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认为,分析哲学与解释哲学不仅在认识论方法论各有不同,而且对于哲学本质及其任务也完全殊异的各具不同特质的哲学思潮。分析哲学与现象学——诠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想主流,尽管许多哲学家都想对其进行融合,但由于它们自身的独特本质,这种融合最后只能采取相互弱化的形式,即在相互若何各自的原则的基础上试图吸收对方的一些观点,如诠释学在强调语言在解释中重要性的同事吸取了分析哲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而分析哲学在繁华分析原则的同事也吸取了诠释学传统里的语境论、历史因果理论。
《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上册》目录:
总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分析哲学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分析哲学形成的理论背景
第三节 逻辑学的新发展
第四节 分析哲学的历史演变和四种分析类型
第二章 弗雷格的意义和所指理论
第一节 专名、概念词、对象、概念
第二节 意义和所指
第三章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第一节 专名和限定摹状词的区分
第二节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意义
第三节 斯特劳逊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批评
第四章 前期维特根斯坦和他的《逻辑哲学论》
第一节 语言图像理论
第二节 重言式理论
第三节 命题的意义理论和哲学是语言批判
第四节 不可说的而只能显示的东西——“语言唯我论”
第五节 一些逻辑实证主义者对《逻辑哲学论》的批评
第五章 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
第一节 维也纳学派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可证实性原则及其演变
第三节 卡尔纳普的逻辑句法理论和语义学
第六章 后期维特根斯坦和他的《哲学研究》
第一节 语言是游戏——“家族相似”
第二节 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工具箱理论
第三节 深层语法和使用规则
第四节 哲学疗法和私人语言批判
第七章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
第一节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先驱摩尔的概念分析
第二节 剑桥学派——约翰·威斯顿姆
第三节 牛津学派——基尔伯特·赖尔
第四节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第五节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第八章 奎因与戴维森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奎因的哲学变革
第二节 戴维森的意义与真理理论
第九章 新指称理论——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历史一因果指称理论综述
第一节 传统的意义指称理论
第二节 克里普克关于专名的指称理论
第三节 普特南关于通名的指称理论
第四节 先天性和必然性的区别理论
第五节 塞尔与卡茨为描述理论的辩护
结语
附录:命题逻辑
参考书目
《分析哲学导论》后记
《当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下册》目录:
代序:我与伽达默尔的最后一次会见
第一章 诠释学概念
第一节 词源学意义
一、两种词源学解释
二、作为四要素合一的诠释学
三、诠释学译名之我见
第二节 诠释学性质规定的演变
一、作为《圣经》注释理论的诠释学
二、作为语文学方法论的诠释学
三、作为理解和解释科学或艺术的诠释学
四、作为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的诠释学
五、作为此在和存在理解现象学的诠释学
六、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
七、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
第三节 诠释学的转向
一、诠释学转向的两种看法
二、诠释学的三大转向
第二章 理解与解释
第一节 斯宾诺莎和克拉登尼乌斯:理解和解释的非同步性
一、解释是辅助性的
二、解释是教育性的
三、理解和解释是非同步的
第二节 施莱尔马赫:理解与解释的同
一、诠释学作为避免误解的艺术
二、理解是重构作者的思想
三、解释的两种趋向
四、比作者还更好地理解作者
五、理解与解释的同
第三节 狄尔泰:作为生命体验的理解与解释
一、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野
二、理解是对生命表现之透视过程
三、解释是对生命表现之合乎艺术的理解
四、理解与体验
第四节 海德格尔:理解是理解者对此在自身之筹划
一、此在的生存论分析
二、理解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
三、前有、前见和前把握
四、海德格尔的“转向”
第五节 伽达默尔:理解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
一、理解是指相互理解
二、理解与解释的同一关系
三、理解的前结构
四、理解与应用的统
第三章 意义与真理
第一节 意义
一、多重意义与单一意义
二、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
三、内在话语和外在话语
四、文字的意义与精神
五、理想语言学派的描述意义观点
六、日常语言学派的行为意义观点
七、文本意义与历史观念
八、海德格尔:意义就是理解的筹划与显现
九、伽达默尔:意义在于完全性的先把握
十、赫施:本身意义与展现意义
十一、贝蒂:意义的重新认识和重新构造
十二、伽达默尔的回应
第二节 真理
一、真理符合论与真理开显论
二、真理是意义的开启
三、真理发生的条件性
四、真理发生于前科学的经验
五、真理与对话
六、简短结论
第四章 《真理与方法》中的诠释学经验理论
第一节 认识与经验
一、精神科学的独特性质
二、精神科学把握方式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理解的前结构
一、海德格尔关于理解前结构的揭示
二、伽达默尔关于理解前结构的解释
三、对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关于前见观点的批评
四、完全性的先把握
第三节 时间距离与效果历史
一、历史主义的幼稚假定
二、效果历史意识
三、视域融合
第四节 问答结构与诠释学对话
一、问答结构
二、诠释学对话
第五章 《真理与方法》后的哲学诠释学
第一节 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
一、科学、技术、实践智慧
二、科学的自然知识和实践的人文知识
三、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智慧的应用
四、重新恢复实践智慧和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
第二节 、作为修辞学或语艺学的诠释学
一、知识与智慧的区分
二、逻辑学与修辞学
三、逻辑学与诠释学
四、修辞学与诠释学
五、修辞学在法学上的意义
六、科学真理与诠释学真理
第三节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
一、想象艺术与精确科学
二、何谓想象力?
三、诠释学与修辞学
四、认知与经验
第六章 诠释学在当代的意义:解阿尔克迈之谜
人类为何走向毁灭?
汉斯一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作目录
《哲学诠释学导论》后记
形式逻辑--中国文库. 哲学社会科学类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于60年代组织当时研究逻辑学的专家、学者编写的我国**部全国高等学校逻辑教材,...
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集结和汇编。作者依据马克思经典著作,结合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长期研究的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梁漱溟所著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共5章,分别对中国、印度、西方三个文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
思想录 本书特色 此书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潮之外,别辟蹊径;一方面它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同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而呈...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人,生于1962年藏历六月初四,曾兢读于甘孜师范学校。1985后,舍俗出家,前往色达五明
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 内容简介 《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看上去是一部学术著作,实际上它是在作者授课讲稿的基础上形成的,严格地说,这不是一部著作,而是一部教材。《...
周易 本书特色 ★ 《华夏国学经典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以广为认可的古籍为底本,再参阅其他较具代表性的著作进行点校,使经典原文准确可靠。 ★ 注释简洁、准确、客观、...
宗教知识讲座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各宗教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典籍教义与礼仪制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宗教知识讲座 目录 认真...
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 内容简介 宗性编著的《改造生命的原理》内容介绍:对于现实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是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的。但就哲学体系而...
哲学导论(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述哲学本身、引导人们进入哲学思考的专著性教材,系统探讨了哲学与宗教、哲学与艺术、哲学与常识、哲学与科学的...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本书特色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与美国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对话录。两人谈论的话题非常宽泛,涉...
宇宙间的灵智实体问题-阿奎纳著作集 本书特色 作者是中世纪西方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的原创性综合构成了目前*伟大的五个哲学体系之一。他在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内容简介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它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本书特色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编辑推荐:展现胡适中古思想史的研究全貌,观点精准,资料翔实,不愧经典之作;文笔通俗,深入浅出,读者群体广泛。...
生态与民族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14篇论文,包括:“生态女性主义”、“从语言的神授人本之辩看赫尔德的多元伦身份”、“评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等。生态与民族 目录 ...
神奇圣人王阳明-2 本书特色 王阳明参透世事人心,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终成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之一;曾国藩研习阳明...
老子注译及评介 本书特色 《老子注译及评介》吸收了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对《老子》作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并加以今译,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予了评介,书后附录...
你一定要懂的哲学知识 本书特色学习哲学知识能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大大增长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能够锻炼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
中国思想史话 目录 **章萌芽时代一从陶纹谈起二巫的作用三祭祀:山川日月皆有神灵四凿破混沌的天命观第二章争鸣时代一黄钟与琴瑟:礼乐文明二儒即是柔吗三士以天下为己...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1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