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除了绪论、小结,分为十九章,凡64万字。第一章,回溯明末清初西学传播情况,及其对晚清的影响。第二章,述鸦片战争以前,西学在南洋及广州等地传播情况及特点。第三、四章,述鸦片战争以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西学传播的内容、影响。第五至八章,述新式学校包括教会学校与西学传播的关系,重点解剖了同文馆、广方言馆和格致书院。第九、十章,述报刊与西学传播的关系,解剖了《万国公报》和《格致汇编》两个典型。第十一至十三章,述出版机构与西学传播关系,重点分析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广学会的情况。第十四至十六章,论述传教士中传播西学的三个代表人物,即傅兰雅、李提摩太和林乐知的贡献。第五至十六章,研究的时间都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为主。第十七至十八章,述二十世纪初年,即庚子以后、辛亥以前西学传播情况,对通过日本转口输入西学的内容与影响着墨较多。第十九章,综论西学传人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几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反应。全书章节编排,兼顾到历史逻辑与西学传播内在机制两个方面。书中附有35份统计表格,包括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传播西学录要、受西学影响伪明清学者录要、不同时期西学书刊目录和数量分析、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广学会等机构出版西书目录、不同时期翻译出版西书的机构目录等。
作者在西学资料的搜集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除了查阅收藏晚清西书丰富的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国内重要图书馆,作者还利用出国作访问研究的机会,查阅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图书馆,特别是利用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藏的傅兰雅的私人档案,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所藏的关于来华传教士的图书和档案资料,牛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理雅各从东方带回英国的各种图书,上海亚洲文会发起人伟烈亚力在中国搜集并带回英国的大批中译西书,使得此书的资料基础非常扎实,也使得建立在这样资料基础上的理论分析,全面而中肯。
本书对西学东渐史上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重要人物、事件的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介绍了此书的研究对象与学术界研究概况,对这课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学术清理,指出了此前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阐明了本书的研究重点。书中认为,对于晚清西学东渐史这一课题,学术界对此课题已有不少研究,有了不少成果,但从总体说来,个案研究多而综合研究少,零散研究多而系统研究少,存在许多空白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一段、从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一段,研究更少。作者对晚清西学东渐史的阶段划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为四段,即1811-1842,1843-1860,1860-1900,1900- 1911。对每一阶段西学传播的机构、人物、西学书刊的数量、西学内容、传播特点,都有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对于西学在晚清中国传播的走势,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清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书中指出,从1811年马礼逊在中国出版第一本中文西书,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首尾100年,中国共翻译、出版西学书籍2291种。四个阶段中,以年均翻译西学书籍(不包括纯粹宗教书籍)计算,第一阶段,年均1种;第二阶段,年均6种;第三阶段,年均14种;第四阶段,年均145种。前三个阶段,年均译书种数成几何级数增长,第四阶段,年均译书数量猛增为第三阶段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晚清中国输人西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急速增长趋势,20世纪初达于极盛。以传播西学主体而言,第一阶段,基本上是西人的事;第二阶段,西人为主,少量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其事;第三阶段,西译中述,中西传播机构共存并进;第四阶段,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主体。这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西学传播过程中,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附从地位升为主导地位。
本书对于早期传教士在南洋传播西学的研究,对五口通商初期西学传播的研究,对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傅兰雅、李提摩太、林乐知、格致书院、《格致汇编》、广方言馆等人物、机构、杂志的研究,或填补了重大空白,或对此前研究有重要推进。作者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对晚清西学传播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播主体、受传对象(受众)、传播媒介、译书方式等因素对西学传播效果的影响,对晚清西学东渐的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科学启蒙这五大主题逐一进行了讨论;对于传教士与西学传播这一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中认为,传教士与西学传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远比人们传统的印象要复杂得多,从历史的长时段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科学结论以其严密的逻辑。历试不爽的实验,为社会普遍接受以后,宗教也会调整教义,适应科学。对于不同的教派、不同的差会、不同的时期传教士与西学传播的关系,更要具体分析。
本书的绪论部分,曾被译为英文,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翻译学研究》杂志(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1996.1)上发表;关于五口通商时期的内容,曾被译为英文,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上发表。
本书获得院科研成果(1993-1994年)特等奖;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1995年)著作二等奖;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
丰饶-哈尼族奕车人的亲属关系 内容简介 发源于云南省西北部的红河是一条跨境河流,东南向从云南省河口县出境后在越南河内市流入南海北部湾。红河两岸,聚居着多种民族,...
这部《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他当时在北大开设的课程,也是他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成果。书中依据陶希圣自己的历史分期观点,对氏族
郑和下西洋-漫说中国历史-38 本书特色 我衷心乐见的《漫说中国历史》终于问世了。《漫说中国历史》除了以漫画形式呈现传说中的盘古、女娲、共工、祝融等大神的传奇故...
当代中国口述史-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内容简介 在那场堪称“史无前例”的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中期,发生了令世人震惊...
《PyQt5快速开发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既是介绍PyQt5的快速入门书籍,也是介绍PyQt5实战应用的书籍。PyQt5是对Qt所有类的Python封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内容简介:她们是动荡时代中锋利的冷刃, 她们也是柔软的猫科动物,浪漫、骄傲、独来独往。自由意志的形象代
王府井 内容简介 对于王府井, 即使是北京本地人, 也少有人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历史上的王府井曾经是什么样子? 王府井是如何沿着历史的轨迹一步一步成长成今天的...
诸史天象记录考证 本书特色 刘次沅所著的《诸史天象记录考证/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记载的天文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现...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诗人王计兵亲选的130首诗作。在这里,他写生活的困顿、对父母的追忆、对故乡的怀念。
《移动Web前端高效开发实战》内容简介: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快速普及,给前端开发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移动Web前端技术作为
《纪录短片创作》内容简介:本书为大学教材,主要面向的读者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视节目创作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其他具有一定影
英国是“宪政的母国”,首创了司法陪审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文官制;英国的宪政发展是漫长的,它是第一个摧毁专
《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文学叙述》内容简介:本书全面考察了晚清至五四期间女性身体在中国走向民族国家的进程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对于西周共和行政以前,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几种主要文化的分布以及古籍中记载的帝王世系不便编次,仅简略...
《民族的重建》内容简介:20世纪末,原来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核心地区已经分裂为四个以民族命名的现代国家:波兰、乌克兰、立陶宛和白
新编历史小丛书:辽代史话 本书特色 著名辽史专家陈述先生撰写的唯一普及读物,5万字写清楚辽代的历史和契丹人的大概著名辽史专家陈述先生撰写的唯一普及读物,5万字写...
世界征服者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蒙古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兴起与强盛时期的大量史实,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部分包括成吉思汗...
理说明朝 本书特色 《理说明朝》是作者朱晔若干年《明史》研究的**本专著,作者试图应用专业的管理学知识从人性的角度客观地审视历史人物。显历史的真实,展古人的风彩...
《情感学习》内容简介:★跨越德、美、英、意、法、荷、挪、俄、瑞典等世界各国,考察百余种经典儿童文学与教育手册,展现不同文化
吉安红色记忆 内容简介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吉安故事。吉安这块富饶而神奇的土地,缔造了具有原创意义的井冈山精神,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