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所著的《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关切的核心主题是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围绕此一主题,集中探讨了如下几个贯穿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议题:一是孔佛会通是否也可能是一种新文化?二是现代条件下成德之学如何讲?三是共和之后,教化任务由谁承担?《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重点探究了彭绍升、章太炎、欧阳竟无等思想人物,特别对近代唯识学复兴的思想史脉络进行了深入解析。
自序
绪论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现代转换中的几个议题
第一章从“理学别派”到士人佛学
——由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试论近代唯识学的思想特质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朱陆与经史:新理观的发生与“浙东”“浙西”的学术分野
第三节新义理学:是社会理论,还是成德之学?
第四节近代唯识学:如何在“现实性”的基盘上重建成德之学?
第二章王阳明《大学》论与“朱陆”问题的展开
——兼论王学流衍与“朱陆”问题在晚明背景下的重构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朱陆”问题的深化与阳明学的成立
第三节“良知”解释的歧义与王学流衍的分途
第四节阳明学基盘上的“朱陆”问题重构
第三章从“朱陆”到“儒释”: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以彭绍升的“儒释”观为中心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长洲彭氏家学的特质与彭绍升的理学抉择
第三节彭绍升理学抉择的佛学化转化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四章生死·道德·革命
——晚清“志士”理想中的个体、社会与道德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有欲以成其公”的道德如何可能?
第三节从“无生主义”到“生生主义”
第四节“无我以建立群体”的理想如何落实?
第五节“依自不依他”与“以他为自”
第五章“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
——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
第一节前言:哲学的突破与人格的“回心”
第二节“见谛”的内涵:何谓真?何谓俗?
第三节《齐物论释》的结构:齐物哲学的三个层次
第六章方法与宗旨之间
——试论现代学术嬗变中哲学、义理学、经史之学的离合及现代佛学对其的导引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哲学:“义理”与“真理”之间
第三节方法与宗旨之间的体系与知识
第七章经、史、儒关系的重构与“批判儒学”之建立
——以《儒学五论》为中心试论蒙文通“儒学”观念的特质
第一节前言:“源流互质”视野下的“大儒学”观
第二节何谓“经学”:“治经之法”还是“治子之法”?
第三节何谓“史学”:“察势观风”还是“损益发展”?
第四节何谓“义理学”:“反本复性”还是“革新发展”?
第五节经、史、义理学相资为用的“批判儒学”之确立
第六节余论:另一种经学向另一种史学的过渡
第八章“哲学”、“史学”与“量论”
——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真理”、“知识”与“价值”问题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真际”与“实际”之间的“逻辑”与“价值”
第三节“现证”还是“预设”?“虚构”还是“实证”?
第四节一种展现“义理性”的“史学”如何可能?
第九章哲学·文明·现代性
——“古今中西”之争中的“中国哲学”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哲学革命”与“中国哲学”:从自在走向自为的传统
第三节“哲学”的希腊起源与“中国哲学”的现代性:一种哲学社会学的观点
第四节中国与雅典之间的“儒家哲学”:“儒家的”是否同时也是“哲学的”?
第十章“法相”与“唯识”何以分宗?
——试论“法相、唯识分宗说”在欧阳竞无佛学思想中的奠基地位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无著学”中之“唯识、法相分宗”——以造论体例为中心论唯识、法相所以分宗之根据及旨趣
第三节“五法三自性”与“八识两无我”:“世尊义”中的“唯识、法相分宗”——兼论“唯识、法相分宗”原理中的“校雠学”方法
第四节“法相画龙,唯识点睛”:如何重构唯识与法相关系?
——以欧阳竟无与太虚关于“唯识、法相分宗”原理之辩难为中心
第五节“法性、法相是一种学”:“龙树法相学”如何可能?
——试论“法相学”模式之拓展性运用与“两圣一宗”大乘学的建立
第六节“增上学”与“道相智”:唯识、法相分宗之最后判准——试论唯识、法相分宗与“全体佛教”
原理之建设
附录一时代·传统·中国哲学
——时代课题与中国哲学史研究三十年来的演进逻辑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是日丹诺夫,还是列宁?——“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讨论与“哲学”观念的解放
第三节“传统”的重估与“哲学”的解释学转向——八十年代“文化讨论”影响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四节是哲学史?还是学术史、思想史?——“学术史”
热与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附录二传统与当代中国
——近十年来中国内地传统复兴现象的社会文化脉络分析
第一节传统复兴现象及其背后
第二节能否将“传统复兴”看做一种社会运动?
第三节传统复兴现象发生的社会文化脉络:是当代虚无主义的症候还是克服?
第四节何种“传统观”为今时所需?
季羡林谈人生-珍藏本·精装 本书特色 人*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寿之道、伦理道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结合...
佛教禅宗创始于菩提达摩在南北朝时来华传授其佛教思想,在唐中期以后成为一个重要的佛教宗派而不断繁衍昌盛,直至今日。在其发展
十家论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汇集本,书中撷取了近现代十位著名学者有关研究墨翟及其著作的专著共十余种,显现出近代以来墨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另有胡德年...
张其成国学经典全解丛书张其成全解周易(第2版)(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加了译文和大量讲解的内容,对《周易》里的每一个字、...
《庄子奥义》主要内容:书名《庄子奥义》,取自《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绪论两篇。一篇横向描述庄子时代的战国总
思想实验的认知机制 本书特色 21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个新的哲学研究领域,那就是认知哲学(philosophy of cognition)。认知哲学既不...
嫉妒的制陶女 本书特色作者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分析和研究这些神话时,他概括了印第安神话的三大主题,即食...
哲学的后门阶梯 本书特色 畅销德国30年的哲学普及读本换个角度学习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如数家珍地谈论他所熟知的34位哲学大师的生平事业、生活习性;包括一些大家不太...
五行精纪-命理通考五行渊微 内容简介 創造在日本大受歡迎,掀起潮流的「刺蝟相機」才女?佐々木美香,*新個人作品集──「art of sasakisan」。兼具插...
金陵刻經處是中國近代佛教史中一個重要機構,為晚清佛教復興奠定了基礎。本書是第一部全面研究金陵刻經處的文獻學著作。由金陵刻
易经新学 本书特色 《易经新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简明实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次按照二进制重新排列八个经卦和六十四个重卦,**次给卦象、卦辞、...
黄遵宪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选编黄遵宪著述,分为公牍、文录、函电、笔谈、《日本国志》按语和诗词六部分。收录内容包括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湖南长...
本书主要收录了2011年3月索达吉堪布应邀前往上海,出席“上海慈惠公益基金会”的成立仪式。后又应邀前往复旦、南大、人大,与知识
周易正义 本书特色 本次点校所采用底本,标题又作《周易兼义》。《周易正义》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期立于学官,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重要的典籍之一。本书所采...
西方历代哲学家思想纵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9部分, 内容包括: 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古希腊繁盛时期哲学家、古希腊晚期哲学家、古罗马时期哲学家、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文...
老子还原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论述了《老子》的传播、经典化过程及孔子问礼的时间等问题,第二部分编排了相关的研究资料。老子还原 目录 序言上编老子还...
淮南子-建构的道经 内容简介 简介《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全书内容庞杂,知识面涉及非常广,主要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了儒、墨、法...
易道广大-周易智慧与人文精神 本书特色 此知识文本先从“伏羲画卦”、《周易》经传、易学之传承三个方面介绍了易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然后又...
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 本书特色 《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成己与成物视域中的意义,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规范系统与意义生成,精神世界的意义向度,意义与...
周易心得 内容简介 这本随笔集,或短句,或长书,或感悟,或自嘲,或借古看今,或杂论事实,目的有三:一是对个人阅读进行总结;二是希望引起人们兴趣,多一种角度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