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实际上作为忽滑谷快天博士论文一部分的该书,是日本禅学和禅宗研究领域划时代的巨著,对日本旧时期的禅学研究作了总结。内容从论述印度禅学入手,进而论述禅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演变,并考察禅宗形成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流传情况和禅法特点。
原著《禅学思想史》钜着全书分为两大部,前部是"印度部",后部是"中国部"。"印度部"篇幅仅占全书约百分之十左右(共二十七章),主要的论述重点集中在"外道禅"和"小乘禅",指出佛教的禅法源于婆罗门的《奥义书》,具有"外道禅"的特色,但还是有发展。本书的所谓"外道禅",其发展时间是指西元前一千年至西元后五百年的大约一千五百年间,重点在于"摄心入定"的方法;而所谓"小乘禅"发展的时间是指始自佛住世的西元前六世纪至鸠摩罗什时代(西元后四世纪)的一千年间,其重点在于各种禅观的表现。印度禅的部分,大大有助于理解原始禅学的内涵,及其后的发展。不过,全书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中国部"的部分(共五十六章),"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这是中外学者所公认的事实,印度禅传入中国之后进一步中国化,而形成了"中国禅"。忽滑谷快天将中国禅学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准备时代、纯禅时代、禅机时代、禅道烂熟时代(前期)、禅道烂熟时代(后期)、禅道衰落时代等。自安世高以下的禅法传播内涵和各家特色,逐一介绍。因为有如此众多优点和丰富的原始资料。
中文的《禅学思想史》节译本,即《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分为以下六大部分:
(1)准备时代:从东汉桓帝(西元146年)至梁武帝大约叁百五十年间,为祖师禅勃兴的准备期。此时的禅法修持者有一类人或称能伏鬼魅,强调神通;另一类人则禅净兼修,发参禅念佛之端。后鸠摩罗什来华,叁论空宗得到新的发展,罗什门下道生、僧肇以空理会通老庄,影响唐代及唐以后禅宗之发展。
(2)纯禅时代:从达磨东来(西元528年)至六祖惠能入灭大约一百九十年间,为纯粹达磨禅实行的时代。达磨纯禅时代有七个主要特色:第一,不摒弃经教直探根本;第二,没有特殊禅的术语,尽用普通佛教术;第叁,没有厌世、不强调神通,展现平实稳健之宗风;第四不染老庄哲思,信奉大乘教理;第五,不坐死禅、枯禅;第六,不借棒喝机用,亦无脱常轨异言异行之高风;第七,致力于传教,不以闲散自乐。
(3)禅机时代:从六祖惠能寂后(西元713年)至五代末年的二百五十年间。六祖之后禅风大变,棒喝之机用大行其道,竹头接木之语泛滥禅海。其中代表人物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石头希迁、马祖道一、荷泽神会、永嘉玄觉、南阳慧忠皆为六祖门下宗匠,特别是唐武宗会昌五年(西元845)灭佛之后,自宣宗之后禅宗又进入新一波的发展,如百丈怀海门下沩山灵佑与其徒仰山慧寂开出沩仰宗;黄蘖希运棒下打出临济义玄,而为临济宗之祖;洞山良价行业纯密,开创出曹洞宗派。然唐末禅病渐生,去简就繁,舍易取深,禅风又为之变。唐灭,五代乱世佛教诸宗皆衰,唯禅门不见衰兆。如德山宣鉴之法叁传至云门文偃,开出云门宗,四传至清凉文益,而为法眼宗之祖,至此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4)烂熟时代(前期):从北宋建国(西元960年)至其南迁的一百六十年间,为禅宗烂熟时期。五代末年法眼宗开宗立派,融摄华严圆融妙谛成为禅学的思想主流。北宋建国后禅净双修、显密合流之势更加明显,如永明延寿倡导华严禅,同时兼修持咒念佛。禅净显密合流之后禅法渐失特色,虽风靡一时却造成禅道之烂熟,就像是一粒果子成熟到了极点,走向衰败势不可免。
(5)烂熟时期(后期):宋室南迁之后(西元1127年)的一百五十年为禅道烂熟之后期。此一时期曹洞宗天童正觉主"默照禅",临济宗大慧宗杲倡"看话禅",二者皆盛于一时。然此期倡叁教合一之风甚烈,儒家亦沿禅学义理为己用,宋代理学乃见大成。
(6)衰落时期:自元代(西元1206年)至清乾隆的四百五十年间,是谓禅道衰弱时期。元太祖虽崇信藏传佛教,毁斥道教,但亦助长迷信之风,佛教衰落之势愈甚,如天目中峰国师尚立足于多神信仰,以禅净双修为宗。明代以降,叁教合一、儒释混杂、多神信仰兴盛,至明宪宗、武宗溺于密教,禅法陷落之势已明。有清一代亦崇藏传佛教,清初时禅门势力更衰,至乾隆时期是禅道衰败之极。忽滑谷快天在本书中运用大量的汉译佛经及中国佛教史料,详细解析禅学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演变,从魏晋南北朝至清初禅学逐渐形成、兴盛、衰落的过程,虽已是八十年前的旧作,却依然是禅学研究者不能轻忽的大作。
《中国禅学思想史》导读 杨曾文
第一编 准备时代概说
第一章 安世高与禅数
第二章 支娄迦谶与禅教
第三章 支谦与《禅经》
第四章 康僧会与习禅
第五章 朱士行与中国沙门
第六章 竺法护及其译述
第七章 佛图澄与道安之伟业
第八章 习禅之实修
第九章 庐山慧远及其念佛禅
第十章 鸠摩罗什与佛陀跋陀罗
第十一章 僧肇与道貌岸然生
第十二章 玄高之修禅及其神异
第十三章 宝志之出世与佛陀之渡来
第二编 纯禅时代概说
第一章 禅观之流行于西域
第二章 菩堤达磨之东来
第三章 达磨之教旨
第四章 僧副之禅观傅翕之超悟
第五章 二祖慧可之教旨
第六章 三祖僧璨与《信心铭》
第七章 僧稠之禅数一亡名之《息心铭》
第八章 四祖道信及其教旨
第九章 牛头禅之祖法融
第十章 五祖弘忍及其时代
第十一章 六祖慧能及其宗风
第十二章 神秀及其禅
第三编 禅机时代概说
第一章 禅风之大变
第二章 牛头禅及无相之三句
第三章 青原与石头之宗乘
第四章 南岳与马祖之宗乘
第五章 永嘉玄觉与《证道歌》
第六章 荷泽神会与南北地宗之争
第七章 南阳之慧忠及其宗风
第八章 大珠慧海与《顿悟入道要门论》
第九章 百丈怀海之开创禅刹
第十章 南泉与西堂之玄化
第十一章 佛光如满与章敬怀晖之见解
第十二章 庞蕴之参禅与白居易之念佛
第十三章 药山惟严与丹霞天然之禅风
第十四章 五家法系之争论
第十五章 圭峰宗密之禅
第十六章 沩山仰山之宗风
第十七章 黄櫱希运之禅
第十八章 大慈山寰中沩山大安古灵神赞
第十九章 德山宣监之玄风
第二十章 临济义玄之宗旨
第二十一章 洞山良价之家风
第二十二章 长沙景岑与赵州从谂
······
第四编 禅道烂熟的时代(前期)
第五编 禅道烂熟的时代(后期)
第六编 禅道衰落时代
概说
第一章 元初佛教与道佛二教之争
······
跋(黄心川)
绛云赘语(何绛云)
后记(黄夏年)
毛泽东品孟子-毛泽东品先秦诸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研究和介绍毛泽东解读《孟子》的情况和经验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着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学术新著。本书作者在较为充...
中西视野中的古今伦理-何怀宏自选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何怀宏,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其著作《良心论》曾在学术界...
密宗启蒙 本书特色 修密能否开发大脑?修密能否改变命运?修密能否事业发达?这个世界有神还是无神……李居明怡然金刚大胆道出密宗修持者一生不知的八大秘密!密宗启蒙 ...
《易经杂谈·易经系统别讲》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
大家国学-王国维卷 本书特色 《大家国学王国维卷》介绍了:“国学”和“国学热”,现在已经成为媒体习见的热门名词。上海的《学术月刊》与《文汇读书周报》,曾将国学评...
易学丛书-诚斋易传 内容简介 简介《诚斋易传》二十卷,分条罗列经文,于每条之下引三代至唐朝史实证之,然后释以已意。其书以“中正立而万变通”为《易》之指归,大旨本...
忏悔录-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一篇诗意浓厚的长篇祷文,自始至终以上帝为谈话对象,向上帝倾诉衷曲。作者在书中所著重的乃是分析自己灵性生活的每一...
培根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培根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对后人有重大影响。本书是《经典启蒙文存》丛书的一本,它选编了培...
730天中的365天—旅途的脚印 本书特色 索达吉堪布一年日记记载觉者365天的心声,让我们有机会更多了解和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730天中的365天—...
郭齐勇卷-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 内容简介 《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汇集了作者郭齐勇十多年来的一部分学术随笔,...
哲学是什么 本书特色 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是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加缪称其为欧洲继尼采之后*伟大的哲学家。《哲学是什么》是奥尔特加-加塞特*经典、*具代表...
云居法汇(全12册) 本书特色 云居山至唐代建寺以来,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是曹洞宗发祥地,中国禅宗著名道场,高僧辈出,禅风浩然。本书收录云居道膺、佛印了元、圆...
详解易经.系辞传 本书特色 《系辞传》为《易经》的《易传》之一,分上下传各十二章,共四千多字,文辞优美,意境高深,自古即为研《易》者所尊崇。全传阐扬《易经》基本...
中国哲学史纲 本书特色 本书定名为《中国哲学史纲》,主要针对从先秦到当代这数千年来中国哲学所蔚成的多样而丰富的哲学资产,取其精华做一大体纲格式的论述,并对其中影...
本书对于海内外所见藏文文献中佛教文献的部分择要进行分类整理和汉译、释文,并对相关的藏文、藏传佛教、藏族历史和人物等领域的
寄禅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寄禅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
道德经章句新编新解 本书特色 汪增阳、汪永红所著的《道德经章句新编新解》将《道德经》重新编排,分“自然与道”“人与道”“德与道”“圣人之道”“处世之道”“养生之...
本书主要讲的是宗教裁判所历史的两个基本阶段:十三世纪针对异端运动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宗教裁判所,和三百年后其戏剧性的昌盛——
文献翼儒:张舜徽说儒 本书特色 本书按专题为纲,以张舜徽著作为基础,选取引文,加以编排,论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先秦儒学,选取张舜徽的相关论述,论及孔子及儒...
周易初步:易学基础知识36讲 本书特色 《周易》为群经之首,是中国经学高深的一门学问,也是*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你有四大理由典藏本书,一是显赫文化地位:十...