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认为,分析哲学与解释哲学不仅在认识论方法论各有不同,而且对于哲学本质及其任务也完全殊异的各具不同特质的哲学思潮。分析哲学与现象学——诠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想主流,尽管许多哲学家都想对其进行融合,但由于它们自身的独特本质,这种融合最后只能采取相互弱化的形式,即在相互若何各自的原则的基础上试图吸收对方的一些观点,如诠释学在强调语言在解释中重要性的同事吸取了分析哲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而分析哲学在繁华分析原则的同事也吸取了诠释学传统里的语境论、历史因果理论。
《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上册》目录:
总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分析哲学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分析哲学形成的理论背景
第三节 逻辑学的新发展
第四节 分析哲学的历史演变和四种分析类型
第二章 弗雷格的意义和所指理论
第一节 专名、概念词、对象、概念
第二节 意义和所指
第三章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第一节 专名和限定摹状词的区分
第二节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意义
第三节 斯特劳逊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批评
第四章 前期维特根斯坦和他的《逻辑哲学论》
第一节 语言图像理论
第二节 重言式理论
第三节 命题的意义理论和哲学是语言批判
第四节 不可说的而只能显示的东西——“语言唯我论”
第五节 一些逻辑实证主义者对《逻辑哲学论》的批评
第五章 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
第一节 维也纳学派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可证实性原则及其演变
第三节 卡尔纳普的逻辑句法理论和语义学
第六章 后期维特根斯坦和他的《哲学研究》
第一节 语言是游戏——“家族相似”
第二节 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工具箱理论
第三节 深层语法和使用规则
第四节 哲学疗法和私人语言批判
第七章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
第一节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先驱摩尔的概念分析
第二节 剑桥学派——约翰·威斯顿姆
第三节 牛津学派——基尔伯特·赖尔
第四节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第五节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第八章 奎因与戴维森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奎因的哲学变革
第二节 戴维森的意义与真理理论
第九章 新指称理论——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历史一因果指称理论综述
第一节 传统的意义指称理论
第二节 克里普克关于专名的指称理论
第三节 普特南关于通名的指称理论
第四节 先天性和必然性的区别理论
第五节 塞尔与卡茨为描述理论的辩护
结语
附录:命题逻辑
参考书目
《分析哲学导论》后记
《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下册》目录:
代序:我与伽达默尔的最后一次会见
第一章 诠释学概念
第一节 词源学意义
一、两种词源学解释
二、作为四要素合一的诠释学
三、诠释学译名之我见
第二节 诠释学性质规定的演变
一、作为《圣经》注释理论的诠释学
二、作为语文学方法论的诠释学
三、作为理解和解释科学或艺术的诠释学
四、作为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的诠释学
五、作为此在和存在理解现象学的诠释学
六、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
七、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
第三节 诠释学的转向
一、诠释学转向的两种看法
二、诠释学的三大转向
第二章 理解与解释
第一节 斯宾诺莎和克拉登尼乌斯:理解和解释的非同步性
一、解释是辅助性的
二、解释是教育性的
三、理解和解释是非同步的
第二节 施莱尔马赫:理解与解释的同
一、诠释学作为避免误解的艺术
二、理解是重构作者的思想
三、解释的两种趋向
四、比作者还更好地理解作者
五、理解与解释的同
第三节 狄尔泰:作为生命体验的理解与解释
一、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野
二、理解是对生命表现之透视过程
三、解释是对生命表现之合乎艺术的理解
四、理解与体验
第四节 海德格尔:理解是理解者对此在自身之筹划
一、此在的生存论分析
二、理解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
三、前有、前见和前把握
四、海德格尔的“转向”
第五节 伽达默尔:理解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
一、理解是指相互理解
二、理解与解释的同一关系
三、理解的前结构
四、理解与应用的统
第三章 意义与真理
第一节 意义
一、多重意义与单一意义
二、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
三、内在话语和外在话语
四、文字的意义与精神
五、理想语言学派的描述意义观点
六、日常语言学派的行为意义观点
七、文本意义与历史观念
八、海德格尔:意义就是理解的筹划与显现
九、伽达默尔:意义在于完全性的先把握
十、赫施:本身意义与展现意义
十一、贝蒂:意义的重新认识和重新构造
十二、伽达默尔的回应
第二节 真理
一、真理符合论与真理开显论
二、真理是意义的开启
三、真理发生的条件性
四、真理发生于前科学的经验
五、真理与对话
六、简短结论
第四章 《真理与方法》中的诠释学经验理论
第一节 认识与经验
一、精神科学的独特性质
二、精神科学把握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理解的前结构
一、海德格尔关于理解前结构的揭示
二、伽达默尔关于理解前结构的解释
三、对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关于前见观点的批评
四、完全性的先把握
第三节 时间距离与效果历史
一、历史主义的幼稚假定
二、效果历史意识
三、视域融合
第四节 问答结构与诠释学对话
一、问答结构
二、诠释学对话
第五章 《真理与方法》后的哲学诠释学
第一节 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
一、科学、技术、实践智慧
二、科学的自然知识和实践的人文知识
三、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智慧的应用
四、重新恢复实践智慧和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
第二节 、作为修辞学或语艺学的诠释学
一、知识与智慧的区分
二、逻辑学与修辞学
三、逻辑学与诠释学
四、修辞学与诠释学
五、修辞学在法学上的意义
六、科学真理与诠释学真理
第三节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
一、想象艺术与精确科学
二、何谓想象力?
三、诠释学与修辞学
四、认知与经验
第六章 诠释学在当代的意义:解阿尔克迈之谜
人类为何走向毁灭?
汉斯一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作目录
《哲学诠释学导论》后记
礼是郑学-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论稿 本书特色 孔颖达一句“礼是郑学”,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学研究;郑玄之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汉唐经学又受到他怎样的影响,这本书将为您揭...
价值实现论:关于人的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实现的研究 内容简介 哲学是个人的事,更是国家民族的事。因为哲学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事,更凝聚着国家民族的智慧,关系着国家...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本书特色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加快与西方世界接思的步伐;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显然需要对...
圆觉经讲记 内容简介 《圆觉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在经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世更收入华严部。在禅门中因其显示的修行方便,处处与禅法相结合而传习...
厚黑学全集 本书特色 人问:“要如何才不失败?”我说:“你须先把厚黑史观、厚黑哲理与夫厚黑哲理之应用彻底了解,出面应事,才可免于失败。兵法曰,先立于不败之地,又...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修订本)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史》1-4卷,由著名哲学史家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等负责撰写。《希腊哲学史(第2卷修订本)》论述公元...
异端思想的背后 本书特色 何谓异端?中国历史上有无异端?用唯美而荡气回肠的文字,书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荣辱与沉浮。到底什么是异端呢?**,只要触犯了官家主义这个...
科学文化哲学的前沿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从科学史、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文化研究以及科学哲学四个向度对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女性主义科学文化哲...
绘图地理五决-绘图校正集新堂藏版 本书特色 适因居丧之暇,同王子庸弼、张子含章结庐彭邑丹景山之阳,著为《地理五诀》。其龙分生旺死绝,穴看阴阳真气,砂辨得位失位,...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最新经典珍藏 本书特色 朱子家训《朱子家训》亦称《朱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
基督教简史(修订本) 目录 **节 基督教的产生第二节 原始基督教、12使徒和保罗第二章 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节 君士坦丁以前的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罗...
颤粟不安 本书特色 《颤栗与不安:克尔凯郭尔个体偶在集》编辑推荐:克尔凯郭尔是近代明确地追求作生存式思考的**人。他不知疲倦地劝告他的同时代人,每个人都应成为个...
金刚经.心经-阅读无障碍本 本书特色 《心经》、《金刚经》在佛教中的地位,不仅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从中国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们的影响并且关涉到...
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从我国古代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我国战国时代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我国古代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
精气易发微-彝文献精气易八卦历法数理研究 内容简介 《精气易发微》是彝族先民教化师“耄史”世袭创作而全民教化传承下来的易理哲学诗文。《精气易发微》是彝族先民婚丧...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本书特色 何新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宇宙之问-《天问》新考》精录于他的14部国学著作之中。宇宙之问·...
梵唱的天籁-禅宗那些大师们 本书特色 拈花悟旨一苇渡江 东山双璧曹溪绝唱赵州吃茶德山棒打百丈清规丹霞烧佛从达摩初祖浮海东来,到慧能六祖黄梅得法,从弘忍大师以偈定...
生命的飞翔 本书特色《生命的飞翔》是一本心灵励志类书。通过作者的讲解,将佛经中的智慧和精髓转化为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美的际遇,什么是爱。怎样让不快乐...
易经通说 内容简介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本书通过释词通义,深入地揭示了《易经》深蕴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释义精当,征引宏富,是其特点,可为学者案头参考...
费希特著作选集:第五卷 内容简介 极乐生活指南:共包括十一讲和第六讲附录:**讲 生活就是爱,因而生活与极乐是自在自为地同一的。第二讲 这里要讲述的终归是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