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现代性虽产生于‘西方’,却不等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与非西方都是现代性的载体,是现代性由先而后的历史展现过程--1840年,由英国挑起中英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在暴力、屈辱和反抗中开始了‘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过程。”本书以此观点为前提,顾了清末中国首次面对现代性问题时的反应,并探讨了对其后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目录
第一部分主题
绪论现代性的语境………………………………………………………………………………003
第一章 “天下”的破灭……………………………………………………………………………009
一 华夏中心的“天下观”……………………………………………………………………009
二 中国不“中”………………………………………………………………………………017
三 体制的屈从…………………………………………………………………………………025
四 “礼仪”的屈从……………………………………………………………………………034
本章小结………………………………………………………………………………………………047
第二章 “地方性知识”与“普适性知识”………………………………………………………048
一 “师夷长技”的艰难曲折…………………………………………………………………048
二 器物的“性质”……………………………………………………………………………054
三 “特殊”与“普适”的激辩………………………………………………………………066
四 从“西学”到“通艺”……………………………………………………………………073
本章小结…………………………………………………………………………………………076
第三章国家观念:从伦理到契约……………………………………………………………………078
一两种国家观念…………………………………………………………………………………078
二“通上下”……………………………………………………………………………………084
三权利观念的引入………………………………………………………………………………089
四私权与公权……………………………………………………………………………………093
五“立个人”……………………………………………………………………………………107
本章小结…………………………………………………………………………………………113
第四章制度失败………………………………………………………………………………………116
一制度变革的初次尝试与挫败…………………………………………………………………116
二被动的“新政”与“立宪”…………………………………………………………………122
三改革与革命……………………………………………………………………………………128
四立宪派“革命化”……………………………………………………………………………145
本章小结…………………………………………………………………………………………154
第二部分专题讨论
杨国强无以“共”,何以“和”? ………………………………………………………/ 161
许纪霖宪政是民主的根本保证 ………………………………………………………………/ 167
刘昶宪政框架下,确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171
萧功秦“旧者已亡,新者未立” ……………………………………………………………/ 174
姜义华百年发展,屡败屡战 …………………………………………………………………/ 178
吴景平尊重辛亥,理解辛亥 …………………………………………………………………/ 182
冯筱才革命的使命应是让民意成为合法性的渊源 …………………………………………/ 184
季卫东法治与宪政民主是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 ……………………………………………/ 186
王永钦土地制度决定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路径 ………………………………………………/ 189
杨奎松政治文化应从培育诚信商业精神做起 ………………………………………………/ 192
曾亦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对当代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 196
沈志华谁也不想把国家越办越穷 ……………………………………………………………/ 200
张济顺民众了解真实历史是探索宪政之路的前提 …………………………………………/ 205
许小年改革之路非走不可 ……………………………………………………………………/ 208
陈小鲁宪政是突破官商勾结陷阱的可靠制度安排 …………………………………………/ 210
第三部分相关链接
中古·近代化·民族惰性陈旭麓 ……………………………………………………………/ 215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李时岳 ………………………………………………………/ 219
革命不易,改良更难李泽厚 …………………………………………………………………/ 237
人心变乱最可哀杨奎松 ………………………………………………………………………/ 246
编后记 ……………………………………………………………………………………………259
英文目录暂无英文目录
两晋史-蔡东藩中华史 本书特色 朝代更迭下的民谷民生·千古兴亡中的得失成败!毛泽东喜爱并推荐的历朝通俗演义!顾颉刚、二月河等高度评价的通俗历史巨著!一般历史通俗...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
党项与西夏历史资料汇编(上、中、下卷、补遗共九册) 内容简介 党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原居青藏高原。中国古代泛称这一带居民为羌族,党项和吐蕃也都被认为是...
笔者完成这部著作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军事历史的由衷热爱。古今士子对于议论兵戎之事多有浓厚的兴趣,正如李贺诗云:“男
《了不起的Markdown》内容简介: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它允许人们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了不起的Markdo
世界文明史:恺撒与基督 本书特色 一个伟大的文明国家之灭亡,常非外力的摧毁,而是由内部的腐蚀所造成的。恺撒打造的罗马帝国给地中海世界带来了约两百年的秩序、繁荣及...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本书特色 说起内务府,人人都知道,但它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如何为皇帝服务?却很少有人知道。内务府的职能,涉及到紫禁城中的一切内容。从皇...
唐朝-一日看尽长安花-历史的风尚.叁 本书特色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实际上,历史中的兴衰存亡,是可以从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得到反映和预见的。《历史的风尚...
《鲁迅传》内容简介:在中外鲁迅生平史料研究领域,《鲁迅传》作者(朱正)是有口皆碑的高手。这部其新近修订的鲁迅传记,不仅集几
《亚洲史概说》内容简介: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
知行合一王阳明-轻轻松松读懂《传习录》-4 本书特色 ◆百万印量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全新续作。 ◆用108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解读《传习录》,每一个故事,都是一...
清代禁毁书目题注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前身)出版★ 作者施廷镛,民国时期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文献学家,也是南京大学文革后第...
回纥史 内容简介 回纥史 目录 **章回纥人的先世一、草原深处的古城二、翟鸟与狄人三、赤狄北上与丁零南下四、敕勒与高车第二章回纥的团聚与成长一、九姓与十回纥二、...
960-1279-宋朝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 本书特色陈桥兵变,宋太祖黄袍加身,定三百年帝国基业。大宋帝国在进取与保守、图强与积弱的反复中踽踽而行。这是中国历史上...
《麦加菲美国语文精选读本》充分保留了原版的英语学习功能、道德培养功能、文学鉴赏功能和文化熏陶功能,以*直观的方式,分别从文
博物志怪(全4册) 内容简介 华夏文明,传承千载,学问之道,渊深海阔。古人好学,“一事不知,以为深耻”;自古以来,“博物君子”,很受推重。不读书无以博物,欲为博...
中国通史(图文珍藏版)(套装共4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共1472页,数千幅插图★ 全彩印刷,版面美观简洁,图文并茂★ 装订精良,锁线装订做工精致,装订...
南北朝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
《人勤地利:明清太湖地区农业史》内容简介:太湖地区农业历史悠久,司马迁曾用“火耕水耨”“饭稻羹鱼”来描述其简朴自然的稻作生
国民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如同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越来越恶化。春秋时代中国人单纯淳朴;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