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CSCC)成立于2012年3月。中心以复旦大学人文学科为平台,旨在依托本校深厚的人文学术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学术界对中 华文明的研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我们知道,自明末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华以后,欧洲和北美,即所谓“西方”的学者对中华文明展开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历来称为“汉学”(Sinology)。近年来,中国学者为了与清代“汉学”相区分,又称其为“海外汉学”。在欧美,学者为了区别传统的“Sinology”,又主张把现代研究称为“China Studies”(中国学)。ICSCC旨在促进中国学者与海外汉学家在中华文明研究领域内的国际交流,推动双方之间的对话与融通。
历史上,欧美汉学家有自己的旨趣和领域,他们的方法和结论,常常别开生面,新论迭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以外的国际学者早已跨越障碍,深入到中国文化内部;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学者也已经接续百年传统,回到国际学术界,与海外同行们频繁交流。但即便如此,海外汉学家和中国本土学者在很多方面,诸如文献整理、田野调查、新领域开拓以及方法论、世界观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海外学者所长,即为本土学者之短,反之亦然。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民族的文化,很难为另一种文化内的学者所理解。甚或是说: 外国人必不能以正确的方式看待“他者”的文明。这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在于用某种原教旨主义的方式堵塞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现实中,人们都不只是生活在单一的文化中。东海西海,圆颅方趾,文化的特殊性是相对的,人性的共通性才是绝对的。为了达成对中华文明的正确理解,显然还需要中外学者坐下来,用对话、讨论的方式作沟通与融合。无论如何,海外汉学家早已成为与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华人学者同样重要的研究群体,他们对于中华文明也有着独到的理解。“海外汉学”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本土学者加以重视,全单照收和简单排斥都是要不得的极端态度。
四百年前,明末“西学”翻译运动先驱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我们把明末的这句格言引申出来,作为中外学术交流中的“金科玉律”。中西方学者之间相互借鉴,即了解对方工作的真实意义和真正主张。立场不同,可阐发双方优长之学;视角各异,可兼收领域互补之效;观点针芒,实可在讨论之后达成更加充分的会通和融合。四百年来,明、清、民国的经学家、国学家,一直和欧美的传教士、外交官和“中国通”切磋学问,现代中国的儒学、佛学和道学,无一不是在与利玛窦、艾儒略、林乐知、李提摩太、李佳白、费正清、李约瑟等欧美学者的对话交流中,经过复杂的交互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西学”(Western Learning)和“汉学”(Sinology)的大背景,从徐光启、阮元的“新学”,到康有为、章太炎的“国学”,都不可理解。我们相信,学术领域此疆彼界的畛域之分,既不合理,也无可能。海外汉学(中国学)与中国本土学术并不冲突,所谓的主客之争,那种有你没我的势不两立,完全没有必要。
有鉴于此,ICSCC设立专项资金,面向海外,每年邀请国外优秀中青年学者访问复旦大学,与本校、上海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同行学者们充分交流。通过学术报告、小型工作坊、论文集和学术专著的编译出版等,构建访问学者与国内学者的全方位、多层次交流体系,促进海外汉学家与中国本土学者之间的互动。中心邀请来访的海外学者与中国学者合作,将他们主持的工作坊论文,经过作者本人的修改、增订,或由编者整理、翻译,结集出版,即为“复旦中华文明研究专刊”系列。我们希望藉此工作,展现中外学者精诚合作的成果,以飨学界。
前言
近世国家与江南地方宗教
劳格文 徽州的国家与地方社会
李天纲 江南镇乡祭祀体系中的地方与国家:以金泽镇及苏、松二府为例
高万桑 江南本土仪式专家授权及管控(1850—1950年)初探
王健 理学践行及地方响应: 明代中叶江南毁淫祠事件探析
何善蒙 “迎神赛会”还是“普通烧香”?
郁喆隽 民国时期上海地方政府的宗教管制政策及其效果
龙飞俊 上海龙王庙的太太们
地方道教与国家
丁荷生 从道教研究的角度看闽南文化:以台南为例
张广保 明代的国家宫观与国家祭典
赵卫东 明清泰山东岳庙道士基本状况探析
王岗 明代辽王的荆州崇道活动及其政治命运
郭峰 梅莉 杭州玉皇山福星观光绪二十二年传戒戒子宗派研究
地方宗教与文化
魏明德 台湾原住民的小米仪式与族群重建
白若思 探讨文本、仪式与表演的关系
王启元 晚明冯梦祯信仰的微分
南港学风-郭廷以和中研院近史所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一代史学大师,筚路蓝缕,开创南港学派而享誉全球,为何晚年流落异乡 胡适派学人和他派学人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和纷争...
《看图学打高尔夫》内容简介:本书针对高尔夫运动的初学者,详细地介绍了高尔夫这项运动中包括球具、球场礼仪、基本动作在内的高尔
Bf109战斗机是二战时德国生产的最重要的战机,也是二战最著名的战机之一,二战德国空军战果有一半以上是该机型取得的。1935年首次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12卷),是二十四史之一的《旧五代史》的最新辑本。《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逸书,现在的通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内容简介: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创造了从2006年开始,一个三天的课程销售额达1亿多元,价格从4800元到今天的2
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从范荣康先生的讲述中回首往事 内容简介 《人民日报》社论曾经是可以呼风唤雨的。 这本书是写给经历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看的,因为那时候的《人...
中国古钱石刻 本书特色 钱币是五彩缤纷的艺术文化殿堂中的一员,把具有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特征的钱币,运用石刻艺术手段汇集一起,是个创举。每一种钱币,都有其特定的神韵...
阔别祖国三十五年的乌拉尼娅回到了故乡多米尼加共和国。三十五年前整个多米尼加共和国处于冷血独裁者特鲁希略的统治下,乌拉尼亚
芭芭拉·格迪斯(BarbaraGeddes),洛杉矶加州(UCLA)政治学教授,曾任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研究员。格迪斯是比较政治领域
1912-1949-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本书特色 书稿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支撑,运用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
史海帆影-宋城怀古-(续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端州历史文化丛书”的一种,《宋城怀古》系列的第四部。作者以纪实的写法,以端州弥足...
世界的故事IV-近现代史 本书特色水晶宫在哪里?“欧洲的病人”是谁?牛油是如何引发革命的?美国的五十个州是怎么形成的?印度与巴基斯坦是如何分成两个国家的?为什么...
《我国对外报道编译的新修辞理论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以传播效果为核心、以西方新修辞学为理论框架的我国对外报道
蜀道宝藏-中国石门摩崖石刻 本书特色 冯岁平主编的《蜀道宝藏--中国石门摩崖石刻》搜罗尽可能多的石门旧拓,并广泛搜集老照片、地图、长卷等诸种图像,按60年代陕西...
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引论;西方对中国史学的认识;中国文化中的历史观念与史学的绵延发展;中国的史官记事制度与修史事业等方...
天下1唐朝气象 本书特色 一幅“天下”*壮阔、*辉煌的画卷,缓缓展开。它就是大唐:中国人的回忆,中国人的梦境,亦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梦回大唐,虽死何憾? 网...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是怎样从落后的状态乘时崛起,提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因史任务?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系统检修》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相关高电压部件操作必备的安全知识与操
资治通鉴(精装)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部编年体通史,跨16个朝代,囊括1362年的史事,呈现政局盛衰图景,刻画为政治国、待人处事之道。与司马迁的...
太平天国(上下卷)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对自己在四年服务于太平天国的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为我们以及世界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太平天国(上下卷)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