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除了绪论、小结,分为十九章,凡64万字。第一章,回溯明末清初西学传播情况,及其对晚清的影响。第二章,述鸦片战争以前,西学在南洋及广州等地传播情况及特点。第三、四章,述鸦片战争以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西学传播的内容、影响。第五至八章,述新式学校包括教会学校与西学传播的关系,重点解剖了同文馆、广方言馆和格致书院。第九、十章,述报刊与西学传播的关系,解剖了《万国公报》和《格致汇编》两个典型。第十一至十三章,述出版机构与西学传播关系,重点分析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广学会的情况。第十四至十六章,论述传教士中传播西学的三个代表人物,即傅兰雅、李提摩太和林乐知的贡献。第五至十六章,研究的时间都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为主。第十七至十八章,述二十世纪初年,即庚子以后、辛亥以前西学传播情况,对通过日本转口输入西学的内容与影响着墨较多。第十九章,综论西学传人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几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反应。全书章节编排,兼顾到历史逻辑与西学传播内在机制两个方面。书中附有35份统计表格,包括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传播西学录要、受西学影响伪明清学者录要、不同时期西学书刊目录和数量分析、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广学会等机构出版西书目录、不同时期翻译出版西书的机构目录等。
作者在西学资料的搜集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除了查阅收藏晚清西书丰富的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国内重要图书馆,作者还利用出国作访问研究的机会,查阅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图书馆,特别是利用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藏的傅兰雅的私人档案,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所藏的关于来华传教士的图书和档案资料,牛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理雅各从东方带回英国的各种图书,上海亚洲文会发起人伟烈亚力在中国搜集并带回英国的大批中译西书,使得此书的资料基础非常扎实,也使得建立在这样资料基础上的理论分析,全面而中肯。
本书对西学东渐史上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重要人物、事件的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介绍了此书的研究对象与学术界研究概况,对这课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学术清理,指出了此前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阐明了本书的研究重点。书中认为,对于晚清西学东渐史这一课题,学术界对此课题已有不少研究,有了不少成果,但从总体说来,个案研究多而综合研究少,零散研究多而系统研究少,存在许多空白和薄弱环节,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一段、从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一段,研究更少。作者对晚清西学东渐史的阶段划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为四段,即1811-1842,1843-1860,1860-1900,1900- 1911。对每一阶段西学传播的机构、人物、西学书刊的数量、西学内容、传播特点,都有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对于西学在晚清中国传播的走势,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清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书中指出,从1811年马礼逊在中国出版第一本中文西书,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首尾100年,中国共翻译、出版西学书籍2291种。四个阶段中,以年均翻译西学书籍(不包括纯粹宗教书籍)计算,第一阶段,年均1种;第二阶段,年均6种;第三阶段,年均14种;第四阶段,年均145种。前三个阶段,年均译书种数成几何级数增长,第四阶段,年均译书数量猛增为第三阶段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晚清中国输人西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急速增长趋势,20世纪初达于极盛。以传播西学主体而言,第一阶段,基本上是西人的事;第二阶段,西人为主,少量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其事;第三阶段,西译中述,中西传播机构共存并进;第四阶段,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主体。这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西学传播过程中,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附从地位升为主导地位。
本书对于早期传教士在南洋传播西学的研究,对五口通商初期西学传播的研究,对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傅兰雅、李提摩太、林乐知、格致书院、《格致汇编》、广方言馆等人物、机构、杂志的研究,或填补了重大空白,或对此前研究有重要推进。作者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对晚清西学传播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播主体、受传对象(受众)、传播媒介、译书方式等因素对西学传播效果的影响,对晚清西学东渐的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科学启蒙这五大主题逐一进行了讨论;对于传教士与西学传播这一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中认为,传教士与西学传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远比人们传统的印象要复杂得多,从历史的长时段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科学结论以其严密的逻辑。历试不爽的实验,为社会普遍接受以后,宗教也会调整教义,适应科学。对于不同的教派、不同的差会、不同的时期传教士与西学传播的关系,更要具体分析。
本书的绪论部分,曾被译为英文,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翻译学研究》杂志(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1996.1)上发表;关于五口通商时期的内容,曾被译为英文,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上发表。
本书获得院科研成果(1993-1994年)特等奖;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1995年)著作二等奖;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
《看人下菜碟儿》内容简介:《看人下菜碟儿》谈了12个名人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12道菜。作者选取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比如苏轼、屈
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 内容简介 (一)聚落的总体结构对姜寨遗址的分析是从半坡文化层的微观堆积开始的。半坡文化层的地层观察显示半坡层还可以细...
沈从文集-龙凤艺术 本书特色 有人说沈从文不写小说,太可惜!我以为他如不写文物考古方面,那才可惜!——张充和俗说凤凰不死,死后又还会再生。这传说极有意思。凡是深...
趣味读历史 本书特色 李怡心所著的《趣味读历史》是一个17岁女孩儿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写就的历史随笔。——当人们对高祖刘邦那些所谓“治国智慧”津津乐道,佩服得五体...
老地图:南京旧影 本书特色 由朱炳贵编著的《老地图南京旧影(高清典藏本)》汇集了200余幅南京古代地图,并作了简要的解读和说明。这些地图从个收藏单位、私人及历史...
《五胡录》中文网络世界风行五载的激扬文字,火焰塔打造的五胡十六国历史传奇!《五胡录》以史诗般的气魄、谐趣生动的语言全景式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内容简介:此书原係历史研究编辑部编的《历史爱好者丛书》中“战争与军事”系列之一。此书将“世
史学遗产六讲 内容简介《史学遗产六讲》是白寿彝先生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爬梳的开创性成果,反映了作者恢宏的视野和渊博的常识。书中对史学遗产之精华...
通过采访60多年前中国远征军将领的后人和远征军老兵以及抗战史专家,并进行了大量实地拍摄,详实地记录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支中
从本质上说,西塞是一位思想家。他的政思想,是结合罗马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对希腊各学加以而成的。他在《论共和国》部著作中对家学
郑氏规范 本书特色 浦江郑氏家族自南宋初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累世同居十五代,凡360余年。其事迹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被载入《孝义传》。元至正四...
朴学与清代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学术史与社会史的视角,探讨了清代朴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其基本特征,对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崛起、内涵、特征及其走向,乾嘉朴学的...
西學東漸的嚴峻衝擊,促使近代中國重組知識版圖,新的概念被引介;舊有的思想也以新的方式重加詮釋。在這個複雜且巨大的變動過程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爆发直至结束的历史发展过程,不但以宏阔的视角描述了发生在陆地、海上和空中的完整故事
史记-全四册 本书特色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九个片断 本书特色 《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十九个片断》从春秋、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选取了十多个有代表性并...
在宋朝过的那些年 本书特色 宋朝春节放几天假,皇帝还要不要上朝?宋朝有没有压岁钱,孩子们过年能挣多少银两?宋朝人春节为何豪赌,李清照打的麻将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宋...
宋辽关系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者十数年来研究宋辽外交关系这一课题的成果的总的呈现。全书分为十一章,囊括宋辽间外交关系研究的各个层面,史料翔实,论证严密,创见...
《华为研发(第3版)》内容简介:《华为研发》是一本讲创业的书,其中有华为早期创业时的艰难、苦涩、屈身民宅的那段时光。同时这也
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积五十年治学研究之重要成果。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