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所著的《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关切的核心主题是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围绕此一主题,集中探讨了如下几个贯穿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议题:一是孔佛会通是否也可能是一种新文化?二是现代条件下成德之学如何讲?三是共和之后,教化任务由谁承担?《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重点探究了彭绍升、章太炎、欧阳竟无等思想人物,特别对近代唯识学复兴的思想史脉络进行了深入解析。
自序
绪论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现代转换中的几个议题
第一章从“理学别派”到士人佛学
——由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试论近代唯识学的思想特质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朱陆与经史:新理观的发生与“浙东”“浙西”的学术分野
第三节新义理学:是社会理论,还是成德之学?
第四节近代唯识学:如何在“现实性”的基盘上重建成德之学?
第二章王阳明《大学》论与“朱陆”问题的展开
——兼论王学流衍与“朱陆”问题在晚明背景下的重构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朱陆”问题的深化与阳明学的成立
第三节“良知”解释的歧义与王学流衍的分途
第四节阳明学基盘上的“朱陆”问题重构
第三章从“朱陆”到“儒释”: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以彭绍升的“儒释”观为中心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长洲彭氏家学的特质与彭绍升的理学抉择
第三节彭绍升理学抉择的佛学化转化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四章生死·道德·革命
——晚清“志士”理想中的个体、社会与道德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有欲以成其公”的道德如何可能?
第三节从“无生主义”到“生生主义”
第四节“无我以建立群体”的理想如何落实?
第五节“依自不依他”与“以他为自”
第五章“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
——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
第一节前言:哲学的突破与人格的“回心”
第二节“见谛”的内涵:何谓真?何谓俗?
第三节《齐物论释》的结构:齐物哲学的三个层次
第六章方法与宗旨之间
——试论现代学术嬗变中哲学、义理学、经史之学的离合及现代佛学对其的导引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哲学:“义理”与“真理”之间
第三节方法与宗旨之间的体系与知识
第七章经、史、儒关系的重构与“批判儒学”之建立
——以《儒学五论》为中心试论蒙文通“儒学”观念的特质
第一节前言:“源流互质”视野下的“大儒学”观
第二节何谓“经学”:“治经之法”还是“治子之法”?
第三节何谓“史学”:“察势观风”还是“损益发展”?
第四节何谓“义理学”:“反本复性”还是“革新发展”?
第五节经、史、义理学相资为用的“批判儒学”之确立
第六节余论:另一种经学向另一种史学的过渡
第八章“哲学”、“史学”与“量论”
——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真理”、“知识”与“价值”问题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真际”与“实际”之间的“逻辑”与“价值”
第三节“现证”还是“预设”?“虚构”还是“实证”?
第四节一种展现“义理性”的“史学”如何可能?
第九章哲学·文明·现代性
——“古今中西”之争中的“中国哲学”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哲学革命”与“中国哲学”:从自在走向自为的传统
第三节“哲学”的希腊起源与“中国哲学”的现代性:一种哲学社会学的观点
第四节中国与雅典之间的“儒家哲学”:“儒家的”是否同时也是“哲学的”?
第十章“法相”与“唯识”何以分宗?
——试论“法相、唯识分宗说”在欧阳竞无佛学思想中的奠基地位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无著学”中之“唯识、法相分宗”——以造论体例为中心论唯识、法相所以分宗之根据及旨趣
第三节“五法三自性”与“八识两无我”:“世尊义”中的“唯识、法相分宗”——兼论“唯识、法相分宗”原理中的“校雠学”方法
第四节“法相画龙,唯识点睛”:如何重构唯识与法相关系?
——以欧阳竟无与太虚关于“唯识、法相分宗”原理之辩难为中心
第五节“法性、法相是一种学”:“龙树法相学”如何可能?
——试论“法相学”模式之拓展性运用与“两圣一宗”大乘学的建立
第六节“增上学”与“道相智”:唯识、法相分宗之最后判准——试论唯识、法相分宗与“全体佛教”
原理之建设
附录一时代·传统·中国哲学
——时代课题与中国哲学史研究三十年来的演进逻辑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是日丹诺夫,还是列宁?——“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讨论与“哲学”观念的解放
第三节“传统”的重估与“哲学”的解释学转向——八十年代“文化讨论”影响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四节是哲学史?还是学术史、思想史?——“学术史”
热与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附录二传统与当代中国
——近十年来中国内地传统复兴现象的社会文化脉络分析
第一节传统复兴现象及其背后
第二节能否将“传统复兴”看做一种社会运动?
第三节传统复兴现象发生的社会文化脉络:是当代虚无主义的症候还是克服?
第四节何种“传统观”为今时所需?
勤耕心田-星云日记-10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
刘大钧(1943-),山东邹平人,国际著名易学家,现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教育部
尼采超人讲座 本书特色 做个贪求安逸的“末人”?!还是做个气度不凡的“超人”?!尼采认为现代人因为过于崇尚安乐而变得弱不禁风,略微遭受一点困苦,就牢骚满腹,即使...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2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
普罗提诺(公元204—270)是晚期希腊哲学中的无可争议的大师级人物,堪称整个古代希腊哲学伟人传统最后一位辉煌代表,是亚里士多
形而上学导论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一生都是在讲形而上学。因而他讲形而上学常有深刻的分析,描述,甚至批评。也常有人主要因其批评竟认为需要蔑视形而上学。本书是海德格尔...
儒的气场 本书特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自修自勉、成功成事之道。大功业、大境界。本书从“修身”开始,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自省、克己、...
周易揲算 本书特色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时...
小窗幽记 本书特色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是明代格言警句类小品文。该书以哲人式的冷隽针砭时弊,抨击浇漓世风,意简意赅地阐释了修身养性、为人处...
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 本书特色这是“小老乡”陈明“勾引”出的李泽厚思想读本。 完全实录,真实现场, 这里有生活中的李泽厚, 这里有真性情的李泽厚, 这是...
楞严经文句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楞严经》十卷,唐般剌密帝译,自中唐以迄近代,此经备受推崇,成为修学佛法的必读书。明•智旭《阅藏知津》...
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季羡林人生隽语 本书特色 季羡林一生智慧精华著名东方文化学者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隽语谈佛论道,感师怀友品人生说世相,辨善恶明得失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道德经注释 本书特色 《道德经注释》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经典丛书,本套丛书编写组特设立读书有奖活动。欢迎您对本套丛书指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经编写组评选...
老子现代版 内容简介 老子虽然说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五千言可谓字字珠玑,岂止是“思”与“诗”的“对话”,简直就是“思”与“诗”的“同一”——既是...
博伽梵歌原意 本书特色 《博伽梵歌原意》由维亚萨戴瓦所*,是世上一部*古老的瑜伽典籍,印度重要的圣典,也被称为“**智慧者的不朽甘露”。...
器物图像与汉代信仰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汉代的器物,如熏炉、钱树、树灯、阳遂、铜镜、玉璧、武器、铜鼎等及其图像的讨论,带领读者从图像的背后了解汉代人们的信仰的根...
道与艺术:道与和谐生活丛书 本书特色 道家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中,对中国传统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精神的形成,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
不疯魔,不哲学 本书特色 这位清华大学哲学女博士本是无心插柳,没想到一夜蹿红。她以清新健雅的笔法写了历史上*著名的二十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把一个...
《尚书》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尧、舜以来经夏、商至各代不少珍贵史料。由于经秦火之劫,它在传承过程中
易经-国学一本通-彩图全解 本书特色 《易经(彩图全解)》:通古今之变 悟成物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