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簡介
汪宏倫
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台灣大學社會系兼任副教授,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與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研究涉及台灣、中國與日本民族主義,致力探討東亞現代性中戰爭、情感與價值觀諸問題。曾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與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作者簡介
汪宏倫(導論、第三章)
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曾任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學與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訪問學者。研究涉及中、日、臺民族主義,探討東亞現代性中戰爭、情感與價值觀諸問題。曾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與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鄭祖邦(第一章)
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社會學理論、政治社會學。目前主要研究重點為戰爭與現代社會理論、九○年代以來台灣的國家構成與民主發展之研究。
朱元鴻(第二章、第六章)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著有《我們活在不同的世界》以及約廿餘篇期刊論文,編有《孔恩:評論集》(與傅大為合編),主編《理論與當代戰爭》麥田翻譯書系(2003-2010),《文化研究》創刊主編(2003-2011)。研究興趣包括社會思想史、當代社會文化理論、都市民族誌。目前在撰寫《自閉症與我們的時代》,一個醫療概念史的跨文化研究。
黃金麟(第四章)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社會學理論、近現代中國的文化與政治,身體社會史、戰爭與現代性等。著有《歷史、身體、國家》(2001, 2006),《政體與身體》(2005),《戰爭、身體、現代性》(2009)等書及相關論文。
姚人多(第五章)
英國University of Essex社會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歷史社會學與政治社會學。目前的研究興趣集中在台灣人第一次遭遇現代國家與資本主義的經驗。
藍適齊(第七章)
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曾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主要研究興趣爲台灣史、近現代東亞史、民族主義╱歷史記憶╱認同建構。研究成果曾發表於positions: asia critique, China Journal,『軍事史学』(日本)等期刊。
彭仁郁(第八章)
巴黎狄德羅大學心理病理暨精神分析學博士。法國分析空間學會認證之精神分析師。博論於2007年獲法國「研究世界」獎後,改寫為專書《亂倫試煉》(PUF, 2009)。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助研究員,嘗試探討精神分析之當代性、人為暴力創傷與療癒。
趙彥寧(第九章)
美國康乃爾大學人類學博士,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歷年來研究主題包括性/別與酷兒、國族主義、國家暴力、國境管理與跨境遷移。著有專書《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巨流,2001),與數十篇國內外期刊及專書論文。
莊佳穎(第十章)
莊佳穎,英國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 UK)社會學博士,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同時兼任台師大國際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及東亞流行文化學會理事長。學術研究興趣為民主化與消費社會、國家認同與每日實踐、流行文化等,目前正在執行的研究計畫為「可愛文化的台灣實踐」。(FB:laalaapiano@ntnu.edu.tw;網站:www.xiaoying.idv.tw)
序
導論 把戰爭帶回來!──重省戰爭、政治與現代社會的關聯(汪宏倫)
第一章 戰爭與社會理論:一種現代性的視角(鄭祖邦)
一、前言
二、戰爭與現代性的思想入口:從馬基維利到克勞塞維茲
三、戰爭與民族國家:韋伯的理論創始
四、戰爭與社會治理:傅柯的理論翻轉
五、結語:邁向一種戰爭的社會理論
第二章 百年來戰爭與革命組態的改變(朱元鴻)
一、百年和平
二、歐洲公法的輓歌
三、兩種革命/戰爭的場景
四、共產主義世界革命
五、世界的內戰,冷戰
六、阿拉伯之春,公民抵抗的淵源與前景
七、世紀展望:相互依存的複雜性
八、結語
第三章 東亞的戰爭之框與國族問題:對日本、中國、台灣的考察(汪宏倫)
一、導言:東亞的國族問題與戰爭遺緒
二、理論與概念:戰爭、「戰爭之框」與國族建構
三、東亞的「戰爭之框」:日本、中國、台灣
四、結語:重審現代性——戰爭、國家與「合法暴力」
第四章 以戰為治的藝術:抗美援朝(黃金麟)
一、戰場與戰略
二、歷史的意義
三、競賽與公約
四、另類的交戰
五、戰爭與治理的辯證
六、結論
第五章 社會是戰爭的延續:日治時期以來台灣「國家的敵人」之歷史考察(姚人多)
一、傅柯的問題
二、敵人與戲碼
三、什麼東西沒變?
四、土匪與治安戲碼間的認知落差
五、土匪與良民
六、什麼東西變了
七、結論
第六章 正義與寬恕之外:戰爭、內戰與國家暴行之後的倫理(朱元鴻)
一、戰後正義(Jus Post-Bellum)
二、戰犯審判:歷史的判讀
三、戰犯審判:確立真相的檔案或是歷史否認的包裹?
四、寬恕:另一個全球化的劇場?
五、記憶與遺忘的政治?
六、遺忘:與時俱逝的腐朽或是迎展生命的能力?
七、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寬恕?還是遺忘?
第七章 可悲傷性,「戰爭之框」,與台籍戰犯(藍適齊)
一、前言
二、民間活動
三、中華民國政府的參與和立場
四、民間 VS. 國家
五、結論:戰爭記憶與台灣的身分認同
第八章 過不去的過去:慰安婦的戰爭創傷(彭仁郁)
一、研究背景及問題意識
二、創傷研究的倫理質疑:方法論問題
三、戰爭與性/別
四、戰爭創傷的臨床論述
五、創傷主體真實的可共享性
六、說不可說、傾聽瘖啞
七、歷史銘印、共享記憶:真相版本之戰
八、結語:戰爭創傷敘事的歷史銘印
第九章 親密關係倫理實作:以戰爭遺緒的男性流亡主體為研究案例(趙彥寧)
一、導論
二、重建美好烏托邦的未來:照顧蔣公與懷念母親
三、國家給予的私下授受:延續生命的倫理實作
四、永續創傷化的流亡主體?:瀕死倫理實作的意義
第十章 浪漫的虛擬史詩:2008年後台灣電影中的戰爭記憶(莊佳穎)
一、前言:電影作為戰爭記憶書寫的所在
二、台灣,戰爭記憶小故事的漂浮之島
三、來自戰地的明信片
四、帶著戰爭傷痕的台日情意結
五、結論:在開放的歷史書寫空間裡自由飛舞
作者簡介
《生命之美:奇异植物的生存智慧》内容简介:地球奇异植物大揭秘!图书版的《植物王国》! 茅膏菜的致命拥抱让昆虫无所逃遁;捕蝇草
《中国十八省府》作者威廉·埃德加·盖洛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曾四次到中国长途旅行,对中国的长江、长城、十
中国简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史学大师吕思勉所著《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再版,原书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当年即再版数次,是当时使用面较广、发行量*大的...
这是由社科院委托历史所编写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中国历史书,是一部为广大干部和国民提供传播正确历史知识和历史价值观的读本
《马背上的朝廷》内容简介: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于北京与江南。满洲皇帝及扈从,深入帝国
《第三方评估、绩效排名与政府循证管理》内容简介:与政府部门自评估和自上而下的内部评估相比,第三方评估被认为在独立性、客观性
世界简史 本书特色 ★一部全面简短、通俗有趣的世界史★英国知名史学家的世界史经典之作威尔斯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遗产,包括文化、思想、宗教、艺术等,这是人类历史...
章太炎的隔代传心之作:一部难得的不仅写得“好”,而且又“好读”“走心”的章太炎评传。这是一本章太炎评传,评的是作品,传的
本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0卷和第11卷,起自清代的道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这两卷能够自成体系,可以单独成书,我们特先译出
这才是岳飞 本书特色 热播电视剧《精忠岳飞》配套历史书《这才是岳飞》不美化,不神化,不异化,还原一个走下神坛、有血有肉、并非完人却勇于担当的血性男儿——岳飞!酗...
《中国城乡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内容简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新时期中国住房问题研究的落
论人民 本书特色 1838年米什莱受邀于法兰西大学院作历史和伦理讲座,前来听讲者日众。他和另外两位知名人士:历史学家基内和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的讲课演...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 本书特色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精)/刘易斯·芒福德文集》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理论著作...
重写旧京-民国北京书写中的历史与记忆 本书特色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尤其是在告别帝制、民园建元的时刻,承载着古老文明意识的历史遗迹随处可见。而如何看待、处理...
香港的失落 本书特色 叶灵凤编著的《香港的失落》一书里的文章,主要包括香港岛割占前后、开埠初期、二次鸦片战争及租借新界有关的文章。书末还详细介绍了数种英文著作,...
草原帝国 内容简介 世界东方历史的必读书 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上帝之鞭的征服狂飙在欧亚大陆上演出一幕幕*壮观的…… 著名东方史学家勒内·格鲁塞,以其开阔...
东汉故事 本书特色 它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历史知识普及读物的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一套祖孙几代人爱读的书。畅销四十多年不衰,家庭书架珍藏精品。东汉故事...
军用密码发出的缅北战讯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吕德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印、缅战场随军反攻缅北的战役中,作为重庆《大公报》随军记者所撰写的中、美两国军队并肩作...
《不合理的行为(增订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的自传时隔25年首度增订重版。书中,麦卡林回忆少时生活
不确定的遗产-哈佛辛亥百年论坛演讲录 本书特色 辛亥革命是一次典型的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北京和台北,海峡两岸都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那么它的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