封端王。元符...
《员工培训教程》内容简介:本书特别适合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新员工或在职1~3年的员工,作为培训教程和自我辅导书使用。本书内容全面
乙瑛碑-历代碑帖放大临摹范本 内容简介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上书奏于孔庙百石卒史碑》和《孔和碑》。镌立于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
罗伯特·S.纳尔逊耶鲁大学艺术史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拜占庭和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及艺术史。著作包括《文艺复兴前后的视觉性:像别人那样去看》(Visual...
玛丽莲·梦露,格利高里·派克……奥利亚娜•法拉奇深入好莱坞,用她手术刀般的文字,剖开好莱坞的光鲜表面,让隐藏在聚光灯下的一
邓石如篆书心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萃取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海内外馆藏碑帖珍品。力邀...
作庭记:自然式庭院设计法则 本书特色 《作庭记 : 自然式庭院设计法则》是日本资深庭院设计师秋元通明根据多年实际设计案例经验而整理出的心得笔记,是一本有...
洋风和体:现代日本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内容简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是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欧美的生活方式和设计理念,结合...
黄道周临王羲之誓墓文 本书特色 黄道周真、行、草、隶兼擅真书方方正正,规整之中有占隶遗意;行书风格瑰丽,气韵胜人,古拙而有趣;草书豪放,变化多端,浑厚苍茫;他的...
俗话说衣、食、住生活三要素”,唯物主义社会科学予以理论化,而有进一步地阐述:“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
四川美术出版社星球大战:塑造银河系 本书特色 从1977年电影《新的希望》以帝国歼星舰开场的惊人镜头,到《幽灵的威胁》里的飞梭车赛,再到《西斯的复仇》中火山星球...
戈达尔访谈录 本书特色 三十多年前让-吕克·戈达尔对吉恩·杨布拉德宣告:“我在试图改变世界。”从首部惊世之作《筋疲力尽》到寓意深长的《轻蔑》,直到引起多方争议的...
跨越中西 内容简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工业发展迅速,造就了不少本土设计师,在这辈设计师中,靳埭强是其中佼佼者。他在香港积极拓展其设计事业及创作艺术,还培育了...
兰亭集序-王羲之-名家墨宝选粹临帖放大本 本书特色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
《活动策划实战宝典》内容简介:活动怎么入手、如何策划?活动有哪些类型?策划活动有哪些技巧?怎么成功举办、完美收场?前期、中
十二世纪文艺复兴 内容简介 哈斯金斯的《12世纪文艺复兴》一书,重点关注这次复兴的拉丁方面。即拉丁古典著作及其影响、新法学和更为多样化的历史编篡学、来自希腊人和...
行书教程/中国书法教程 本书特色 书学泰斗主编,书法名家著述。内容包括行书概说、行书的源流演变、行书的特点、行书书论辑要、行书名作赏析、行书基本技巧的分析与训练...
发生于20世纪初的现代性萌芽,到20世纪70年代对现代主义的自我吸收调试,直至今日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共存,西班牙建筑慢慢找到了
吴玉生行楷入门基础训练 本书特色 本书由著名书法教育家吴玉生老师担纲书写;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写字,要写好汉字,首当其冲要解决基础训练的问题,因此,我们面向广...
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 本书特色 大卫`霍克尼说,要转述所见,唯一的办法是用图画。然而一切图画制作者都面临一个共同难题:如何将三维的人、物和场所压缩到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